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衞局副局長主持促進母乳餵哺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附圖)
**************************
會議上,衞生署代表向委員會匯報本地母乳餵哺的情況。本地的母乳餵哺率在過去25年有顯著改善。其中,二○二四年出院時的母乳餵哺率為81%,較二○○○年的55%大幅提升;純母乳餵哺至四個月大的比率則亦由二○○○年的8%上升至二○二四年的18%。以上數據顯示社區普遍支持母乳餵哺,以及政府多年來致力推廣母乳餵哺的措施成效。然而,衞生署留意到近年本地母乳餵哺率有下降趨勢,主要原因包括婦女對母乳餵哺的信心和動力不足,以及因為工作而放棄授乳,反映伴侶、家人、朋輩、工作間及社區的支持,以及締造便利母乳餵哺的友善環境和文化,對推動母乳餵哺至關重要。
新生兒出生後的最初幾小時和首數天是建立授乳和成功餵哺母乳的關鍵時刻,尤其母親與嬰兒於產房的即時肌膚相親十分重要。根據科學實證,此措施有助乳汁分泌,增加成功哺乳的機會。為加強及鞏固產科醫院(包括公立和私營醫院)的母乳餵哺友善措施,政府特意在委員會下成立專責工作小組,成員包括認證機構愛嬰醫院香港協會和本地產科醫院代表。工作小組主席在會議上報告了工作進展,包括在今年年中已加強現有產科醫院的監察系統,以期更精準地掌握嬰兒在出院前的母乳餵哺數據,以及在今年內為本地產科醫院就母乳餵哺友善措施的實施情況完成詳細的評估和分析,並根據這些資料,按情況提供策略性的建議,加強落實愛嬰措施。
另外,設於香港兒童醫院的香港母乳庫已於今年一月正式投入服務,為未能由親生母親餵哺的嬰幼兒提供母乳,減低早產及重病嬰兒患上重症的機會。母乳庫自今年三月起向全港九間設有新生兒深切治療部的公立醫院供應經處理的捐贈母乳。截至今年十月六日,母乳庫已有368名登記母乳捐贈者,並收集超過2 013公升母乳,供應予極早產及患有危疾的初生嬰兒,讓他們獲得最佳營養。同時,公立醫院的新生兒深切治療部已向309名有臨床需要的嬰兒派發經處理的捐贈母乳。
此外,委員會按本地情況,就推廣、維護及支持母乳餵哺提出了兩大策略方向:(一)強化及鞏固醫療機構的專業支援;及(二)加強各界對授乳母親的支持。
在醫療機構的專業支援方面,現時全港八間設有產科的公立醫院已全部獲認證為「愛嬰醫院」,有兩間提供分娩服務的私家醫院亦已啓動認證程序,當中一間已獲得認證。衞生署轄下正提供服務的29間母嬰健康院中亦有15間獲認證為「愛嬰母嬰健康院」,餘下的預計會在明年陸續獲得認證。政府會繼續透過上述專責工作小組推動本地產科醫院的母乳餵哺友善措施,並鼓勵更多私營醫院參與「愛嬰醫院」認證行動。
至於加強各界對授乳母親的支持方面,政府一向致力建立母乳餵哺友善環境,除已修訂《性別歧視條例》以禁止歧視和騷擾餵哺母乳的女性,並將法定產假由10星期延長至14星期外,自二○一九年初起,政府規定於新落成政府處所設置供公眾和員工使用的育嬰及哺乳設施。此外,政府亦已自二○一七年起,在新推售的商業用地(不包括酒店專屬用地)的賣地條件列出詳細的規定,包括在該等商業發展項目須設置的育嬰間及/或哺乳設施的面積和數目。政府亦鼓勵企業實施「母乳餵哺友善工作間」政策,以便在職母親返回工作崗位後繼續餵哺母乳。衞生署已為僱主和僱員推出相關指引,提供支持母乳餵哺的具體建議。
范婉雯醫生說:「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物,不但安全衞生,亦含有抗體,有助預防許多常見的兒童疾病。維護母乳餵哺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母親能夠持續餵哺母乳,實有賴於社會各界的協作與支持。我呼籲社會各界重視母乳餵哺,合力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創造友善的環境和氛圍。政府將繼續致力推廣及支持母乳餵哺,與社會各界攜手合作,提高母乳餵哺的持續性,促進整體的母嬰健康。」
委員會於二○一四年四月成立,成員來自相關的醫護專業人士、學術界和參與推廣母乳的組織代表。委員會負責就進一步加強推廣、維護及支持母乳餵哺有關策略及行動計劃提供意見,並監督相關進度,以提高母乳餵哺的持續性,並讓母乳餵哺成為社會大眾接受的主流育嬰模式。
完
2025年10月17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8時48分
香港時間18時4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