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行政長官向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發言全文(六)
*********************************
第六章 鞏固香港國際中心地位

90. 香港背靠國家、聯通世界,是享譽全球的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亦是國際航空樞紐和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政府會全力發揮香港制度優勢,鞏固國際中心地位。

一、國際金融中心

91. 政府不斷強化香港金融體系,令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重回全球第三。我們會把握世界投資者重新配置資產機遇,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持續強化股票市場,構建國際領先的債券市場及蓬勃的貨幣市場,促進保險業與資產及財富管理業發展;並加速發展新增長點,建立國際黃金交易市場,推動金融科技和綠色可持續金融發展。

持續強化股票市場

92. 本港股票市場保持強勁,恒生指數自年初已上升逾兩成,每日平均成交額接近2,500億元,較去年接近翻倍。新股集資額至八月底累計逾1,300億元,按年多近六倍,位列全球第一。

93. 我們會透過「科企專線」協助內地科技企業來港融資,加強對國家建設科技強國的金融支持;進一步完善主板上市和結構性產品發行機制;研究優化「同股不同權」上市規定;探索縮短股票結算周期至T+1;推動更多海外企業來港第二上市;協助中概股以香港為首選回歸地;推動港股人民幣交易櫃台納入「股票通」南向交易。

構建國際領先債券市場

94. 政府會推進鞏固香港債券中心地位,包括:

(i) 提升金融基建,包括金管局旗下的迅清結算(CMU OmniClear)將與港交所合作,研究讓投資者在單一平台集中管理及相互抵押股票和債券等不同資產,促成不同「互聯互通」機制的聯動;亦會與瑞士、阿聯酋等地市場建立連接;並推動使用離岸中國國債作為不同清算所抵押品,進一步豐富人民幣資產的應用場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亦正研究由市場建立和營運的債券電子化交易平台的可行性,並積極推動在香港建立商業回購市場和中央交易對手制度以提升市場流動性。

(ii) 繼續與內地相關機構商討落實在港推出離岸國債期貨,擴充互換通下利率衍生品種類,並推動場外衍生工具的發展,以及與內地適時推出跨境人民幣回購業務。

(iii) 證監會、金管局及港交所將增加市場接觸,鼓勵更多企業在港發債,使更多環球資金參與香港債券市場。

(iv) 證監會和金管局將公布「固定收益及貨幣」路線圖闡述相關細節。

構建蓬勃貨幣市場

95. 香港是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為增加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流動性和全球輻射能力,金管局將利用與人民銀行的貨幣互換協議,設立新的「人民幣業務資金安排」,向企業提供貿易、日常營運、資本支出所需且年期較長的人民幣融資,支持實體經濟使用人民幣,並持續探討更多元化的跨境資金獲取渠道,為市場提供穩定且成本較低的人民幣資金。金管局亦會研究推動人民幣與區內本幣在港進行更便利的外匯報價與交易。

96. 政府將發行更多人民幣債券,並將研究在合適的場景下以人民幣支付政府開支。

加速建立國際黃金交易市場

97. 我已接納「推動黃金市場發展工作小組」的建議,由財庫局落實,包括:

(i) 推動香港機場管理局(機管局)及金融機構在港拓展黃金倉儲,以三年超越2 000噸為目標,建造區域黃金儲備樞紐。

(ii) 推動金商在港建立或擴建精煉廠,並與內地研究在內地進行來料加工,精煉黃金後出口至香港作交易及交割用途。

(iii) 建立香港黃金中央清算系統,為國際標準黃金交易提供高效可信的清算服務,並邀請上海黃金交易所參與,為未來與內地市場互聯互通做好預備。

(iv) 豐富黃金投資工具,協助發行人發行黃金基金,支持開發新產品,如代幣化黃金投資產品。

(v) 支持業界成立黃金行業協會,建立與政府和監管機構的交流平台,加強推廣及吸引「一帶一路」客戶,強化人才培訓。

98. 上海黃金交易所國際板在港設立了首家境外交割倉庫,並已推出在港交割的全新合約。我們會持續推進滬港黃金市場合作。

國際風險管理中心

99. 為推動保險資金參與基建融資,政府明年將修訂法例,調低對投資基建的資本要求,對本地項目給予優惠;並推動香港專屬自保和再保險行業發展,以及促進市場推出更多跨境養老、跨境自駕和低空經濟等保險產品。

國際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

100. 未來幾年,香港預料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跨境財富管理中心。「跨境理財通2.0」優化措施自去年2月啟動後,內地投資香港的財富產品戶口由2.5萬個增至11萬個。

101. 我們會進一步優化基金、單一家族辦公室和附帶權益的優惠稅制,吸引更多基金來港落戶;證監會積極推動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房託基金)納入「互聯互通」標的,提高兩地房託基金流動性;亦會配合優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機制,特別是加強與前海和上海合作,為內地私募市場引進更多境外資金。港投公司會通過直接或共同投資,培育具潛力的本地私募及對沖基金機構。

102. 現時,「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要求申請人在港投資不少於3,000萬元,其中房地產投資額(無論是住宅或非住宅)現最多只算入1,000萬元。我們會優化計劃,如購買非住宅物業,可算入額由1,000萬元提升至1,500萬元,物業成交價則仍不受限制;如購買住宅物業,可算入額維持1,000萬元,但可算入的住宅物業投資會放寬,成交價門檻由5,000萬元下調至3,000萬元。

穩健發展金融科技

103. 金管局會繼續推進Ensemble ⁷項目,包括推動商業銀行推出代幣化存款和推動真實代幣化資產交易,例如用代幣化存款結算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以及協助政府將代幣化債券發行恆常化,並通過監管沙盒鼓勵銀行加強風險管理。

104. 我們正落實穩定幣發行人制度,並就數字資產交易及託管服務的發牌制度制訂立法建議,證監會亦正研究在充分保障投資者的前提下,擴展可提供予專業投資者的數字資產產品和服務的類型;同時加強國際稅務合作,打擊跨境逃稅。證監會亦透過引入自動化匯報和數據監測工具,構建香港數字資產的風險防線。

綠色可持續金融發展

105. 港交所2022年推出國際碳交易平台Core Climate,是全球唯一以港元及人民幣結算自願碳信用的交易平台。未來會加強與大灣區碳市場的試點合作,試驗跨境交易結算路徑,共建區內碳市場生態圈。政府亦會聯同內地相關監管部門和機構,研究國家參與國際碳市場的相關事宜,包括設訂自願碳信用標準和方法,以及碳減排量的登記、交易、結算等。

二、國際貿易中心

106. 貿易是香港繼金融後第二大主要行業,貢獻15%本地生產總值(GDP),去年貿易額是GDP的3.6倍,位列全球第三,對外商品貿易總值亦強勁增長7.3%,證明國際市場對香港作為貿易中心的信心持續上升。

107. 地緣政治演變令原有供應鏈受破壞,我們會積極拓展新市場,推動數字貿易,支援中小企轉型升級。

深化國際經貿網絡

108. 香港與卡塔爾的投資協定談判已於今年中大致完成,未來會與沙特阿拉伯、孟加拉國、埃及及秘魯探討簽訂新投資協定。政府亦會繼續爭取盡早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擴大經貿網絡。

109. 我會在今年成立吉隆坡經濟貿易辦事處(經貿辦),深化於東盟及周邊國家的經貿推廣,並擴展經貿辦覆蓋範圍至拉丁美洲及中亞地區。

推動數字貿易

110. 政府會促進貿易數字化,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

(i) 金管局年底前將制訂Cargoˣ ⁸項目路線圖。目前正通過商業數據通、與機管局和港口社區系統試行以貨運物流數據,為銀行和中小企減低信貸成本及審批時間。

(ii) 金管局與上海市數據局等將在Ensemble項目探索跨境金融合作,研究如何應用代幣化電子提單;以及推進與商業數據通和Cargoˣ對接等,探索以貨運物流數據推動兩地貿易融資。

(iii) 增多一個物流商為「跨境快件清關便利安排」(CEFA)的額外試點,促進電商貨運效率。

(iv) 逐步擴大「貿易單一窗口」,涵蓋更多貿易文件,並與海關總署推進兩地「單一窗口」連接,探討將現行「一單兩報」安排擴展至其他貿易文件及運輸模式。政府亦會與東盟探討雙方「單一窗口」的連接。

(v) 政府將於明年就企業對企業的貿易文件電子化提出立法建議。

推動大宗商品交易

111. 我們會延續去年《施政報告》方向,推動發展香港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包括:

(i) 港交所全資附屬公司倫敦金屬交易所已批准八個在港交割倉庫,我們會支持業界設立更多認可倉庫。

(ii) 為大宗商品貿易商落戶香港提供半稅優惠,帶動香港船運及專業海運服務需求。明年上半年修訂法例。

(iii) 利用金融創新優化國際大宗商品交易流程,包括金管局與巴西中央銀行合作測試提單電子化和存款代幣化等科技,以便利貿易。

(iv) 深化與廣州期貨交易所及內地其他大宗商品市場的聯通發展,助力國家大宗商品市場國際化。

112. 政府將成立「大宗商品策略委員會」,由財政司司長領導,匯聚業界代表,加強大宗商品政策的頂層設計和長遠策略制訂。

⁷Ensemble項目旨在支持香港代幣化市場的發展,通過沙盒試驗,讓業界參與者在實際業務場景中,探索如何透過區塊鏈技術,建立新一代金融基建。

⁸Cargoˣ為金管局推出的公私營合作項目,聚焦善用貨運物流數據簡化及優化貿易融資流程;構建數碼方案,以提升中小企獲取貿易融資的機會;及探索與國際數據夥伴對接,便利香港銀行的貿易融資用例。

(待續)
 
2025年9月17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1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