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衞生防護中心匯報侵入性乙型鏈球菌感染最新情況
**********************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中心)今日(九月二十日)表示正繼續跟進侵入性乙型鏈球菌感染的最新情況,並呼籲市民提高警覺,尤其注意接觸或處理生的淡水魚時應戴上手套,以及避免食用未徹底煮熟的淡水魚。
   
  中心在過去幾星期一直密切監測感染侵入性乙型鏈球菌的入院個案數字,並對病人樣本進行了基因序列分析以確定基因序列型283(簡稱ST283)的感染人數。近日醫院的監測數據顯示每日侵入性乙型鏈球菌的確診人數已漸趨穩定。至於ST283的分析,自九月十三日九月十六日的匯報後,中心今日再確認30宗早前入院的個䅁屬ST283,分別為16男14女,年齡介乎36至95歲,他們主要出現敗血症(19人)及關節膿腫(11人)。連同早前公布的40宗ST283感染個案,是次群組涉及累計70名病人,分別居於全港18區,全部70名病人在九月十日前發病,當中54名病人本身有長期病患。70名病人當中,19人已出院,45名留院病人情況穩定,三人情況嚴重,另外三名有長期病患人士已去世。
    
  中心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58宗個案在病發前曾接觸或處理生的淡水魚(當中六人報稱處理生的淡水魚時手部帶有傷口)、八宗個案不排除進食未徹底煮熟的淡水魚(並非淡水魚魚生),另外四宗個案的詳細接觸史有待調查。
   
  此外,70名病人當中沒有從事魚販、漁業養殖相關工作,兩人為廚師,曾處理生的淡水魚。由於病人分別居於全港各區,而相關淡水魚購自16個不同地區共36個街市,中心認為受影響的淡水魚可能涉及批發層面。中心早前在長沙灣副食品批發市場的淡水魚市場採集的環境樣本的化驗分析工作仍在進行,而漁農自然護理署未發現批發市場的淡水魚有任何異常情況。
 
  另外,中心對超過1 500名相關從業員進行醫學監測,未發現任何從業員有出現病徵。食物環境衞生署已加強相關街市的清潔消毒。
     
  中心發言人提醒:「市民接觸或處理生的淡水魚時應戴上手套,如在接觸或處理淡水魚後出現傷口發炎或發燒等病徵,應立即求醫。同時,市民應避免食用未徹底煮熟的淡水魚。」
      
  要預防感染乙型鏈球菌(ST283),市民應經常保持個人、食物及環境衞生,並經常保持手部清潔和適當處理傷口,尤其是:
 
  • 為減低感染風險,水產或食肆的從業員應在處理水產時戴上手套,並避免徒手直接接觸水產或污水;
  • 在選購水產時,市民應避免直接觸碰水產,亦不應使用店鋪提供的毛巾。雙手一旦觸碰了未經完全烹煮的水產,應盡快使用梘液和清水洗手。市民在家中處理水產時亦應戴上手套,並於處理有關食物後充分潔手;
  • 市民切勿進食任何淡水魚刺身、未經烹煮或未完全煮熟的淡水水產。若市民進食火鍋食物或含有水產的粥品,應確保食物徹底煮熟,食物的中心溫度須至少達到攝氏75度,以消滅致病菌;
  • 此外,市民雙手若帶有傷口,切勿直接接觸水產。若在處理水產的過程中造成傷口,須立即徹底清潔傷口,並以防水敷料妥善覆蓋。若發現傷口感染,應立即求醫。
 
  市民可透過中心的與基因序列型283(ST283)相關的侵入性乙型鏈球菌感染專頁,取得更多資料。
 
2024年9月20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9時3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