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司司長出席香港政治及行政學苑結業禮致辭全文(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王于漸教授(香港政治及行政學苑院長)、陳坤耀教授(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學院董事局主席)、湯家驊召集人(香港政治及行政學苑榮譽贊助人及民主思路召集人)、各位畢業的準政治領袖,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各位新聞界朋友:
大家好!首先,我要多謝Ronny(湯家驊)邀請我出席今日這個這麼有意義、有創意的首次畢業禮(首屆「資深行政人員文憑《政治領袖》」課程結業禮)。大家都看到我有傷在身,因為我運動過度受傷,所以我體會到做每一件事,中庸之道很重要,所以《論語》是對的,中庸之道十分重要。今日我懷着很興奮的心情聽到三位的發言,我很有感受,因為今年亦是我們現屆政府將近第一年的畢業禮,即是可以說是「五年課程」的第一年即將完結,我們也正在回顧過去一年,總結去年我們的得失在哪裏!其實是有很多啟發。
首先,我想多謝倡議這個課程的Ronny,民主思路召集人湯家驊,而最重要是大學港大方面的配合。如果沒有院校很難開班,亦不能成事。因為沒有院校的話就可能稍欠公信力,沒有基礎是很難的。這個顯示出學術界其實和政黨與政府都可以充分合作,很多層面都可以開創一個新天地,這是第一點。第二,我亦很欣賞二十九位朋友,你們在工餘時間參加個課程,這些課程在求職方面沒有甚麼好處,但對你們個人來說,並不是一定要從政,但對個人的增值和對人的質素應該是很有用的一個推動力。你們不要低估這個課程改變你做人,特別在你們在處事方面,以及在了解時事方面的分析是完全不相同。我相信你們參加這個課程之前與現在是兩個人,你們的內涵已經改變了。
為甚麼我這麼有信心說這些說話?因為我看到大家的熱誠在表情上已全部表露,因為這種課程,第一是自費的,第二是自願,第三要付出時間,其實是「四出」——出錢、出力、出心、出席。你沒有「四出」是做不到這個計劃。因為第一是沒有人逼迫你,是你自願讀的;第二,這次是「開荒牛」,以前沒有口碑,大家都不知道這個是甚麼課程,不知是甚麼科目,現在證實你們是有得着的。
我亦很多謝Ronny,多謝Richard(香港政治及行政學苑院長王于漸教授),多謝Edward(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學院董事局主席陳坤耀教授)。剛才你們說翻動了土壤,其實你們提供了一個很肥沃的土壤,讓我們能夠培育我們未來的政治領袖。所以我亦要代表特區政府,我們是致以衷心的感謝——Ronny、Richard和Edward。
第二,回說我們今屆政府有很多感受,我們在開局時說我們的目標有「六個多」,第一個「多」是我們要多關心,關心社會的事情、關心市民大眾的福祉。第二個「多」是多聆聽,We Care, We Listen。Listen就是聽市民的心聲,市民不滿的地方我們要放下身段去聽。
第三,在關心、聆聽後,那怎麼做呢?並不是這就算了,要極積回應,我們要Act,要行動。所以我們說We Care, We Listen, We Act,這個就是我們的出發點。在過程中,我們有很高的要求,就是我們的政策不能夠因循,要創新。在這個過程裏我們要多創新Policy Innovation。第二,就是多互動Interaction,社會互動、政黨互動,不同的團體互動,學術界,民商官參與的互動。最後就是多協作Collaboration。Innovative, Interactive, Collaborative,這個構成我們的六大板塊。我們今屆政府很清晰,在未來五年我們就是朝着這六個方向去做,這個是所有問責團隊無一可以豁免,由特首到政治助理,公務員體系一向是一個相當穩健隊伍。
我們是政治問責的領袖,我們亦要求自己第一真的要放下身段,不要以為自己是問責官員,坐在添馬總部,你就能知世事,絕對不是。能知世事的可能就是的士司機、小巴司機,因為他駕駛車輛時聽着收音機甚麼都知道,乘客在談甚麼,無論是好的壞的全部都聽到。所以我們一定要虛心聆聽,以及放下身段,真正走入群眾。我們要怎樣做呢?其實有一個是我的建議,特首亦即時拍板同意,我們每一個都會做,就是司局長一定要在兩年任期內,即是開首兩年,要走訪全港十八區、十八個區議會,不是落區抱抱嬰兒、不是送福袋、不是出席一些甚麼活動就算了,這是不計算的,我們要真正深入民間,在區議會裏坐下來聽聽區議員的控訴也好、投訴也好、不滿也好,事無大小,民生無小事,我們要去聽。
這個是從來未試過的,在回歸前後都未曾試過政務司司長、財政司司長等這麼高層次的官員定期落區,我們甚至乎聽到部分區議員和專員,甚至是區議會主席說我們太頻密了,這麼多官員落區,我們如何應付你們!他們都覺得吃不消。但我們一定堅持要做,我舉例說,我們兩年要到訪十八區,今次已經過了十一個月,我已經到訪十四區,我已經開始放慢腳步,如果太快的話,其他的司局長的壓力會更大!所以我也要慢慢地調校自己的速度,因為我真的花了很多時間,在暑假期間其實我會做多一些。
為甚麼在暑假會做多一些?因為我們有一個計劃,剛才司儀提到要與司局長同行,個計劃的對象是中四、中五的同學,而最低限度每一位司局長有兩個同學做影子,他們做影子司長、影子局長,我要多兩個,即是四個。我們其中一件事,就是我們乘着這個機會,半日在我的辦公室看着我工作、開會,當然有一些會議未必適宜有外人,但那一些能開放的,我們就會開放給他們,就算未能開放,我們也會講解給他們知道我們在處理甚麼問題。而另外半日,我會與他們區訪。即是將來的中四、中五學生,就會成為我的副官,就是我的政治助理,一起區訪一起聽,深入民生,看看地區的問題,怎樣批評政府,我們應該如何跟進。這樣,就可以讓中學生也好、青年人也好,讓他們了解政府的運作,揭開神秘面紗,與我們的距離走近一點。我們也是人,我們也要吃飯、喝水,我們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我們怎樣處理那些問題?這個就是一個正面的溝通,任何政治領袖不能夠缺少,但在過程中是要放下身段,不要以為他們只是中四、中五的小朋友,你要尊重他們。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有得着,青年人想些甚麼?中學生想些甚麼?我們要制定教育政策、青年政策,不用在一個黑暗中摸索,這些就是要接觸,你若果沒有那種感受,很難制定政策。
在過程中,我們亦會盡量締造一個和諧氣氛。大家看看立法會在這十多個月,其實有它歡欣的一面,亦有它激烈的一面,亦有和諧的一面,其實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反映出政治生態就是這樣的。很簡單的例子,最近幾個星期我多次與正、副主席表達過財委會的進程,因為我每個星期都會與內務委員會主席和副主席都有溝通。這幾個星期我每一次都會感謝立法會協助,「一地兩檢」方面,大家都知道有一些矛盾、衝突,但其他在財委會方面全部有關民生的議題,我們商討好的,即是哪些優次做先的,全部通過,包括五間醫院的重建。民生項目全部通過,是沒有異議的,當然間中會有一兩個議員會要求重新問問題或者辯論過都可以,但整體氣氛是好的。其中重點在哪裏?就是我們的溝通做得很全面,雖然得出的結果並不一定是事事如意,大家在熒幕看到仍然有很多爭拗場面,但沒法子,爭拗場面是電視有權揀甚麼場面播放,和諧的畫面未必會播放。但無論如何,現實就是這樣。
另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我在政務司司長辦公室成立了一個,其實是一個很小組的同事,是一個乙級和丙級政務官,一個是副處長、一個是處長級負責扶貧工作,負責我們推動扶貧工作外,還有就是人力資源規劃的工作,這方面我邀請了陳坤耀教授做我其中的一位委員,所以我很感激,除了做這個課程繼續培育我們的政治領袖學生,陳教授繼續給我們提供意見。當時我是親自到所有議員辦事處,不論政治光譜,我會遷就他們安排的時間,由我為他們解釋文件的重要性,例如為甚麼我們要開這些位。不要說以為政府最大,數足票數便算,要解釋給他們聽為甚麼這兩個政務主任的崗位是有需要,扶貧工作停不了,人力資源規劃,向上流動,我們說的少數族裔、不同族裔的青年流動,整個流動是要做工夫,坐下來與他們談,時間由他們控制,有些議員說只有十五分鐘,那就十五分鐘,我親自到他們那裏。有些人說我沒有空,在電話可以嗎?我說電話都可以,即是一定要溝通得到,證明你尊重他。
當文件在立法會通過的時候,我不點名,有些議員其實是有保留,他們都不進去,放你一馬,這些就是和諧,政治就是這樣give and take。因為我完全解釋了給他們聽,他們問很多問題,有些問題是無關痛癢,我都全部回答,從來沒有一個政務司司長會這樣跟你談這樣的一份文件,有些同事說這樣會否過分隆重,只是開兩個位。他們問未來怎辦?要做更加多的工夫?我認為深入一點,早一點做就是,對嗎?
這一定是雙向的,政治不能是單向的,不能抱着我是政府一定要過,我夠票的觀念,這是沒有用的,今時今日每一票都要尊重,建制派都不一定會給你,不要以為建制派就一定會給你,建制派都可以問你為何一定要給你?建制派都不一定給你,所以要解釋,不論是甚麼政黨我都會見,不會是建制派就會見多點時間,反對政府或不同意政府的我們就不理睬他們,我們不會這樣做的。司局長不能假手於人,好像這件事,我是司長,我親自遊說,我沒有把它交給行政署長或其他官員和同事,我沒有,我亦規定局長不能外判lobby遊說工作,你明嗎?因為遊說是最重要的,你face to face面對面遊說,我和大家說,不能假手公關公司,說那次我與他們吃了飯,又怎樣又怎樣,那些是作用不大。商界或許可行,但在政府來說、政治來說,在今時今日的政治形勢,這是行不通的,飲飲食食是不可行,一定要有實在的資料,是做實事,實幹的。
剛才司儀提到,青年是重要的,所以今屆政府是把青年工作放在很高,我們直接說青年工作是我們的重點工作,青年是我們的希望、是我們的未來,所以我們曾經深入地了解如何做youth engagement,很重要很重要,過程中大家一定要開放、有誠意,所以第一件事我們做的,就是在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那個叫Policy Innov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fice,聘請十多個不論政治光譜的年輕人來做policy research,大家開玩笑說大學不重視policy research,我們都重視的。Policy research and co-ordination即是做project,是認真的,不是隨便給他們做些東西,而是真的有薪金,真的是一份工作,不是義工,要interview,要上班的。反應也很正面,但這個是受薪的。另一類就完全是義工,即好像大家,好像Richard,好像Edward,大家在幫政府做義工,倒貼車費。這群年輕人怎樣呢?我們香港有四百多個諮詢委員會,有五千幾個non-official members,目前只有四百幾人是年輕人,即35歲以下、18歲以上的只有四百多人,只有百分之八點五。我們說要鼓勵多些青年參與,政府要開放,不能夠政府自行委任這麼簡單。我們決定將所有政府委員會訂了一個benchmark,在我們任期完之前,即二○二二年六月,由現在大約百分之八點五,提升到百分之十五。為甚麼我們這樣做?因為委任婦女我們也有一個要求,委任婦女(加入諮詢及法定組織成員的基準)是百分之三十五,現時是百分之三十二點八左右,快要達標。我們亦希望局長提交所有委員會成員予特首、司長審批、同意,一定要解釋盡過甚麼努力去吸引年輕人及婦女,特別年輕人,包括你們在內,如果你是三十歲以下,我們絕對歡迎,就算超過少少,其他委員會都合用,我們並不只涵蓋青年委員會,我們還有很多其他委員會,我們是無疆界,我們說青年組群變得聚焦多些。
第二,就是我們亦都開放,這真是一個很大膽的嘗試,我們開放一些委員會給一些自薦人士self-recommendation,這個在內部我們其實有不同的看法,是戰戰兢兢,但證實只要真的有心去開放政府,並不是做PR,不是做gimmick,其實是有回報的。我們首先揀選了五個委員會,其中一個是青年發展委員會,是由我做主席,未升格前是劉鳴煒先生做主席,現在他做副主席,我做主席。為甚麼要找政務司司長去做青年發展委員會?就是要把政府各山頭完全移平,不同的局各司其職,青年政策橫跨很多局,是跨局、跨部門、跨界別、跨組別、跨世代!一個局單一是做不到的,所以各個局都說做事時會劃地為牢,說我只做自己部分不能越過到隔鄰,但這一屆政府說不可以,一定是要堅持一個one government,joint government所以我們決定由政務司司長領導,我不單領導這一個,我們還領導兒童事務委員會,將會在月底開會,還加上一個少數族裔統籌委員會也是由我做主席,以及人力資源規劃委員會,所以我的花名是「跨張」,為甚麼「跨張」?我姓張,但「跨」就是跨局、跨界別、跨世代、跨組別,甚麼都跨,凡有甚麼要跨的事情就找司長,所以政務司司長的工作就是做「跨張」的工作!希望能夠擺平所有事情去做,好像一張桌擺平所有事,一個level playing field去做事。
我們五個委員會最初的反應很正面,一千一百七十多個申請,爭奪十一個位,我們在面試期間,我是印象很深。雖然我沒有參與,因為我表示中立,但我在最後兩個回合,在panel discussion我是有去探班,我們全部都是在夜晚進行,他們一早已經到達,而且每位都穿着得很整齊,沒有穿牛仔褲、波鞋,全部都很整齊,即是很重視這個機會,我們亦吸納到有些很好的青年,例如在青年發展委員會,最年輕是十八歲,在科大就讀本科生,讀global finance;有位二十六歲的女醫生,現在在Prince of Wales做surgery,他是港大畢業,拿了scholarship去Imperial College讀medical robotic,醫療機械,現在就在威爾斯親王醫院,我們是難以尋找到他,而他是自己自薦的,這些全部都是serious candidates,如果沒有心他們不會做,他做醫生已經很忙,為何要去做青年發展工作?就是希望能夠推動社會發展。所以我覺得現在,我們希望能夠帶來一些曙光、希望,重燃我們社會年輕人對社會的希望。
最後我想分享我在過去四十六年來,我做了四十六年公務,是沒有間斷,其中做了十一年問責官員,跟大家分享感受。這四十多年來,其實做政治的領袖也好,我不敢說自己是領袖,總之做一個公僕也好,最重要是不論形勢好與壞也好,一定要本着一個誠意的心,放下身段,一定要誠意溝通,你沒有sincerity,politician是沒有辦法survive到,我不是要fake sincerity,是real sincerity,別人感覺到的。你握手隨便的握跟有力度的握,別人感覺到;抱小孩子,你真是愛他去抱他,跟隨便的擁抱,小孩子也是知道的。小孩子也知道,莫道是大人。這個sincerity很重要。第二就是自己一定要不斷反思,做得不好的地方要承認,要改進;做得好的地方不要沾沾自喜,要繼續保持,因為不容易。
香港特殊的情況對將來做政治領袖也好、做政府也好,有三個重要挑戰。第一,我們要本地有效施政,我們與國家的關係、互動同樣重要,還有我們對外的交往,因為香港不是一個孤島,我們一向都是一個externally oriented economy,對外方面有經貿,有脈搏,全部都是我們很大的挑戰,因為香港地方小,在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真真正正要有服務的心和最重要的是不要求「出位」,不要求跟人爭一日之長短,不要急功,不要近利,最重要民生無小事,反而我常常覺得把實事做好、好事做實,社會得到民心支持的政府,施政就會向前走,就暢順。
我在這裏總結,首先一再多謝三位,很多導師的努力,很多義工的講者,二十九位的學員今日可以正式畢業,可以振翅高飛,我亦建議這個課程可以升格做一個學位課程,正式有個學位,不要文憑,變了我們香港規範了政治的溫床,培育我們政治的人才。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香港能夠向前邁進,造福我們廣大市民,多謝大家。
完
2018年6月9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21時34分
香港時間21時3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