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二十題:跨境海上旅遊
**************
問題:
據悉內地正積極建設深圳大鵬新區南澳碼頭工程(口岸)項目(南澳口岸),並計劃設立多條航線往來香港。另一方面,特區政府近年鼓勵「一程多站」式的跨境旅遊,而市區重建局亦建議將觀塘、九龍灣、啟德、土瓜灣的維港沿岸地段打造成「東維港灣區」世界級海灣。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粵港、港深合作機制下成立的「對接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專班」下的「沙頭角合作區工作小組」有否就南澳口岸的發展及往來香港的航線進行磋商;如有,有關進度為何;會否考慮因應南澳口岸的開設,於本港東部設立更多水路出入境口岸,並提供更簡便的出入境措施及政策,以為粵港澳一程多站跨境海上旅遊創造有利條件;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二)據報南澳口岸將設置航線往來馬料水並途經離該口岸僅四公里的東平洲,但屬本港旅遊熱點的東平洲至今仍未有自來水及電力供應,特區政府會否與深圳市合作,善用南澳口岸建設的契機,為東平洲提供自來水、電力等基礎設施,以推動該島的發展;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三)鑑於《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提出建立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而有意見指出該水域的海島基建設施相對落後(特別是碼頭或登岸設施),政府會否投放資源升級該等海島的基建,以滿足旅客需要;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四)鑑於廣東省政府公布的《廣東省推動遊艇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提出,爭取落實粵港澳遊艇自由行試點,特區政府與內地部門商討落實有關方案的進度為何,以及會否同時為本港旅遊業界爭取更多有利跨境海上高端旅遊業務的措施;
(五)會否因應南澳口岸的建設,調整北部都會區的規劃以配合有關發展;及
(六)會否考慮以一程多站的旅遊方式打造「香港東部海域跨境海上生態遊樂帶」,包括但不限於設立連接南澳口岸和不同景點的旅遊航線,例如西貢、鯉魚門(三家村渡輪碼頭)、觀塘(觀塘公眾碼頭、觀塘渡輪碼頭)、啟德(跑道公園碼頭、啟德郵輪碼頭)、觀塘海濱水上活動中心、啟德水上活動中心、擬建的油塘灣遊艇會等,以期利用該等已興建或規劃中的設施,結合香港東部海域的生態旅遊及水上活動,吸引高增值旅客訪港消費;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文體旅局)在《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下提出推動香港獨特的世界級頂尖資源與旅遊的深度結合,發揮香港作爲國際都市和旅遊樞紐的角色,推動與大灣區內外的其他城市的「一程多站」旅遊路綫和產品發展。而根據二○二三年公布的《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位於北部都會區最東部的「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由紅花嶺、蓮麻坑、沙頭角、印洲塘及沿海村落和外島等組成。區內藍綠資源豐富,包括郊野公園、海岸公園和地質公園等,並擁有很多傳統鄉鎮,具有潛力作康樂及旅遊發展。
就鄧家彪議員的提問,經諮詢文體旅局、環境及生態局、保安局及運輸及物流局後,現綜合回覆如下︰
(一)及(五)對接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專班下的沙頭角合作區工作小組(工作小組)旨在推動深港沙頭角的文化旅遊協作。問題提及的擬議南澳口岸發展包括往來香港的航線,不屬於工作小組的工作範疇。至於在本港東部設立水路出入境口岸及發展深港的跨境海上航線,牽涉眾多考量,包括有關航線的長遠市場需求和區域的承載力、需要的基建配套和成本效益,以及可能對生態環境帶來的潛在影響等,需要小心考慮。
(二)有關東平洲的電力供應,政府與兩間電力公司(兩電)簽訂的《管制計劃協議》訂明電力公司有責任為香港的發展提供、營運及維持充足與電力有關的設施,並供應電力以應付電力需求,包括為偏遠地區供電進行可行性研究和提出建議。政府會全面評估兩電的建議,包括考慮供電方式、成本效益和對環境的影響等因素,以達至安全、穩定、價格合理和環保這四個能源政策目標。就供電予東平洲而言,政府已在中華電力有限公司(中電)的二○一八至二○二三年發展計劃批准在當地以太陽能系統供電的建議。政府亦已促請中電與當地居民保持溝通。
有關東平洲的自來水供應事宜,由於該島的常住人口稀少,如要建造自來水供應系統,無論從深圳或香港方面鋪設海底水管到東平洲,預計供水系統可能由於用水量偏低,食水在水管內長期停留不動而令水質容易變差。初步評估顯示,為東平洲建造相關供水系統的人均建設成本非常高昂。鋪設跨境的海底水管亦需要考慮跨境工程和管理等因素。有見及供水系統的技術和財政可行性,水務署正積極研究以科技為東平洲供水。為此,該部門正協助非政府機構試驗以家用過濾海水裝置為東平洲村民提供替代水源。
(三)政府在二○一七年推出「改善碼頭計劃」政策,旨在提升多個位於新界及離島偏遠地方的現有公共碼頭的結構安全,以及改善現有設施,方便市民前往郊遊景點和自然遺產,同時照顧一些主要倚靠船隻出入的村民及漁民作業的基本需要。在該計劃下,有八個公共碼頭位於北部都會區的大鵬灣/印洲塘一帶,當中荔枝莊碼頭、三門仔村碼頭及深涌碼頭預計將於二○二五年第四季完成建造工程。餘下的五個碼頭正處於研究及設計階段,政府會在完成詳細設計後,按工務工程的資源優次和相關工程部署,適時為個別碼頭項目向立法會申請撥款。
(四)文體旅局支持粵港澳大灣區遊艇旅遊的發展和合作,以拓展和促進香港高增值旅遊活動,發揮香港「一程多站」示範核心區的角色。為配合香港未來遊艇旅遊的發展,發展局及其轄下部門會就土地規劃和登岸及岸上硬件配套設施作出合適部署。在硬件配套方面,發展局於今年上半年邀請市場就在前南丫石礦場及香港仔避風塘擴建部分發展遊艇停泊設施提交意向書,現時正整理及分析蒐集到的意見。目標是在今年內敲定上述兩個項目的發展參數和要求,按需要進行相關的法定程序,繼而分別在二○二六年年底及二○二七年或更早時間進行招標。與此同時,發展局於今年四月公布紅磡站周邊和海濱一帶用地的初步土地用途建議,提出在前紅磡鐵路貨運碼頭用地以西的水體提供遊艇停泊設施。發展局現正就包括遊艇停泊設施在內的整個土地用途建議進行公眾諮詢。目標是在二○二六年下半年開展城規和其他法定程序。
要推動遊艇旅遊,除增加遊艇停泊設施以解決泊位不足的問題外,政府亦要考慮是否需要優化例如遊艇出入境、船員簽證、以至維修保養等的安排及配套設施,涉及不同政策局和部門的工作。就此,發展局已利用上述進行市場意向調查的契機,一併了解業界對發展遊艇旅遊及相關配套設施的意見和改善建議。我們現時正整理及分析蒐集到的意見,供相關政策局和部門參考,以助在未來制訂更多不同的便利措施,推動遊艇旅遊。
(六)現時內地遊客可以便捷地經各出入境口岸入境香港參加本地行程,包括香港境內的生態旅遊路線。特區政府會在平衡生態保育及旅遊發展的前提下,向訪客展現香港擁有的珍貴生態資源和發展海島旅遊。我們亦會善用海岸線和海濱資源,並鼓勵業界開發多元化的特色旅遊產品。
旅遊事務署推行的鯉魚門海旁改善計劃下的公眾登岸設施已於今年六月啓用。新的公眾登岸設施為開拓維港東部水域的旅遊產品,以至推動海上旅遊發展帶來更好的配套支援。其中現時往返西灣河及三家村的持牌渡輪航線於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部分由西灣河開往三家村的現有班次會途經鯉魚門新的公眾登岸設施。有關服務已於今年六月二十八日起以試行形式營運,為期六個月。
此外,立法會近月通過經修訂的《保護海港條例》(第531章)。修例後引入簡化機制,便利促進優化海濱和加強海港功能的小規模填海工程。我們會善用經拆牆鬆綁的機制,探討在合適的地方推展能提升維港兩岸旅遊潛力的改善海港工程,進一步善用維港的海濱資源,推廣旅遊。
完
2025年7月2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7時00分
香港時間17時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