跳至主要內容

財政司司長財政預算案演辭(三)
***************
提升經濟韌力 豐富產業發展

42. 制訂長遠經濟政策時,我們先要弄清楚經濟發展的目的,才能令政策的實施不會偏離初心。也要對國家的發展規劃和戰略,以至香港在其中的角色和功能有充分認識,結合國際市場需求,才能找準定位,把握機遇。此外,還要不斷小心評估國際政經形勢,看清長期趨勢,把握經濟規律,謹慎防控風險,避免發展被干擾。

以民眾為發展的中心

43. 首先要知道經濟發展是為了誰、為了什麼。去年香港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達四萬九千美元,最新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已回落到百分之三點九,看來不俗。可是,這些數字不足以讓我們看清許多問題,例如經濟發展不平衡、許多青年人未能一展抱負等。舉例來說,二零二零年金融服務佔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二十三,但只佔總就業人數的百分之七,反映雖然業內人士收入高,但受惠面不夠廣闊。事實上,具專上教育水平的新生代青年的就業收入,普遍顯著低於具相近學歷的較年長世代人士,顯示經濟結構提升的速度,不足以為青年人創造足夠的優質職位。

44. 經濟發展是為了提升所有市民的生活水平,讓大家都可以分享到發展的成果。這也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因此,我們必須豐富產業發展,邁向高質量而且具包容性的經濟增長,從而創造更多優質、多元的就業機會。這樣既可讓市民更好受惠,又可創造條件和提供資源解決如房屋、貧窮等深層次問題。

歷史新起點

45. 實施香港國安法,加上完善選舉制度,是從法律和制度上貫徹落實「愛國者治港」的根本原則和確立香港的政治秩序,讓「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重回正軌、行穩致遠,讓香港能鞏固及強化在這制度下的獨特性與優勢。

46. 現時,「行政主導」的政治體制得以加強,行政立法之間良性互動,政府的治理效能得以提高。特區政府、立法會和社會各界可以齊心合力,集中精神處理社會、經濟及民生問題,逐步破解一些長久以來制約香港發展的深層矛盾。二零二二年是香港特區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將標誌着香港一個歷史新起點,一個邁向由治及興的新里程。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47. 香港擁有獨特的條件,包括在「一國兩制」下的制度優勢,優良的法治傳統,市場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等,一直背靠祖國同時面向世界,以自身所長服務國家所需,從而取得長足的發展。在「十四五」規劃下,國家持續改革開放、朝着高質量發展,並以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邁進,又明確了香港經濟發展的定位和方向,支持香港在八個領域的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香港經濟的必然之路。政府會用好國家政策和自身優勢,以大灣區為切入點,積極拓展龐大的內地市場,參與國家經濟內循環;同時繼續擔當好內外循環交匯點的橋樑和平台角色,連繫國內外市場和投資者,並協助內地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穩中求進、以進促穩

48. 世界正經歷百年未見的大變局。近年西方國家不斷嘗試壓制我國的發展;新冠病毒疫情對全球供應鏈造成嚴重衝擊,令保護主義進一步升溫;過去兩年許多國家的政府大規模舉債,央行則推行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大大增加了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的脆弱性。我們要時刻保持高度警愓,在管好風險的情況下更好地連繫國際市場,務求穩中求進,也要利用發展提升應對風險的能力,達到以進促穩。

創新科技和數字經濟

49. 創新科技發展是世界大潮流,也是不同經濟體核心競爭力的體現。創科產業既是經濟新增長點,也可提升其他行業的生產力。對香港來說,無論是新優勢產業的發展,抑或是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都需要創科的引領,因此我們要着力推動創科發展。

50. 經濟要邁向高質量發展,數字化是必然趨勢。通過搜集經濟體系內各式各樣的數據,並將之數字化、加以整理和分析,可幫助我們更好認識整體經濟及各個環節的運作,從而提升效率,推動創新。對企業來說,數字化有助轉型賦能,提質增量、激發創新。為加速數字化經濟進程,我將成立一個「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成員包括專家學者,業界精英,以及相關政府官員。

51. 接下來,我會闡述為香港的經濟發展注入新領域、新元素的重點。

創科發展

52. 持續推動創科的發展,是讓經濟更優質多元的重要策略。「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創科發展除了促進經濟增長及創造就業機會,推動「再工業化」及提升製造業的競爭力,亦有助各行各業數碼轉型。本屆政府已投放超過一千三百億元於創科發展,近年成果漸現。我會在預算案增撥資源,持續強化整個價值鏈及創科生態圈。

支援初創企業及科技投資

53. 香港的創科生態日趨蓬勃,初創企業數目由二零一四年約一千間躍升至去年約四千間;同期風險投資基金投資額由十二億四千萬元激增至約四百一十七億元。現時香港為亞洲第一、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集資中心。

54. 近年,政府和本地大學都投放了不少資源培育初創企業,協助師生團隊將研究成果商品化。兩大旗艦園區 — 即香港科技園公司和數碼港,為初創企業提供一站式的支援。香港至今見證了十多間獨角獸的誕生及成長。

55. 過去數年,除了二十億元的「創科創投基金」外,我們亦通過科技園公司和數碼港分別成立了「科技企業投資基金」和「數碼港投資創業基金」。不同基金有各自特定的投資重點,顯著擴闊了香港初創企業的集資渠道。

56. 儘管如此,這些基金的投資對象主要是起始階段的初創企業,未必適合一些稍具規模並正在拓展業務的企業,而部分這類型的企業往往極具發展潛力。事實上香港本身也孕育了不少成功例子。

57. 兩年前我在預算案宣布在「未來基金」撥出部分款項,成立一個名為「香港增長組合」的投資組合,投資於「與香港有關連」的項目,目標是鞏固香港作為金融、商貿和創科中心的地位,長遠提升香港的生產力和競爭力。政府去年已任命八家基金經理作為普通合伙人進行策略性的投資。為培植一些較成熟及具潛質的企業,貢獻香港經濟,我會進一步把「未來基金」對「香港增長組合」的分配增加一百億元,當中五十億元會用作成立一個新的投資基金 — 「策略性創科基金」。我會邀請科技園公司和數碼港物色對香港具有戰略價值的科技企業以及可以豐富創科生態的投資機會。

58. 另一方面,「創新及科技基金」下的「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一直支援大學成立初創團隊,將其研發成果商品化,從而創造經濟價值。為進一步把研發成果落地,我會將給每所大學的資助額倍增至一千六百萬元,新增的資助會為大學初創企業提供與私人投資一比一的資金配對,每間初創企業每年最多獲一百五十萬元資助,為期最長三年。有關措施的額外支出為每年四千八百萬元。

推動「生命健康」科研

59. 兩年多的新冠疫情大大提高全球對生命健康研發的關注。事實上,國家「十四五」規劃亦提出聚焦人類健康等問題,以及強化生命健康等科技力量。

60. 香港在生命健康科研實力雄厚。我們的大學擁有多位權威學者,研發團隊原創力強,有「從零到一」的突破能力,科研成果豐碩。我們還設有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承認的臨牀試驗基地,推動生命健康的科研和產業發展,優勢顯著。我在二零一八年撥出一百億元成立的「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旗艦項目,至今已成立了二十八所由本地大學與三十多家國際頂尖大學/研究院合組的實驗室,當中就有十六所與生命健康相關,是一股強大的科研實力,可以締造更多顛覆性的研發成果。

61. 為進一步推動香港在生命健康科技的發展,我會預留一百億元,為香港長遠提供更完備的配套,包括硬件、科研人才、臨牀試驗及數據應用等各方面,提升不同機構包括大學在這方面的容量及能力,並建立更完善的產業鏈。我們將在港深創新及科技園設立「InnoLife Healthtech Hub生命健康創新科研中心」,以上述十六所實驗室,以及八間相關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為基礎,匯聚全球頂尖研究團隊,聚焦生命健康領域的研發及環球科研合作,包括生物醫學、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範疇,應用於預防、診斷、藥物開發、先進治療、康復等領域。醫管局會協助更多機構探討如何更好利用其轄下醫院作研究和臨牀試驗,以及其累積的寶貴臨牀數據作研發用途。我們的目標是促進科研多元合作及產業發展,建設香港成為生命健康的研發重鎮,匯聚相關的產業集羣。

推動研發

62. 過去幾年我們大力推動研發。香港擁有十六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六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均具備高水平的科研隊伍及設備,不少在其專注的領域佔有國際領先地位。現時「創新及科技基金」每年向這些機構提供資助,我宣布將有關資助倍增至四億四千萬元,讓它們有更多資源進行研發工作,培育本地人才並吸引更多海內外創科人才來港,以及促進它們與內地機構進行更多合作及交流。

科技應用

63. 我們一直鼓勵公私營界別積極應用科技,達到利民、便民的目標。為了推動政府運作進一步數碼化,我已預留六億元,在未來三年進行一次全面的電子政府審計,檢視各政府部門利用科技的進度,並通過科技及創新方案,協助部門提升公共服務的效率。

強化知識產權制度

64. 保護知識產權,對香港發展知識型經濟,以及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方向相輔相成。特區政府會強化香港的知識產權制度。在專利方面,我們會進一步推廣和發展香港的「原授專利」制度,我會在未來三個年度合共增撥約八千五百萬元予知識產權署,以提升香港處理原授專利申請的實質審查能力。商標方面,我們正全力推進在香港實施《商標國際註冊馬德里協定有關議定書》的籌備工作,預計最早可於明年在香港實施國際商標註冊制度。版權方面,為配合數碼環境的發展,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在去年底就更新香港的版權制度展開公眾諮詢,諮詢期今天結束。政府會審慎考慮所收集到的意見,以在今年上半年向立法會提交修訂《版權條例》的條例草案。

65. 知識產權署亦會積極與內地當局研究跨境知識產權保護的便利措施;優化其免費知識產權諮詢服務和知識產權管理人員計劃(升級版)等培訓課程,並與律政司合作推廣知識產權調解和仲裁服務。我們會與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及其他持分者合作,通過不同渠道推廣香港的知識產權專業服務。

(待續)
 
2022年2月23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1時51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