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二十一題:吸引人才與資本來港的計劃
********************
  以下是今日(七月二十三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葛珮帆議員的提問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的書面答覆:
 
問題:
 
  本港現行設有九項主要吸引人才與資本來港的計劃,包括「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計劃)、「一般就業政策」、「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優秀人才入境計劃」、「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輸入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計劃」、「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及「職專畢業生留港計劃」(該等人才入境計劃)。此外,當局於去年六月一日起實施「為來港參與指定界別短期活動的訪客提供入境便利計劃」(短期訪客計劃),以提供入境便利予獲認可主辦機構邀請/保證來港參與有利香港特別行政區發展的指定短期活動。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去年六月至上月,當局接獲該等人才入境計劃的申請及獲批宗數,以及涉及的收入分別為何;
 
(二)自高才通計劃推行至今,每年獲批來港的申請人的所屬地區或國家的分布為何;
 
(三)過去三年,每年透過該等人才入境計劃獲批來港的申請人中,從事創新科技範疇的人數分別為何,並按該等人才入境計劃列出分項數字;
 
(四)過去五年,每年透過一般就業政策及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獲批來港從事短期工作的人數,以及其行業/界別的分布分別為何;除該兩項計劃外,政府會否研究推出其他措施或計劃,讓非香港居民可申請來港從事短期工作(即逗留期限不超過180日);
 
(五)自短期訪客計劃推行以來,獲批來港的申請人數、所屬地區或國家的分布,以及其指定界別的分布分別為何;
 
(六)當局有否計劃擴大短期訪客計劃中「認可主辦機構」及/或「指定界別」的清單;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及
 
(七)據悉美國政府近年推出一系列新政策,包括收緊簽證制度及大幅縮減研究經費等,導致大量當地科研人員(尤其是華人科學家)考慮離開美國,政府有何措施(包括會否推出具針對性的人才入境計劃或措施)支援本地大學盡力吸引該等海外頂尖科學家來港發展?
 
答覆:

主席:
 
  政府正推行多項吸引人才與資本投資者的入境計劃,積極吸納專業人才、企業家及高資產人士,豐富本地人才庫及吸引更多新資金落戶香港,提升香港的整體競爭力,促進本地經濟多元化及創新發展。
 
  就議員的提問,經諮詢保安局、教育局、創新科技及工業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及入境事務處(入境處)後,現答覆如下:
 
(一)自去年六月一日,截至今年六月底,「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計劃)、「一般就業政策」、「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優才計劃)、「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輸入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計劃」以及「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共接獲逾19萬宗申請,當中近14萬宗獲批。有關分項統計數字載於附件一。「職專畢業生留港計劃」要待首批合資格全日制高級文憑課程學生於二○二六年年中起畢業後才開始接受申請。

  在「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下,投資推廣署負責審查申請是否符合有關財務規定,入境處則負責審批簽證‍/進入許可、延長逗留期限和無條件限制逗留的申請。去年六月一日至今年六月底,入境處共接獲1 295宗「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的申請,當中673宗獲批。入境處沒有備存提問涉及各項計劃申請及簽證費用所得收入的統計數字。

(二)以吸納高收入人士或頂尖學府學士畢業生為目標的高才通計劃自二○二二年底推出以來反應十分踴躍。截至今年六月底,共收到約135 000宗申請,當中近109 000宗獲批,有約四成(約32 000名)B類及C類的申請者畢業於海外頂尖大學的學士課程。高才通計劃的獲批個案按申請人及其合資格大學所屬地區的分項統計數字載於附件二。

(三)過去三年,「一般就業政策」及「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下分別約76 000及57 000宗獲批申請中,從事創新科技(創科)相關範疇工作的獲批申請人數目分別為1 654及4 006。優才計劃下,過去三年成功通過甄選程序的獲批個案約有27 000宗,當中8 021名申請人背景來自創科相關範疇。至於旨在吸納科技人才來港從事研發工作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過去三年共有334位申請人獲批,全數從事創科範疇工作。
 
  就高才通計劃,入境處於二○二三年三月一日調整申請流程,要求有工作經驗的申請人必須申報其職業所屬的界別。自二○二三年三月起至今年六月底,近十萬宗獲批申請當中有26 211名申請人申報其過去工作屬創科相關範疇。
 
  提問中的其他人才入境計劃下,申請人申請來港時無須已在港覓得工作,在首個簽證有效期間,申請人如在港受聘或開辦/參與業務,亦無須通知入境處。鑑於計劃的性質,「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並不要求申請人申報其職業背景。入境處沒有備存其他計劃獲批申請人剛來港時從事行業的統計資料。

(四)過去五年,「一般就業政策」接獲逾112 000宗申請,逾103 000宗申請獲批,當中約63 000宗為聘用期少於12個月的短期職位。「輸入內地人才計劃」過去五年共收到近88 000宗申請,超過77 000宗獲批,約31 000宗獲批申請為短期職位的個案。兩個計劃下獲批擔任短期職位的個案按行業/界別的分項統計數字載於附件三。
 
  企業若有職位空缺並面對本地招聘困難,便可經由上述兩項就業掛鈎入境計劃提出申請,聘用具備香港所需而又缺乏的特別技能、知識或經驗的外來人才來港從事短期或長期工作。
 
  為方便營商和促進相關界別發展,並提升香港的國際形象,政府亦已於二○二二年六月推出為期兩年的「為來港參與指定界別短期活動的訪客提供入境便利先導計劃」(先導計劃),並於二○二四年六月把先導計劃恆常化為「為來港參與指定界別短期活動的訪客提供入境便利計劃」(短期訪客計劃)。在先導計劃/短期訪客計劃下,獲政府相關決策局/部門認可的機構可向界別內相關的非本地人才發出邀請信,獲邀人士可以訪客身分來港參與指定短期活動,而無須向入境處申請工作簽證/進入許可。他們每次來港可在不超過連續14個曆日期間參與指定短期活動,並可就該指定活動收取報酬。
 
  上述計劃已能滿足本地企業聘請外來人才來港從事短期工作的需要。目前無意再推出供非香港居民申請來港短期工作的新措施或計劃。

(五)及(六)短期訪客計劃目前涵蓋十二個界別,涉及共400多個認可機構。截至二○二五年三月底,先導計劃/短期訪客計劃已合共惠及近34 000名非本地人才,便利他們以訪客身分來港參與各項短期盛事及活動。按界別及受惠人士來源地的統計數字載於附件四。
 
  保安局表示,為確保計劃與時並進,政府不時審視先導計劃/短期訪客計劃的涵蓋範圍,務求使計劃能夠持續有效地達致相關政策目標。自先導計劃推出以來,政府分別兩次在二○二三年二月以及二○二四年六月擴大計劃,在原有十個指定界別外,增加「金融」及「發展與建築」兩個新界別,並新增認可機構至現時400多個。政府會繼續留意短期訪客計劃的實施情況和相關部門及業界的意見,適時檢討計劃的涵蓋範圍。
 
(七)因應目前全球教育格局變化,教育局已即時呼籲全港所有大學,為受影響的學生學者提供便利措施,維護他們的正當合法權益。至於受影響的科研人員,教育局一直鼓勵各院校按多元人才政策,吸引頂尖人才。教育局樂見本港各大學均積極回應及密切留意情況,充分善用政府支持本地專上院校擴容提質的便利措施。政府會繼續留意事態發展,並按他們的需要通盤考慮支援方案,包括逐步增加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名額,吸引更多傑出學者來港,發揮香港作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角色。
 
  同時,政府致力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一直多管齊下吸引世界各地的創科人才來港,並提供更多優質就業職位和發展機遇。舉例而言,「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InnoHK研發平台)已匯聚本地和全球各地約2 500名科研人員。政府已開展建設第三個InnoHK研發平台「SEAM@InnoHK」,聚焦可持續發展、能源、先進製造及材料,相信可匯聚更多人才。
 
  此外,政府於二○二五年五月獲立法會撥款30億元設立「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計劃」,旨在支持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八所大學以配對資助形式,吸引國際頂尖科研人員在港進行前沿科技研究及提升科研基礎設施。是項計劃預計在二○二五年九月推出。政府亦已預留60億元,資助本地大學在香港設立生命健康研發院,促進本地與海內外跨大學/科研機構和跨學科的合作,並吸引頂尖學者和科學家來港。
 
  現時,國際頂尖學者、科學家和科研人員可按其情況透過合適的人才入境計劃申請來港,無需再另設人才入境計劃。如符合「人才清單」上的相關專業資格,他們亦可在透過相關計劃申請來港時獲得入境便利。眾多計劃中,「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尤以輸入非本地科技人才到港從事研發工作為目標,合資格公司的人才入境申請可獲快速處理。
 
2025年7月23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40分
即日新聞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