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會見傳媒談話內容(只有中文)
************************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大家好,我很高興今天出席由保良局舉辦的「創業經理人2.0–向善計劃」啓動禮。為了助力青年能夠抓緊機遇,民青局及青年發展委員會(青發會)在二○一九年推出了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創業計劃),為青年創業團隊提供資金支持和創業支援服務。直到現在,我們已經成功培育超過200個青年創業團隊,其中有70多個團隊已經落戶深圳、廣州、珠海等大灣區內地城市。這充分體現了香港青年對創業的熱誠。去年,民青局和青發會亦再接再厲,推出新一輪的創業計劃,資助非政府機構再次推行青年創業項目。
保良局是第一輪創業計劃其中一個獲資助的機構,保良局亦再次參與新一輪的創業計劃,也再次獲得民青局資助,成為其中一個資助機構。在新一輪的創業計劃,他們共收到600多份申請。我們有十多個獲資助機構,其中單是保良局已經收到600多份申請。保良局甄選了17支青年創業團隊,他們會獲得由民青局、保良局和一個配對機構,就是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提供種子基金,用於在大灣區開展他們的創業項目。我們除了提供基金資助之外,這些機構也為創業團隊提供技術支援。正如我剛才在儀式上也提及,我們與廣東省港澳辦(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和廣東省人社廳(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一起成立了一個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我們希望透過聯盟的活動和介紹,可以讓香港的創業青年多點掌握在大灣區不同行業發展的趨勢和市場的走勢,令香港的青年創業家可以把握機遇,發展自己的事業。
另外,我也想談談關愛隊的服務。大家可能都知道,第一期關愛隊剛剛在上個月底、今個月初完成服務。而第二期關愛隊,獲選關愛隊和他們每一隊的關鍵績效指標、服務計劃等,我們今天都已上載至網頁供大家閱覽。全港18區將會有455支關愛隊,他們已經全面投入服務。
我們會循三個方向優化第二期關愛隊服務。首先,在第一和第二期的服務要做到無縫銜接,持續無間斷在社區內有關愛隊的服務。同時我們也按照地區的需要和人口,增加了三支關愛隊小隊,也對服務區域進行了合適的微調,以提升關愛隊服務的效率,令到關愛隊服務更符合區情區需。在服務內容方面,關愛隊會做得更深更廣,例如在一些老舊小區,關愛隊會加強樓宇管理的支援;而在新發展的小區,關愛隊就會重點支持一些新遷入的家庭。另外,第二期關愛隊的服務內容與第一期相比,整體更為優化,更顧及到小區居民的需要。
民政事務總署也會與相關政府部門緊密配合,為關愛隊成員提供培訓,涵蓋應急知識、溝通技巧、健康支援等實用技能,令關愛隊隊員和義工能更好地裝備自己,為市民提供關愛送暖的服務。
而在完善地區治理下,第七屆區議會一直與關愛隊合作無間,相互配合,一起在地區服務市民,產生良好的協同效果。總結第一期關愛隊的服務經驗,如果關愛隊能夠與當區區議員或區議會能夠更好結合,他們提供的服務質素是更能夠符合市民需要。所以為了進一步提升地區治理效能、便利和鼓勵區議會和關愛隊更加緊密合作,政府已按《區議會條例》委託區議員支持關愛隊的工作。區議員可以透過多元模式支持關愛隊,例如擔任關愛隊隊長或隊員的職務,或讓區議員辦事處成為關愛隊的夥伴團體,又或是在區議員辦事處設立關愛隊的服務點、聯絡點,讓區議員辦事處能夠協助處理關愛隊的行政工作,以及和關愛隊合辦活動等。我們期望進一步能夠加強區議會和關愛隊的合作,可以發揮協同效應,更好善用地區網絡,促進與小區居民之間的溝通,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記者:現在不少區議員都已經和關愛隊合作,為甚麼仍要行使《區議會條例》委託區議員支持關愛隊工作?會不會導致出現雙重資助的問題?會不會向區議員提供額外資源?第二期關愛隊的KPI(關鍵績效指標)剛剛出爐,政府會在甚麼時間公開關愛隊的工作報告?市民如何能看到關愛隊的表現?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首先,我們透過《區議會條例》委託區議員支持關愛隊的工作,是正式了兩邊的關係。我們在不斷優化和總結第一期關愛隊服務和經驗,發現如果關愛隊和當區區議會、區議員緊密合作,是可以發揮協同效應,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務。但礙於《區議會條例》,區議員辦事處或其聘請的職員等,只能用於執行區議會職務,所以有時會出現尷尬的情況,舉例說區議員辦事處希望為關愛隊提供落腳點、聯絡點,但礙於《條例》說明辦事處只能用於執行區議會職務的工作,所以如區議員助理收到市民電話想找關愛隊,他們會有疑問是否可以這樣做,這樣算是區議會工作的一部分?雖然現時實際情況,區議員已經提供很多便利,無論區議員或他們的助理也好,有街坊到辦事處想找當區的關愛隊,他們都會幫忙提供一些轉介或支援服務。如果我們能夠在區議員的工作內容方面寫得更清楚,便可減少這些尷尬情況,令區議員可以更好地幫助和支持關愛隊工作,社區裏「三駕馬車」之間的協同能夠更好配合,為市民服務。舉個例子,有些樓宇突然出現停水或停電事故,當區區議員和關愛隊一定會去支援,他們會怎樣合作?怎樣支援?如果現在這樣清楚說明,便能令區議員、區議員的助理和地區的工作隊伍不用再擔心,因為大家是一個團隊,一個大的地區治理團隊,一同為地區服務。
至於資助方面,關愛隊的資源就是純粹用於關愛隊支援和提供服務方面。舉例說,如果關愛隊借用了區議員辦事處作為聯絡點,他們的服務和資源只能用於提供關愛隊服務。但反過來,區議員是有實報實銷的津貼,如果他們需要聘請助理或辦事處交租,這些都屬實報實銷的津貼,我們一向強調需要嚴格遵守規則,區議員的津貼只能夠用於執行區議會的職務。所以以往因為這原因,他們的辦事處就不能容許關愛隊用作聯絡點,即是幫他們聽電話也是不行的。但現在我們容許有這個彈性,如果關愛隊借用區議員辦事處作為聯絡點,區議員的助理可以幫他們接電話,就不用如以往般接了電話之後,如是找關愛隊的便找關愛隊來聽,就不用有這個情況了。我們已經打通了這個關係,可以更好地為市民服務。
至於最後一個問題,第一期關愛隊的服務協議內已說明,他們完成了第一期服務後,需要提交工作報告給我們,最重要的是要提交一個經核數師核數的財務報告。現時第一期協議剛剛結束,當這些關愛隊按照服務協議,在期限前提交報告給我們後,我們會整理報告,希望可以向市民分享第一期關愛隊的服務成果。事實上,關愛隊第一期的服務,無論是探訪或為地區有需要的住戶提供應急服務等,都是達標的,甚至很多都是超標。但是怎樣可以將他們的工作成果、成績,更好地告知市民,讓市民更了解關愛隊的工作呢?當452隊第一期關愛隊按服務協議提交報告和核數報告後,我們會整理這些資料告知市民。
記者︰追問一下,以我的理解,區議員可以運用他們的資源在關愛隊上,關愛隊之後的支出會否計算區議員給他的資源在內,在他們的工作完結後?第二個問題是,關愛隊部分承辦團體已更換,換了多少隊?比例是怎樣?更換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的工作表現可能差一點,還是因為他們自己的選擇?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先回答第二個問題,我們由本來第一期的452隊關愛隊,變成現時的455隊關愛隊,承辦團體的轉變大概是六隊,為甚麼是六隊呢?我們已有新的三隊,另外有三隊。大家都知道,關愛隊全都是義工,他們會按自己的工作或家庭各方面的需要去考慮參與關愛隊的服務。所以很多都是他們自己個人的考慮或他們組織的工作安排。
至於第一個問題,無論關愛隊也好,區議員也好,我們提供的津貼,尤其是區議員津貼,全部都是實報實銷,即是要有單據的。他們在計算時,假設為一個區提供服務後,既在區議員辦事處申報開支,又在關愛隊申報開支,這一定是不可以的。而關愛隊提供的服務,例如區議員要印工作報告,關愛隊的資源不會用於協助區議員印工作報告。如果關愛隊和區議員一起合作一個活動,區議員就可以利用他們實報實銷的開支宣傳這些活動。我們一定要確保關愛隊的資源是用在提供關愛隊的服務上。
至於你說會不會計算在內呢?如果一個關愛隊用了一個區議員辦事處作為聯絡點,他們是沒有繳付租金,所以這個就不會計算在他們的數目上,區議員借辦事處給他們作為聯絡點、讓他們接聽市民電話、幫街坊做些身體檢查和量血壓的服務,那些就不會用來計算他們得到的資源上。
那精神就是希望讓關愛隊和區議員的合作能更加無縫。最簡單的事情正如我剛才提及,就是有人致電要找關愛隊,但他們都表示不能幫忙接聽,因為我只做區議員的事情,以後便沒有這回事了,日後如有來電表示想找關愛隊,區議員助理或區議員都可以幫手聯絡關愛隊,或轉介給關愛隊,甚至他們可以和關愛隊一起提供服務,譬如說如果一棟樓宇突然出現停電、停水,他們一起設立服務站時,因為大家會一起設立服務點,現時就會計算清楚,究竟區議員的服務點是不是屬於他的,他設置一張服務枱,關愛隊是否要在旁邊設置另一張服務枱,然後大家分開,哪些是關愛隊的物資,哪些是區議員的物資,區議員的紙筆不是給關愛隊用的。日後就不用這樣了,以後可以很簡單和直接,關愛隊和區議員都可以一起設立一個服務點在地區提供服務。我們的概念是這樣,因為根據第一期的服務經驗,就是如果關愛隊和區議員有多一點合作,他們提供的服務會深一點、廣一點和快一點。如果我們能夠打破以往的做法,譬如我剛才所說,因為區議員很嚴格遵守財政紀律,他們一定只是會執行區議會職務的,如果不是區議會職務,他們是不會讓助理運用資源在非區議會職務上,這是很嚴格的,因為是實報實銷的開支,我們都不會讓他申報的。
現在我們將區議員支援關愛隊都納入他們的服務範圍內,就會讓他們打破這個界限,其實只是我們一個要求而已,因為打破這個界限後,他們便可以在地區內跟關愛隊更好合作,就如我剛才所說,不用有事的時候,分開區議員辦事處一張服務枱,關愛隊一張服務枱,以後便不用做這些不必要的工作。最終目的是希望讓「三駕馬車」、地區力量可以結合起來,有一個最快捷和最有彈性的方法為市民服務。
完
2025年10月17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8時35分
香港時間18時3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