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企業內地與海外暑期實習先導計劃記者會答問全文
**********************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及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馮程淑儀今日(三月十六日)舉行記者會,宣布推出企業內地與海外暑期實習先導計劃,邀請大型企業為香港青年提供在內地及海外的實習機會。以下是答問全文:
 
政務司司長:歡迎大家提問,我想補充一句,今天只是一個起點而已,不是終點,說明白就會是先導計劃,提供二百五十個實習職位是第一步。我希望透過今日的起動禮、起動儀式,能夠更加會推動到業界,有多些企業支持我們這計劃,所以我們的計劃是開放,多多企業參與我們都歡迎。第二,剛才幾位講者都說得很好,幾位企業領袖說要帶給我們青年人希望,帶給他們一些曙光,以及最重要是促進青年人向上流動,這是為香港長遠人力資源的投資一個重要一步,多謝。
 
記者:想問司長其實同樣的字,關於國家情懷和國際視野,在特首的Policy Address都用過,其實你們會比較着重國家情懷的年輕人,還是有國際視野的年青人?因為比例上都有一個分別。另外想問既然最近政府大力地推一些IT或者R&D的industry,為何在這十六個corporations性質上與現在的發展大方向有些不同?謝謝你。
 
政務司司長:第一,我們的構思的出發點就是香港的企業,或者英文說是Hong Kong Incorporated。這個計劃是團結香港的合作,英文可叫作solidarity。這些企業扎根香港,立足香港很多年,全都很有心為我們下一代的培育工作出力,它們在海外、在內地都有分公司或者業務,而這個計劃可以提供很好機會讓它們回饋社會,為我們養才,這是第一。
 
  第二,我們希望青年具備的質素是對香港有承擔、負責任,有香港情懷、國家觀念和世界視野。這些就是我們希望我們的青人能夠具備的軟實力及質素。我們目的得一個,就是希望培訓香港將來的人才,就是這麼簡單。所以大家不要太過過分演繹當中我們究竟哪個行先、哪個行後、究竟比重究竟是多少。無須將我們剛才所說的質素作一個特別的比較,反而應視此計劃是一個宏觀的計劃,是培育我們香港下一代、我們的接班人,為我們香港養才,建立一個人才庫,以及讓企業在參與過程中亦發揮它們的社會責任,所以這計劃的意義很深遠。
 
記者:司長,想問數點,第一點就是你即expect譬如五至八個星期裏,即如果你說國家的情懷會培養到多少或是怎樣?第二點就是其實看到很少實習崗位都是可能在大灣區方面,你覺得對於大灣區融合或跟內地在這方面合作會有多大幫助?以及還有一點想問,即譬如學員去完後屆時他們畢業,如果他們有意投身政府,會否take into account有多少?會否說是有優先或對考慮聘用他們有多大幫助?謝謝。
 
政務司司長:首先,五至八星期的實習,目的是讓他們跑出香港,不論在內地也好、在其他境外地方也好,過程中他們都會有得着。這個實習計劃提供不同地方實習機會,剛才參與的企業高層領導都很清楚說,他們有些資深的同事會跟進培訓他們,不是一般暑期實習這麼簡單,不是只看看公司的運作,是有很認真的跟進。回來香港之後,我們希望建立一個同學會也好,一個平台都好,繼續保持溝通。而政府有特殊角色,我們會有一個跟進服務,例如將來我們有些甚麼會議,國際性會議也好、地區性會議也好,例如「一帶一路」研討會,我們可能會請他們出席或做義工或參與我們的籌劃工作都可以。這些是我們為香港培育人才。至於你說究竟剛才指,數個星期實習能否培育到國家所謂的觀念出來,其實過程中他有多元吸收,我們這個計劃是一個培育青年計劃,並不是一個政治主導計劃,大家不要有錯覺。
 
記者:其實看到計劃的部分企業放在英國、澳洲的位都是佔少數,大部分都是回內地,其實可否再談多少許,詳細點如何培養到參加者的世界視野,其實是否都是會側重在國家情懷方面?謝謝。
 
政務司司長:這個問題我已經回答第三次,我再重申一次計劃是讓我們的青年跑出香港,是一個真真正正培育我們下一代的計劃。他們透過這些實習,在外地又好,在內地又好,過程中是不斷增值,一定是增值的。在國內他們亦可了解國家的發展,所謂國情,但這個不是主要出發點,主要出發點便是讓他有機會跑出香港。如果去澳洲或英國,鑑於實際的名額、操作都由這些企業自行因應經營實質情況而斟酌,而非由政府定多少名額,多少個在外國,多少個在本地,多少個在香港,不是這樣。假以時日,我們會一直發展這項計劃,希望能有多些企業參與,使計劃更多元化。我相信不同的培訓地方會更多,海外地方都會相應增加,因為剛剛都說現在只是起動,先提供二百五十個實習職位,將來肯定不只是二百五十個名額,所以大家給予少許時間和空間,讓這個計劃成長及發展。
 
記者:司長,你好。想問問題,就是第一有點facts,其實這個計劃政府投資了多少錢進去?以及這個先導計劃有沒有限期?有否說到那一時段會作一個檢討?另外,就是會否有些監察工作會做?即是譬如早前不少傳媒也報道過,很多同學去到企業實習的時候,發現貨不對辦,政府有沒有甚麼工作可以監察着他們,可能工作的類型是否真的有成效、有得益?另外,就是在外國的名額,現在計算起來也只有一成多,其實在未來會否想增加多些這些國際名額,抑或其實仍然都是focus在內地?但剛剛也說過,這樣未必可以培養到他們的國際視野?
 
政務司司長:大家又圍繞着「國際視野」糾纏。我先回應另外幾個問題。這個計劃是政府與我們的企業攜手協作,企業交出一個心給我們,對這計劃的熱誠,我是絕對不單不懷疑,我是衷心感激。今日出席的全都是企業裏最高層領導,不是普通的。第二,就是他們的參與程度,我覺得他們不但認真,還是真的很關心我們的青年朋友。他們剛才說,每一個去實習的青年並不是隨便做幾個星期以打發他們,並不是應酬,是有一個資深同事去跟他們,這點在很多計劃不一定有。第二,有關人數上不太多的問題,我們並不是旨在增大數字,這個是在乎計劃要優質。你想想有些地區有幾個名額,有些只有一個,例如澳洲一個、英國一個、新加坡有數個。這些公司一定會給予時間、資源,而這些都香港的品牌企業,並不是普通的中小企,所以他們有一定規模,有人事部、有人力資源部、培訓等,他們全都有經驗。加上海外有我們的同事,操作方面一定對我們的青年來說,我相信是絕對是一個難得機會,我並不擔心青年們去到會虛度時間。反之,青年如果能夠成功加入,對他終身受用。
 
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或者我補充一下司長回答記者的提問,關於政府在這個計劃的角色。正如剛才司長介紹,整個實習計劃由企業承擔一切費用,包括實習生的機票、住宿、保險,以至申請visa(簽證)等,如有需要均由企業承擔,所以政府並不會有任何實際支出。但我們仍然有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就是要推動這個計劃,今天這個記者會是其中一個宣傳啟動,往後當計劃開始招聘實習生後,我們亦會向傳媒、向公眾介紹進展。當整個計劃在八月完成所有實習後,民政事務局會做檢討,因為這始終是一個先導計劃,我們想看看成效及有甚麼地方可以再作改善,以及加大參加企業的範圍等等。在整個過程中,我們亦有一個負責監察的角色,例如當實習生有任何意見,他們可以直接向民政事務局反映,如果企業和實習生需要協助,例如申請visa(簽證)時需要我們與有關領事館聯絡,我們亦會提供協助。所以實質並沒有太大開支,純粹運用我們現有人手做這方面的工作。我們亦希望特區政府高層同事,包括司長自己,都會在出訪時可以探訪這些實習生,了解他們在當地的生活,這亦是我們會安排的。
  
政務司司長:容許我補充多一句,就是我們三大板塊的發展,都反映在這個實習計劃中。第一個板塊就是大灣區,大部分參與企業在大灣區有提供一定的名額,所以當提到內地的話,就不能夠忽視,大灣區是一個重點。此外,北京、上海等是國內重要城市,吸收經驗的地方,那些地方都是國際化,不單只有國內企業,亦有很多外國企業。第二,就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很多東南亞國家都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亦是我們將來的發展重點。第三,就是東盟,東盟亦是我們一個重要板塊。將來我們的發展就是「大灣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東盟,這些都是帶動香港的經濟向前走,為未來香港青年提供向上流動機會的三個重要引擎。所以大家要知道我們設計這個計劃是有戰略、策略性的理念在背後。
 
記者:想請教剛才行家都有問過,這計劃會否有截止日期?亦想問多一點,對學生的要求,除了可能要學士二年級或以上之外,其實剛剛聽到企業提供了很多培訓,對學生會否有要求要做,例如會否要求交報告?第三個問題是剛剛司長都有提到三個區域,想問未來剛剛行家都已經有問過,創科方面今次應該暫時未見到有公司加入,政府會否再做多點,邀請多點創科企業加入?謝謝。
 
政務司司長:多謝你。第一個問題,這個計劃是一個試點,剛剛開始,我看到計劃只會茁壯成長,我看不到計劃開始就會止步,肯定這個計劃將來會有很好的前景發展,只要多點企業加入以及我們全力推動,我相信這個計劃會造福很多青年朋友。第二,五月開始,企業便要開始遴選,因為暑假正來臨。所以我們爭取時間要今日推出這計劃,在今日開始正式接受申請。你提到剛才有傳媒朋友問為甚麼沒有資訊科技、創意、創新的公司?為甚麼不多這類公司?因為我們初步參與機構主要是香港傳統企業,但這不等於我們將來不會向這方面走。將來在大灣區的發展重點就是創新及科技,我們與深圳市亦會在河套區有一個科技創新中心,讓內地和香港公司在科技方面合作。因此,我們亦會於第二波、第三波推出這類型公司的計劃,一步步做。
 
記者:想問兩個out of這個計劃的問題。首先想問其實立法會即將會討論將《國歌法》強制納入中小學課程,教育界人士覺得很多學校本身都有教,無需要立法,政府其實是否仍然覺得有需要將強制教學生國歌的指引強制立法?另外一個問題,剛剛有市民入稟覆核當選港島區立法會議員區諾軒的參選資格,法官亦宣布押後至本月底才聆訊,其實會否影響到議員的宣誓程序?謝謝司長。
 
政務司司長:我今日希望集中談實習計劃。那份關於《國歌法》的文件會在今天稍後提交給立法會的有關委員會,內容稍後大家在網上會看到,希望大家今日集中談企業實習計劃,好嗎?
 
記者:你好司長,想問一問因為其實現在香港不少大學本身都會可能有一些到內地實習的programme,另外看見這16間企業其實本身自己都有不同的實習計劃,可不可以講多些政府今次牽頭的這計劃其實有甚麼特色?或者有甚麼不同,可以吸引本地大學生參與?另外,都想follow-up剛才行家問的問題。政府預期八月完成檢討之後,其實你們會否有一個target,希望可以加多多少個國家的數目?當中國際城市佔多少?
 
政務司司長:我們沒有一個硬指標要加多少,因為視乎於企業本身的支持。因為這個計劃講是自願性的,是一個為社會的計劃、大家一起努力去做的。我們不能夠定一個硬指標說我們有多少名額,這樣亦沒意思。大家示不要有一個錯覺,以為着重內地,誤會令計劃意義不大,絕對不是的。計劃目的其實是要讓青年跑出去。現在個別大專院校都有計劃,很多都是與內地有關,大家都知道。但是今日計劃不同的地方就是:第一,政府串連了我們的大企業,是一個攜手協作的計劃,是「商、官」一起合作,推動青年發展,這是第一。第二,企業承擔所有飛機票和住宿等費用,很多計劃沒有同類型安排。很多參與其他計劃的同學還要賺少許錢或者那些計劃是要收錢的。這個計劃可以讓家境有困難的同學不會因為費用而止步,這點很重要。Betty你講講。
 
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或者我補充一下,正如剛才司長所說,民政事務局現時已安排三千五百位本地青年到內地進行實習,但與這個計劃最大的不同之處是透過資助非政府機構安排實習崗位,大部分實習崗位均是內地企業或機構,所以我們沒有將這十六間香港企業納入我們恆常資助青年到內地實習的計劃內。
 
  今次這十六間企業是本地企業,提供他們於內地的崗位,這是政府從來沒有做過的。據我們了解,他們自己亦有實習計劃,不過是在香港進行,而在內地和海外(進行實習計劃)是他們首次幫助我們、與我們攜手推行,所以對他們來說,籌備的時間是需要的。今次我們的籌備時間相對短,只有一個多月,所以我們很感激他們可以提供二百五十個崗位。將來如果時間比較充裕,我們相信,這十六間企業在海外的其他辦事處或附屬公司可以提供更多海外崗位。如剛才司長所說,今日是一個啟動,我們相信今日啟動後,十六間公司以外,會有更多公司接觸我們,希望可以參加這個計劃,我們相信遍布地點的範圍會更加廣泛。
 
政務司司長:希望你們能夠廣泛報道我們這個計劃,能夠鼓動更加多企業為我們的青年提供多一些實習機會,讓他們增值、擴闊他們的視野,多謝大家。
 
(請同時參閱答問全文英文部分。)
 
 
2018年3月16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6時29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