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五題:推動流行文化產業
***************
問題:
政府於去年十一月發表的《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藍圖》)明確提出將香港打造成「流行文化之都」,措施包括推動流行文化產業發展、支持流行文化創新發展及推動舉辦更多演唱會和音樂節等活動。然而,有業界人士反映,現行場地供應、配套支援及人才培育措施與政策目標存在落差,影響香港流行文化的競爭力。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三年,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轄下場地用作舉辦流行文化活動的詳情,包括涉及的場地、舉辦節目的場次、活動類型、參與人數及座位使用率(以表列出);
(二)鑑於有業界人士反映,新晉藝人及獨立團體難以獲分配康文署場地時段,政府會否檢視現行場地分配機制及評分準則,以回應業界對中小型商業演出場地的需求;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三)鑑於《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增加表演場地座位數目約50%,目前已新建或改建場地的數目及新增的座位數目為何,以及有否檢視達成該政策目標的工作進度是否符合預期;
(四)當局會否全面優化相關措施以解決流行文化產業表演場地不足的問題(包括檢討「場地伙伴計劃」以增加中小型演出團體的使用配額;提升康文署場地預訂評分標準的透明度;放寬部分政府場地(例如運動場和空置校舍)的表演用途限制;及研究設立流行文化專用場地);如會,具體計劃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五)鑑於《藍圖》提出推動私人市場在香港舉辦更多流行文化活動,當局有何具體計劃鼓勵企業及投資者支持本地流行文化發展,以及會否提供誘因吸引更多市場資源,以協助業界開拓商業演出機會,並支援業界人才的培育?
答覆:
主席:
香港獨特的流行文化是本港文化的重要品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全力推動流行文化發展,配合《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藍圖》)中提出打造香港「流行文化之都」地位的目標,鞏固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地位。
就霍啟剛議員的提問,經諮詢發展局後,現回覆如下:
(一)過去三年在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轄下表演場地舉辦的流行文化活動的節目場次和參與人數表列如下(括號數字為參與人數):
場地/年份 | 二○二二年(註三) | 二○二三年 | 二○二四年 |
體育館(註一) |
90 (667 954) |
114 (803 632) |
117 (938 522) |
演藝場地(註二) | 420 (82 562) |
607 (125 764) |
721 (133 318) |
註一:體育館包括香港體育館及伊利沙伯體育館。
註二:演藝場地包括香港文化中心、香港大會堂、上環文娛中心、西灣河文娛中心、高山劇場、牛池灣文娛中心、沙田大會堂、北區大會堂、荃灣大會堂、葵青劇院、屯門大會堂及元朗劇院。其中西灣河文娛中心二○二二年四月起關閉以進行翻新及改善工程。
註三: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所有表演場地於二○二二年曾關閉104天。
(二)至(四)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文體旅局)、康文署,以及西九文化區等均致力為不同文化藝術活動提供場地。我們了解市民及藝文界對表演場地需求甚殷。因此,我們在過去數年興建新的表演場地及提升現有場地設施。新建的東九文化中心以及經提升的大埔文娛中心和西灣河文娛中心預計在二○二五年內全面啟用,西九演藝中心預計於二○二六年落成,我們亦正興建新界東文化中心。這些表演場地的座位數目合共約8 300個。此外,啟德體育園在二○二五年三月一日正式啟用,為大型流行文化活動提供場地。
自今年三月正式啟用的啟德體育園為香港的體育和文娛盛事(包括演唱會和流行文化表演活動)提供一個全新和具吸引力的場地選擇。園區內設有一個50 000個座位的啟德主場館、一個10 000個座位的啟德體藝館、一個5 000個座位的啟德青年運動場和其他配套設施。過去兩個月,多個國際、亞洲和本地的知名樂隊和歌手已在啟德主場館和啟德體藝館舉辦大型演唱會。
政府亦一直透過不同措施支援中小型藝團和新晉藝術家,例如透過「藝能發展資助計劃」資助具規模及跨年度的藝術文化計劃╱活動;康文署各節目辦事處亦透過不同合作模式支持本地中小型藝團及新晉藝術家,推動藝團持續創新及發展。
我們現正檢視場地使用情況和場地租用安排(包括檢視「場地伙伴計劃」),目的是更精準運用場地資源,並騰出更多檔期供不同藝術團體使用,回應藝文界的需要,以建構活力多元、百花齊放的文藝生態圈。就設立流行文化專用場地而言,康文署現正物色流行文化館的選址,並會與不同持份者和專家顧問,就流行文化館的長遠規劃及設施等作出探討及諮詢,以制訂適切的方案,將流行文化館發展為文化地標及旅遊熱點。
一直以來,康文署轄下的公眾遊樂場地是可供申請作非指定用途活動,例如舉辦慈善或節慶活動。在處理相關申請時,康文署會考慮擬租用時間的長短、租用範圍、活動的目的和性質等因素。考慮到公眾對體育設施的需求殷切,康文署會致力平衡不同場地使用者的需要。
在使用學校場地方面,政府於二○二四年推出「藝團借用學校場地試驗計劃」,透過先導形式開放部分學校設施在課餘時間供藝團作排練使用。而任何團體/機構如有意使用空置校舍作長遠或短期用途,可因應其屬意用途與相關政策局協商,尋求支持其申請。
(五)在推動本地流行文化及產業化發展方面,康文署自二○二三年起與業界合作,舉辦年度「香港流行文化節」。首兩屆流行文化節分別吸引約53萬和超過64萬人次參與。第三屆流行文化節正於二○二五年四月至七月舉行,以「喜尚+喜」為主題,推廣香港別樹一幟的喜劇。流行文化節提供豐富多元活動,支持本地年輕藝人和新晉藝團,推動跨代及跨界合作。我們會加強向內地及海外推廣流行文化節節目,推動香港流行文化品牌「走出去」,為本地藝人搭建海外合作網絡,並建立流行文化節品牌。
文體旅局亦透過文化藝術盛事(文藝盛事)基金,資助由私營或非政府機構在港舉辦的大型文化藝術盛事,當中獲資助的流行文化盛事包括ComplexCon香港2025及Hypefest Hong Kong 2024等。我們已於二○二五年一月一日優化文藝盛事基金運作,為拉動商界機構的參與程度,新申請機制中引入了配對資助元素,提供誘因以鼓勵活動主辦方爭取商業贊助,增加活動在市場上的可行性和商業潛力,促使業界循產業化方向發展。
此外,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西九管理局)積極善用其博物館、表演藝術場地和公共空間,透過舉辦不同文化藝術節目,推動流行文化。例如,西九管理局於二○二三年和二○二四年舉辦「西九音樂節」,活動連續兩年由私人企業贊助,匯聚本地年輕歌手及組合,結合流行文化與藝術創作,深受樂迷歡迎,該音樂節於二○二四年吸引逾六萬人參與,打破歷年西九不同類型音樂節的入場紀錄。
文創產業發展處(文創處)會繼續透過「創意智優計劃」(「計劃」),支持本地電視台與內地和亞洲的電視台聯合製作綜藝電視節目,協助業界開拓海內外的商業演出機會,提升香港流行文化的軟實力和經濟效益。計劃至今已接受兩輪申請,共有八個獲批項目,其中五個項目已播出。
在培育人才方面,文創處資助的「《埋班作樂》—音樂創作及製作人才培育計劃」自二○一九年推出以來,致力培育本地音樂創作新力軍。最新一屆計劃為12個包括作曲、作詞及編曲人的單位提供一系列支援和培訓,為他們配對合適的資深音樂監製和演唱單位,並提供平台及實體音樂會發佈及演出原創歌曲,推動本地原創音樂發展。
我們會繼續積極推動業界開拓私人市場及資金,協助業界發掘商業演出機會,並支援業界人才的培育,以配合《藍圖》的發展方向。
完
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40分
香港時間12時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