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政務司司長出席全國生態日啓動禮致辭(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以下是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今日(八月十五日)在全國生態日啓動禮的致辭:
 
尊敬的李慧琼常委(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立法會議員)、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很高興今日與大家共聚一堂,參與第一屆全國生態日啓動禮。
 
  自十八大以來,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今年更在第三次會議決定,將八月十五日定為全國生態日。
 
  為了響應全國生態日,特區政府聯同不同機構在今日推出多項特別活動和優惠,包括免費開放綠色設施、安排郊遊熱點導賞團、舉辦工作坊和講座、派發紀念品,以至讓市民在環境保護署轄下的「綠在區區」設施,以優惠積分兌換心儀禮品,從而提升大眾對生態文明的意識。
 
  香港與祖國內地同根同源,當然亦很重視生態保育。香港總水陸面積只有2 700多平方公里,但擁有多元的自然棲息地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香港目前受保護土地面積佔全港四成,相比很多經濟發展相若的城市優勝。大家從剛才播出的短片可見,香港的地形和亞熱帶氣候孕育出大量物種,部分更屬於稀有物種。而不說不知,香港海洋石珊瑚種類更比整個加勒比海的還要多!
 
  特區政府一直不遺餘力,聯同社會各界聚焦三大範疇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
 
  第一大範疇是加強保育自然生態。我們致力保育香港壯麗的大自然,多年來通過法例指定了24個郊野公園、22個特別地區、七個海岸公園和一個海岸保護區。展望明年,當完成法定程序後,沙頭角區紅花嶺一帶將成為第25個郊野公園,而北大嶼山水域將為第八個海岸公園。
 
  同時,我們致力加強濕地保育工作。位於米埔及內后海灣的國際級拉姆薩爾濕地,每年都吸引多達五至六萬隻遷飛候鳥停留,包括黑臉琵鷺、黑嘴鷗等全球瀕危品種。今年,漁農自然護理署先後與深圳市和新加坡相關部門,以及世界自然基金會簽署協議,深化濕地保育的跨境交流合作。特區政府亦正研究在將來的北部都會區設立濕地公園,構建一個發展與保育並存的都會環境。
 
  第二大範疇是加強全城推動環保。為了配合國家「雙碳」目標,特區政府在二○二一年推出《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訂定四大策略,即「淨零發電」、「節能綠建」、「綠色運輸」和「全民減廢」。我們力爭在二○三五年前把碳排放總量由二○○五年的水平減半,邁向二○五○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尤其在減廢回收方面,特區政府正穩步推進多項工作,包括在今年五月實施玻璃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要求相關持份者妥善收集和處理廢玻璃飲料容器,轉廢為材。此外,我們將在明年四月實施都市固體廢物收費,落實「污染者自付」原則,推動市民減少廢物棄置並加強循環回收;亦計劃最早由明年第二季起分階段管制即棄塑膠餐具及其他塑膠產品,減低塑膠污染對海洋生態的影響。
 
  第三大範疇是加強保育活化鄉郊。香港郊野除了自然生態環境豐富外,亦蘊藏濃厚的人文資源和歷史遺產。特區政府在鄉郊開展不同的改善和活化工程,而荔枝窩作為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地質景點,正正是一個好例子。除了興建公共污水系統和改善排水設施外,我們亦為荔枝窩引入智能環保洗手間。這項設施即將落成,會成為全港首座「邁向淨零碳排放」建築,大家可在稍後環節了解更多。
 
  同時,特區政府通過鄉郊保育資助計劃,支援非政府機構和大學團體深化偏遠郊區的保育和活化工作。計劃至今已批出超過40個項目,由保育自然生態、推動鄉村文化,以至復修具有建築特色的農舍等,涉及資助總額超過兩億元。
 
  去年二十大報告強調,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必須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特區政府定當繼續全力以赴,聯同社會各界做好生態文明建設的工作,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美麗香港。
 
  最後,我希望廣大市民積極響應今日全國生態日,亦祝願在座各位身體健康、生活愉快。多謝大家。
 
2023年8月15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6時35分
即日新聞  

圖片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今日(八月十五日)在全國生態日啓動禮致辭。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今日(八月十五日)出席全國生態日啓動禮。圖示(右二起)署理環境及生態局局長黃淑嫻、陳國基、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和立法會議員李慧琼,以及其他嘉賓主持啓動儀式。

網上廣播

政務司司長出席全國生態日啓動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