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施政報告全文(三)
*********

乙、轉危為機

16. 香港是現代化的國際城市,也是成熟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系。要維持經濟繁榮、良好管治、社會和諧及優質生活,對政府來說,是時刻存在的重大挑戰。

17. 我們面對第一個巨大的挑戰,是目前嚴峻的外圍經濟環境。美國次按問題所觸發的金融風暴正不斷惡化,資產價格下滑,信貸市場幾近停頓,多家國際大型金融機構相繼陷入困境,並且已蔓延至歐洲金融體系,看來最壞時刻仍未度過。在金融巨浪的衝擊下,歐美等發達國家已接近衰退邊緣。香港的經濟增長在第二季顯著回落至百分之四點二,相信在未來一段時間,經濟將進一步放緩。香港作為細小開放的經濟體系,又是國際金融中心,無可避免會受到金融海嘯波及。香港一些投資者因購入美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發行名為「迷你債券」的投資衍生工具而蒙受損失,個別本地銀行也因謠言而一度出現擠提。

18. 今次金融海嘯是全球金融危機,破壞力的深度與廣度,遠超過一九九七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復元期亦會較長和艱巨,我們絕不能輕視。但今天香港的金融體系和基建與一九九七年不一樣,經過當年的洗禮,全港市民,包括我和其他財金官員,亦從艱苦中累積不少應對、鬥爭及捕捉機會的經驗。雖然金融海嘯沒有對香港的金融市場造成系統性破壞,我們面對這場危機,絕不會輕視、退縮或自大,一定要「做好呢份工」。

19. 面對巨大挑戰,香港人應該上下一心拼經濟。政府會繼續落實基建大計及發展策略,鞏固金融中心地位,公共基建和對弱勢社群的社會服務開支不會收縮。同時,我們會維持審慎理財原則及「大市場、小政府」的施政理念。

20. 由於金融海嘯仍未完結,對全球和香港實質經濟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沒有人能在現階段作出準確評估。但為了能夠及早籌謀,我會盡快成立一個由我主持的特別委員會,加入高層政府官員、金融專家、經濟學者及主要產業代表。該委員會成立目的是在這嚴峻時間內對全球各大市場及本地市場作不斷監察和滾動評估,及時地判斷金融海嘯對香港經濟和主要產業造成的影響,更重要是研究及提出具體的應對方法,供政府和業界考慮,協助香港度過難關,轉危為機,從而發掘新的商機和提升香港的競爭力。

鞏固金融中心地位

21. 這場金融風暴亦引發一連串問題:事件是否帶來新的環球金融秩序?現行的監管制度能否配合形勢發展?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道路應如何走下去?

22. 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推動經濟發展,是我們經過深思熟慮的策略定位。在環球金融比較動盪的時期,我們要處變不驚,審視本身的條件,才能認清方向,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探索前路。

23. 眾所周知,香港法制健全、資金自由出入、資訊流通、金融業人才薈萃、經濟充滿活力,這些都是香港發展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基本條件。與此同時,國家的經濟發展與改革開放,為加強香港金融業的深度和廣度提供了新的機遇。國家的經濟快速擴張和走向國際化,亦需要善用香港這個在我國唯一與倫敦、紐約鼎足而立的國際金融中心。在這些基礎之上,我們會在今次金融海嘯中發掘新機遇及繼續拓展新興市場,務使金融業作為香港經濟發展重要支柱的地位,更加穩健。

(待續)



2008年10月15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1時22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