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於記者會開場發言(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三月二十六日)就沙田至中環線項目紅磡站擴建部分及其鄰近的建造工程調查委員會(沙中線調查委員會)中期報告、「三隧分流」隧道費調整方案,以及修訂《逃犯條例》和《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條例》的建議舉行記者會。保安局局長李家超、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運輸及房屋局常任秘書長(運輸)黎以德和律政司副國際法律專員(司法互助)林美秀亦出席。以下是陳帆的開場發言:

  就沙中線調查委員會提交的中期報告及撤回「三隧分流」方案的決定的後續工作,我會依次序向大家匯報。

  首先,我必須感謝調查委員會過去多個月來的努力。

  自從去年五月圍繞紅磡站擴建工程的各項問題曝光以來,社會大眾一直高度關注紅磡站擴建工程的質素及已完成的結構的安全。正如行政長官剛才提及,政府期望港鐵公司繼續全力配合,着力完成紅磡站擴建部分的全面評估策略,以證明有關工程(一)既符合法例和合約要求,提供足夠的安全程度;(二)能於構築物預計使用年期內持續達致理想的表現。

  調查委員會的中期報告清楚指出,紅磡站擴建部分的連續牆及月台層板建造工程達到安全水平。由於港鐵公司一直未能提交紅磡站擴建部分於施工期間所依據的圖則及建造記錄,再加上各種施工質量的問題,為策安全,港鐵公司有責任完成三階段的全面評估策略,並將有關報告於調查委員會完成工作前提交調查委員會。

  目前,第二階段的開鑿檢測工作仍在進行。政府於三月十四日接納港鐵公司建議的改良的「陣列式超音波檢測方法」,以檢測鋼筋扭入螺絲帽的長度。    

  我們會繼續督促港鐵公司盡快完成第二階段的檢測工作,以及第三階段根據檢測結果而進行的結構分析,以檢視客觀數據及計算結果。政府部門在過程中會嚴格把關。

  同時,為了令公眾更加安心,調查委員會建議車站通車後,在連續牆和月台層板裝設儀器,以偵測車站運作時的移動幅度。然而,委員會留意到,根據獨立結構工程專家預測,車站結構即使有任何移動,幅度亦只會極為輕微。政府對此表示認同。

  其實,政府在去年審視港鐵公司的全面評估策略建議時,已要求港鐵公司須於第三階段根據檢測結果制定一套長期結構監察計劃,以確保公眾安全。

  另一方面,調查委員會亦於中期報告中對港鐵公司及政府的管理制度作出檢討,以及建議促進公眾安全和保證工程質量的措施。我們會仔細研究調查委員會就政府的監管機制的意見和建議,全力作出跟進及改善。

  調查委員會建議在中期報告發表當日起計12個月後進行獨立於政府以外的跟進審計,以便向行政長官匯報,確保中期報告所建議的措施已妥為實施,或有關的籌備工作進度理想。

  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於二月十九日決定擴大調查委員會的職權範圍至包括北面連接隧道、南面連接隧道及紅磡列車停放處工程近期發現的施工紀錄不全等違規情況。我們會繼續配合調查委員會的下一步工作,期望盡快全面掌握沙中線項目紅磡站擴建部分的實際情況,積極跟進。

  從今次的事件,我們會總結經驗、汲取教訓,努力作出改善,以期重建市民對鐵路工程的信心,特別是我們將要考慮推展下一階段的鐵路發展項目,以期為本港市民提供更完善、可靠的鐵路服務。

  接着,我會就「三隧分流」方案的撤回原因和後續工作向大家作匯報。

  應對道路交通擠塞日益惡化,政府一直以來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包括改善交通基建、擴展和改善公共交通服務,以及管理道路的使用。當前刻不容緩的,是處理過海交通擠塞情況,而實施「三隧分流」方案,正正是政府整體交通管理布局的重要一環。

  自從提出方案後,我和同事一直透過不同渠道向市民介紹方案的內容和效益。在過去數月,政府團隊與各個政黨前後共舉行超過30場會議,向議員解說和尋求支持。

  「三隧分流」方案得到學者、專業團體、環保組織、專營巴士公司和的士業界的支持。儘管社會認同「三隧分流」的方向,但部分社會人士及部分立法會議員對方案意見紛紜。我們已多次強調,研究數據顯示,政府的建議是最佳方案,而其他建議,尤其是東隧、紅隧減費,只會令東隧的擠塞惡化,甚或至令西隧的車龍阻礙非過海交通,因此建議並不可行。

  為了爭取公眾和立法會議員的支持,我們進一步建議了三項措施:

(一)在方案實施後,繼續監察並公開三條過海隧道的車流量以展示成效;

(二)根據方案期內來自使用紅隧和東隧的私家車、的士和電單車的額外隧道費收入,設立「智慧交通基金」,推動與車輛有關的創新科技研究和應用,提升駕駛者出行的便利程度和效率,以及改善駕駛安全;

(三)通盤檢討所有政府收費隧道和道路的收費水平,承諾在西隧專營權屆滿前完成有關的檢討及諮詢,並草擬法例修訂供立法會審議。

  中環及灣仔繞道已於今年二月二十四日全面通車,大大紓緩了連接西隧港島出入口道路的擠塞情況。舉例而言,在中環及灣仔繞道全面通車後,告士打道早上和傍晚繁忙時段的車流量分別下降16%和19%。此外,運輸署及路政署已於今年三月中進一步優化干諾道西東行高架道路上的行車安排,從而更有效疏導來自西隧的車流,令交通更暢通,為利用西隧剩餘容車量締造有利條件。

  政府團隊已盡了最大努力,可惜仍未能在立法會取得足夠支持。因此,政府決定擱置方案。在明天的立法會會議,政府不會動議相關議案。對於一直支持方案的議員、團體及所有人士,我在此向他們致以衷心感謝。

  至於為專營巴士繳付隧道費的安排,雖然原先屬於與西隧專營公司整體協議的一部分,但為廣大巿民乘坐專營巴士的福祉,我們會繼續探討相關安排,但由於需要與西隧專營公司重新商討,我們不會低估商討過程所需的時間和當中所涉及的實質困難。就大欖隧道,我們亦會與相關的專營公司繼續探討可否為使用大欖隧道的專營巴士作出類似的安排,讓乘坐專營巴士的巿民的車費負擔可以長遠得以紓緩。

  我們現正積極籌劃多項主要措施,包括「中環及其鄰近地區電子道路收費先導計劃」。就此,運輸署會率先在本周後期諮詢中西區區議會轄下的相關委員會。此外,透過配置車內感應器,駕駛者在二○二一年年底將軍澳-藍田隧道通車時可透過不停車繳費系統繳付隧道費,而有關系統亦會分階段推展至其他政府收費隧道及道路。

  至於推廣智慧交通的構思,我們亦會在《香港智慧城市藍圖》的層面繼續推進。

  今年年中,運輸署將展開「擠塞徵費」研究,然後諮詢公眾和持份者。政府將在完成有關工作後草擬法例修訂,落實涵蓋所有政府收費隧道和道路的新收費水平建議,以「效率優先」為原則,讓載客效率高和支持經濟活動的車輛類別享有較優惠的收費,並引入「不同時段、不同收費」的安排,以交通管理效益作為釐訂隧道費的主要考慮。

  雖然未能推行「三隧分流」方案,現屆政府會繼續多管齊下處理交通擠塞問題。我們有決心、有系統、有部署。我們會逐步利用科技加強交通管理,讓有限的路面空間發揮最大效益,作為「智慧出行」的一部分,令香港成為更宜居的城市。
 
2019年3月26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20時31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