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十九題︰專上院校
***********
  以下是今日(二月二十八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周文港議員的提問和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的書面答覆:

問題:

  關於專上院校,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是否知悉,(a)11所根據《專上學院條例》(第320章)註冊的認可專上學院、(b)八所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的大學屬下的自資部門或社區學院,以及(c)根據《教育條例》(第279章)註冊的七所專上院校或其他相關法例註冊的專上院校的以下資料:二○二二/二三學年及本學年,每年(i)教職員人數及(ii)獲本地自資學位界別競逐研究資助計劃資助的金額,以及二○二一/二二學年至本學年,每年(iii)副學位及學士學位課程的學生人數和(iv)研究式課程及修課式課程的學生人數(以表一至表四列出);

表一
院校名稱 (i)
二○二二/二三學年 二○二三/二四學年
(a)
     
(b)
     
(c)
     
 
表二
院校名稱 (ii)
二○二二/二三學年 二○二三/二四學年
(a)
     
(b)
     
(c)
     
 
表三
院校名稱 (iii)
二○二一/二二學年 二○二二/二三學年 二○二三/二四學年
副學位 學士學位 總計 副學位 學士學位 總計 副學位 學士學位 總計
(a)
                   
(b)
                   
(c)
                   
 
表四
院校名稱 (iv)
二○二一/二二學年 二○二二/二三學年 二○二三/二四學年
研究式
課程
修課式
課程
總計 研究式
課程
修課式
課程
總計 研究式
課程
修課式
課程
總計
(a)
                   
(b)
                   
(c)
                   
         
(二)過去兩個學年,共有多少個項目獲自資專上教育提升及啟動補助金計劃撥款,並以表列出每個獲批項目的以下資料:(i)院校、(ii)項目所涉的行業/界別、(iii)項目名稱、(iv)開辦模式(即全日制或兼讀制)、(v)獲批款項、(vi)減省的成本及百分比、(vii)使用撥款的主要範疇,以及(viii)受惠學生人數;若有項目的申請被拒絕,每輪申請被拒絕項目的百分比,以及具體原因為何;
 
(三)教資會有否考慮推出新一輪配對補助金計劃,並透過定期注資和採用兩級制的配對公式,推動本地專上院校(包括自資專上教育院校(自資院校 ))在自主研發、科研成果商品化、促進香港亟需人才的學科建設等項目的長遠發展,以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和《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把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四 )鑑於現時公帑資助院校及自資院校就招收非本地學生的人數仍然設有上限,二○二二/二三學年及本學年,每年各專上院校執行有關規定的具體情況為何,並按課程級別以表五和表六列出(a)非本地學生的(i)人數及(ii)其相當於有關課程資助學生限額的百分比,以及(b)修讀副學位及學士學位課程的內地、澳門及台灣地區學生的(iii)人數及(iv)其佔上一學年有關課程學生總人數的百分比;

表五
院校名稱 修課程度 (a)
二○二二/二三學年 二○二三/二四學年
(i) (ii) (i) (ii)
  副學位課程        
學士學位課程        
研究院修課課程        
總計 副學位課程        
學士學位課程        
研究院修課課程        
 
表六
院校名稱 (b)
二○二二/二三學年 二○二三/二四學年
(iii) (iv) (iii) (iv)
副學位 學士學位 副學位 學士學位
             
 
(五)會否考慮完全撤銷由公帑資助院校及自資院校開辦的自資課程可招收非本地學生(尤其內地學生)人數的上限,以善用高等教育資源及充實人才儲備,從而進一步達致行政長官於《2023年施政報告》中提出把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目標;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及
 
(六)鑑於據悉,自資院校在開辦一個新科目的課程(包括副學士、學士及碩士學位課程)前須通過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相關專業機構及教育局的審批,由籌辦至開辦有關課程隨時耗時數以年計,有業界人士認為,部分有關程序實屬架床疊屋和不合時宜,對自資院校諸多束縛,當局會否在維持教育質素和公信力的前提下,考慮檢視並簡化審批自資院校開辦課程的行政程序,以配合市場(尤其創科和新興產業發展)的人力需求,迅速提供相應課程的學額;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政府的一貫政策是支持公帑資助和自資專上教育界別並行發展。自資界別有助本港高等教育體系的多元化發展,亦為中學畢業生提供更多升學機會。教育局根據上述政策,對自資院校作出監管,着重確保院校的運作透明度、質素保證及良好管治,亦推行多項支援院校的措施及為學生提供資助,以推動自資界別持續穩健發展。
 
  就周文港議員的問題,現答覆如下:
 
(一)二○二二/二三至二○二三/二四學年,各自資專上院校按院校劃分的教職員人數載於附件一。
 
  本地自資學位界別競逐研究資助計劃自二○一三年推出,透過研究基金撥款,以競逐方式資助本地自資學位界別的學術和研究發展。二○二二至二三至二○二三至二四年度,各參與院校按院校劃分於該計劃獲撥款的金額載於附件二。
 
  二○二一/二二至二○二三/二四學年,按院校劃分全日制經本地評審自資副學位及學士學位課程的學生人數載於附件三。
 
  二○二○/二一至二○二二/二三學年,按院校劃分經本地評審自資研究院研究及修課課程的學生人數載於附件四。二○二三/二四學年的有關數據尚在整理中,因此現時未能提供相關資料。
 
(二)自資專上教育提升及啟動補助金計劃(補助金計劃)在二○二一/二二及二○二二/二三年度的申請中分別接獲19份及八份申請,當中分別共有四個及兩個項目獲批,涉及撥款分別為約一億一千七百萬元及五千七百萬元。獲批項目涵蓋多個不同界別,包括專職醫療、藝術科技、遊戲設計、工程、建築管理,以及供應鏈管理,有助應對有關行業的殷切人力需求。獲批項目的詳情載於附件五。
 
  在補助金計劃下,自資專上教育委員會會根據以下各項因素,就申請項目的可取之處向教育局局長提供建議:
(i)申請的課程能否為特定行業培育人才,而有關行業已確認為人力資源需求殷切或有待補足;
(ii)申請的課程是否符合有關院校在界別內的策略定位及其學術發展計劃;以及
(iii)課程設計、費用、財政可持續性、收生計劃,以及任何其他相關因素。
 
  教育局局長會考慮自資專上教育委員會的建議及所有相關因素,以決定批出補助金計劃的撥款。
 
(三)隨着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於二○一九年六月通過撥款30億元,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於二○一九年八月正式推行研究配對補助金計劃。計劃參與大學/院校至今已申請並獲批准配對的捐款總額達51.3億元,所發放的配對補助金額達28.7億元,餘下約1.3億元撥款亦預計於本年內發放。
 
  由大學/院校向教資會提交的報告得知,研究配對補助金計劃的資助促成了與研究項目相關的專著論文、學術書籍、專利權、國際學術/研究獎項及國際認證等多種成果。部分科研成果亦成功商品化,於人工智能、大數據以至生物醫學工程等創新科技領域為社會帶來貢獻。政府目前沒有計劃推出新一輪研究配對補助金計劃。
 
(四)及(五)八所教資會資助大學可透過超額收生形式錄取非本地學生,修讀教資會資助授課課程,非本地學生限額,由現時相當於本地學生學額的百分之二十,由二○二四/二五學年起倍增至百分之四十。值得留意的是,所有教資會資助授課課程的非本地學生均不獲公帑資助,並須獨立於本地學額以外計算,確保不會影響本地學生升學機會。
 
  二○二二/二三及二○二三/二四學年(臨時數字),修讀教資會資助學士學位課程的非本地學生人數比例分別為19.2%及19.9%,而研究院修課課程的比例則分別為6.2%及6.5%。副學位課程則只有極少數非本地學生。各教資會資助大學修讀副學位、學士學位、研究院修課及研究院研究課程的非本地學生人數表列於附件六。教資會資助大學的研究院研究課程並無為非本地生收生設限額。
 
  自資專上界別方面,除內地、澳門及台灣學生外,非本地學生入讀全日制經本地評審的自資本地副學位、學士學位和研究院修課及研究課程並不設限額。至於內地、澳門及台灣學生,現時一共有六所本港自資專上院校獲國家教育部批准招收內地學生入讀其全日制經本地評審的自資本地學位課程,包括香港都會大學、香港樹仁大學、香港恒生大學、香港珠海學院、東華學院及職業訓練局轄下的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在國家教育部同意的機制下,該六所指定自資院校每學年就讀其全日制經本地評審的自資本地副學位及學士學位(包括銜接學位)課程的內地、澳門以及台灣學生人數設有限額,一般不應多於上一學年相關課程總學生人數的百分之十,而研究院課程則不設限額。根據上述機制,經考慮相關院校的良好的營辦紀錄、招收本地及內地學生方面的表現,以及使用現行限額方面的情況,教育局已上調香港都會大學、香港樹仁大學和香港恒生大學三所自資大學的相關限額至百分之二十,於二○二三/二四學年起生效。就副學位課程方面,所有自資院校均可取錄非本地學生(包括內地、澳門及台灣學生)入讀全日制經本地評審的自資本地副學位課程,上述百分之十或二十的限額同樣適用。
 
  二○二二/二三至二○二三/二四學年,各自資專上院校按院校及修課程度劃分的全日制經本地評審自資本地副學位及學士學位課程的內地、澳門及台灣學生人數,以及佔上一學年相關課程總學生人數的百分比載於附件七。
 
  《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建設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未來人才搖籃」的發展方向。政府正進一步發揮香港專上教育國際化與多元化的優勢,積極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吸引及培育多元化的人才,增強香港發展動能的同時,亦促進民心相通,服務香港,貢獻國家。為此,政府正推出多項措施,包括自二○二四/二五學年起,提升政府資助的專上院校非本地學生就學人數限額一倍至相當於本地學生學額的百分之四十。各院校可因應本身條件,循序漸進錄取更多非本地學生。就自資專上界別方面,政府會繼續與國家教育部探討有關內地學生來港就學安排的可行優化措施,以貫徹上述政策目標。
 
(六)自資院校以自負盈虧的方式運作,在開辦課程方面享有更大彈性,能夠靈活回應社會不同界別不斷轉變的人力需求,與公帑資助院校相輔相成,為年青人提供多元的升學出路,培訓市場所需的人才。
 
  在院校自主的前提下,教育局一直與各自資院校和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評審局)緊密合作,一方面確保該等院校提供之課程的質素符合相應的標準,以及在另一方面促進自資界別的策略性協調,支持院校發展其具特色的專精範疇,並迅速回應社會的人力需求。
 
  一般而言,除了具備自行評審資歷資格的院校外,自資院校推出專上課程(即學位及副學位課程)前,須先通過評審局的相關評審,以確保在管治架構、學術水平和質素、師資、質素保證機制和財政狀況等方面符合指定的要求。
 
  就學位課程而言,根據《專上學院條例》(第320章)註冊的自資院校,在頒授新學位前,須通過評審局的獨立外部學術評審,以及獲得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的批准。而院校在進行學術評審前,須就擬議課程徵詢教育局的意見,以促進自資界別的策略性協調,以確保自資課程能針對市場的實際需要,培育掌握業界所需技能的人才。
 
  在副學位課程(即高級文憑及副學士學位課程)方面,院校須根據教育局的《副學士學位及高級文憑課程的新修訂通用指標》,發展有關課程並通過評審局的獨立外部學術評審,以確保有關課程的設計及教學可回應社會的需要及期望。有關課程無須獲得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的批准。
 
  事實上,評審局的質素保證機制及標準廣獲國際認可,並分別於二○二一及二○二三年通過外部基準評定工作,成為亞太區首個同時獲得歐洲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協會及高等教育質素保證機構國際網絡認可的質素保證機構。教育局會繼續與評審局緊密合作,持續優化自資界別的質素保證機制及提供促進措施,以支持自資院校開辦具質素並能配合人力需要的課程,同時推動職業專才教育發展。
 
2024年2月2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7時25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