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財政司司長在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董會議致辭全文(只有中文)(附圖)
*********************************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四月二十九日)在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董會議致辭全文:

史會長(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史立德)、吳議員(立法會議員吳永嘉)、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非常高興出席今天中華廠商聯合會會董會議。我知道大家有興趣了解更多政府在「再工業化」方面所推行的資助措施,今天便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在這方面的工作。

  為推動社會和經濟持續及多元發展,今屆政府的施政重點之一是發展創科,以帶動整體經濟結構升級轉型、提升香港的競爭力及改善市民生活質素。現屆政府至今在這方面已承諾投放過千億元,並致力蓬勃創科的生態環境,近幾年的努力已漸見成效。在上年(二○二○年)九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中,香港在創新能力方面於亞洲位列第三。

  事實上,香港的本地研發總開支由二○一四年的167億元增加至二○一九年的263億元,增幅達57%。研發人員人數同期亦由平均每10 000勞動人口約有75名,增加至每10 000勞動人口約有90名。現時本港約有36 000名研發人員。而初創企業僱用的員工在同期亦由約2 400人,增加至約12 500人。

  「再工業化」是本屆政府推動創科發展的其中一項主要工作。香港工業界擁有深厚的根基、豐富的市場經驗和廣闊的商業網絡。在地理位置上,香港一方面毗鄰龐大的內地市場,同時亦是通往國際市場的大門。加上我們一流的通訊網絡基建、基礎科研力量和優秀的服務業,可為生產商提供跨產業鏈的綜合支援。在《2020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獲評選為全球第五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我們應把握香港的既有優勢、創新科技的大潮和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的機遇,推動香港的工業向先進、高增值方向發展。

  政府近年積極在資金、人才、基建、技術及科研五方面支援工業界,推動「再工業化」,發展以新技術及智能生產為基礎,但不需要用地太多的先進製造業,為香港的經濟尋找新的增長點,為青年人創造優質的就業機會。

資金

  首先在資金方面,特區政府的「創新及科技基金」擔當着重要的角色,設有多項資助計劃為業界提供與「再工業化」相關的資助。基金在去年七月底推出了「再工業化資助計劃」,以1(政府): 2(企業)的配對形式資助生產商在香港設立新的智能生產線,最高資助額為獲批項目總支出的三分之一,上限為1,500萬元。計劃的資助範圍涵蓋在香港設立新智能生產線直接相關的費用,包括機械、設備或儀器的購置、安裝及投產成本,以及就設計和建立相關生產線而委聘技術顧問的費用、員工培訓開支等。

  截至今年三月,我們收到共13宗申請,並已批准支持其中九個項目,涉及生物科技、食品加工、建造、印刷、醫療器材、納米纖維材料等行業,總資助額約爲5,500萬元。讓我略略介紹幾個獲批項目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一)一間本地食品加工企業將建立一條中央廚房的智能食品加工生產線,透過應用工業物聯網、數據分析等智能技術,提高生產流程效率,並加強品質管理和食品安全,增加市場競爭力;

(二)一間本地科技公司將會建立一條智能生產線,用以製造納米纖維過濾材料的智能靜電紡絲,解決傳統針形靜電紡絲生產線的常見問題。智能生產線將可以提高生產效率與品質;及

(三)一間本地生物科技公司將建立一條智能生產線,生產生物晶片作診斷疾病時的快速檢測用途。該公司將透過應用實時數據、機械臂系統等智能技術,提高生產效率與品質,減少產品被污染的機會。

  與此同時,提高香港的研發實力是推動「再工業化」的重要一環。「創新及科技基金」亦有資助計劃支持企業提升科技水平及促進科研。例如「企業支援計劃」以1:1的出資方式為企業提供資助以進行內部研發,每個獲批的項目資助金額最高達1,000萬元。

  由二○一五年推出至今年二月,計劃已支持161宗申請,涉及140間公司,當中公司投入約5億5,300萬元,基金投入約4億8,400萬元,可見這計劃廣受業界歡迎。

  企業亦可與本地的研發中心、大學及其他指定公營科研機構,例如生產力促進局,合作進行研究項目。企業可透過「創新及科技基金」的「夥伴研究計劃」申請達費用50%的贊助,並擁有項目的知識產權,以便將研發成果商品化。截至今年二月,已有107個項目獲得資助,資助總額約為2億2,000多萬元,顯示業界積極參與合作研發。

  此外,「創新及科技基金」的「投資研發現金回贈計劃」可以就企業委托本地大學或其他指定公營科研機構,例如政府成立的研發中心所進行的研發項目,申請金額達開支40%的現金回贈。到今年二月,有超過1 550間公司獲批共約7億5,000多萬元的現金回贈。

人才

  為培育人才及鼓勵本地企業安排員工接受高端科技培訓,以配合高速的科技發展,政府於二○一八年八月推出了「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以2(政府): 1(企業)的配對形式資助本地企業人員接受高端科技培訓,尤其是與「工業4.0」有關的培訓。每間合資格企業在每一個財政年度的資助上限為50萬元。截至今年二月,計劃已批出逾1 900宗培訓資助申請,資助逾3 700名本地企業人員接受培訓,總資助額超過2,900萬元。基金的「研究人才庫」亦為在香港進行研發活動的科技公司,提供最長三年的資助以聘用研究人才進行研發工作。到今年二月,我們已批出約7 000個研究人才申請,涉及資助額約為25億元。

基建

  特區政府在創科基建方面亦投放了不少資源,以支持「再工業化」的發展。鑑於製造微電子產品需要特定設施,例如危險品儲存倉庫、生產環境要求極高的超潔淨空間、專門的化學廢料和污水處理系統等,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正在元朗工業邨發展微電子中心,預計在二○二三年落成後,可提供約36 000多平方米的樓面面積。除了配置上述的專項設施,中心亦會提供共用配套設施,例如共用的產品質量和可靠性測試分析實驗室、輔助辦公室、會議室、共用工作空間等,以吸引生產微電子產品企業進駐,推動高增值行業的研發和科技應用。

  此外,位於將軍澳工業邨的數據技術中心已於二○二○年竣工,先進製造業中心則預期於二○二二年落成,科技園公司已分別就這兩個項目展開招租工作。科技園公司並會運用政府100億元撥款的部分資源,向先進製造業中心和數據技術中心的租戶提供優惠措施。

技術及科研

  技術方面,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一直協助傳統工業提升技術和轉向高增值生產,以逐步升級至「工業4.0」。生產力局的主要工作包括與德國弗勞恩霍夫生產技術研究所(Fraunhofer IPT),推行「工業4.0升級與認可計劃」,以及透過共同設立的科創中心,協助業界加快採用創新的工業技術,推動智能產業和數碼製造的發展。

  生產力局亦營運「知創空間」及「Digital@HKPC」,協助業界邁向智能生產。「知創空間」為初創企業、中學和大學生及畢業生提供工作空間、設備和技術支援,協助他們將創新意念轉化成產品原型及成品,以培育本港的初創文化及推動「再工業化」。而「Digital@HKPC」則向業界展示以「工業4.0」為主題的智能創新產品、物料、機器及製造過程場景和案例。

  剛才我已經提到,提高香港的研發實力是推動「再工業化」的重要一環。所以,由特區政府成立的五所研發中心,即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和汽車科技研發中心,亦會繼續進行應用研發工作,並與業界緊密合作,促進研發成果商品化及推動「再工業化」。

結語

  特區政府一直致力構建一個充滿活力的創科生態環境,讓「官、產、學、研」各方共同推動和發展創科,並在不同的層面及範疇積極為「再工業化」提供資助,促進香港「再工業化」整體的生態環境發展。我們非常鼓勵本地業界在新常態下抓緊「再工業化」帶來的機遇。我期望透過「再工業化」,令「香港製造」這個品牌再顯光輝。

  廠商會長久以來都是特區政府的重要夥伴,我們會繼續與廠商會緊密合作,為香港的廠商開創更多發展的機遇。最後,我感謝廠商會多年來對香港作出的貢獻,希望和大家攜手為香港的「再工業化」和經濟發展共同努力。謝謝各位!
 
2021年4月29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20時44分
即日新聞  

圖片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四月二十九日)在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董會議上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