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會見傳媒答問全文(附短片)
********************************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博士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今日(九月二十七日)就委託僱員再培訓局推行特別培訓計劃,以及支援旅遊業界的措施會見傳媒。以下是答問全文:
 
記者:首先想問培訓course(課程)方面,一個course 4,000元,最多可以報讀四個courses,津貼是否以每個course計算?另外,想問其實現時香港這個局面某程度上是因為市民覺得政府沒有回應訴求,所以才會造成現時的局面。政府會否考慮真正回應市民的訴求?這樣比推出這些培訓計劃好。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剛才主席(僱員再培訓局主席余鵬春)所提及的4,000元是上限,即每個月的(津貼)上限。課程則視乎是全日抑或半日,如果是全日的話,每日為153.8元;如果是兼讀或半日的話則是76.9元。當然,如果他報讀全日的話,整個月有大部分時間上課,則上限是4,000元;如果課程為期兩個月,可以是8,000元;三個月可以到12,000元。當然,正如剛才所說,要視乎是哪種課程才知道有多少津貼。
 
  第二個問題,我相信在處理近期事件,政府昨天已經開始對話,昨天邱局長(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亦在場。但是現時因為其他內外的經濟挑戰,實際上我們仍然需要應對。所以兩件事不可以等一件事做完才做第二件,因為現時面對的挑戰,簡單來說,實際上已經是迫在眉睫。
 
記者:想問關於特別培訓計劃,你們指要證實是今年六月一日之後失業或就業不足的人,其實可否說清楚一點,這個計劃其實是否想針對近期六月開始的示威活動而導致失業或就業不足的情況,如果不是純粹因為這樣的話,你們如何確認該位學員其實是受到近期示威而導致生計受影響?
 
  第二,想跟進剛才那位同行的問題,旅遊業drop(下跌)得這麼厲害,導致這麼多人生計受影響,政府何時才願意回應訴求?過去的衝突我們都見到警方多次在一些旅遊區——例如是銅鑼灣等地——施放催淚彈,不少旅客都因為這樣聞到催淚彈而感到不適。政府會否想一些方法去解決這些問題?是否覺得導致這麼多人生計受影響,旅遊業的影響這麼嚴重,政府是始作俑者?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今年直至第二季的時候,政府已經就着中美貿易的矛盾、衝突,甚至貿易戰爭也好,開始要考慮如何面對這些外圍挑戰,現時我們所面對的是外圍和內部的一些問題。事實上我們看看上一季的失業數字,特別有數個行業——譬如旅遊、飲食、零售——明顯地上升,所以我們要處理的是一個在未來可能有更多人失業或者就業不足的情況。我們要考慮的因素,簡單來說是他們(學員)是否失業或就業不足。剛才主席都提及,可能有些僱員因為僱主要求而放取無薪假期等情況。我們希望可以一方面提升他們的技能,亦可以有一些津貼幫補一下,這是我們最主要的目標。所以回應你剛才的問題,我們只需要知道他們是否因為現時經濟環境而導致失業或就業不足。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我亦同意剛才的說法,現時很多政府措施,尤其是針對中小企或各行業的,其實背後是有多種原因,包括經濟逆轉、中美貿易戰等。
 
  就第二條問題,我昨晚亦有參加與市民的對話,我首先感謝很多市民的正面參與,有二萬多人報名,經抽籤後有接近一百五十位市民出席,並熱烈發問。我覺得昨晚是一個聆聽市民(意見)的好機會,大家可在公開及和平的氣氛下討論問題,確實能拉近彼此的距離。特首和團隊都清楚表明,願意以多種方法,包括昨晚的形式,與大家近距離分享自己心中的情況。大家亦看到,當對話能夠進行,便不需要其他更激烈的行動。雖然昨晚我們較晚離開,但基本上是在一個和平的情況下。我們希望這會是一個新段落,透過大家坐下來坦誠溝通,以清楚闡明問題。我們希望進一步有更多類似的對話,可以讓大家尋求方法,讓香港走出現在的困局。
 
  昨晚我亦有另一個得着,就是有參與者覺得對話雖然有用,但是時間不足夠。我知道會後有數十位參與者已報名參加時間較長、可無所不談的閉門對話,我相信這些都有助解決目前的情況。每一位政府團隊的成員都會爭取這類對話機會,就無論是大問題或各自政策範疇的議題,我們都樂意將來在類似的場合討論大家關心的問題。
 
記者:想問余主席期望僱員參加計劃後,其實有甚麼質素上的提升?而不是在空窗期讓他們有一些事情做。即是實質有甚麼可以幫助他們?另外想問有些僱員表示創造職位比提供這些培訓有用,政府可否回應他們的需要?另外有些人覺得可能要轉行,這些計劃會否可以幫助他們?另外有兩個問題想問邱騰華局長。第一個問題是參眾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了法案,在全體委員會再討論再通過,機會其實頗大。政府有甚麼工作可以主動去做?另外想問昨天的對話會。其實有很多市民——有發言,無發言也好——在事後都有說,官員的感覺似錄音機,例如特首說都預計了大家問COI(獨立調查委員會),但是都有個預設的立場是留待監警會處理。如何可以坦誠地對話?昨天在那四小時裏,留在伊館,有否真的想過走出去與市民對話呢?因為外面示威者的數量不算太多。剛才你說是和平的,有否真的想過走出去呢?謝謝。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不如我代主席回答。第一,剛才說有三類型的課程。一部分就是我們稱為一般技能,英文是generic skills。剛才主席都有說,可以是一些語文的、資訊科技的課程。這些對他們在工作上——譬如是旅遊或零售,語文課程對他們有一些幫助。另外,一部分是一些與職業的技能有關,所有僱員再培訓局有關職業技能的課程,之後都有些「售後服務」幫他們尋找工作,所以亦有些中心協助他們去尋找工作。那些再培訓的機構、提供訓練的機構亦有跟進的服務。我們希望如果他真的需要轉行,當然他可以在現在公布的30多項中報讀一些非本行的課程,他當然可以做其他的工作。
 
記者:職位?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大家都知道過往在二○○三年沙士之後,或在二○○八年、二○○九年金融海嘯的情況下,政府都有考慮這些情況,這個我們不排除。過往都說過,財政司司長都提到,要不斷觀察現時情況,有需要時是會加強支援就業及幫助可能失業的朋友。這些工作我們要繼續考慮和思考。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就美國國會參眾兩院的(外交事務)委員會最近通過受理有關香港的政策(即《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這情況其實在過往幾年已經存在。一直以來,美國國會亦有類似的法案,近期因各種情況,以及有人作出游說,美國國會可能會在短期內通過一個關於香港的新法案。我們一直以來的立場都十分清楚,美國和香港的關係建基於互惠互利,也是多方面的,不單是經貿方面,還包括我們的共同價值等。重要的是香港作為一個單獨關稅地區、「一國兩制」下開放和自由的地方,我們現今享有的條件都是源於《基本法》賦予我們的權利,而不是任何一個外國政府或議會所施予的,這點要清楚說明。
 
  我們一向以來的工作都有清楚解釋彼此雙邊之間的關係,香港當然有絕對自我意願維持香港人一向重視的「高度自治」,以及我們在各領域按照《基本法》所享有的權利。如果外國政府或議會對這情況有不了解的地方,我們會進行游說工作。我們透過駐海外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以及過往兩年我先後三次到訪美國,無論是華盛頓,還是最近我到訪的美國西岸,我們都向當地政商界清楚解釋雙方之間的關係。但在剛才提及的大前提下,即我們的「一國兩制」是源於《基本法》,不是源於其他政府或議會的恩賜,我們要維護這方面的尊嚴和主權。我們會繼續做這方面的工作,亦希望其他政府或議會可尊重香港和我們國家應有的地位和權利。
 
記者:昨天的對話會......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正如我剛才所說,我認為這種形式的對話是開放的,因為人人都可以參加和報名,所有媒體亦可參與,亦有現場直播,是一個最好的方式讓大家可以聽到對話。當然我們亦不排除以任何其他方式接觸市民,但要視乎情況而定。
 
  我們昨天亦檢視過這方式是否值得繼續,我認為基本上能達到良好效果,我們願意繼續走這步。當然社會整體若對這方式有其他意見,我相信特首或我們團隊都樂意繼續聽取大家的意見,或許在未來的對話中可引入新方式。謝謝。
 
記者:首先想問兩位有關計劃。整個計劃是否包括在191億元?整個計劃的cost(成本)是多少?第二是追問邱局長。在伊館的四小時裏做過甚麼?其實有些出席者都表示原來官員可以待到一時半,為甚麼不可以延長對話會?有否想過下次做更多或更長時間?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我手上未有估計的數字。我不知主席是否有整體的數字。你第一部分的問題是?
 
記者:是否包括在之前財政司司長的支援措施?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該191億元裏是不包括這個項目。當時尚未估算這個再培訓局的項目(詳情)。或許稍後我們有資料的話,可以向傳媒提供。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或者我一併作答。我自己及政府團隊的其他同事在這幾個月來都有參與不同方式的對話,無論是羅局長或我,在自己的界別,有時甚至是跨界別,都會與市民討論這問題。確實香港現時這種情況,社會的衝突,每一個人都受害。很多市民、很多界別都對目前的情況很擔心、很關心,希望有方法可以一起處理問題,當然政府亦有自己應有的責任。昨天的對話形式只是眾多會面形式的其中一種。特首自己亦有說,在過去幾個月有不下百多場的(會面),包括不同的界別及組合,有些是閉門的,而昨晚是一種公開的形式。
 
  我們覺得從昨晚的反應所見,很多市民願意在鏡頭前主動參與,並在沒有前設的情況下,與政府就任何話題作溝通,就這一點,我們要感謝大家給予我們這機會。往後如何繼續做,要否多舉辦一些場數,或(調校)發言的時間等,是可以有彈性的。昨晚我知道大會主持在預算時間時原定有六個環節,但看到在場人士熱烈的(反應),我們亦加長了時間。將來,(對話的)形式會是怎樣,政府成立了一個(對話)辦公室,專責處理這方面的問題,我相信同事亦會汲取昨晚的經驗。至於會後,我們亦藉機總結有甚麼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亦希望大家在這段時間能給予我們多些意見,令將來的對話可以做得更好。謝謝。
 
(請同時參閱談話全文英文部分)
 
2019年9月27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9時46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