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十九題:廢物分類及回收
**************
  以下是今日(二月二十一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嚴剛議員的提問和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的書面答覆︰
 
問題:
 
  香港自一九九○年代起推出自願性質的三色分類回收桶計劃(該計劃),在路旁等公共空間設置三色廢物分類回收桶。然而,有意見認為,香港的廢物分類政策長期落後於日本等發達國家及內地深圳、天津等城市。此外,據悉二○一七年廚餘回收量為14 600公噸,只佔廚餘總量的1%,而本港現時每日產生超過一‍萬公噸都市固體廢物,但16個堆填區中有13個已經關閉,其餘三個估計亦會在二○三○年飽和。有意見認為,為提升將於今年八月實施的都市固體廢物收費(簡稱垃圾收費)的成效,政府應優化廢物分類措施。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有否評估,經推行多年的該計劃的成效為何;如有,會否根據評估結果對該計劃作出調整;
 
(二)會否因應垃圾收費的實施,調整現行的廢物分類安排;及
 
(三)有否積極考慮為廢物分類的實施創造更多便利條件,例如加強推廣社區回收網絡「綠在區區」?
 
答覆:
 
主席:
 
  香港現時每日產生約11 100公噸都市固體廢物,當中廚餘(30%)、廢塑膠(21%)和廢紙(20%)共佔都市固體廢物的七成。環境保護署(環保署)已推出多個減廢回收計劃逐步完善回收網絡,以協助市民源頭減廢,這些計劃包括透過「廢物源頭分類計劃」為超過2 700個屋邨屋苑/住宅大廈及工商業樓宇免費提供廢物分類回收桶(俗稱「三色桶」),以及在鄉郊地區提供約1 100套路邊回收桶,協助市民回收塑膠、廢紙及金屬。另外,環保署正持續擴展一個至今已覆蓋超過180個(註一)公共收集點的社區回收網絡「綠在區區」,重點支援缺乏空間自設回收設施的住宅處所羣(包括單幢住宅樓宇和「三無大廈」)的居民參與源頭分類及乾淨回收。環保署亦正逐步在公共屋邨內設立50個小型「回收便利點」,以加強地區回收配套設施,回收物的種類亦已增至九類,包括塑膠、廢紙、金屬、玻璃容器、小型電器、四電一腦、慳電膽╱光管、充電池和紙包飲品盒。由「廢物源頭分類計劃」及「綠在區區」所組成的回收網絡已覆蓋全港各區超過八成的人口。
 
  在廚餘回收方面,環保署在二○二一年開展大規模的「廚餘收集先導計劃」,現時已為860個廚餘量較多的處所(註二)提供點對點的廚餘收集服務,並在合適的場地(例如公眾街市、垃圾收集站及食肆較集中,以及鄰近村屋或單幢式大廈的地點)增設更多固定或流動的廚餘收集點,並且會為全港商場提供免費廚餘收集服務。在家居廚餘回收方面,環保署正全速在公共屋邨擴展智能廚餘回收服務,同時亦透過回收基金和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環保基金)協助私人住宅樓宇及鄉村安裝智能回收桶收集廚餘。環保署不時檢視各回收措施的定位和成效,並適時作出調整。就嚴剛議員的提問,現回覆如下:
 
(一)及(二)環保署在二○○五年起推出「廢物源頭分類計劃」,由環境運動委員會(環運會)為參與計劃的屋邨屋苑/住宅大廈及工商業樓宇免費提供的廢物分類回收桶,以方便居民利用鄰近的回收桶進行廢物分類及乾淨回收。政府至今已向參與計劃的屋苑/住宅大廈免費提供共約8 000套(註三)廢物分類回收桶,事實上也有部分屋苑/住宅大廈自行購置回收桶。此外,環保署的「綠展隊」會協助參與計劃的住宅處所物色可靠的下游回收商和改善其回收措施,而「綠在區區」營辦團體亦會向已登記的屋苑提供上門回收服務,主要收集低商業價值的回收物,例如玻璃和塑膠。
 
  為加強地區回收配套設施,環保署持續擴展社區回收網絡「綠在區區」。目前,「綠在區區」超過180個的公共收集點遍布全港,接收到的回收物會送往合適的下游回收商妥善處理,轉廢為材。「綠在區區」一直深受市民歡迎,去年已接待超過500萬人次進行乾淨回收,收集了超過25 000公噸的回收物及舉辦超過2 200個環保教育活動。此外,環保署正逐步在50個公共屋邨內設立小型「回收便利點」,為公共屋邨以及附近居民提供更方便的途徑進行乾淨回收,其中四間已投入服務,另有四間於二月中啓用,餘下的42間也會在今年第一季陸續開始營運。
 
  至於路邊回收桶方面,環保署因應申訴專員公署在二○二二年四月完成就廢物分類回收桶的管理和成效的主動調查的建議,檢討了路邊回收桶的政策定位和未來路向。檢討的結果顯示,市區的路邊回收桶收集的回收物數量只佔全港整體回收物數量少於0.1%,而且容易被途人誤放垃圾廢屑及附有殘餘食物或飲品的容器等,影響下游的處理工序及造成環境衞生問題。隨着社區回收網絡「綠在區區」的發展及服務日趨完善,加上各項減廢回收計劃的落實,市區的路邊回收桶在支援社區回收方面的角色已逐漸減少,因此環保署已在二○二二年移除市區(包括新市鎮)約800套路邊回收桶。由於鄉郊地區的路邊回收桶收集到的回收物質量較佳,環保署繼續保留在鄉郊地區約1 100套路邊回收桶,方便居民參與日常回收。在二○二三年第四季,鄉郊地區的路邊回收桶平均每月收集約39公噸(註四)回收物。此外,環保署正試行多項措施以加強鄉郊地區的減廢回收支援,包括試行特設回收流動點,將「綠在區區」回收服務擴展至人口相對較集中的鄉郊地區,以及於六個鄉郊地點設置智能回收箱。環保基金亦資助非牟利機構於新界東北20條鄉村招募當區居民成為「綠展義工」,在鄉村進行回收及宣傳教育活動,鼓勵鄉郊地區居民實踐源頭減廢回收。
 
  在家居廚餘回收方面,環保署正聯同房屋署及香港房屋協會,全速在公共屋邨擴展智能廚餘回收服務,至二○二四年一月已完成為91個公共屋邨共安裝超過380個智能廚餘回收桶,並預計在今年八月大致完成在全港213個公共屋邨共安裝超過700個智能廚餘回收桶,佔全港家庭人口約三分之一。
 
  私人住宅方面,環保署正透過回收基金和環保基金協助私人住宅樓宇及鄉村安裝智能回收桶收集廚餘,上述項目現時共覆蓋30個私人屋苑及三條鄉村,合共安裝約100部智能廚餘回收桶。另外,環運會推出的「私人屋苑智能廚餘回收桶試驗計劃」剛於去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開始接受申請,協助至少1 000戶的私人屋苑安裝智能廚餘回收桶和安排相關維修服務。截至二○二四年一月三十日,環運會共收到41宗申請,預計今年第一季開始在獲資助的私人屋苑安裝智能廚餘回收桶。此外,環保署已於去年九月及十二月分別在兩個較鄰近住宅區的回收環保站「綠在深水埗」及「綠在東區」設置智能廚餘回收桶,試行以公眾收集點的方式收集鄰近(包括單幢式大廈和「三無大廈」)的家居廚餘,市民反應正面。截至今年一月,已錄得逾27 300人次使用,現時平均每日廚餘回收量約250公斤,累計已收集近16公噸廚餘。環保署會繼續探討在合適的場地(例如公眾街市和垃圾收集站)增設更多固定或流動的公眾廚餘收集點,為市民提供更便利的回收途徑。在二○二二年,廚餘的本地循環再造量約71 800公噸,回收率上升至約6%。
 
(三)減廢回收不能單靠政府推動,還需要市民及各個界別一起積極參與。
 
  就推動減廢回收的宣傳和教育工作,「綠展隊」會持續深入社區提供外展服務,通過即場指導和現場示範,鼓勵公眾實踐廢物源頭分類及乾淨回收。「綠展隊」亦會向公眾宣傳「綠在區區」的服務,以及向社區傳達最新的廢物管理信息。自二○一八年底成立以來,「綠展隊」已進行了約153 000次社區探訪,與超過 4 500個物業管理公司及居民組織建立聯繫,合共為全港約七成屋苑/住宅大廈及鄉村提供減廢回收支援。此外,「綠展隊」亦舉辦了超過4 300次不同形式的宣傳推廣活動,吸引了約323 000人次參與。
 
  為推動回收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環保署於二○一五年成立回收基金,至今獲撥款20億元。該基金透過不同類別的資助計劃,協助回收業界提高本地回收業整體作業能力及生產力,並協助企業提升和擴展回收業務。環保署和回收基金諮詢委員會一直不時檢視基金的運作,適時推出不同的優化措施,配合回收業界在營運及升級轉型方面的需要。
 
註一:當中包括11個「回收環保站」、40個「回收便利點」,以及超過130個每周定時定點以街站形式運作的「回收流動點」。
註二:當中包括食物工場、公眾街市、熟食中心、批發市場、醫院、政府設施、大專院校、酒店、會所、商場、餐廳、公共屋邨和私人屋苑等。
註三:包括由房屋署設置於公共屋邨約1 600套回收桶。
註四:包括12公噸紙張、25公噸塑膠及2公噸金屬。
 
2024年2月21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4時25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