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九題︰促進高效的地區治理
****************
問題: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民青局)局長於上月接受傳媒訪問時指出,區議會、地區「三會」(即分區委員會、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及地區防火委員會)和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關愛隊)是地區治理的「三駕馬車」,三者分工清晰及高度結合。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如何持續加強上述三者間的合作;
(二)鑑於民青局局長在上述訪問表示正檢討關愛隊的工作範疇,現時有關工作的進展為何;及
(三)會否參考內地和新加坡的地區治理經驗,持續提升在制度、政策和資源方面的支援,以為社區和居民提供更多關愛服務(例如在地區設立涵蓋各政府部門服務的「一窗式」政府中心)?
答覆:
主席:
就議員的提問,現答覆如下:
(一)在完善後的地區治理體系下,區議會擔當配合和支持政府的角色,協助政府收集民情民意、落實政策措施、回應市民訴求,以及推廣社區參與活動。地區「三會」(即分區委員會、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及地區防火委員會)則就各自範疇,例如防火、滅罪等,向政府提出意見,並協助籌辦社區活動。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關愛隊)為政府領導的服務隊伍,以小區為本,為市民提供多元化關愛和支援服務,以及協助處理突發和緊急事故。民政事務專員作為區議會主席及「關愛隊」總指揮,負責帶領「三駕馬車」互相合作,發揮協同效應,為有需要的市民服務。
「三駕馬車」亦高度結合。由二○二四年四月起,政府委任全數現屆區議員為地區「三會」委員,以進一步加強地區三會與區議會的聯繫和協作。區議員亦不時與關愛隊合作,舉辦不同類型的地區活動,提升社區的凝聚力,讓關愛服務能深耕社區。各區民政事務處亦已設定機制,迅速動員和協調「三駕馬車」的成員,協助處理區內的突發和緊急事故。例如,在近日的皇后山邨和山麗苑食水事件,北區區議員、地區「三會」成員及關愛隊小隊在北區民政事務處統籌協調下,在一個周末完成超過1 500次探訪,並於各個主要位置設置街站,為居民提供最新用水資訊,以及登記居民求助並作轉介。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民政事務總署及各區民政事務處會繼續加強協調和統籌區議會、地區「三會」、關愛隊及其他地區組織和團體與政府的合作,並持續檢視實際運作經驗和聆聽社會各界的意見,不斷優化有關合作機制,提升地區治理的效能。
(二)及(三)18區共452隊關愛隊於二○二三年第三季全面起動。自成立以來,關愛隊積極接觸和服務小區居民,除如上文所述迅速動員參與突發和緊急服務支援,關心受影響人士的需要外,亦為市民提供關愛服務,包括探訪或接觸長者戶及其他有需要住戶(例如劏房戶、長期病患者等),與他們建立聯繫,並為他們提供相關服務資訊、協助申請和預約公共服務;亦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家居或其他支援服務(例如簡單家居維修和清潔)。截至二○二五年六月底,關愛隊已合共探訪約530 000萬個長者戶和其他有需要住戶,並提供約76 000次簡單家居或其他支援服務;以及舉辦了約38 000項地區活動,包括中醫義診、疫苗接種服務、情緒支援計劃、國家安全及國民教育活動等。在政策宣傳方面,關愛隊亦積極協助政府推廣不同政策,例如協助衞生署派發宣傳單張,向公衆傳遞有關預防疾病的資訊;與地區警民關係組合作,協助發放防騙資訊。此外,18區關愛隊亦參與社會福利署的「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支援長者及照顧者計劃」,透過探訪或接觸獨老和雙老住戶,以及護老者和殘疾人士照顧者,協助識別並將有需要個案轉介至相關社會福利單位跟進和轉介合資格的長者和殘疾人士安裝及使用「平安鐘」。
18區關愛隊的第一期服務協議將在今年九月至十月陸續完結。為更有效地展開下一期關愛隊的工作,我們正就關愛隊的安排及運作作出檢視。政府在規劃和推動地區工作時,一直秉持「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的原則。香港人口高度密集,社區結構多元,各區在人口特徵、地理環境、社會設施及居民需求等方面各有不同。因此,我們一方面參考內地及新加坡等地區治理經驗,亦要充分考慮香港各區的獨特性,按「區情區需」靈活調整服務模式。
二○二四年《施政報告》宣布恆常化關愛隊,並增加關愛隊下一期的資助金額五成,以支持關愛隊的工作。關愛隊會善用新增資源,在第一期計劃建立的地區網絡和關愛工作的基礎上,繼續鞏固和進一步推展地區關愛工作,讓各關愛隊小隊按其小區的「區情區需」,靈活務實把關愛工作做深做廣。展望將來,我們會繼續加強區議會、地區「三會」及關愛隊「三駕馬車」的協作機制,全面提升服務效能,持續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完
2025年7月16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20分
香港時間15時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