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衞生防護中心呼籲市民提高警覺預防侵入性乙型鏈球菌
************************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中心)今日(九月十三日)呼籲市民提高警覺,預防感染侵入性乙型鏈球菌,尤其注意接觸或處理生的淡水魚時應戴上手套,以及避免食用未徹底煮熟的淡水魚。
   
  本港曾在二○二一年夏季(九月至十月期間)錄得涉及50多宗侵入性乙型鏈球菌屬基因序列型283(簡稱ST283)感染的群組個案,當時調查發現病人感染與接觸生的淡水魚或食用未徹底煮熟的淡水魚有關連。其後中心與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加強有關個案的監測。最近監測數據顯示在上月至九月十一日期間,住院病人經檢測後證實感染侵入性乙型鏈球菌的個案數字有上升趨勢,中心隨即聯同醫管局就個案進行進一步化驗分析,初步結果顯示其中27宗個案屬ST283。中心就部分樣本的化驗分析仍在進行中,不排除個案會繼續增加。

  中心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27名感染ST283病人分別為十男17女,年齡介乎53至88歲(中位數:70),分別居於全港18區,未有地區性聚集情況。當中20名病人本身有長期病患。他們主要出現敗血症(15人)、關節膿腫(九人)、腦膜炎(兩人)及泌尿道感染(一人)。醫管局資料顯示,27名病人當中,五人已出院,17名留院病人情況穩定,三人情況嚴重,另外兩人已去世,中心正與醫管局獲取進一步死因資料。
   
  中心亦深入調查各個案在發病前的暴露史,以找出可能感染源頭。調查發現約九成個案在病發前曾接觸或處理生的淡水魚,當中七人報稱處理生的淡水魚時手部帶有傷口,但並沒有感染者表示曾進食淡水魚魚生。根據以上資料,中心認為病人感染原因與處理或接觸生的淡水魚(尤其手部帶有傷口)有關。
   
  調查亦發現19宗個案曾到訪過街市淡水魚檔並接觸淡水魚,涉及共14個分佈各區的街市。中心人員亦已到部分病人曾到訪的街市及供應活魚的魚類批發市場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中心監察共71名相關從業員,未發現任何從業員有出現病徵。中心已向從業員提供健康教育,並會繼續了解其他魚檔從業員的健康狀況。由於在調查過程中,發現石湖墟街市一個零售淡水魚檔內採集的環境樣本和魚樣本的ST283基因序列型與部分個案吻合,為謹慎起見,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早前已安排石湖墟街市所有淡水魚檔進行徹底清潔及消毒。中心的調查仍然繼續。
   
  中心、食環署和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已在今天舉行會議檢視相關情況。食環署正派員巡查全港所有售賣淡水魚的街市魚檔、持牌新鮮糧食店及持證處所,向有關從業員提供衞生教育,並要求他們加強處所的清潔及消毒工作。食環署每日均會徹底清潔各公眾街市,將特別注意街市內淡水魚檔附近的衞生情況。另外,漁護署確認無發現於魚類批發市場的淡水魚有異常情況,並會繼續監察活魚的情況。
   
  中心發言人說:「文獻指出ST283存在於淡水魚中,尤其東南亞地區,並有季節性情況。海外亦有文獻指出ST283的侵入性乙型鏈球菌感染與食用未經烹煮的淡水魚有關。」
   
  中心發言人提醒:「市民接觸或處理生的淡水魚時應戴上手套,如在接觸或處理淡水魚後出現傷口發炎或發燒等病徵,應立即求醫。同時,市民應避免食用未徹底煮熟的淡水魚。」
   
  中心將會向醫生發信,呼籲他們提高對乙型鏈球菌感染個案的警覺。中心會繼續透過不同渠道向市民作出建議以減低感染風險,並會聯同相關部門加強宣傳,尤其是在處理傷口方面及食用淡水魚的相關教育工作。
   
  食環署發言人表示,為保障公眾健康,根據《食物業規例》(第132X章),本港禁售淡水魚生。
   
  要預防感染乙型鏈球菌(ST283),市民應經常保持個人、食物及環境衞生,並經常保持手部清潔和適當處理傷口,尤其是:
 
  • 為減低感染風險,水產或食肆的從業員應在處理水產時戴上手套,並避免徒手直接接觸水產或污水;
  • 在選購水產時,市民應避免直接觸碰水產,亦不應使用店鋪提供的毛巾。雙手一旦觸碰了未經完全烹煮的水產,應盡快使用梘液和清水洗手。市民在家中處理水產時亦應戴上手套,並於處理有關食物後充分潔手;
  • 市民切勿進食任何淡水魚刺身、未經烹煮或未完全煮熟的淡水水產。若市民進食火鍋食物或含有水產的粥品,應確保食物徹底煮熟,食物的中心溫度須至少達到攝氏75度,以消滅致病菌;
  • 此外,市民雙手若帶有傷口,切勿直接接觸水產。若在處理水產的過程中造成傷口,須立即徹底清潔傷口,並以防水敷料妥善覆蓋。若發現傷口感染,應立即求醫。
 
  市民可透過中心的與基因序列型283(ST283)相關的侵入性乙型鏈球菌感染專頁,取得更多資料。
 
2024年9月13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22時3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