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衞生署下周一擴展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附圖)
*********************
  衞生署下周一(二月二十七日)起推出第二階段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約二十五萬名於一九四九至一九五一年期間出生的合資格香港居民,將可參加計劃,預防大腸癌。
 
  為期三年的先導計劃資助於一九四六至一九五五年出生及沒有大腸癌徵狀的香港居民接受大腸癌篩查。計劃分階段推行,首階段的參加者是一九四六至一九四八年期間出生的人士。先導計劃於去年九月展開,截至昨日(二月二十日),有597名基層醫療醫生和134名大腸鏡醫生已登記加入先導計劃。同期,有大約12 900名合資格人士參加先導計劃。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醫生今日(二月二十一日)在記者會上公布,衞生署下星期一起推出第二階段計劃,將計劃擴展至一九四九至一九五一年期間出生的香港居民,而首階段的合資格人士,即一九四六至一九四八年期間出生的香港居民,仍可繼續參加計劃。他呼籲合資格人士盡早參加,預防大腸癌。
 
  根據衞生署資料,在先導計劃推行的首三個月,即截至二○一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在10 008名交回大便樣本並得出陽性或陰性測試結果的參加者中,有1 423人(14.2%)的大便免疫化學測試化驗結果呈陽性,當中799人已完成大腸鏡檢查服務,包括95人不需切除瘜肉,以及704人需要切除瘜肉,而他們的瘜肉化驗結果分別為大腸腺瘤(560人)、大腸癌(51人),以及增生性瘜肉、大腸發炎或沒有任何病理變化等(93人)。
 
  出席記者會的監測及流行病學處主任程卓端醫生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接受大腸鏡檢查服務的參加者當中,約七成被診斷患有大腸腺瘤,由於在檢查過程中即時將瘜肉切除,因而避免演變為癌症。同期,約6%已完成大腸鏡檢查服務的參加者確診患有大腸癌,已接受轉介作進一步檢查和治療。相信參加篩查的人士,由於沒有明顯徵狀,即使證實患有大腸癌,也屬於較早期,及早識別患病和治理,治愈率相對較高。」
 
  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專責小組成員林露娟教授則在記者會上提醒合資格人士考慮參加計劃時,應先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及相關病歷,例如他們現在是否有大腸癌症狀及過去10年內有否接受過大腸鏡檢查。
 
  她解釋,篩查是指對沒有大腸癌症狀的人士進行檢測,從而找出已患病或較高風險的人士,以便及早醫治和提高治療成效。合資格人士如有大腸癌症狀應立即求醫,而不是參加先導計劃和接受大便免疫化學測試,因為篩查測試有機會出現假陰性結果,患者可能因而耽誤求醫,影響病情。此外,根據政府轄下的「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的建議,無症狀的人士如在過去10年內曾接受大腸鏡檢查,不需要重複接受篩查。
 
  程卓端醫生又提醒合資格人士參加先導計劃前必須預先登記加入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登記方法包括親身到指定登記站辦理,或透過網上、傳真、郵寄或到電子健康紀錄申請及諮詢中心(中心)遞交申請。長者可考慮要求家人或照顧者協助辦理申請手續。詳情可瀏覽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網站www.ehealth.gov.hk,亦可致電3467 6300向中心查詢。
 
  先導計劃的流程可分兩個階段:(一)參加者首先約見已參與先導計劃的基層醫療醫生,並報名參加計劃,隨後接受政府資助進行大便免疫化學測試;(二)如果大便免疫化學測試結果呈陽性,該基層醫療醫生會轉介參加者接受大腸鏡檢查,以找出大便帶血的原因。參加者可以自由選擇接受已參與先導計劃的專科醫生進行大腸鏡檢查。
 
  為鼓勵合資格人士積極參與先導計劃並完成篩查程序,政府為參加者提供大幅度資助。大便免疫化學測試方面,基層醫療醫生一般為參加者提供一次診症,測試結果呈陽性時提供第二次診症,每次診症獲政府定額資助280元。至於大腸鏡檢查方面,若沒有發現瘜肉,政府會定額資助7,800元;若發現有瘜肉並切除,定額資助則為8,500元。此外,大便免疫化學測試化驗服務及病理組織化驗服務的相關費用由政府承擔。
 
  參與計劃的醫生提供指定服務時,可在政府資助金額以上向參加者收取額外費用。基層醫療醫生額外收費不設上限,專科醫生提供指定大腸鏡檢查服務時收取額外費用上限為1,000元。
 
  有興趣參加先導計劃的人士,可以瀏覽專題網站www.colonscreen.gov.hk,了解更多計劃詳情,以及參加計劃的基層醫療醫生和大腸鏡醫生名單。如有查詢,歡迎於辦公時間致電3565 6288。
 
2017年2月21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6時51分
即日新聞  

圖片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醫生(中)今日(二月二十一日)在記者會公布下星期一(二月二十七日)起推出第二階段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衞生防護中心監測及流行病學處主任程卓端醫生(左)和先導計劃專責小組成員林露娟教授(右)亦有出席記者會。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