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二十題:醫科學生的收生要求
****************
  以下是今日(六月二十八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陳學鋒議員的提問和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的書面答覆:
 
問題:
 
  有意見指出,希波克拉底誓言是不少醫科學生恪守的道德規範,惟在黑暴期間香港醫護界曾發生政治取態凌駕專業操守的罷工事件。關於醫科學生的收生要求,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是否知悉,過去三年,本港兩間大學醫學院經大學聯合招生辦法(聯招)及非聯招錄取的學生所佔的比率分別為何,以及在所有錄取的醫科學生當中,有多少名學生於公開考試(包括本港及外地)中應考與通識教育科或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民科)相類似的科目;
 
(二)鑑於公民科的其中一個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國民身分認同,而該科目將於二○二四/二五學年起成為聯招基本入學要求的其中一個必修科目,是否知悉,本港兩間大學醫學院有否統計經非聯招錄取的學生有否應考與國民身分認同相關的科目,以及會否將該類課程列為本地學生經非聯招報讀醫科的基本要求;若它們沒有統計及不會將該類課程列為本地學生報讀醫科的基本要求,原因為何;及
 
(三)鑑於據悉,有部分國家的大學規定,學生需先修畢本科學士學位課程,才可報讀醫科課程,是否知悉,本港兩間大學醫學院會否考慮加入有關要求;若它們不會,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各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大學均是依據本身法例成立的獨立法定機構,在制定收生要求等方面享有自主權,不少課程亦會按學科需要訂定切合所需的收生標準,以確保修讀該等課程的學生具備相關背景知識及能力。
 
  現時,應考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文憑試)的本地學生主要透過大學聯合招生辦法(聯招)報讀教資會資助學士學位課程;持有其他學歷(包括國際公開考試、副學位和學士學位)的學生,則須直接向個別教資會資助大學提交入學申請(即非聯招途徑)。每所大學均制定擇優而取的收生政策,評核聯招和非聯招途徑遞交的申請。
 
  就問題的各個部份,現綜合答覆如下:
 
(一)及(二)過去三個學年,兩間提供醫學士學位課程的教資會資助大學(即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及香港大學(港大))經聯招及非聯招途徑入學的實際人數及百分比如下:
大學 學年 實際入學人數
(百分比)
聯招 非聯招 總數
中大 二○二○/二一 183
(69%)
83
(31%)
266
(100%)
二○二一/二二 185
(67%)
90
(33%)
275
(100%)
二○二二/二三 198
(66%)
102
(34%)
300
(100%)
港大 二○二○/二一 148
(51%)
144
(49%)
292
(100%)
二○二一/二二 130
(47%)
147
(53%)
277
(100%)
二○二二/二三 121
(41%)
176
(59%)
297
(100%)
  
  現時,高中通識教育科(通識科)為文憑試核心科目之一。政府於二○二一/二二學年起,由中四級開始推行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民科)取代通識科,並維持必修必考的要求,首屆文憑試公民科考試將於二○二四年舉行。所有經聯招入讀教資會資助學士學位課程的本地學生均需修讀通識科或公民科並取得指定成績,以符合課程的一般入學要求。至於經非聯招入學的學生,大學並無備存他們於本港或外地應考與通識科或公民科類似,或與國民身分認同相關科目的統計數字。
   
  如前所述,大學在制定收生要求等方面享有自主權,不少課程亦會按學科需要訂定切合所需的收生標準。我們目前無計劃干預大學個別學科的具體收生要求。
 
  雖然如此,大學有責任為所有入讀的學生提供國民及國家安全教育相關的內容和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國家安全和守法意識及國民身分認同,培育對社會有承擔、有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和國際視野的新一代。就此,中大及港大均已將國民及國家安全教育納入學生的學習範圍,並將其列為畢業要求,適用範圍亦包括兩所醫學院的學士學位課程學生。
 
(三)目前,中大及港大提供的公帑資助醫學士課程屬學士學位修課程度,修業年期均為六個學年,相比一般四年制的學士學位課程更長,可提供充足學習時間,讓學生掌握學科專門知識、接受臨床培訓及擴闊視野。此課程安排多年來有效為本港培育具備優秀專業能力的醫療人員。事實上,目前將醫學課程定位為研究院修課程度的地區主要限於北美洲;內地以至世界不少地區的醫學課程仍以學士學位修課程度為主流。政府目前並無計劃改變相關課程架構。
 
2023年6月2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05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