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行政長官向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0年施政報告》發言全文(七)
********************************
(六)增加房屋與土地

房屋供應

房屋政策及理念

83. 房屋是香港眾多問題的癥結:它既是市民「衣食住行」中的重要生活條件,也是達至「安居樂業」民心所向的基礎。對基層及低收入家庭,由政府資助的房屋是有實效的扶貧措施;對於中產及小康家庭,自置物業是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家的盼望;對於整個社會,房屋除了是供求問題,也是一個公義和分配的問題;對於管治,房屋問題未能解決,社會難以長治久安。

84. 根據定下的政策,我們把「綠表置居計劃」(「綠置居」)和「白表居屋第二市場計劃」恆常化,並推出港人首次置業(「首置」)先導項目,豐富了房屋階梯;提升公營房屋佔新供應的比例由六成至七成;將資助出售房屋的售價與市場脫鈎,改為定於市民可負擔的水平;賦予市區重建局(市建局)協助提供「首置」的社會任務;及修訂香港房屋協會(房協)興建資助房屋的地價安排,讓房協可以多供應公營房屋。對於輪候公屋家庭和其他居住環境惡劣的市民,當他們未能踏上房屋階梯前,政府承諾三年內提供15 0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即將試行為長期輪候公屋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現金津貼,以及研究為「劏房」實施租務管制。部分改革措施突破政府的一貫思維,作為行政長官,我有時都要力排眾議,為的只是一個信念:安居對香港市民實在太重要了! 

長遠房屋策略

85. 經過我們多年的努力,房屋供應已初見成果。我現公布按稍後運輸及房屋局(運房局)發表的2020年《長遠房屋策略》(《長策》)報告,我們已全數覓得興建316 000個公營房屋單位的330公頃土地,可以滿足未來十年(即2021/22至2030/31年)約301 000個公營房屋單位的需求,供應主要來自東涌填海、古洞北╱粉嶺北和洪水橋╱厦村等新發展區的農地和棕地、多幅改劃作公營房屋的用地、九幅分別位於啟德和安達臣道石礦場改撥為發展公營房屋的用地、粉嶺高爾夫球場部分用地,以及多幅完成檢視具房屋發展潛力的棕地羣。

增加資助房屋供應

「居屋」及「綠置居」

86.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於上月初截止申請的「居屋2020」,提供約7 000個單位,定價為市價六折,超額認購33倍;而由於「綠置居2019」約3  700個單位正在進行選樓,下一年度的「綠置居」約4 700個單位將於明年分期出售,當中首批約2 100個單位預計於明年5月推出。

出售「租者置其屋計劃」回收單位

87. 我在去年《施政報告》中建議房委會積極部署,加快出售位於39條「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的回收單位。房委會已於今年7月通過,將這批回收單位於每年的「居屋」和「綠置居」銷售計劃中一併出售,讓合資格的綠表申請人購買。房委會現正進行準備工作,將至今已回收的700多個單位與下一期「綠置居」一併推售。

市建局「首置」項目

88. 市建局正積極履行新任務,在其重建項目中,提供更多「首置」單位。市建局已決定將「煥然懿居」毗鄰的重建項目訂為另一個「首置」項目,估計可在2024年推出約260個單位。

重建石籬中轉屋

89. 房委會已對石籬中轉房屋的樓宇狀況作全面結構勘察,認為繼續保存到超逾2022年並不符合成本效益。房委會轄下策劃小組委員會已決定於2022年年底清空石籬中轉屋,把用地作公營房屋發展,估計可於2028年完成重建。如獲放寬有關規劃限制,預計可提供約1 600個單位。

重建房委會工廠大廈

90. 就去年《施政報告》提出研究重建房委會旗下六個工廠大廈為公營房屋,房委會的初步研究結果顯示,其中三幅用地可用作發展公營房屋。房委會預計於2021年第一季完成所需研究,隨後會根據《城市規劃條例》進行改劃土地程序,估計可於2031年提供合共超過3 000個公營房屋單位。

重建大坑西邨

91. 經過政府協調推動,我們欣悉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已與市建局達成合作推展大坑西邨重建計劃的意向,以充分善用有關地段的發展潛力及早日改善屋邨設施。根據雙方的初步估算,重建後的大坑西邨項目可提供超過3 300個單位,較現時的1 600個單位增加約一倍。

過渡性房屋

92. 本屆政府大力推動過渡性房屋發展,目的是透過善用閒置土地及建築物,為有迫切住屋需要的市民提供短期居所。這計劃亦得到物業及土地擁有人、參與興建和營運的非政府組織的鼎力支持。在運房局過渡性房屋專責小組的推動統籌下,計劃在過去一年取得令人鼓舞的進展,總的來說,連同正深入研議的3 400個單位,我們已覓得可在未來三年內提供13 200個單位的土地,距離15 000個單位的承諾只差12%,我們會繼續努力。政府亦建議向相關資助計劃額外注資33億元,令政府總承擔金額增至83億元,至今已批出超過22億元資助。

93. 與此同時,新冠疫情令不少酒店和賓館面臨關閉結業的危機,政府會實施先導計劃,資助非政府組織租用合適和入住率偏低的酒店和賓館單位作過渡性房屋用途。運房局計劃向「關愛基金」申請資助推行先導計劃,務求短時間內推出,以增加過渡性房屋的供應。

現金津貼試行計劃

94. 除了多管齊下增加供應外,政府亦以破格思維同意試行以現金津貼紓緩基層家庭因長時間輪候公屋而面對的生活壓力。試行計劃將會為非居於公營房屋、非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而輪候公屋超過三年及並未被首次編配公屋的合資格「一般申請住戶」(即二人或以上家庭和長者一人申請者)提供現金津貼。初步預算會惠及約90 000個「一般申請住戶」。政府現正制訂計劃的執行細節和詳情,目標是於2021年年中起接受申請,並於7月開始派發現金津貼。

研究「劏房」租務管制

95. 為居住在私營樓宇,特別是「劏房」的輪候公屋家庭提供現金津貼,其中一個爭議點是租客並無足夠保障。我同意須研究有關問題。「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工作小組)已於今年4月成立,並於7月設立三個專題小組委員會探討與「劏房」有關的社會、經濟、法律等課題,及委聘顧問進行研究,就應否及如何進行「劏房」租務管制現正收集社會各界的意見。工作小組的目標爭取在2021年第一季完成研究,並將報告呈交政府考慮。

房屋問題的癥結

96. 經過了本屆政府對房屋理念和政策的調整,香港整體公營房屋供應變得更豐富多元。歸根到底,香港的房屋問題核心是建屋土地不足。只要大家同心協力,配合政府多管齊下開闢土地的策略,支持各項增加土地供應的短、中、長期措施,房委會、房協、市建局,以至私人發展商都有建屋的能力和容量。因疫情帶來的衝擊,我們見到建築成本正向下調整,建造界人手亦比以往充裕,實在是造地建屋的大好時機。有了充足的供應,相信物業價格亦會漸趨穩定。

土地供應

造地工作 漸具成果

97. 增加土地供應一直是本屆政府重中之重的工作。我們以政府主導用地規劃和基建配合作施政方針,大刀闊斧地開拓土地作興建房屋及發展經濟之用。近年造地工作成效和政府就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建議的八個優先研究和推行的選項的最新發展,已詳列於今年的《施政報告附篇》。

98. 運輸基建有助釋放土地發展潛力,對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至為重要。新界西北及新界北部均有巨大發展潛力。因此,政府會加緊落實北環線鐵路項目,配合古洞北新發展區公營房屋入伙,以及帶動新田、牛潭尾及凹頭一帶的發展。政府至今在沿線附近物色到總面積約90公頃(相當於四個太古城)的房屋用地並陸續進行研究,當中包括新田╱落馬洲樞紐,若落實北環線,這些土地可望帶來超過70 000個房屋單位。

港鐵小蠔灣車廠用地

99. 我們已就港鐵小蠔灣車廠用地上蓋發展制訂了分區計劃大綱圖,根據最新評估可望在中長期提供約20 000個單位,當中約一半會是資助出售房屋單位。這是繼80年代的港島線康山發展後,40年後另一個利用鐵路設施上蓋發展,提供公營房屋的鐵路項目,凸顯本屆政府加大公營房屋供應的決心。

重建市區寮屋區

100. 收回三個位於茶果嶺、牛池灣和竹園聯合村的市區寮屋區,並重建為高密度公營房屋的研究進度理想。由於房協不論在建屋,以至安置居民、綜合社區規劃等方面都富有經驗,我們將邀請房協負責執行這三個項目。我們正爭取明年上半年陸續展開土地改劃工作。如過程順利,可望2025年分階段進行地盤平整和基建工程,三個項目預計合共帶來6 300個公營房屋單位。

釋放私人土地發展潛力

101. 私人擁有的土地一向是房屋供應的重要來源。政府已於今年5月推出為期三年的「土地共享先導計劃」,並正與有興趣的土地擁有人作初步探討。另外,發展局已按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檢視已規劃作高密度房屋發展而未有確切發展計劃的私人土地,評估當中哪些適合作公營房屋發展,預計於今年年底前完成這項工作。發展局將會成立「項目促進辦事處」,負責跟進較大規模的私人住宅用地規劃地契修訂和其他發展審批申請直至項目正式動工,協調各個參與審批項目的部門加快審批流程,並協助解決爭議,包括及早把未能解決的事項提交高層尋求指示。

屯門西發展

102. 已定於今年年底通車的「屯門 — 赤鱲角隧道」和已進入詳細規劃及設計階段的港鐵屯門南延線會為發展屯門西部提供契機。我們正繼續籌劃就龍鼓灘(涉及約220公頃)近岸填海和屯門西沿海(涉及約220公頃)地區發展潛力進行規劃及工程研究。我們亦會藉這項研究檢視內河碼頭的需要,以提升屯門西地區作住宅發展及╱或其他更有效益用途的潛力。

「明日大嶼願景」

103. 上述各項多管齊下的開拓土地工作無疑會提供跨越目前《長策》十年期的部分中期房屋供應,但難以完全滿足中、長期市民的住房需求,更遑論建設更寬敞的生活環境。在眾多土地供應選項中,「明日大嶼願景」規模最大、可提供的土地最多,目前申請撥款的是涉及1 000公頃填海及相關策略性交通基建的中部水域人工島研究。這個原屬2011年「優化土地供應策略」內東大嶼填海的構想,已在社會醞釀討論接近十年,不應再曠日持久。只要大家客觀、持平,心繫香港的長遠利益,就應該明白「明日大嶼願景」涉及的中部水域人工島填海有多方面好處,包括開發新的土地(而非只是把現有土地由一個用途改為另一個用途)、增加以七成公營房屋為比例的房屋供應、通過連結港島、北大嶼山以至屯門沿海地帶的道路和鐵路,完善香港整體交通網絡及解決新界西北交通擠塞、建設近零碳排放的宜居社區、提升北大嶼山的商業發展潛力,以及吸納本港建築填料而避免了運往境外填海的環境問題。從財務上而言,項目亦是切實可行,會為香港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104. 雖然研究項目已於去年5月獲立法會工務小組支持,但至今仍未能取得撥款。為了香港的未來,本屆政府不會放棄「明日大嶼願景」的工作,我們會努力爭取盡快開展有關研究,但我承諾在研究過程中,政府會繼續聆聽各方意見,並積極探討創新的融資方案。

理順從簡 加強協調

105. 全力覓地造地的同時,我們也要加快土地發展程序,因為政策不協調、審批繁複冗長,直接拖慢「生地」變「熟地」和住宅落成速度。由發展局及其轄下規劃署、地政總署和屋宇署組成的「精簡發展管制督導小組」(督導小組),過去兩年多專責統一和理順上述三個部門審批私人發展項目的標準和定義,並避免重複審批,至今經諮詢業界後已推出有關建築物高度限制、園景要求、綠化上蓋面積等七項精簡措施,亦會在未來數月推出有關總樓面面積計算等措施。

106. 土地發展不單牽涉上述三個部門的審批,要加快的也不只是私人項目,事實上,政府牽頭的發展項目以公營房屋為主,更有需要壓縮發展時間表,否則難以縮短公屋輪候時間。因此,我已授權發展局局長擴闊其督導小組的組成和工作範圍,包括納入發展局以外的審批部門;以便更全面地檢視政府和私人項目的發展審批程序,以及理順各個政策局之間與發展相關的規定,例如檢視各項技術評估的要求是否清晰和合宜。我會親自督導增加土地供應的內部協調,確保所有相關政策局和部門全力以赴,以排除萬難、創新思維的精神,大刀闊斧,勇於承擔的態度,把加大加快房屋供應視為首要、優先的工作目標。

(待續)
 
2020年11月25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34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