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十五題:減少家課和推動快樂學習
******************
  以下是今日(十二月五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鄭泳舜議員的提問和教育局局長楊潤雄的書面答覆:

問題:

  有家長反映,他們需每天督促子女完成大量家課,以致雙方關係緊張,子女亦失去學習的興趣。據悉,功課繁多的現象已由中小學蔓延至幼稚園。就減少家課和推動快樂學習,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有否統計,過去三年每年中小學和幼稚園的學生平均每日做家課的時間分別為何;如有,按幼稚園類別(即半日制、全日制、長全日制)以及中小學類別(即官立、資助/按額津貼、直接資助計劃及私立)以表列出有關數字,以及家課量有否呈上升趨勢;如沒有統計,會否盡快作出統計;如會,何時進行;如否,原因為何;

(二)有否統計現時小學平均每周的導修課節數;如有,按學校類別以表列出有關數字;

(三)過去三年,有否檢討小學導修課對減輕學生家課負擔的作用;如有,結果為何;會否在有關的指引中訂明每周最少的導修課節數;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四)鑑於政府的防止青少年自殺工作小組在其較早前提交的報告中建議改善家課的質量,並表示教育局會透過視學及探訪,為學校提供意見及支援,以達致改善學童的家課質量及令做家課更具意義,有關建議的詳情為何,政府會否就有關建議諮詢持份者,以及實施的時間表為何;
 
(五)會否就減少中小學和幼稚園的學生家課量及推動快樂學習進行深入研究,以制訂具體及長遠的政策目標;及

(六)鑑於芬蘭當局多年來提倡快樂學習和快樂教學,並增加學童及教師在學校的休息時間(例如上課每45分鐘便有15分鐘休息時間),但本港一般每上課約兩小時才有10至15分鐘休息時間,政府會否要求學校在編製上課時間表時,安排更多休息時間,以期學生在小休後上課更專注?

答覆:

主席:

  教育局一直強調學生全人發展、樂於學習、發揮潛能的重要性。學校須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因應學生的能力、學習風格及興趣等,運用多元化的學與教材料和策略,設計有趣的學習活動、有意義和有效益的評估課業和家課,培養及加強學生的學習動機,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讓學生學會學習,體會學習的意義和享受學習的樂趣。學校亦須靈活運用課時,創設愉快及和諧的環境,並讓學生學習與身心健康均衡發展。

  就鄭泳舜議員的提問,現答覆如下:

(一)及(五)教育局通告第18/2015號「家課與測驗指引──不操不忙 有效學習」清楚載述教育局的立場,家課的目的是讓學生鞏固課堂所學,激發思考,加強對課題的理解,建構知識,家課絕對不應過量,更不應是無意義和機械式的抄寫/操練。有效益和富有意義的家課更可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他們積極、主動探索日常生活問題,應用所學,延展學習,並能培養創意思維。因此,家課的質比量更為重要。由於教師各有不同的教學策略,而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亦不同,因此在政策層面為學校設立家課量既不能切合學校的需要,亦有可能窒礙學生的學習,影響拔尖保底的工作。我們應讓教師按其教學的專業職責,因應課程和學生能力,配置和批改家課。

  教育局曾委託獨立學術機構就小三學生的學習態度及動機進行問卷的調查,其中部分題目涉及家課。結果顯示即使在同一所學校、同一年級、相同的課業安排下,學生完成家課及溫習所需的時間差異仍然很大。這引證家課量並非主要及唯一的因素影響學生完成家課所需的時間,而影響學生對於家課會否感到壓力的背後因素更是複雜。因此,我們認為不應簡單地以量化計算學生每日做家課的時數,來衡量學生的家課量。家課的形式既十分多元化,除了紙筆練習外,還可包括閱讀、資料蒐集、課前預習、設計模型或專題研習等。仔細統計家課量或時數並不可行,也不能達到衡量質的目的。

  家課可助溫故知新,教育界普遍認同家課在學與教的過程有其正面的教育功用,亦不應簡單地將家課等同學習壓力。他們都認為合適的校本家課政策,能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及特性,對學生的學習有正面的果效。我們認為不宜為學校訂定「一刀切」的硬指標,反而應鼓勵學校和教師按校本情況和學生的學習需要作專業決定,在日常教學或長假期為學生設計不同形式和有質素的家課,如個別學生有學習困難,亦應與家長溝通,調適課業或彈性安排。政府最近在長假期前也呼籲學校為學生安排更有趣味的假期家課。

(二)及(三)我們鼓勵學校靈活運用上課時間,根據校本情況以不同的方式為學生提供適切的家課輔導。運用導修課是眾多支援學生學習的其中一種方式。在小學,導修課的主要目的是讓教師為有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指導,幫助他們處理學習難點,以及讓他們在學校完成部分課業。除設置獨立的導修課外,教師亦可在每個課節預留時間,指導學生處理家課中較困難的部分,讓他們可在課堂向教師提問,解決疑難,使他們在學習上更有信心。部分學校則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學生學習,照顧個別在學習上有需要的學生,訂定適切的家課調適策略,並持續與家長溝通。所以不能簡單的統計導修課的時間及訂定指引列明導修課的節數。

(四)教育局一直鼓勵學校設計能激發學生思考的家課,幫助他們鞏固和應用所學,避免機械式的操練。教育局會繼續這方面的工作,持續與中小學議會、區域校長聯會、主要辦學團體等保持聯繫,提醒學校須注意家課布置的質與量;進一步推動具趣味性及有效益的家課。我們亦會加強校本專業支援,並持續為新任校長、副校長、課程領導、中層管理人員、科主任和教師舉辦相關的專業發展課程,重申及闡明設計有效益家課的原則和政策,以提升教師的專業能量,並推介良好措施,供學校參考。教育局一直透過恆常的視學、學校探訪和日常接觸等,了解學校的校本家課政策的執行情況,如有需要,會給予回饋,以協助學校進一步優化校本家課政策及上課時間表,並按情況向學校提供有關改善家課的建議,讓學生學習與身心健康均衡發展。

(六)不同國家/地區的教育制度、課程架構、教學和評估政策的制訂,均建基於其獨有的社會文化、背景及經濟等因素,我們可用作參考,但橘逾淮為枳,不宜直接借用。

  教育局在更新課程文件及相關通告時,均參考不同國家/地區的資料,以及本地和外國相關文獻和研究報告,並從不同渠道,包括焦點小組會談和問卷調查等,廣泛汲取各持份者的意見,使指引能配合學生成長需要和課程發展方向,以及切合香港的實際情況。至於上課時間的安排,據我們了解,學校一般會為學生每兩至三個課節安排小息時間,並按學生的需要靈活地在課節之間安排學生稍作休息,而課堂中亦會有不同的互動學習活動,如小組討論、分享匯報等,不少學校更以相連教節,讓學生有充足時間進行全方位學習活動。由於每所學校的校情及其學生的學習需要皆不盡相同,學校會因應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學習需要作專業處理,靈活編排上課時間表,例如安排較長的小息;編排長短不同的課節,以便設計多樣化的學習活動,配合不同的學習目標。我們會繼續透過不同途徑,提醒學校持續優化上課時間表和校本家課政策,讓學生有更多空間休息和發展個人興趣,參與各種體藝活動。

  最後,我們重申,學習是否快樂除了可能受課業的數量影響外,更重要的是學習過程的質素。富趣味和啟發性的學習過程、完成有挑戰性課業所帶來的成就感、克服學習困難以至製成創意作品的滿足感,都可以是快樂和喜悅的源頭。我們不贊同簡單地將家課等同於學習壓力而抹煞有質素家課的正面教育功用,這可能會誤導學生,而長遠而言,更會影響整體的教育成果。
 
2018年12月5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7時47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