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向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發言全文(六)
********************************
土地房屋 重中之重
政策理念
89. 讓市民可安居樂業,大前提是有足夠的土地房屋供應。政府努力全速造地,房屋供應出現改善勢頭。現時已覓得足夠土地滿足十年所需的房屋單位數目,足以解決長遠房屋短缺問題。為進一步改善居住環境,我們將着力處理累積多年的房屋問題,包括「劏房」、舊區重建、樓宇安全等。
首年進展
90. 去年《施政報告》針對公營房屋供應提量、提速、提效、提質的措施,已取得一定進展,包括:
(i)輪候公屋時間成功「封頂」,由高峰約6年,回落至5.3年;正逐步向2026‑27年度降至4.5年的目標邁進,扭轉多年上升走勢;
(ii)「公屋提前上樓計劃」,明年上半年將有超過2 000個單位提早5至8個月落成,讓公屋申請者可提早上樓;
(iii)首批約2 100個「簡約公屋」單位將在2024‑25年度落成,2027‑28年度前完成興建合共約30 000個單位,填補未來五年供應的嚴重短缺,隨後第二個五年期公屋供應量將因政府提速、提量的成效體現而大增,大大縮短輪候上樓的時間;及
(iv)落實「私人興建資助出售房屋先導計劃」(「樂建居」),2023‑24年度起推出三幅用地,讓私人發展商參與興建資助出售房屋,首兩幅招標用地合共提供至少2 000個單位。
91. 本月底房屋局會公布《長遠房屋策略》周年進度報告,未來十年(即2024‑25至2033‑34年度)公營房屋需求量為308 000個單位。政府已覓得土地,可興建約410 000個公營房屋單位,超額完成約100 000個單位,大大縮短輪候上樓的時間。首五年(即2024‑25至2028‑29年度),連同「簡約公屋」在內的公營房屋供應總量,將達172 000個單位,相較本屆政府上任時的五年期(即2022‑23至2026‑27年度),將有額外約67 000個住戶受惠(註一)。
92. 整體土地供應方面,至2048年的30年期內預計將有達7 000多公頃,減去預計需求,可建立最少1 000多公頃的土地儲備。為監察造地進度,政府去年首次制訂未來十年可供發展土地(即熟地)的預測。根據最新數據,未來十年(即2024‑25至2033‑34年度)熟地供應量將達3 370公頃,比去年預測的十年期供應多90公頃,進度符合預期。全部供應將來自政府主導的項目。當中,「北部都會區」建設工程會以20年為期,目標是明年完成制訂所有土地用途和發展方案;2027年或之前進行收地;2032年或之前完成平整四成的新發展土地和落成四成的新增單位。
房屋:提量、提速、提效、提質
公營房屋
93. 政府會優化公營房屋系統建設,措施包括:
(i)延長資助出售單位二手市場按揭貸款保證期──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將放寬資助出售單位按揭貸款保證的安排,包括延長二手市場最長30年按揭貸款保證期至50年,讓買家可獲得年期更長的按揭貸款,有助單位流轉;
(ii)房委會持續推動重建──房委會正規劃和進行十個重建計劃(註二),預計重建後可提供約32 800個住宅單位,亦會藉重建增加邨內休憩及康樂配套;
(iii)智慧屋邨管理──房委會明年挑選十條公共屋邨作試點,引入創新科技,如使用物聯網感測器、人工智能及行動裝置等,協助日常屋邨管理;及
(iv)利用「組裝合成」提速提效提質──房委會繼續應用創新建築科技,測試及改善「組裝合成」建築法的技術,提升建屋質量及加快建造流程。
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
94. 「劏房」問題源於土地和公營房屋供應長期不足,問題錯綜複雜,必須充分部署解決。政府增加了整體公私營房屋供應量,尤其十年公屋供應會多於《長遠房屋策略》預計需求,我認為這是解決這累積多年問題的契機。
95. 現時有大約22萬人居住在約11萬個「劏房」單位。初步調查顯示,很多「劏房」居住環境很不理想,不少住戶等待上樓,但有部分「劏房」環境不屬差劣,住戶收入亦不低,有些更擁有物業,居住在「劏房」主要因位置方便上班上學。
96. 我決定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由財政司副司長任組長、房屋局局長任副組長。我會給工作組十個月時間作深入調研,按以下目標提出建議:
(i)為「劏房」居住環境設定最低標準,例如樓宇安全、消防及衞生要求、居住面積等;
(ii)針對不合最低標準的「劏房」提出取締方法;
(iii)防止不合最低標準的「劏房」再增加;及
(iv)提出有序解決方案,包括所需的行政和立法建議。
私營房屋
97. 根據《長遠房屋策略》,未來十年私營房屋需求為132 000個單位。政府未來五年會準備好可興建約80 000個私營房屋單位的土地。
98. 穩定私營房屋供應的同時,繼續透過資助出售房屋(包括「居者有其屋」(居屋)、「綠表置居」(綠置居)、「港人首次置業」,及新的「樂建居」等計劃),在整體布局上設置公私營房屋軌道銜接的置業階梯。
調整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
99. 面對房屋供應偏緊而市民對置業的剛性需求強烈的情況,政府2010年起推出多輪需求管理措施,或坊間俗稱的「辣招」,打擊短期炒賣活動及減少外來需求,確保物業市場穩定發展及優先照顧香港市民置業需要。但過去一年,利率顯著上升,多個地區經濟放緩,本地樓市交投減少,樓價亦出現調整。
100. 隨着香港未來房屋供應量將持續增加,考慮整體情況後,政府決定採取以下調整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即日生效:
(i)把額外印花稅的適用年期由三年縮短至兩年。換言之,業主在持有物業兩年後出售物業,無須再繳付樓價10%的額外印花稅;
(ii)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的稅率減半,兩者均會由15%減至7.5%。這安排有助減輕已擁有住宅物業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再購買住宅物業時的財政負擔,以及非香港永久性居民購買住宅物業的成本;及
(iii)為外來人才的置業印花稅實施「先免後徵」,即優化去年為合資格外來人才退還在港置業印花稅的安排,由原本在購入物業時先徵收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然後在相關人士居港滿七年並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才退還(即「先徵後退」),改為在購入物業時先暫免徵收相關稅項,若相關人士其後未能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才繳付相關稅項(即「先免後徵」)。新安排適用於今天或以後簽署的「買賣協議」。
政府會密切監察樓市,確保其穩健發展。
註一:本屆政府上任時的五年期(即2022‑23至2026‑27年度)整體約有105 000個公營房屋單位供應。
註二:包括白田邨(較舊部分)、美東邨(較舊部分)、華富邨、西環邨、馬頭圍邨、石籬中轉房屋、業安工廠大廈、穗輝工廠大廈、宏昌工廠大廈及葵安工廠大廈。
(待續)
完
2023年10月25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49分
香港時間12時49分
相關連結
行政長官向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發言全文(一)(附圖/短片)
行政長官向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發言全文(二)
行政長官向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發言全文(三)
行政長官向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發言全文(四)
行政長官向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發言全文(五)
行政長官向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發言全文(七)
行政長官向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發言全文(八)
行政長官向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發言全文(九)
行政長官向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發言全文(十)
行政長官向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發言全文(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