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署理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就「完善灣區人才標準,促進區域人才流動」議員議案開場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署理勞工及福利局局長何啟明今日(七月三十日)在立法會會議就「完善灣區人才標準,促進區域人才流動」議員議案的開場發言全文:

主席:

  我感謝顏汶羽議員提出「完善灣區人才標準,促進區域人才流動」這項議案,並感謝梁子穎議員提出的修正案,讓我們可以就這個議題發表及交流意見。特區政府會仔細聆聽議員的建議。

  人才是推動發展的第一資源。特區政府一直以培育本地人才為主,引入外來人才為輔,藉豐富本地人才庫滿足社會經濟發展所需。為應對殷切的人力需求,以對接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等重要戰略方向,吸引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香港,特區政府一直積極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在豐富本地人才庫的同時,亦致力深化香港與其他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人才服務工作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動人才引進、培養和交流,促進多元人才在灣區流動,加快建設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

  在《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的框架下,內地已在絕大部分的服務貿易領域對香港實施優惠和便利措施,包括放寬香港專業人士提供服務的資質要求、准許香港專業人士在內地參加考試、註冊、執業和開業,以及鼓勵雙方的專業機構進行資格互認。特區政府各政策局及部門一直與內地相關部委和廣東省政府緊密合作,並與各行業組織充分溝通,在多個專業領域,就相關行業致力推動香港與其他大灣區城市的專業人才發展、便捷兩地專業人才資格互認及強化相關標準銜接的工作,為兩地專業人員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我想藉此機會,簡單介紹相關工作的幾個重點範疇。

  在建築及相關工程服務方面,香港的專業學會和內地有關規管機構已就六個專業的職業資格簽署了互認協議。在粵港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適用於香港專業人才的職稱評價機制已於二○二三年成功制訂。試點職稱評價開創香港專業人士獲取內地職稱的創新機制,是兩地專業資格領域規則銜接的重大突破。融入內地職稱評價系統,有助香港專業人才的技術水平和資歷在內地市場獲得認可。

  在金融服務領域方面,政府致力為兩地業界建立人才互通的橋樑。在CEPA框架下,內地與香港已就不同金融服務業的專業及行業資格推出開放措施,有利於內地金融人才來港發展。舉例來說,內地的證券、基金或期貨專業人員可獲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視作符合香港的牌照資格要求;而在銀行業,兩地從業人員亦可在資格互認機制下考取「雙資格」,提升專業競爭力。

  法律服務方面,在CEPA《服務貿易協議》新增的大灣區內地城市先行先試的開放措施下,符合條件的香港律師和大律師在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並取得律師執業證(粵港澳大灣區)後,可以在大灣區內地九市辦理適用內地法律的部分民商事法律事務。爭議解決服務方面,政府亦與粵澳法律部門合作,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調解員名冊,為整合大灣區調解人才奠定基礎。

  除了上述領域,各政策局及部門均在各自範疇積極推展工作,促進其他專業人才在灣區流動,例如醫務及護理服務方面,在CEPA框架下,已有12類香港註冊醫療衞生專業人員可到內地短期執業。在資歷框架合作上,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亦協助及支援廣東省建立其終身教育資歷框架,長遠為粵港兩地資歷架構/框架的進一步交流和合作建立基礎,便利兩地在人才培訓方面的探索。

  剛才介紹的,只是特區政府相關工作的一部分。政府的目標是要發揮香港「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擔當國際人才樞紐和國家人才門戶的雙重角色,發揮「引進來、走出去」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角色,加強人才資格互認及標準銜接的工作,促進灣區人才流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主席,我會仔細聆聽議員的發言,並在總結時再就議員的意見作出回應。

  多謝主席。
 
2025年7月30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56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