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財政司司長《財政預算案》記者會開場發言及答問全文(附圖/短片)
********************************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聯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庫務)朱曼鈴和政府經濟顧問梁永勝今日(二月二十八日)在添馬政府總部舉行《財政預算案》記者會的開場發言及答問全文:
 
財政司司長:各位記者朋友、各位市民,大家好。今日早上我在立法會宣讀了本屆政府第二份《財政預算案》,我想在此向大家作一些扼要的說明。
 
  正如大家所知,二○二三年,我們的經濟增長是3.2%,推動我們經濟增長的「三頭馬車」主要是「出口」,還有「私人消費」,第三就是「投資開支」。出口方面,去年的地緣政局都仍然緊張,再加上外圍息率長時間都在高位,外間對於商品的需求減弱了。我們看到去年的商品出口下跌了大概10%。但服務輸出方面就相當好,因為全面通關後,來香港的旅客增加了很多,去年有大概3400萬人次左右,所以服務輸出增長了21%。
   
  第二個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是消費,隨着旅客來港增長,本地經濟狀況向好,消費增長不錯,高於7%。投資開支方面,隨着經濟一路恢復,商界投資都增加了,增加了大概10%。
   
  去年底的失業率是2.9%,就業市場算不錯。通脹率大概是1.7%。在資產市場中,去年股票市場長時間在調整。除了通關之後第一季因應經濟活動好、股票市場表現比較好之外,股票市場去年第二、三、四季在轉弱。
   
  資產市場方面,樓市去年大概下跌了7%,交投量處於一個低位,全年大概43 000宗左右,與前一年比較,下跌了5%。鑑於這情況,我們見到市場上的投資氣氛、投資情緒,以至信心都受到一些影響。
   
  展望二○二四年,外圍複雜多變環境並沒有怎麼改變,地緣政治仍然很緊張,雖然有說美國會在今年開始減息,但何時會減?速度會如何?減息幅度是如何?都存在很多變數。有些人甚至擔心,原本說會在下半年開始減息,但會否再遲一些才減?事實上,在現階段信心還是比較弱一點。過去一段時間,旅客訪港的花錢模式和偏好都有改變。香港市民的花錢習慣、偏好亦起了一些變化。短期來說,我們覺得這份《預算案》要穩住信心,以抵禦外圍因素造成市場疲弱的影響。
   
  穩信心方面,今早談到樓市方面,我們全面「撤辣」。除了全面「撤辣」,同時香港金融管理局亦放寬針對樓宇按揭方面的措施。這就是加強對市場預期的引導,避免悲觀情緒過分被放大。
   
  中期工作中,「搶企業」、「搶人才」、「搶資金」,這三個是我們的重點。過往一段時間,這些方面的進展都不錯。我先停在這裏,看看大家有甚麼提問,我和同事們很樂意回答。
 
記者:你好。請問政府會否繼續進行交椅洲人工島的計劃?何時才有決定?因為《預算案》說二○二六/二七年度估計就會賺錢,是否要到賺錢時才做交椅洲?但如果最後不做的話,現時繼續投放金錢作研究,會否不是太合理或浪費金錢?謝謝。
 
財政司司長:我們全力去造地,確保土地供應充足,同時建立一些土地儲備。這是總結過去由回歸到現在的二十幾年的經驗,大家見過因為土地和房屋供應不足,樓價曾經有段時間飆升得厲害,我們要避免這些情況再次出現,因此造地是很重要的。造地發展方面,有兩大項目,一個是北部都會區,另一個就是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兩項都是重要的土地供應項目。而兩個項目的次序是有分別。
 
  北部都會區一直在進行。北部都會區包括在東面的古洞北/粉嶺北新市鎮擴建;西面有洪水橋新發展區。北部都會區的項目,我們按照時間表一直推進。北部都會區在香港的產業發展來說,是創科重鎮,它會提供更多土地,促進我們與深圳和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合作,我們按計劃一直推進。
 
  至於交椅洲人工島,我們現正進行一些不同的技術研究,因為涉及填海,有很多水流、生態環境等各方面研究,這些研究展開了,我們會繼續做。就該項目的具體推展時間而言,我們覺得與北部都會區有先後之分。交椅洲人工島項目我們會推進,不過就會略後於北部都會區,我們會先完成研究。
 
記者:你好,司長。我想問問你的意思,其實交椅洲人工島會較後(發展),填海計劃原先目標是二○二五年進行,現時是否會推遲?推遲多少?對於基建工程的開支增長,減慢的速度會是甚麼情況?另一方面,亦是基建相關,想問有關發債方面,因為看到你在《預算案》提到發債1,200億,700億零售,當中200億是「綠債」和「基建債」,「基建債」你去年已經提過,但現時其實有否(計劃)大概何時會發債?「基建債」的規模是一百幾十億,可能只佔很少?會用在哪一類型的基建項目?另外,第三條想問的是「全撤」方面,為甚麼會想到一個如此大規模的動作?連同取消壓力測試和放寬按揭成數,是否要重鎚救市?預計樓市會受多大影響?包括成交和樓價兩方面。謝謝。
 
財政司司長:在發展交椅洲人工島之前,要先完成技術研究,推進時間會在完成技術研究、檢視相關結果之後才做。之前發展局曾經說過,二○二五年年底開始填海,現時的進度有可能要推遲一點,不過可以跟大家說,交椅洲人工島這個項目,在我們的土地供應和儲備裏是一個重要項目,特區政府會做。第二,這個項目除了有土地供應,在我們整體的用地空間布局方面有其意義。傳統的商業中心區在中環、灣仔、金鐘、尖沙咀;第二個商業區在東九龍;在西面的交椅洲是我們日後重要的發展空間。在工作推進方面,我們亦要考慮財政負擔,因此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工程的開始時間可能會比原本二○二五年年底略遲一點,但特區政府是會做這個項目的。
 
  第二,發債方面,我們總體發債的規模在未來幾年是1,200至1,300億元左右。一直以來,我們發的債都是比較短期,部分會償還其他到期的債券,所以總的來說,在這幾年的發債中,平均來說,還了一些到期的款項後,每年用的只是幾百億元。至於今年「綠債」和銀色債券跟基礎建設債券的發行時間,我們未有最後定案。我們的想法是,跟以前比較,在以往來說,特區政府發債不是太多,所以一年做一次,日後我們會考慮更有彈性,未必是一年做一次,但具體時間要視乎市場各方面的因素。
 
  最後是全面撤銷樓宇需求管理措施。我們考慮到目前的市場情況和經濟狀況,並考慮當年為甚麼要引入這些措施。當年引入這些措施時,大家可能都會記得,住宅供應供不應求,供應偏緊,樓價一直升,而且升得較急。現時我們的情況已經不同。我們看到未來三至四年,住宅供應是109,000伙,是一個頗高的水平,現時興建完成、還未售賣的樓房亦有20,000間。換句話說,我們現時的供求比較平衡,在這個時候,一些當時引入的需求管理措施就不需要了,把它放鬆,由大家在市場自由交投,就是一個這樣的考慮。
 
記者:樓市影響呢?你還未回答我,司長,對樓市影響,成交和樓價方面?
 
財政司司長:我們審時度勢,考慮這些需求管理措施是否有必要。剛才解釋過,已經不需要了。至於市場的反應,我們覺得是受很多因素影響。人們是否買樓、何時買樓,除了這些措施外,還要考慮經濟狀況、息口走勢如何、自己的就業情況和收入如何。所以我們覺得,現時推出這些措施,主要是引導市場,令市場有合適又清晰的期望,亦無需因地緣政治、高利率讓悲觀情緒過分放大。
 
記者:有兩條問題想請教,第一條就是《財政預算案》當中提出以節流為重點,以這個財政整合計劃政府可以數年之內達到收支平衡。請問在這種情況下,財政支出在提振香港經濟,特別是培育形成新香港經濟增長方面,你們聚焦資源是怎樣考慮?有哪些項目是 first priority?第二條問題就是與中國內地相關,中央近期提出要堅持用改革開放的關鍵一招解決發展中的問題。請問香港在鞏固和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上,有沒有關鍵一招?現在香港裏外環境都有變化,香港在超級聯絡人的角色上,財爺你覺得需要做哪些轉變和突破?謝謝。
 
財政司司長:多謝。這個財政整合計劃,我們以節流為重點。在節流時,有提出政府每年削減1%(經常開支)資源效率優化計劃。原本之前說兩年每年減1%,現在多減一年。我們用錢的時候,覺得錢要用在最有效的地方。如果要推進經濟增長,在目前來說,短期內最重要就是為我們的旅遊業增添活力。為甚麼這麼說?剛才和大家解釋,推動我們經濟增長的「三頭馬車」——出口、消費和投資。出口我們能夠做的空間很有限,我們能夠大力做就是提振消費,吸引多些旅客來,旅客量夠大,同時提升旅遊方面不同產品和服務的供應,讓他們在這裏有好的體驗,過得開心,願意花錢,願意消費。因此短期內,投放資源在旅遊相關的工作。這個意義就不單是旅遊業,當旅遊業暢旺又帶動到高消費的旅客來,我們的零售、餐飲和其他環節都受惠。在中期內,我們要培育我們的創新科技產業。金融服務業也要投放資源,它是我們的固有優勢,要進一步鞏固。我們要大力發展新的產業,希望它成為未來推動我們經濟高質量、多元發展的動力,那它一定是創科。所以在《預算案》裏面,我們投放了相對較多的資源,一方面用創科賦能傳統企業升級轉型和數字化,另一方面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醫藥和醫療科技,以至先進製造業和新型工業等,這些範疇就是我們聚焦投放更多資源的地方。通過這樣,我們就能匯聚到好的企業、好的人才和資金。這對於我們的中期發展是很重要的。謝謝。
 
記者:首先想問今年「派糖」的幅度相對過往幾年減少了很多,不少市民看《預算案》公布時都有些反應,感到為何把一些金錢花在與他們不太相關的,或者他們沒甚麼感受到的位置?會否給他們一種感覺「重經濟、輕民生」?第二,今年地價方面收益減少600多億,只得194億,明年要達到330億,是否對於「撤辣」後整個樓市的氣氛一定會回暖,以及發展商方面一定會更願意買地,如果情況跟你們的想法有落差,今年的經濟是否都會更差?最後就是酒店房租稅方面,其實很多旅客之前都說香港房價特別貴,所以選擇不過夜,回到內地。如果今時今日還要加稅,會否擔心造成反效果?謝謝。
 
財政司司長:各位朋友,我們今年的支援措施的力度比去年小,減了一半,希望大家諒解。一方面,特區政府連續好幾年有財政赤字,今年亦是,因此我們能夠做支援措施的財政空間受到一定的制約。我們明白經濟恢復和增長方面,每個行業都不同,有些人好些,有些人沒那麼好,但總的來說,經濟狀況比去年好。今年我們估計經濟增長大約為2.5至3.5%,未來數年,我們估計都會有正面的經濟增長。所以,我們認為要幫市民增加收入,不是靠政府的支援措施,而是做好經濟。大家的收入好,都會開心些、有多些錢花,所以我們會把資源放在推動經濟發展。短期內要推動經濟發展,在出口受制約下,我們大力發展旅遊,希望通過這樣,多些高消費的旅遊客來在這裏過夜、消費、玩樂,這樣就能帶動我們不同的經濟環節,讓零售、消費、餐飲等受惠。我們的思路是這樣。
 
  我們撤銷與樓市相關的所謂「辣招」,因為(現時)市況很不一樣。二○二三/二四年度即將於三月底屆滿,我們早前的賣地情況很一般,所以今年的賣地收入是少的。但我們的研判是,這些都是一些周期性、短期的現象。展望未來,當大家的信心比較穩定的時候,其實香港對於住宅樓宇是有一定的需求。除了我們香港居民的需求外,例如我們積極「搶企業、搶人才」,早前行政長官都跟大家講過,我們在「搶人才」方面都有不錯的進展,各項人才計劃批准了十幾萬人來港,有十萬人已經到達。這些人士來到香港以後,都需要地方居住。所以對住宅物業市道來說,不適宜因為短期的情況就太過悲觀。就撤銷「辣招」對樓市而言,當年是在市況不正常的時候推行需求管理措施,而現時市場回復穩定、未來供應相對充足,未來的供應數字(無論是住宅單位或土地)都足夠而透明度高,市民可以有清晰的預期。基於這些考慮,我們撤銷所有「辣招」。
 
  酒店稅方面,我們的研判是對旅客的影響很小。根據旅發局(香港旅遊發展局)的調查,過夜旅客在香港消費大概是7,000多元,7,000多元中,大約2,000元花在居住方面。今次酒店稅加3%,計算起來就是加60至70元左右。來港花費7,000多元,加60至70元,其實是佔他們在港消費少於1%。所以我們認為這方面的影響不是太大。而我們在旅遊方面舉辦更多不同盛事、活動,營造更多不同體驗,可以提升對旅客的吸引力。大家來到,認為香港是好客之都,得到開心的體驗,就比較願意來港。開心點,也自然會消費多一點。

記者:司長你一直說創科是驅動香港經濟的重要動能,我們看到香港特區政府撥出20億元支持「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進駐河套。我們都想知道今年的《預算案》在河套投入方面,相較以往,有一個怎樣的投入水平?期望會有些甚麼效果?另外,計劃與深圳進行合作方面,怎樣一起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
 
財政司司長:河套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的發展是一個很重要的項目。在國家的規劃中,這是粵港澳大灣區四大合作平台之一。在特區政府來說,大家都知道我們在創科方面有兩個旗艦,一個是香港科學園,另外一個就是數碼港。日後在港深創科園中都會有他們的設施,以及培育創科、引進企業的服務。
 
  在這方面,我們認為有幾個重點發展的方向,一個是人工智能大數據,另外一個是醫療科技、生命健康。除了把一些醫療健康產業和一些研發平台擴展到河套,我們在引進重點企業,與這些企業商談時,會鼓勵和引導他們日後來到香港的時候,進駐河套。河套有較多的空間讓這些企業有較大規模的建設,做研究也好,做生產也好。就此,醫務衞生局正落實新舉措,例如建立臨床試驗設施,以至「1+」(新藥)審批機制,並邁向「第一層審批」。
   
  簡單來說,河套會是我們和深圳與大灣區城市在醫療健康科技和人工智能大數據的一個合作重鎮。
 
記者:去年《施政報告》樓市「減辣」方面其實未見到效果,有否評估今次「撤辣」的成效?如果市場未有起色,政府有否對策?第二條問題是,今次退稅只有3,000元,會否對中產的支援是不足?
 
財政司司長:樓市方面,我們今次撤銷所有所謂「辣招」的物業需求管理措施時,會令市場內需要買樓用的人,或買樓投資的人會更便利。我們相信這對穩住信心有一定作用。至於樓市下一步的發展為何,我們樂見香港的住宅物業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剛才提到今年的退稅只有3,000元,希望大家諒解,因為財政狀況如此,我們能夠做的空間是相對有限的。我們已經有相當的赤字,亦在政府內大力節流,在退稅方面力度與以往相比需要減少一點。
 
記者:看到今早公布的《財政預算案》有關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的部分,想問這部分的預算增加了多少?為何會考慮增加?主要投入在哪些方面?如何通過這些預算支持香港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
 
財政司司長:我們本身都是大灣區的一分子,在參與和積極推動大灣區建設方面,除了資源外,政策都很重要,例如金融、創科等。讓我請許正宇局長就我們與大灣區在金融方面的合作,分享一些我們的做法。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多謝司長。我可以從幾方面講解一下與灣區合作的舉措。今年正正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五周年,所以在這方面,在不同的緯度,我們也在進行工作。首先在機制上,我們現正籌組與深圳的金融發展委員會(深港金融合作委員會),希望通過集思廣益,吸納市場意見,看看方方面面包括金融科技或其他方面,我們能否加速與深圳這兄弟城市在金融科技上的合作,這是第一點。
 
  除了機制方面,就是如何優化現有機制,例如剛於星期一,即二月二十六日,推出了大灣區跨境理財通的優化,即是我們常說的「跨境理財通2.0」,大家看到市場迴響很好。這項優化有三個方向,第一個方向就是個人投資額度,無論是南向或北向也增加三倍,由100萬元(人民幣)變成300萬元(人民幣)。另一方面就是產品的選擇,不單有過往比較低風險的產品,其他方面風險系數比較不同的產品也包括在內。第三方面是參與機構,過去以銀行為主,今次加入券商。這些都是切切實實,在灣區層面,我們在金融方面的合作。
 
  除了新機制,和優化現有機制外,更進一步就是如何促進灣區內的人員流動。過去一直以來,我們與前海及相關機構商討,例如我們的會計人員如何能更多參與灣區工作(的機遇)。另一方面,除了人才,就是資金。因此,早前我們與前海發布了前海十八條(《關於支持前海深港風投創投聯動發展的十八條措施》),概念是通過香港作為一個平台,讓一些在香港設立的私募基金能夠更容易進入前海,作為內地的私募基金去投資內地的科創企業。我們正從這幾個緯度,即機制、新機制,及促進人員流動和資金流動去進行工作。
   
  就廣州方面,我們可在不同的層面,整體去看灣區發展。廣州在很多方面都很優秀,例如生物科技,很多企業也很出色。香港也有一個很好的生物科技融資平台,很歡迎包括廣州與其他地方孕育這些企業來香港融資。下一步,我剛才所提及的灣區措施,當然也包括廣州在內。
 
記者:首先,這次看到《財政預算案》有一個財政整合計劃,也看到你們預期兩年之後就可以恢復盈餘。但其實看到在《財政預算案》中,節流措施好像不能節省很多錢。其實是否預期未來兩年經濟活動可以很快地回復像以前一樣蓬勃,從而多一些股票、樓市交投等等的收入,可以令政府的收入迅速增加?但以目前情況來看,會否覺得太樂觀?第二個問題,想問在財政整合計劃中有提到檢討二元乘車計劃(政府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和公共交通補貼(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其實方向會是如何?會否由二元乘車變成三元的優惠或四元的優惠?是加金額還是限制一些適用範圍,可能是年齡層範圍?有沒有一些方向可以告知我們?第三個問題,其實看到財政整合計劃中有提到公務員編制零增長,其實之前也有一些聲音提到,公務員會否有需要減薪?在這方面有否研究過?未來會否真的有可能公務員要減薪?或問責官員會否好像以前疫情時一樣,少領一個月薪酬,以回應財赤問題?謝謝。
 
財政司司長:財政整合計劃方面,剛才你提到兩年恢復盈餘,是因為包括發債。如果不包括發債,我們是去到二○二七/二八年度才有盈餘,所以是要用數年時間。不過總的來說,我們的經常開支和我們的總體開支,增長幅度也是逐年減慢的,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剛才提到公務員同事的薪酬。公務員同事薪酬調整有一個機制,機制之中考慮公務員薪酬是否調整有六大因素,公共財政是一個考慮因素。但同時間,公務員士氣也是一個因素,對社會的影響及其他方面也是我們要考慮的。所以在檢視公務員同事薪酬方面,稍後會以機制處理,通常都會在四、五月時進行。至於高級官員方面,我們認為應對現在特區政府所面對的一些財政挑戰,其實最有效是通過資源效率優化計劃,各個部門去節省開支。而公務員以至問責官員,他們的薪酬其實對私人市場的薪酬也是有影響的。今年的經濟,我們估計增長2.5至3.5%。未來數年,我們也預期經濟有正增長。在這個情況下,我們也希望打工的朋友收入也會有所增加,所以我們不希望政府的行為對勞工市場、打工仔帶來負面影響。
   
  二元乘車優惠方面,我必須強調我們無意取消這些計劃,而是會繼續計劃的,不過我們認為要檢視一下計劃裏面的一些細節。我們會請勞工及福利局未來幾個月檢視計劃的運作模式,希望找到一個運作模式讓我們繼續提供這個乘車優惠計劃,而長遠公共財政可以負擔得來。勞福局未來幾個月會做這個檢討。
 
記者:司長你好,三方面的問題。首先,公共財政方面,見到這次選擇向一些「派糖」紓困措施「開刀」,但似乎開源措施,例如稅制或你之前提過長期不變的公共收費方面,則沒有大刀闊斧的改革,增加的收入不算很多。這是否杯水車薪?這幾年的《預算案》其實都很大幅度低估赤字,你剛才的預算是否過份樂觀?第二,「撤辣」方面,年初政府的說法是市民的置業負擔比例大概七成,高於長期平均值。這次全面「撤辣」,有沒有評估過會否增加市民的置業壓力負擔?如果長遠炒風再現,政府會否考慮重推「辣招」?最後,二十三條立法即將進行,國安方面的開支會否增加?如有增加,會增加多少?謝謝。
 
財政司司長:政府有機制檢討各項收費,我們會按機制檢討,完成就會按既定程序公布。第二,在開源方面,我們都需要務實。這次開源希望盡量不對一般市民造成負擔,所以採取「能者多付」的原則,例如薪俸稅,針對500萬元以上的應課稅入息淨額,我們才會增加;差餉方面,我們都是針對較貴重的物業,即其應課差餉租值達55萬元以上的,我們才增加。這些都體現「能者多付」。
 
  剛才你提到我們對盈餘、赤字的估算,二○二三/二四年,赤字比預期多幾百億元,這主要是因為地緣政治緊張,同時高息環境亦較預期長,導至去年資產市場表現不好,政府的地價收入也因而減少,同時印花稅收入亦減少,這兩項合共已令政府收入減少幾百億元。因此,即使我們壓縮其他開支,今年的赤字亦比原本估算為多。但這都是周期性的。我們造了土地,今年未賣,也可以下年賣。所以我們認為要審時度勢,不可急於短時間內通過大幅加稅令收支回復平衡。
   
  至於置業方面,香港樓價一向很高。如果以置業的負擔比率計算,相對來說是高的。然而,特區政府亦同時大量提供兩大類公營房屋,即出租和出售的資助房屋。因此,日後若要協助市民置業,未來可以通過着墨更多出售資助房屋來逐步處理。

  至於國安開支,則不會由《財政預算案》處理,每年就着國安開支會有另一套預算,由國安委(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審批。
 
記者:你好,司長。想問三條問題,第一方面有關放煙火。一次性措施減了幾百億元,現時在財赤的情況之下每個月放煙火的實質效果,其實會否怕引起市民的反彈?每月放煙火的開支是多少?帶來的收入又是多少?有沒有一個估算,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想追問二元乘車優惠,其實為甚麼政府會認為不應該取消?有些議員一直都說這是一個財政負擔,收不回的錢。在檢討時會否以希望可以幫政府省多少錢為目標?這是乘車優惠方面的問題。第三,就是加煙稅。加煙稅方面現時每支煙要加八毫,去年加了煙稅之後的吸煙率下跌了多少?現在希望加了煙稅之後再下跌多少?是否真的做到這個目標?多謝。
 
財政司司長:先請朱曼鈴常任秘書長就着二元乘車優惠講解。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庫務):在《財政預算案》中,我們有列出,這兩個計劃由開始至今開支(增長)比較迅速。但是,在我們進行有關檢討,正如司長再三強調,我們無意取消這兩個計劃,而是希望在原定政策目標下,看看計劃運作如何可以長期在財政上承擔得到。
 
財政司司長:在社會上有意見認為,對於老人家而言,有優惠乘車計劃是好事,讓他們不用承受昂貴的車費都可以出行。這樣他們就更加願意出來走動一下,見見朋友、喝茶、周圍走走,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好的和用得到的服務,所以我們無意取消計劃。只不過考慮到隨着人口高齡化迅速,這項開支會越來越大,我們總要找個辦法把開支控制在一個儘管在增長、但整體公共財政都能夠負擔到的幅度之內。
 
  煙稅方面,根據醫務衞生局的資料,去年加了煙稅之後,吸煙比率下降了一些。此外,世界衞生組織有指引,就是煙稅要相當於香煙零售價的75%,今次加稅後仍未達到。我們考慮到在國際上有一些研究指出,加煙稅令煙價上升,能較有效降低吸煙比率。
   
  至於你的第一條問題是有關煙火方面,放煙火與放煙花不相同。放煙火方面,早前在西九有放過,去年夏天在銅鑼灣亦有。兩種是很不相同的東西,放煙火的成本便宜很多。我們的構想並不只是簡單放煙火或安排無人機表演,而是推出更多旅遊產品吸引人們到來,讓他們有更多東西玩和看,可以多留一兩日,在這裏過夜。我們是從這個角度來構思。
   
  就着放煙火,旅發局會探討落實安排,包括可能找贊助等。總的來說,放一次煙花可能需要1,000萬元以上;而放一次煙火大概是100萬元左右,相差很遠。同時,具體如何去做,我們會把這項目交給旅發局,由他們來構思。內容不會那麼簡單,只是放煙火或者放無人機。有些甚麼其他活動和配套一起能吸引到人,或者部分安排與與盛事一起進行,務必令大家到來遊玩時更加開心。請大家給我們一些時間,旅發局會就着這方面「度橋」,到時會向大家宣布。
 
(請同時參閱談話全文的英文部分。)
 
2024年2月2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23時54分
即日新聞  

圖片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右二)今日(二月二十八日)下午在添馬政府總部舉行二零二四至二五年度《財政預算案》記者會。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左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庫務)朱曼鈴(右一)和政府經濟顧問梁永勝(左一)亦有出席。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二月二十八日)下午在添馬政府總部舉行二零二四至二五年度《財政預算案》記者會,進一步介紹《財政預算案》的內容。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左二)今日(二月二十八日)下午在添馬政府總部舉行二零二四至二五年度《財政預算案》記者會,並回應提問。

網上廣播

財政司司長舉行二零二四至二五年度《財政預算案》記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