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行政長官向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0年施政報告》發言全文(五)
********************************
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創科現況

50. 香港的大學科研實力雄厚,海內外人才匯聚,研發氛圍熱烈,創業生態環境蓬勃,過去三年多,通過國家科技部的支持、特區政府高層督導、跨部門協作、千億元投資,和落實我在《2017年施政報告》提出的八大政策方向,香港的創科發展可說是生機勃勃,甚至有人形容是開啟了創科的黃金時代。各項取得進展的工作已詳列於今年的《施政報告附篇》。

51. 新冠疫情讓香港成功展示了如何應用科技解決問題。社會各界在抗疫過程中善用本地科研成果進行防控工作及應對疫情下的民生需要,我們亦把這些成果化為商機。

香港智慧城市藍圖

52. 自2017年底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以來,政府一直致力落實藍圖下的各項措施,整體進展良好。其中,2018年推出的「轉數快」為香港的電子支付掀開了新的一頁,現時每月交易數字超過1 200萬宗,總額超過1,300億元。我們在下月發布的《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將提出超過130項智慧城市措施,目的是讓市民更能感受智慧城市及創新科技為他們日常生活帶來裨益。

53. 為進一步推動「智慧政府」以至整個社會數碼轉型,我們將於今年12月推出「智方便」,初期會提供20多項常用公共服務,包括網上申請續領車輛牌照及電子報稅等,以及邀請其他公用事業在平台提供服務。我們期望商界能積極參與「智方便」平台。

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54.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香港和深圳這兩座毗鄰城市的關係獨一無二,且歷久常新。從改革開放初期的「前店後廠」,到今日在科技創新上強強聯手,都是大有可為。中央政府大力支持港深合作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同意港深政府可共同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深圳園區和位於落馬洲河套的香港園區,實現「一國兩制」下,位處「一河兩岸」的「一區兩園」。我在訪問深圳期間,亦與深圳市領導同意以創新思維、突破界限、資源共享的精神推動有關的工作。兩地政府正研究在香港園區首批樓宇落成前,由香港科技園公司承租及管理深圳福田科創園區的部分地方,讓有興趣開展大灣區業務的機構和企業先落戶深圳科創園區,因為在創科路上,沒有最快,只有更快,我們須不失時機,推動港深兩地的創科產業生態鏈,為香港青年人創造大量的就業和創業機會。

「傑出創科學人計劃」

55. 人才是創科成功的關鍵。過去幾年,我們大幅提升本地研究生的資助和科技專才的培育。多位大學校長最近向我表示,由於近年本港的創科迅速發展,不少在海外工作的傑出科研人才,都有意到亞洲區發展,香港應把握機會為創科匯聚更多人才。我建議推出為期五年的「傑出創科學人計劃」,估計將動用20億元。

青年科技人才

56. 深圳擁有多間大型科技企業,在研發轉化應用方面需要大量人手。最近有企業主動聯絡我表示樂意為香港有志投身科技的青年提供在大灣區的就業機會。我稍後在有關青年工作中建議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將特設數百個科技行業的名額。

投資基建 創新建造

57. 基建工程投資有利經濟發展,並可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過往經驗清楚說明因經濟不景而壓縮基建、停止造地,對經濟和民生都有不良後果。為此,政府會繼續投資基建,預計未來數年平均每年將超過1,000億元,並致力令工程項目可以盡快開展。

58. 為了在短期內可推出更多可創造就業的地區民生工程,我們建議立法會批准把由整體撥款資助的每項小型工程開支上限由目前的3,000萬元提升至5,000萬元,相信可因此加快落實的都是一些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工程,例如學校和文康設施翻新,改善環境衞生以及道路、渠務及供水等小型工程。

59. 過去幾年,發展局積極落實「建造業2.0」,令這個傳統「地盤」行業變得「專業化」、「年青化」,並採用更多創新科技。在抗疫期間,利用「組裝合成」建築法極速完成的鯉魚門度假村檢疫中心,就獲得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的嘉許。為進一步推動建造業的數碼化和革新,提升項目表現,我會在明年主持「國際建造領導高峰會」集思廣益,共謀策略。

開拓市場 振興經濟

內銷市場

60. 我在訪京期間,向中央官員表達在內地設廠生產出口貨品的港商因歐美市場呆滯而面對的困難。中央表示理解並同意協助港商拓展內銷市場。其中,貿發局將聯同廣東省及有關商會推出一站式「GoGBA」平台,為港商提供全方位支援,涵蓋大灣區市場及政策資訊、諮詢服務及培訓、以及企業推廣、拓展和對接服務。此外,貿發局亦會透過培訓和營運「網上香港設計廊」協助港商進軍內地大型電商平台;及提高香港產品在這些平台的認知度和形象。與此同時,貿發局也會利用其在內地的實體網絡,為港商提供商務支援,協助他們應對進口報關、物流配送、結算收款等營運事項。

「一帶一路」建設

61. 我們會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一帶一路」首選平台和重要節點,並加強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合作,致力為業界開拓更大市場。特區政府正探討與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合辦高層圓桌會議,善用香港的國際經驗和專業優勢,探索優化現代企業管治及加強科研應用等工作,相互協作以提升「走出去」的競爭力;並於未來一年開展「內地企業伙伴交流及對接計劃」,安排內地企業與香港專業服務界別交流對接,促成合作,並深化雙方的能力建設,提升項目的國際化、市場化和專業水平化。

62. 國家商務部將繼續支持特區政府,鼓勵香港企業利用內地於海外建設的經貿合作區發展業務,雙方已選定了五個內地於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和印尼這等在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地區建設的經貿合作區,並以電子、玩具及電器產品業等作為試點推動行業。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

63. 東盟十國、澳洲、中國、日本、南韓及新西蘭共15個經濟體剛於本月15日簽訂「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協定」)。「協定」涵蓋全球總人口約三成,國內生產總值總和亦佔全球三分一。在「協定」下,超過90%的貨物貿易最終可享有零關稅待遇,勢必增加區內貿易和投資和拉動全球經濟增長。香港作為區內主要的金融和貿易中心及交通樞紐,並已與「協定」中大部分成員,包括東盟十國、澳洲及新西蘭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以及早與國家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我們具備條件參與「協定」。特區政府已於2018年向各締約經濟體表達加入「協定」的意願,並會積極爭取成為第一批加入「協定」的經濟體。

粵港澳大灣區

64. 自2019年2月中央政府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來,各中央部委已出台多份支持大灣區金融、法律、專業服務發展等政策文件和便利港澳居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居住、學習的措施。我在月初與廣東省及深圳市領導會面時,雙方同意要大力推進跨境基礎設施建設及通關便利化、共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現代服務業合作、教育、人才培訓和青年交流、共建優質生活圈等工作,具體的合作項目有: 

• 支持香港保險業在CEPA框架下在大灣區內地城巿設立售後服務中心,為持有香港保單的港澳和內地居民提供諮詢、理賠、續保等全方位支援; 

• 盡快經廣東省審批先行落實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試行使用已在香港註冊的藥物和香港公立醫院使用的醫療儀器安排,並適時延伸政策至更多指定醫療機構、藥物及醫療儀器; 

• 容許在香港已註冊的傳統外用中成藥產品可通過簡化的審批流程在大灣區註冊及銷售; 

• 在「屯門—赤鱲角隧道」開通後,全力推進「大橋港車北上不設配額計劃」,容許合資格的香港私家車無須配額,經大橋進出廣東省,便利香港居民以自駕的方式到廣東省作短期商務、探親或旅遊。粵港政府將參考計劃在大橋的實施經驗,積極研究把計劃延伸至一個港深陸路口岸,讓香港私家車可以穿梭粵東粵西; 

• 完善港深陸路口岸,調整部分陸路口岸的功能及延長通關時間,逐步落實跨境貨運「東進東出、西進西出」的佈局,並馬上與深圳市政府展開研究在位處深圳的新皇崗口岸採用「一地兩檢」安排,以釋放香港落馬洲管制站超過20公頃土地作其他用途; 

• 支持和協助多所本港大學在大灣區內的辦學計劃; 

• 支持由特區政府推行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和「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

• 成立「泛大灣區外來投資聯絡小組」,由投資推廣署聯同其他大灣區城市的對口單位制定全面的聯合外來投資業務建議,加強協同效應;及

• 通過香港賽馬會及其在廣州從化的馬場,共同推進大灣區馬產業發展。

支援旅遊業

65. 旅遊業是香港四大支柱行業之一,從業員人數接近260 000。自2019年下半年起,本港旅遊業受到連番打擊,跨境人流幾近停頓,業務近乎冰封。因此,政府自2019年下半年已推出多輪針對性紓困措施幫助旅遊業渡過寒冬。

66. 鑑於旅遊業在未來一段頗長時間仍然面對嚴峻挑戰,政府將會為業界推出額外的紓困措施。相關措施的總承擔額接近6億元,會惠及旅行代理商及其職員、主業為導遊及領隊的自由作業持證導遊及領隊、以接載旅客為主的旅遊服務巴士司機。此外,待疫情緩和後,我們會開拓更多本地文化和綠色旅遊資源以重振旅遊業,以期擴闊海內外客源及為市民及旅客提供豐富的歷史文化及旅遊消閒體驗。持續的疫情將改變全球旅遊局面,香港旅遊發展局正趁機審視香港的旅遊定位以應對未來挑戰。我會在稍後訪京時爭取文化及旅遊部繼續支持兩地旅遊合作,並提升旅遊業的質素。

(待續)
 
2020年11月25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04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