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行政長官向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發言全文(十一)
**********************************
四、醫療健康

226. 為應對社會高齡化、慢性疾病普及和醫療資源壓力等挑戰,政府會深化醫療改革,提升系統的可持續性,強化基層醫療,增加醫護人手,並推動醫療創新,促進大灣區協作。

提升公營醫療體系

227. 醫管局會提升公營醫療服務的安全、質素和效率,強化以病人安全為重的服務理念,推進管治及權責分工的改革;成立專隊及提升電子系統,以處理醫療費用減免申請,便利有需要的市民;檢討非資助服務收費和定位,為具負擔能力的市民提供更多服務選擇;並增加現有公營醫療服務,包括逐步根據國家認證標準推展建設的中風中心和「心血管疾病綜合醫療中心」,提升治療成效;減少外科專科穩定新症輪候時間10%(大約減十周);提升整體眼科服務,增加專業人員培訓,引入創新藥物,增設全新高流量日間白內障手術中心;推展醫院認證計劃至各公立醫院聯網的一間大型急症醫院,同時助力國家醫院認證標準走向國際;全面升級「退化性膝關節管理計劃」,推動早期預防,避免發展至需手術治療的晚期病變。

醫療人手發展

228. 去年《施政報告》宣布籌建第三所醫學院。在過去一年,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已完成專家顧問就建議書的整體評估,目前正深入研究資金安排及財政可持續性,今年內將如期向政府提出最終建議。

229. 我們會支持全國或國際級醫療健康專業會議在港舉辦,醫管局亦會推出「環球醫護服務人才鏈計劃」,構建國際醫教研合作平台。

強化基層醫療服務

230. 政府會進一步提升社區醫療及預防,包括:

(i) 明年內為賦權基層醫療署提交法案,制訂全港性的基層醫療服務標準,建立跨專業服務網絡。

(ii) 擴展醫管局家庭醫學門診預防篩查和護理服務和增加服務量,並逐步將現時家庭醫學門診的延長服務時段常規化。

(iii) 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平台」,以試點形式推行乙型肝炎篩查,推動社區藥物名冊和社區藥房計劃,加強慢病管理。

(iv) 為分階段整合長者健康中心的服務至地區康健網絡和擴充三間地區康健站的服務進行籌備工作,加快實現在全港18區均設立地區康健中心的目標。

(v) 強化公營及資助牙科服務,透過地區康健中心及非政府機構,加強於社區提供口腔健康教育、口腔衞生指導和風險評估等。

加強癌症預防、篩查、診斷和治療

231. 政府會繼續鞏固香港在癌症研究及防控工作的領先地位,優化對癌症病人的服務,包括:

(i) 與國家癌症中心展開合作¹⁸。

(ii) 支持2026年世界癌症大會於香港舉辦。

(iii) 加強子宮頸癌篩查服務,將「人類乳頭瘤病毒(HPV)自行採樣檢測先導計劃」由衞生署母嬰健康院擴展至地區康健網絡。

(iv) 強化癌症篩查技術,委託本地大學開展以AI協助肺癌篩查。

(v) 透過增加基因及相關檢測服務,提升治療效果,減少副作用。

(vi) 運用癌症數據及生物資源促進腫瘤學研究,加快抗癌藥物及相關創新療法的研發轉化應用,同時加速創新抗癌藥按「1+」機制審批並評估納入醫管局藥物名冊。

(vii) 增加醫管局服務量和添置醫療設備。

推動中醫藥發展

232. 香港中醫醫院及政府中藥檢測中心永久大樓將於今年12月起分階段投入服務。政府會加大推動香港中醫藥發展,助力國家推動中醫藥國際化,包括:

(i) 年底前公布《中醫藥發展藍圖》,涵蓋構建管治架構及服務體系、發揮優勢及推進中西醫協作、促進科研創新及文化傳承等。

(ii) 香港中醫醫院首年將開展多項中醫專病服務,包括長者常見疾病(例如老年退化性疾病和中風後復康)。

(iii) 促進中醫業界透過醫健通互通電子健康紀錄,以及進一步擴大醫健通中西醫可互通資料範圍。

(iv) 推進中西醫協作服務發展,擴展醫管局「膝骨關節炎治療」項目至所有醫院聯網,及開展「紓緩治療」先導項目。

加強對醫療服務的專業規管

233. 政府會加強衞生署規管處所和醫護專業人員的功能,於明年上半年諮詢立法會,實施《私營醫療機構條例》以禁止處所在未經准許下使用某些名稱或描述,並針對無牌人士加強執法。

精神健康

234. 政府一直重視市民的精神健康,以識別、介入及治療為策略,並推行以學校為本的三層應急機制。我們同時重視預防,包括建立家庭、朋友、人際網絡,着重興趣、性格培養,構建友善的學校與職場環境等。這些需要政府、社會和家庭等的共同努力,並在需要時尋求專業支援和治療。政府會加強以下九項措施:

(i) 恆常化在中學實施三層應急機制,並擴展至在小學四至六年級試行,加強支援有需要的學生。

(ii) 透過津助福利服務機構專項基金提供培訓,加強駐校社工處理學童精神健康問題的能力。

(iii) 透過中小學《4Rs精神健康約章》¹⁹和《精神健康職場約章》²⁰加強推廣社區精神健康,鼓勵更多學校人員接受有關精神健康急救的培訓;並新設特別嘉許級別,表揚能夠安排一定數量員工接受與精神健康相關的培訓(例如精神健康急救)的學校和機構。

(iv) 推行「精神健康推廣大使培訓先導計劃」,動員及培訓精神健康推廣大使推廣健康生活方式、培養抗逆力、構建關懷同行的支援網絡。

(v) 社交媒體對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有深切影響,衞生署將更新相關指引,減少社交媒體對兒童及青少年健康的影響。

(vi) 目前有高等院校已將基礎精神健康課程列為新生必修課程,及為有需要學生提供相關支援,我們會推動更多院校主動推廣大學校園精神健康。

(vii) 目前有三個地區康健中心透過「健康心靈先導計劃」,提供免費精神健康評估和安排跟進,成效良好。政府會於2026年增加六個中心,由具備心理學或輔導學等學歷背景及訓練的人員提供跟進服務。

(viii) 善用科技優化精神健康服務,包括在精神科日間醫院及外展服務加強遙距醫療,為合適病人提供更便利服務選項,及優化社會福利署(社署)網上情緒支援的文字輔導平台和網上青年支援隊,加強AI應用以更精準發掘風險高的支援對象。

(ix) 年底完成制訂「精神健康分層護理模式」,就各精神健康人員及持份者提供精神健康服務作出定位和分工,加強培訓專業人士轉介意識和建立轉介機制。

五、綠色低碳生活環境

打造綠色科技示範基地

235. 我們會推動綠色創科成果商品化,包括支持市場發展換電型電動車及自動化換電站技術;鼓勵非政府機構建設區域供冷系統;以及繼續推動市場加快為現有建築物減碳。

完善電動車充電網絡

236. 我們已推出3億元高速充電樁鼓勵計劃,2028年底前會提供額外3 000支高速充電樁。政府亦計劃推出六幅用地作高速充電站,而巴士公司將開放充電設施供其他車輛使用。

減廢回收「零廢堆填」

237. 過去三年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持續下降。政府會繼續優化「綠在區區」服務時間和地點、支援住宅樓宇進行回收、推動公共屋邨分類回收等。政府今年繼續增加住宅的智能廚餘回收桶和收集設施,推進實踐公共屋邨「一座一桶」。

238. I·PARK1 ²¹將於年底前陸續投入服務,政府明年會向立法會申請撥款興建I·PARK2,擴大轉廢為能的容量。位於環保園的全港首間現代化循環再造紙漿生產設施,將在年底開始試運。

共同建設粵港澳美麗灣區

239. 香港會參與共建大灣區成為國際一流美麗灣區,以維港為核心,聯同大鵬灣與牛尾海,推動近岸污染防治、生態協同保護與岸灘整治,響應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及的推進美麗海灣²²建設。

六、支持本地經濟

支援中小企

240. 香港有近36萬家中小企業,是經濟發展支柱。為更佳應對經濟轉型,政府會推出11項措施,加大支援中小企:

(i) 將「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八成擔保產品的申請期延長兩年,並將「還息不還本」安排再度延長一年。政府亦會鼓勵銀行繼續以包容態度,更具彈性處理還款能力良好的企業的信貸需要。

(ii) 寬減收費,減輕營商壓力。政府將減收非住宅用戶50%的水費及排污費,每戶每月寬減額上限分別為10,000元及5,000元,預計約26萬個非住宅用戶受惠;減收工商業污水附加費50%,預計約35 000個主要為飲食業的商戶受惠。另外,豁免小販、食物業、漁農業、酒牌等²³的牌照及許可證首次簽發或續期費用,預計逾6萬個持牌人受惠。以上各措施為期一年。

(iii) 政府原訂未來五年的基本工程開支每年平均約為1,200億元,為支持本地建造業,我們會額外預留300億元在未來兩至三年加大工程項目開支,以持續推動經濟發展。

(iv) 簡化食肆發牌制度方面,現時暫准牌照已容許新經營者邊開業邊完成正式牌照申請;「先發牌、後審查」進一步加快了審批程序;而由於簡化了行政步驟,食肆轉手後的新經營者已可更快開業。

為進一步加快審批食肆露天座位的申請,食物環境衞生署會採用新方式,主動統籌各相關部門一同進行「會審」共同處理問題,並在有需要時就複雜的申請請示相關的常任秘書長以至政務司副司長;同時亦會精簡程序,包括:設立露天座位的標準地租、容許部分申請無需增加廚房面積及洗手間設施,而對設置露天座位後剩餘闊度不少於三米行人通道的申請,一般視作符合有關道路的基本要求,無需逐一審議。

(v) 向「BUD專項基金」²⁴注資14.3億元,擴大資助地域範圍,覆蓋多八個包括「一帶一路」國家在內的經濟體。我們亦會加強宣傳和協助企業透過「申請易」計劃參與展覽會和出口推廣活動。

(vi) 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會擴大對本港電商的融資支援,並擴展免費買家信用調查服務的覆蓋範圍。

(vii) 設立「經貿一站通」平台,聯合經貿辦、投資推廣署及貿發局的海外辦事處組成功能平台,主動組織本地中小企、初創企業進行更多海外商務考察尋找商機,同時促成更多企業在港投資及開設業務。

(viii) 優化數碼港「數碼轉型支援先導計劃」,以配對資助賦能中小企應用AI及網絡安全方案,提升競爭力及資訊保安。

(ix) 政府會支持未來三年在內地和東盟電商市場繼續舉辦「香港好物節」,推廣香港品牌。

(x) 透過四個中小企服務中心、工業貿易署的營商導師計劃和貿發局的電子商務快綫,加強培訓和資訊服務,並會推行「創意‧電商無限」計劃,以及提供一站式商業配對及轉介服務,強化港商與電商服務商對接,以增加香港產品在跨境電商平台的競爭力。

(xi) 政府將推出為期兩年的先導計劃,支援本地中小型創科企業進行專利評估。²⁵ 

多元經濟

推動食品產業發展

241. 「香港食品」品牌信譽優良,政府除協助「香港食品」銷售到內地外,亦已預留香園圍口岸一帶土地,推動食品產業發展,包括食品批發、加工和交易,長遠發展成為食品產業園,推廣「食品製造+旅遊」。

242. 政府會加強本地食材競爭力,明年中為本地漁農產品建立統一新品牌,提高產品辨識度和品牌價值。

推動漁農業發展

243. 海洋經濟潛力龐大,漁業是其中一環。政府會在新魚類養殖區發出養殖牌照和提供深海網箱供業界租用,目標在15年內將本地海魚養殖產量增加十倍;亦會推動現代化水產養殖。

244. 政府亦會促進禽畜業界在羅湖興建第一所多層式環保養豬場、推進發展農業園第二期,並推動休閒漁農業發展。

推廣寵物友善場景

245. 根據政府統計數字,全港超過24萬住戶飼養貓或狗作寵物,總數超過40萬,衍生龐大消費,涵蓋寵物食用品、醫療、保險、美容和訓練等。近年商界及交通營運商亦自發推出寵物友善的場所及出行安排。政府支持商界推出不同寵物友善活動空間,創造新消費場景。

246. 政府會推出容許狗隻進入的食肆牌照,獲批食肆會有明確標識,標示顧客可攜帶狗隻進入。寵物餐廳可為業界帶來全新商機。

¹⁸政府會與國家癌症中心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在癌症基礎研究、篩查與早診早治、規範化診斷和治療、大數據應用以及知識普及教育方面深化相互建設。

¹⁹《4Rs精神健康約章》中的「4Rs」涵蓋四個促進精神健康的要素及目標,分別為:
(1) 休息(Rest):協助學生從小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有足夠的休息、充足的睡眠和休閒的活動。
(2) 放鬆(Relaxation):教導學生適時放鬆,關顧精神健康及懂得自我關懷。
(3) 人際關係(Relationship):加強同儕、師生,以及家長與子女之間的關係,提升聯繫感;幫助學生明白自己在不同關係的角色及其重要性,願意承擔責任並作出貢獻。
(4) 抗逆力(Resilience):裝備學生適應生活中無可避免的壓力和挫折,教導學生以正面的態度處理情緒、應對壓力和克服困難。

²⁰《精神健康職場約章》為「陪我講Shall We Talk」精神健康推廣和公眾教育計劃,目標是在職場推廣心理健康,包括建設一個互相尊重和正面的工作環境;推廣積極聆聽和溝通,鼓勵求助,並促進對精神困擾的及早識別和及時處理;以及為有精神困擾的同事創造一個包容及友善的工作環境。

²¹I·PARK1及I·PARK2為轉廢為能(電能)設施,透過處理都市固體廢物產生電力,分別位於石鼓洲外海人工島和屯門曾咀。

²²美麗海灣是國家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方式和美麗中國建設在海洋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水清灘淨、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為生態環境質量整體改善目標。其建設通過提質增效、生態修復、排污口整治等行動推進,力爭2035年全國283個海灣全部建成美麗海灣。

²³食物業牌照包括暫准食物業牌照(如適用),涵蓋普通食肆牌照、小食食肆牌照、水上食肆牌照、烘製麵包餅食店牌照、凍房牌照、工廠食堂牌照、食物製造廠牌照、新鮮糧食店牌照、冰凍甜點製造廠牌照、奶品廠牌照、燒味及鹵味店牌照、受限制出售食物許可證和綜合受限制出售食物許可證。至於漁農業牌照,則涵蓋海魚養殖業牌照和飼養禽畜牌照。

²⁴「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

²⁵相關措施亦載於第七章「三、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部分。

(待續)
 
2025年9月17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3時3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