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向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發言全文(八)
********************************
一體化發展
134. 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是新時代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有助香港建立豐富的人才資源、知識儲備和科技創新能力,提升香港的競爭力。
一、國際教育樞紐建設
135. 香港擁有顯著的專上教育優勢,是全球唯一擁有五間百強大學的城市。我們會加速建設「北都大學城」,推廣「留學香港」品牌,發展應用科學大學(應科大),積極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與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136. 我們致力提升本地教育水平,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更多元和優質的學習機會和體驗,培養有能力和學識豐富的多元人才。香港中小學教育優質且課程多元,極具國際競爭力。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已獲全球1 100所高校認可,我們會加大推廣DSE的國際認受性,並進一步吸納國際優質師生來港,支持國際學校發展,持續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和課程質素,加強數碼和科技教育。
專上院校
放寬自資收生限制
137. 香港各大學深受歡迎,非本地生以自資身分申請人數按年達雙位數增長。現時政府每年提供15 000個資助學額給本地生,這學額政府會明確維持,不會減少,確保本地生現時入讀資助課程的狀況不變。至於非本地生以自費方式留學香港的非資助學額會獲准增加。由2026/27學年起,每所資助專上院校的非本地生自費就學人數上限,由相當於本地學額數目的40%增至50%;資助研究院研究課程的超額收生自資學額上限,亦由100%增至120%。
增加學生宿舍供應
138. 政府7月已推出「城中學舍計劃」,便利市場把現有商業大廈(包括酒店)改作學生宿舍時免卻改劃手續,且可保留過剩地積比。即日起,不只商廈改裝,在拆卸原有商廈後重建的全新學生宿舍亦能受惠於計劃的利便措施,包括保留過剩地積比。政府今年內更會預留全新商業或其他土地作興建新宿舍,會邀請市場提交意向書。
招攬更多國際教研人才和學生
139. 教育局會成立「留學香港專班」,與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創科局、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人才辦)、專上院校、海外經貿辦、駐內地辦事處等加強推廣香港高等教育:
(i) 推出「Hong Kong: Your World-class Campus」大型宣傳計劃,推廣香港優厚學術、科研和國際合作資源等。
(ii) 由教資會撥款4,000萬元,資助八所資助大學加大國際和內地宣傳及師生招攬。教育局亦會牽頭推動專上院校舉辦更多暑期遊學活動,吸引非本地高中生來港體驗。
(iii) 推動專上院校推出更多高增值「遊學香港」活動,宣傳「遊學香港」品牌。
推進應用科學大學發展
140. 政府已向兩所大學授予應科大名銜,實踐「行行出狀元」的理念。我們會鼓勵應科大與內地和海外龍頭企業加強合作,推動產教融合和聯動推廣。香港應科大聯盟會研究推進與廣東省頂尖職業技術院校合作,共建粵港澳大灣區交流平台。
與內地職專互認
141. 我們會繼續與內地積極探討落實香港和內地互認副學位程度學歷,有助兩地職專畢業生跨境求職或升學。
中小學
直資學校可申請上調非本地生人數
142. 教育局將以試點形式容許直資學校¹⁰申請上調班級數目及每班學生人數,透過學生自資入讀模式,加大錄取持學生簽證的非本地學生。
推廣DSE國際認受性
143. 我們會透過不同國際和內地教育展覽和活動,向各界推廣文憑試在國際上的認受性,讓文憑試考生有更多升學選擇。
144. 教育局會加大打擊違規提供文憑試課程或「借殼辦學」的做法。我們已設立舉報機制、進行突擊巡查,和進一步明確明年文憑試自修生報考安排,今年內制訂《私立學校實務守則》及設立「私校名冊」,提升辦學水平。
發展國際學校
145. 教育局已分配兩所空置校舍發展國際學校,政府也在北都預留了土地發展國際學校。
146. 我們鼓勵國際學校提高收生名額,並會拆牆鬆綁,容許優質國際學校以自資模式在校舍用地增建及優化設施,包括學生宿舍。
促進數字教育
147. 教育局在優質教育基金預留20億元支援中小學數字教育,將於2026年發表中小學數字教育藍圖,包括優化中小學銜接的資訊和創科教育課程、訂定「人工智能素養」學習架構、將AI教育納入核心課程、加強教師AI培訓、引入企業資源等。
提升教與學質量
148. 優質教育基金會推出新階段的公帑資助學校專項撥款計劃,為公帑資助學校和合資格幼稚園提升累計申請額上限,提高教育質素。鼓勵學校透過各項撥款計劃加強推動價值觀教育、理財教育,以及開拓與創新精神等。
二、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149. 香港科技發展潛力優厚,世界數碼競爭力的科技排名世界第三,《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世界百強科技集群「深圳——香港——廣州」集群排名第一等。我們將以三大創科園區、五大研發機構為主體架構,推動創科發展,匯聚世界人才,以香港研發平台支持航天科技發展,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推動低空經濟,支持惠民科研,並引入龍頭創科企業落戶香港。
完善創科建設策略布局
150. 創科局正推進「香港微電子研發院」開展兩條中試線的組裝,並於明年內完成生命健康研發院及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的籌建工作。
加速新型工業化發展
151. 政府(創科局)會提供產業落地的應用場景,以「場景招商」;以及扶植龍頭或具引領性的創科企業在港發展,措施包括:
(i) 提速建設第三個「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聚焦可持續發展、能源、先進製造及材料,旗下的研發中心將於2026年上半年成立。
(ii) 下調「新型工業加速計劃」申請門檻,將項目總成本最低要求由3億元調低至1.5億元,為聘用相關技術人員提供配對資助,鼓勵更多智能生產設施的建設。我們亦會考慮為個別企業提供所需的支援措施。
(iii) 2026-27年度啟動「創科產業引導基金」,由政府積極引導市場投資策略性新興和未來產業。
支持惠民科研
152. 我在浙江訪問杭州六小龍時,注意到新科技對截肢人士的活動有突破性的幫助,新科研技術義肢內配傳感器,無須植入任何體內配備或線路,能識別套在義肢內肌肉的神經信號,指揮義肢動作。佩戴者經訓練後可做日常動作,包括自如書寫、演奏樂器等。政府會支持惠民科研,運用創科基金引入新科研技術義肢,推出兩年計劃,全額資助在本港截肢的人士免費配置使用新科技義肢,讓他們能受惠於新科技。
推進低空經濟生態圈建設
153. 政府推進建設具競爭力的低空經濟生態圈,令香港成為低空創新應用亞太區樞紐。
制訂行動綱領
154. 我們會制訂「發展低空經濟規劃行動綱領」,透過制度創新與技術突破,令香港成為低空創新應用的核心樞紐:
(i) 完善民航法例及規管框架,為重量超過150公斤的「非傳統飛行器」制訂專用法例,為低空經濟標準化發展奠下基礎。
(ii) 推展核心基建設施,年底前推出專用頻譜,提前規劃部署起降場、航路網絡、衞星定位、三維空間數據系統、智能低空交通管理系統等。
155. 我們會加大鼓勵高校和企業透過現有不同資助計劃,促進相關研發和應用,並檢視相關人才發展,支持業界和大學舉辦更多低空經濟推展培訓。投資推廣署去年舉辦首屆「香港低空經濟論壇」,吸引逾250位本地及海外業界持份者參與,我們會繼續推動舉辦旗艦活動,展示低空經濟商機以及創新、高效及安全的低空經濟生態系統。
優化「監管沙盒」
156. 首批「監管沙盒」試點項目已於3月公布,較成熟的應用場景將恆常化運行,並推出進階版低空經濟「監管沙盒X」試點項目,涵蓋跨境路線、低空載人飛行器等技術複雜度較高的應用場景。
開發低空經濟保險產品
157. 保險業界已成立專責小組,並會參考政府「監管沙盒」的數據,開發不同應用場景的低空經濟保險產品。保監局會加強聯繫業界,應對相關需求。
推動航天科技發展建設 支持太空經濟
158. 國家已把「商業航天」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香港有國際化優勢,以及雄厚的科研實力,多間大學積極參與國家航天項目,同時具備投融資優勢,我們會推動航天科技發展,支持太空經濟。
159. 政府已在「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成立香港太空機械人與能源中心,支援國家嫦娥八號任務。「創新及科技支援計劃特別徵集(航天科技)」提供逾1億元,支持大學六個研發項目。商經局同步研究簡化低軌衞星的牌照審批,並推動未來6G應用。港投公司亦會推進與商業航天和太空經濟有關聯的投資。
三、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
推動知識產權交易
160. 知識產權是受法律保護的無形資產,也是鼓勵創科發展和創意的基石。香港在「知識產權權利」位列全球第六,比本屆政府上任時上升六位。我們會推動知識產權融資、估值和保障,並加強對外推廣,進一步推廣知識產權交易。
推進知識產權融資
161. 商經局及知識產權署會聯同金管局推出知識產權融資沙盒,透過銀行、保險、估值及法律等專業,協助試點行業(特別是科技行業)利用知識產權進行融資。
專利估值服務及資助
162. 香港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年底正式運作後,政府將支持其向本地中小型創科企業以國家標準提供專利評估,及推出為期兩年的先導計劃,資助專利估值以作信貸融資的參考。
知識產權保障
163. 政府已於去年9月就完善《版權條例》以保障AI發展完成公眾諮詢,會就相關法律原則制訂實務守則,並擬備立法建議。我們亦正檢視本地註冊外觀設計制度,年底前展開諮詢。
對外推廣
164. 政府會與貿發局在2025年「亞洲知識產權營商論壇」推廣知識產權融資。知識產權署亦會推薦本地企業競逐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共同主辦的「中國專利獎」。
四、培育人才
165. 政府重視青年發展,亦會優化人才政策,吸引指定技術專才來港,推動產學間人才流動,加強人才辦招攬和支援人才工作,進一步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推動青年發展
青年培訓和發展
166. 為更好裝備香港青年,擴闊他們的國際視野及建立大局觀,我們會推出「青年人才培養計劃」,提供更多參與國際組織實習和國際會議的機會,並推出全新「傳媒專題內地實習計劃」,深化「青年理財教育計劃」,和推出全新調解工作坊,加強青年對調解行業的理解。
推動本地青少年的國際和內地交流
167. 民青局將繼續推展「民青局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和「民青局國際青年交流資助計劃」,並鼓勵內地和海外青年來港交流。此外,保安局轄下紀律及輔助部隊的八個青少年制服團隊亦會積極舉辦國際和內地交流活動。
「青年驛站」促進多元交流及體驗
168. 啟德社區隔離設施改造的「青年驛站」旅舍¹¹已開始試業,今年內正式開幕。「青年驛站」除了為內地和海外青年人提供經濟實惠的住宿,亦計劃於未來五年營運期內籌辦約100個不同類型具文化、藝術和運動等元素的青年活動,促進內地及海外青年來港與本港青年交流。
增加青年互動空間
169. 位於柴灣青年廣場的全新互動青年空間以及南昌「連青人網絡」實體互動平台首階段工程將在年底前完成,提供場地擴展青年人網絡。
建立人才庫
輸入人才政策
170. 自本屆政府推出一系列新的輸入人才政策,至今已有超過23萬人才來港工作和發展。其中,高才通計劃¹²的申請續簽率達55%。獲批續簽的高才質素高,在港主要從事創科、金融等行業,按每月收入計,95%高於香港收入中位數2萬多元,50%更是高出近一倍,顯示需求大,市場願意付較高工資招攬。高才通計劃可為香港帶來每年約340億元的經濟貢獻,相當於GDP的約1.2%。
171. 同時,經不同計劃來港的人才大部分很年輕,七成在40歲以下,有助紓緩人口高齡化的挑戰。
172. 香港在世界人才排名節節上升,兩年內上升共12位至世界第四,在亞太地區更位列榜首,反映我們的人才政策方向正確,有實質成效,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政府會繼續推行人才政策,確保香港人才競爭力,推動經濟持續增長。
加強產學研人才交流
173. 政府將推出「產學創科人才交流計劃」,鼓勵大學教授參與企業研發及了解行業需要;並邀請科技企業高管和技術專家參與教學及課程設計,加強產學研聯動發展。
¹⁰即直接資助計劃學校
¹¹該「青年驛站」項目名為「啟航1331」
¹²「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
(待續)
完
2025年9月17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44分
香港時間12時44分
相關連結
行政長官向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發言全文(一)(附圖/短片)
行政長官向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發言全文(二)
行政長官向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發言全文(三)
行政長官向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發言全文(四)
行政長官向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發言全文(五)
行政長官向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發言全文(六)
行政長官向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發言全文(七)
行政長官向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發言全文(九)
行政長官向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發言全文(十)
行政長官向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發言全文(十一)
行政長官向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發言全文(十二)
行政長官向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發言全文(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