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衞生局發表二○二三/二四年度《本地醫療衞生總開支帳目》(附圖)
*********************************
二○二三/二四年度的香港醫療衞生經常性開支為2,512.07億元,較上年度的數字(不包括2019冠狀病毒病相關開支)增加8.6%(或199.55億元),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為8.3%,而人均醫療衞生經常性開支為33,334元。
二○二三/二四年度醫療衞生經常性開支中,公共醫療衞生支出佔51.8%(即1,300.72億元),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為4.3%。二○二三/二四年度的百分比(4.3%),為十年前二○一三/一四年度(2.9%)的1.5倍,與同期65歲及以上人口百分比的增長率(由二○一三年年中的14.2%上升至二○二三年年中的21.8%)相若,反映人口老化是帶動有關升幅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長者人口比例相若的其他地區及經濟體中,香港是公共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最低的地區之一。與此同時,香港是全球平均預期壽命最高的地區之一,並保持極低的嬰兒死亡率(二○二四年按每千名登記活產嬰兒計算為1.7人),學前兒童在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下所有疫苗的整體接種率更接近全面覆蓋(二○二四年達97%以上),顯示香港公營醫療體系的高效高質。
值得留意的是,現時市民(尤其長者)高度倚賴公營醫療系統的住院及日間住院服務。在所有年齡病人和65歲及以上病人的總住院日次中,公營醫院分別佔91.7%及95.3%。根據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的統計數字,每千名長者人口的病人總住院日次,是非長者(65歲以下)的5.3倍,而每名長者人口的醫管局人均服務成本為每名非長者人口的4.3倍。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推算數字,香港的長者人口會由二○二三年年中的164萬,增加至二○三六年年中的244萬,並在二○四六年年中達275萬。隨着人口持續老化、慢性疾病增加,香港醫療體系,特別是公營醫療系統的可持續性將面臨不少挑戰。
至於私人醫療衞生支出方面,二○二三/二四年度的相關支出佔香港醫療衞生經常性開支48.2%(即1,211.35億元),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為4.0%。在私人第二層及第三層醫療支出方面,過去十年(二○一三/一四至二○二三/二四年度)醫療保險計劃(包括私人購買的保險計劃和僱主提供的保險計劃)佔私人支出的比例,已由33.4%上升至44.8%,成為日益重要的私人醫療服務資金來源。政府於二○一九年四月推出的自願醫保計劃,為公眾提供一種受特定規範、市場透明度高的個人償款住院保險產品選擇,讓消費者更有信心使用醫療保險。截至二○二四年年底,自願醫保計劃保單已達142.8萬張,估計在全港個人償款住院保險市場的佔比約為三分之一。
為提升香港醫療體系的可持續性,政府正全面深化醫療體系改革,包括積極發展基層醫療,以扭轉「重治療、輕預防」的醫療體系,更好發揮家庭醫生預防、診治和管理慢性疾病的作用,減少或推遲使用費用較高昂的第二層及第三層醫療服務。政府於二○二二年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提出在整體醫療開支中,基層醫療和第二層/第三層醫療之間應達致較佳平衡,例如約3.5:6.5,甚至4:6的長遠目標。在二○二三/二四年度香港醫療衞生經常性開支中,基層醫療開支佔29.3%,為過去十年最高,顯示政府推動基層醫療發展的工作已漸見成效。與此同時,政府亦致力推展公營醫療收費改革,在公立醫院壓力日趨沉重的時候更好運用醫療資源,並提高私營醫療服務收費透明度,透過自願醫保計劃鼓勵善用醫療保險,確保香港醫療體系行穩致遠。
《帳目》是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歐洲聯盟統計局和世界衞生組織合作出版的《醫療衞生總開支帳目系統2011》所載國際指引編製而成,以「醫療融資計劃」、「醫療融資計劃收入」、「醫護服務提供單位」和「醫護服務功能」四個分析範圍作分類。這些數據讓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員和公眾能夠評估香港醫療系統在一段時間內的表現,也能用之與其他採用相同框架計算醫療衞生開支的經濟體進行比較。
二○二三/二四年度的《帳目》已上載於醫衞局網頁(www.healthbureau.gov.hk/statistics/cn/dha.htm)。詳細的分類和時間序列數據以互動數據儀表板形式顯示,並提供圖表以便利作進一步分析和研究。
完
2025年10月16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7時50分
香港時間17時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