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財政司司長《財政預算案》記者會答問全文(三)
**********************
記者:我想問一下,政府已連續十四年錄得盈餘,社會上很多聲音要求還富於民,但與其派出一些不是人人可享受的福利,為甚麼不派錢惠及全民?你是否認同政府在理財上過於保守?還有,社會上這麼大呼聲,為甚麼政府還拒絕「派錢」?是否未能配合市民意願?
 
財政司司長:很多謝你的問題。我們事實上思之再三,很慎重地考慮,並不是聽不到大家的聲音。正如我剛才解釋,我們覺得在怎樣用盈餘時需要有個平衡。重申一點,今次我們大概拿四成出來與社會分享,其餘的我們會用在改善服務及投資未來。在將這四成左右的錢與社會分享,我們覺得一個針對性的分享比較合適。事實上今次預算案中提出的數樣,覆蓋範圍亦相當闊。對很多市民來說,直接、間接其實都可以說受惠到。因此我們覺得,目前這個做法是一個平衡和合適做法。多謝你。
 
記者:你好。其實想問司長,希望不要介意,但在二○一一年的時候,司長都有跟一群建制派議員要求曾俊華派六千元,那時你都支持這個建議,那時候的盈餘也沒這屆政府那麼多,為何那時候會這樣想,但現在又另外一套?另外就是計錯數方面,其實以往你都嚴厲批評曾俊經常「估錯數」,但有些統計就是發現你「估錯數」的數字是創下新高,你怎樣看?你做了這個職位,你自己的體會是怎樣?最後,其實今次的預算案,即是很多人要求你派錢,其實最後你都沒派,其實跟林鄭特首的取態有否一個很大關係?制訂過程中有否跟她出現任何爭拗?謝謝。
 
財政司司長:多謝你。當年二○一一年你提到這個預算案我投票贊成的,但同時間你都知道在去年公布《財政預算案》後,當大家問我同一個問題的時候,我都有說過,全民一刀切派錢不是我所信的。我仍然是覺得我們目前的做法是比較針對性地把這些盈餘分配給我們認為需要幫助支持的人,我們覺得比較合適。至於盈餘的估算,我接受大家批評,我跟我的團隊已經很努力。我們在編制二○一七/一八年的預算案的時候,就着土地收入我們很小心地向發展局了解了賣地計劃,然後估計一條數出來,地政總署的專業同事幫我們估了條數出來。但過去一年,地價升幅比我們預期中高,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是私人土地供應比原本發展局訂下來一萬八千個單位這供應目標高出了六千五百個單位,高出了超過百分之三十五。這個原因是去年發展商補地價發展的項目,總共可以提供的單位竟然達到一萬五千五百個,這個是絕少見到的。在過往來說,每年都是大概二千個或二千多個,所以在這方面的個案多了,收入亦多了。在我們當時考慮的時候就是如果土地供應目標是一萬八千個單位,而補地價發展項目提供一萬五千五百個單位,換句話,要達標就是鐵路項目加政府賣地加市區重建局提供二千五個單位就夠,我們覺得這樣不好的。我們覺得政府繼續去賣地,讓更多土地,我們用招標形式出去,在市場分散到多些不同人的手上,這些供應來到市場時間各方面的把握都會比較好點,所以我們就請發展局繼續推地,結果全年土地供應是二萬四千多,亦某程度解釋了那個地價收入比原本高的原因,但希望大家體諒這裏中間,我們是有一個衡量,我寧願給大家罵估出來的數跟真正的數有個頗大差距,我都不想土地供應在那方面有任何鬆懈,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就是至於印花稅,正如大家所知,其實除了地產市場,其實地產市場與之前一年比較大概成交多了三、四千個單位;與股票市場比較,股票市場升得更厲害,雖然去年我們的評估仍然認為股票市場是樂觀的,所以我們估計印花收入都是高,但沒有人估到它這樣破頂和這樣的成交量。在這方面亦可以讓大家明白資產市場的波動,一上一落很快,就好像數星期前突然之間很短時間下跌三千點,這個亦令這方面的稅收存在很大不確定性。至於我跟林太的理財新哲學,你看到在預算案裏,我已經提出林太所提出我們在目前盈餘這麼豐厚、在財政穩健前提下,我們要善用這些盈餘為民紓困、投資未來、早佔先機,這都是我完全認同。
   
記者:其實大家都問了很多次你關於派錢的問題,其實從這個角度去看,你剛才說不是你所信的一個方法,其實可否這樣說呢?其實你在未來政府這個任期你都不打算派錢的了。你的考慮除了所謂要平衡、要針對性去協助到受惠群組之外,其實是否你擔心可能派了第一次之後,以後就會有第二次,阻止不了?會否有一個機制,可能盈餘觸及某一個水平可能可以考慮?因為其實根據你現在的估算,盈餘水平有機會再繼續增加的。另外一個問題,錢幣的另一面就是其實經常性開支增加了,即是比上一個年度增加了11.8%,其實都是政府少有地有一個雙位數增長,其實你是否預期未來幾年的經常性開支都會可能維持一個雙位數增長?其實在一個相對盈餘豐厚的時期,譬如說新加坡forecast會加GST,其實是否應該是一個時間檢討是否應該減少「派糖」的規模?謝謝。
 
財政司司長:謝謝你。一屆政府五年,往後這四年在這一方面會怎樣做,我覺得到時都是按着每年的情況去考慮。但是由今次裏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這屆特區政府在這方面的思路和取態是怎樣。至於經常性開支方面,未來幾年事實上是增加得比較多,我們的考慮是這樣的──一方面,目前來說,社會仍然有很多範疇需要我們加大投入,我們加大的投入譬如醫療系統、造地建屋,所以只要是用得其所,其實增加這個開支而又是我們所能夠承擔的,我覺得沒有甚麼問題。至於你剛才提到是否稅務問題?
 
記者:我的意思是對比新加坡,譬如說他們開始會說在好境的時候增加GST。你會否可能減少「派糖」,甚至可能在這個時間開始探討處理稅基問題?
 
財政司司長:稅基的探討我有注意到的,但正如我之前所說,目前來說,這不是一個合適時候在這方面進行任何大的改動,但是我們有留意到我們的收入來源、稅基是怎樣,以及我們未來應該會如何處理。至於剛才你提到我們所謂「派糖」措施的規模,我相信社會有一定期望,就着我們在不同的盈餘水平,所以在這方面,我覺得我們目前經過綜合考慮後,目前這個規模是合適的。謝謝你。
 
記者:司長你好,想問今年是第一次深圳的GDP超越香港,未來會否預測香港一直都會落後及會否讓更多城市超前?香港可以如何保持競爭優勢?隨着周邊的經濟都發展得蓬勃,會否加快香港與周邊中國城市的經濟融合?第二條問題,另外想問問今年看到《財政預算案》有五十億投放在創科方面,是否為大灣區鋪路,未來會否一直增加創科方面的預算?謝謝。
 
財政司司長:多謝你。我們的GDP增長今年來說不錯,因為我們實質增長都去到3.8%。香港人口大概七百四十萬,與其他城市比較,有些城市它的人口較我們多很多,所以如果你說GDP的總量,它比我們大或追得我們近,這個不出奇,因為它人多。最重要我們自己本身要有持續穩定高質素的增長。至於經濟方面會否與周邊城市會有一個融合,我在《財政預算案》中有點出,這個經濟數個大趨勢、大格局,其中一個大格局是中國經濟發展很快,在方面可以說舉世觸目。它發展到這階段,超過十二萬億美元的GDP,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是中國一部分,它的經濟發展方向和策略肯定對我們有很大影響。在這方面,如果我們能夠把握到機遇,可以乘勢而起,所以從經濟發展角度,我們一定要理解及掌握內地經濟發展方向和策略,然後就着我們自身有甚麼優點、有甚麼優勢和有甚麼特色,然後從中間尋找我們的定位和我們發展方向。在經濟大格局中,我亦有提到創科這個大潮,其實是銳不可當,不只我們,即使世界其他大經濟體都不能排拒這創科大潮,因此我們在創科方面加大力度去投入是很自然的事,亦為我們的經濟增長尋找新的增長點。在這方面,我們和大灣區有一個比較大互補空間,舉例來說在深圳他們有較多龍頭創科企業,我們科研力量很好,在大灣區亦有其他城市,如果說生產,它在這方面也有優勢,所以最重要我們如何在這個大格局找到自己位置,在發展過程中與它們互相有個補足而我們又得到好處,這個是我們的思路。在創科方面的投入,我們都循着這個思路去推動。謝謝你。

(待續)
 
2018年2月2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23時29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