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沙士)
有問有答
這是甚麼病 | 傳播途徑 | 怎樣預防 | 口罩使用


這是甚麼病

1. 甚麼是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沙士)?
答: 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沙士)是一種病毒性的呼吸系統傳染病。

2. 「沙士」是由甚麼引起?
答: 「沙士」是由一種冠狀病毒(SARS-CoV)所引起的。

3. 「沙士」的潛伏期有多長?
答: 潛伏期一般為二至七日,但可長達大約十日。

4. 它有甚麼病徵?
答: 「沙士」的早期症狀與流行性感冒相似。一般而言,患者起初會發燒(體溫通常在攝氏38度或以上)。其他症狀可包括發冷、顫抖、頭痛、疲倦或肌肉痛,有時還會出現肚瀉。病發初期,有些患者只有輕微的呼吸道感染症狀,但數日後可能會有乾咳、呼吸困難等下呼吸道感染的症狀。

5. 這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嗎?
答: 約10%病者的病情可能會迅速惡化至呼吸衰竭,並須接受深切治療。

6. 市民如出現類似的病徵,應怎樣處理?
答: 市民如出現類似的病徵,便應戴上口罩,盡早求診。

7. 有方法檢驗「沙士」嗎?
答: 有多種測試方法可把引起「沙士」的冠狀病毒(SARS-CoV)檢驗出來。部份測試能從呼吸道分泌物及糞便等臨床樣本驗出「沙士」病毒。血清測試則能在病者病發後約十日,驗出所產生的冠狀病毒抗體。

8. 有沒有治療方法?
答: 醫療人員正研究有效的治療方法。

9. 「沙士」與典型肺炎有甚麼分別?
答: 典型肺炎通常是指由肺炎鏈球菌等常見細菌引起的肺炎。「沙士」是由一種冠狀病毒(SARS-CoV)所引起的。

10. 「沙士」與一般感冒有甚麼分別?
答: 一般感冒的病徵如發燒、咳嗽、頭痛,通常在數日後便會好轉,沒有肺炎跡象。

傳播途徑

11. 「沙士」可通過甚麼途徑傳播?
答: 「沙士」主要透過人與人的近距離接觸傳播,尤其是通過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噴出的呼吸道飛沫。當患者的飛沫附在周邊人士的口、鼻或眼睛黏膜上時,就有機會傳播「沙士」。如雙手觸摸被污染的物件表面再觸及口、鼻或眼睛時,亦有可能染病。

12. 到公共泳池游泳安全嗎?
答: 沒有流行病學資料顯示「沙士」經由泳池傳播。如有呼吸道受感染的病徵,便不應前往游泳。

13. 市民會因接觸紙幣或硬幣而受感染嗎?
答: 沒有資料顯示「沙士」會經紙幣或硬幣傳播,但市民應注意個人衞生。


怎樣預防

14. 有預防疫苗嗎?
答: 暫時沒有預防疫苗。

15. 吸煙可預防感染「沙士」嗎?
答: 吸煙不單止不能預防感染「沙士」,還會減低身體抵抗力,增加受到感染的機會;吸煙時,手會重複而頻密地觸摸或接近到自己的口和鼻,病毒會較容易經此途徑而感染;再者,吸煙時因不能戴口罩,亦會减低對自己的保護。

16. 一般市民能如何預防受感染?
答: - 保持良好個人衞生
  • 勤洗手及避免觸摸眼睛及口鼻。如有需要觸摸,事前應該洗手;
  • 經常帶備手帕或紙巾,打噴嚏或咳嗽時用其掩住口鼻,其後立即用梘液洗手;
  • 有呼吸道感染症狀或發燒的人士應戴上口罩,並及早求醫;
  • 用膳時要使用公筷和公匙,不要與人共享同一飯盒或飲料。
  - 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 均衡飲食、適量運動、足夠休息、切勿吸煙。
  - 保持良好環境衞生
  • 保持家居清潔,定期清潔家具及家居設施,確保室內空氣流通;
  • 保持廁所清潔;
  • 保持廁所、排水口及喉管正常運作,定期清潔地台排水口;
  • 切勿隨地吐痰或亂拋垃圾。

17. 如何避免在辦公室受感染?
答: - 員工若身體不適,應及早求診,留在家中休息;
  - 所有員工要注意個人衞生,及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
  -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經常打開窗戶,經常清洗空調的隔塵網;
  - 保持辦公室用具和器材清潔。
   
18. 如何避免在升降機內受感染?
答: 市民應注意個人衞生,經常洗手,打噴嚏或咳嗽時應掩着口鼻。如有呼吸道感染的病徵,須戴口罩。大廈管理人員應保持升降機清潔,升降機門、按鈕、扶手要經常用稀釋的家用漂白水清潔。金屬表面,可用70%酒精消毒。

19. 如何避免在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時受感染?
答: - 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如需吐痰,應用紙巾包好,然後棄置於有蓋的垃圾桶內;
- 避免用手觸摸眼睛、鼻及口;
- 盡量打開車窗門,保持空氣流通;
- 不要吸煙;
- 如需嘔吐,應使用嘔吐袋並妥善棄置;
- 要記緊勤洗手。

20. 到醫院或診所求診時應注意些什麼?
答: 求診者應注意個人衞生,保持雙手清潔,記緊洗手及戴上口罩。

21. 曾與「沙士」患者有緊密接觸者1,應採取甚麼預防措施防止疾病的擴散?
答: 凡與「沙士」患者有緊密接觸者,衞生署會向他們發出指引,他們一概須被隔離10日或其他指定的時間。隔離期間應注意下列事項:-
- 戴上口罩,減少飛沫傳播;
- 避免與家人或其他人有親密接觸;
- 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經常洗手;
- 保持環境清潔及衞生。每天要以稀釋家用漂白水清潔消毒;特別留意厠所和去水位的功能和消毒及杜絕蟲鼠滋生;
- 留意自己身體的健康狀況,若感不適,必須立即求醫。

註: 1緊密接觸指曾經照顧患者,與患者共同居住,或曾經直接接觸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體液。


22. 往醫院探病後,穿著的衣服要立即清洗嗎?
答: 應立即清洗。

23. 共同用膳時要注意甚麼?
答: 市民應使用公筷及公匙。不要與人共享同一飯盒或飲料。


口罩使用

24. 佩戴口罩有助預防呼吸道傳染病嗎?
答: 適當佩戴口罩,有助預防飛沫傳播的傳染病。呼吸道若受感染,戴口罩亦有助防止疾病傳播。

25. 甚麼人士應戴口罩?
答: 在沒有沙士個案期間,以下人士應戴口罩:
- 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或發燒;
- 照顧有呼吸道感染或發燒的病者;
- 前往醫療單位或在這些地方工作。

當海外地區有「沙士」個案時,除採取上述措施外,以下人士宜佩戴口罩:
- 前往受「沙士」影響地區的旅遊人士;
- 於邊境管制站負責執行公共衞生管制措施的人員;
- 醫院/診所的員工、病人及到訪的人士應遵照醫院/診所的指示。

當本地有「沙士」個案時,除上述人士外,以下人士亦宜佩戴口罩:
- 前往人多擠迫或空氣不流通地方的人士;
- 曾與「沙士」患者有緊密接觸1的人士,應從最後接觸日起連續十天戴上口罩。與患者有社交接觸2的人士亦可戴上口罩。

由於各種情況不能盡錄,市民宜根據上述指引,判斷是否需要佩戴口罩。一般而言,任何人士認為有需要時,亦可佩戴口罩。

註: 1緊密接觸指曾經照顧患者,與患者共同居住,或曾經直接接觸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體液。
2社交接觸指普通的會面,即是未曾照顧患者,並非與患者共同居住,及未曾直接接觸過患者的分泌物或體液。


26. 可使用甚麼類型的口罩?
答: 一般情況下,外科口罩及N95口罩,都有助預防飛沫傳播的傳染病。

27. 佩戴外科口罩要注意甚麼?
答: - 佩戴口罩前和脫下口罩前後,都要洗手;
- 依照生產商的指示佩戴口罩;
- 正確佩戴口罩方法:
  • 口罩有顏色的一面向外,有金屬片的一邊向上;
  • 縳好口罩的繩索或橡皮帶,將口罩固定;
  • 把口罩上的金屬片沿鼻樑兩側按緊,使口罩舒適地緊貼面部;
  • 口罩應完全覆蓋口鼻和下巴。
- 戴上口罩後,盡量避免觸摸口罩;如不能避免,觸摸口罩前後都應洗手;
- 口罩向外的一面可能帶有病菌,脫下口罩時應避免觸摸;
- 脫下口罩後,將口罩放入膠袋或紙袋,才棄置於有蓋的垃圾桶內。

佩戴口罩只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方法之一,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及實踐健康的生活模式。

28. 口罩使用多久之後要更換?
答: 一般情況下,外科口罩要每日更換。如發現口罩有破損,須立即更換。

衞生署


最新修訂: 二○○三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