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發展局局長就「動態規劃及整合土地,加快北都大學教育城發展」動議議案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今日(七月十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動態規劃及整合土地,加快北都大學教育城發展」動議議案的總結發言全文:
           
主席:
           
     我再次感謝劉國勳議員提出這項動議辯論、陳月明議員和周文港議員提出的修正案,以及剛才和昨天多位議員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在土地規劃方面,多位議員都提到有三個環節:第一是速度;第二是擴容;第三是配套設施。先說速度,位於洪水橋面積約為五公頃的大學城用地,的確將會最早產出,預計最快可於明年內完成土地平整,可供院校開展它們的建校工程。牛潭尾和新界北新市鎮這兩個新發展區內的大學城用地,我們正加緊完成詳細技術評估,爭取在完成法定規劃程序後,分別在二○二七年和二○二八/二九年展開土地平整。我很清楚聽到有議員覺得這個速度不夠快,但現實上來說,院校作出它們的部署,包括籌組它們的資金、人才和人員,它們也需要時間去作出規劃。正正因為如此,發展局和教育局現時是協力「兩條腿走路」,當發展局進行土地規劃和平整土地的時候,教育局就會着力做好大學城概念發展綱要,希望盡快就這些用地的分配,能夠有一個定案,讓進駐的院校可以在我們造土地的時間,作出它們的規劃。土地造好,它們便可以進場。當然我們都會因應接下來與教育界溝通的工夫,探討我們還需不需要或是否能夠再有提速的空間。
           
     至於擴容方面,我聽到議員的意見,都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是整體我們現時在北都預留這90公頃的用地可否再進一步的擴容;另一面就集中談洪水橋最快能夠完成土地平整的這個區域,本身可否擴容。其實我完全同意土地規劃必須要動態,我們一定要因應社會和經濟的最新發展,適時檢視各類用地的規模、發展參數等規劃事宜。因此,如有需要,大學城的用地可以在現時90公頃的基礎上再作增加。當中洪水橋的法定圖則雖然已經制定,但可予修改。而如果在洪水橋內選中了我們希望擴容的地方,本身現時的規劃用途都可以容納院校進駐,其實甚至可以不需要修改圖則,因為洪水橋內有很多土地現時是規劃了做企業園或一些商業發展用地,本身都是可以容納教育發展。至於牛潭尾和新界北新市鎮根本上稍後才會進入法定規劃程序,所以修改的空間更大。就此,發展局與教育局會保持緊密溝通。但鑑於我剛才提到,其實院校本身也需要時間作它們的部署,所以我們希望做到兩者可以配合。我們絕對不希望土地造好,但未有院校準備好;或者倒轉,院校準備好,但他們心儀或者獲分配的用地又未準備好。其實剛才在這個環節,個別議員都提出了一些意見,可能我們到時就要考慮一些臨時措施。我都希望我們近日和教育局大家用的字眼──「雙劍合璧」,我們願意將一些現有的商業大廈改為宿舍,我們拆牆鬆綁這個舉措都讓各位委員看到政府是願意協力去解決問題,也會考慮一些臨時方案。
           
     至於第三個環節,就是配套方面。多位議員都提到大學城不可能單是做教育,它附近也要有住宅配套、社區設施、亦要有產業用地,也可能要有一些展覽場所,讓它們展示研究成果。其實這些種種正在告訴我們,為何我們在北部都會區發展大學城是這麼有潛力和空間。單是大學城本身的用地,其實我們現時的規劃思維都不會為這些大學城的用地訂立太多的條條框框,正是希望進駐的院校可以善用給予它們的用地作出各種配套,不需要動輒回來再向政府申請。至於在大學城以外、在它們的附近,其實我們現時的規劃思維都有為它們配套不同的設施。舉例牛潭尾40多公頃的大學城用地,其實在它附近、非常近在咫尺的附近,就有可以容納一個類似太古城這樣規模的私人住宅用地的發展配套。在新界北,大學城的用地是優先發展的,正正就是在它最附近,我們都預留了可以提供約5 000至6 000多個私人住宅單位的用地。如果說到產業用地和商業用地的配套,洪水橋的大學城用地根本就是在整個洪水橋很多商業和產業發展用地的中間。在牛潭尾的大學城用地,一個鐵路站之隔,就是新田科技城大量創科用地所在的地點。如果說到新界北新市鎮的大學城,其實它都是屬於一個優先發展區,同樣在這個優先發展區內,我們除了有大學城的用地,也有30多公頃的口岸商住區,也有80多公頃的企業園用地,所以大學城絕對不是自己孤立作為一個大學城的運作,而是在我們很多其他用地的當中。
           
     各位議員,北都擁有新土地、新遷入的人口、新進駐的產業、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以及與內地的緊密聯繫,的確為專上教育界別提供了寶貴的發展機會。政府必定會善用這個機會,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教育樞紐的地位,將「留學香港」的品牌擦得更亮。
           
     我謹此陳辭,多謝主席。
 
2025年7月10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3時0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