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十二題:改善市民的精神健康
****************
  以下是今日(六月二十一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鄧飛議員的提問和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的書面答覆︰

問題:

  有調查發現,自二○一八年起,香港市民的精神健康持續五年處於不合格水平。此外,據報近月本港接連發生多宗自殺或懷疑自殺個案,涉及不同年齡及階層的人士。有意見認為,政府及有關當局應盡快檢視改善市民精神健康的策略,並加強各項措施和支援服務。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二○二二年至今,(i)被裁定為自殺死亡的個案宗數,並按死者所屬年齡組別、性別及自殺原因列出分項數字,以及(ii)本港的自殺率與亞洲鄰近地區的比較為何;

(二)是否知悉,現時提供防止自殺及精神健康支援服務的政府部門及民間機構分別為何;

(三)政府會否針對第(一)項所述個案中自殺率較高的群組,加強相關措施或支援服務,以減低其自殺機會;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及

(四)有否評估,在社會全面復常下,市民對精神健康服務的需求是否有所增加;若有評估而結果為是,政府會否增撥資源以增加相關服務及人手?

答覆:

主席:

  就鄧飛議員的提問,經諮詢衞生署、教育局、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勞工及福利局(勞福局)和保安局後,現綜合回覆如下:

  自殺是一個可由多種原因引致的複雜問題。導致一個人作出此極端選擇的原因錯綜複雜,除精神健康問題外,亦可由包括生理、社會及人際關係等多種因素互為作用而導致。

  在精神健康層面,政府非常重視市民大眾的精神健康,同時認為精神健康不單只涉及醫療護理,亦包括各層面的支援。政府為精神健康採用綜合和跨專業的服務模式,包括推廣、預防、及早識別,以及為有需要人士提供適時介入、治療和康復服務;以提升大眾的整體精神健康,鼓勵他們積極面對人生。就議員的提問,具體回覆如下:

(一)二○二二年至二○二三年首季,按香港警務處就案件的初步分類,香港的自殺個案宗數為880宗。香港警務處並沒有備存其他分項(包括死者所屬年齡組別、性別及自殺原因)的統計數字。

  政府沒有備存香港和亞洲鄰近地區的自殺率數字。然而,根據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按死因裁判法庭提供的數據而作出的分析,香港自殺率在二○一七年至二○二一年五年間的數字大致平穩(註),香港的自殺率亦沒有高於國際水平。

(二)及(三)政府不同政策局及部門、醫管局和政府資助的非政府組織均有提供精神健康支援,包括有關防止自殺的服務。

  在精神健康推廣及教育方面:

(1)政府每年預留5,000萬元推行持續的精神健康推廣和公眾教育計劃,以加強公眾對精神健康的了解,並希望鼓勵有需要的市民及早尋求協助及介入。「陪我講Shall We Talk」計劃通過一站式網站(shallwetalk.hk)、社交媒體專頁、電視及電台節目、線下活動等不同方式傳遞有關精神健康的訊息,包括配合「世界防止自殺日」而推出有關防止自殺的知識和技巧,以及相關求助的資訊;

(2)為響應世界心理衞生聯盟發起的「世界精神健康日」,勞福局自一九九五年起每年聯同多個政府部門、公營機構和提供精神康復服務的非政府機構合作舉辦「精神健康月」,藉不同類型的公眾教育活動,包括電台節目、精神健康指數調查、地區推廣活動和報章特稿等,向市民宣揚精神健康訊息及鼓勵社會接納精神復元人士;及

(3)社會福利署(社署)在全港五個區域(即香港島、九龍東、九龍西、新界東和新界西)設置推廣精神健康流動宣傳車服務,加強公眾教育,同時提升公眾(包括有自殺風險人士)對精神健康的關注和建立正面的求助態度/行為,以期達至及早預防、及早識別和及早介入的目標。

  在社區支援方面:

(1)社署資助非政府機構設立共24間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提供由及早預防以至危機管理的一站式和地區為本的社區精神健康支援服務,包括個案輔導、外展服務及公眾教育等與預防自殺有關的服務;

(2)社署亦通過其資助的非政府組織提供防止自殺服務,例如資助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自殺危機處理中心(中心),為有需要的人士,包括自殺者親友,提供外展服務、即時危機介入和深入輔導服務等。中心亦主動接觸有自殺念頭的網絡使用者,以疏導他們的負面情緒,提供及時的支援;

(3)為應對疫情對市民精神健康帶來的影響,政府預留了三億元,在二○二一年推行精神健康項目資助計劃(資助計劃),在社區層面加強支援有需要人士並提高公眾對精神健康的關注。資助計劃分兩期推出,共有172個項目獲批,分別於二○二二年二月起及二○二三年三月起分批開展;及

(4)二○二二年《施政報告》中宣布醫務衞生局將設立精神健康支援熱線,提供即時支援及轉介服務;並試行設立為少數族裔人士提供情緒支援及輔導的服務中心。兩項建議的目標落成時間均為二○二三年內。

  在學校支援方面:

(1)教育局一直十分重視學生的精神健康,致力協助學校採用全校參與的模式,透過「普及性」、「選擇性」和「針對性」三個層面,促進學生的精神健康及加強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教育局持續推動正面價值觀教育及多元化的成長計劃,並鼓勵學校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經歷,以提升學生的抗逆能力,協助他們投入校園生活,建構關愛校園。

  教育局透過「校園‧好精神」一站式學生精神健康資訊網站,及「家長智Net」一站式家長教育資訊網頁等平台,向學校及家長發放有關學生精神健康及支援學生身心發展的多元化資訊,亦透過「校園‧好精神」教師專業網絡,分享最新資訊及有關資源,協助教師在校內推廣學生精神健康;

(2)教育局致力為教師、家長和學生提供「守門人」訓練,以幫助他們及早識別及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包括有自殺風險)的學生;

(3)學校設有專業人員,包括輔導人員、學校社工及校本教育心理學家等,為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提供所需的支援及轉介服務;及

(4)醫務衞生局亦聯同教育局、醫管局和社署推出「醫教社同心協作計劃」,為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服務。

  在精神科服務方面:

(1)醫管局的跨專業醫療團隊,包括醫生、護士、臨床心理學家、職業治療師和醫務社工等,會根據相關病人的病情和臨床需要,提供適切的醫療服務,包括住院、專科門診、日間復康訓練及社區支援服務等;及

(2)醫管局自二○○二年起推行防止長者自殺計劃,為懷疑有自殺傾向的長者提供適時和適切的精神科診斷及治療,以減低有關長者的自殺風險。在該計劃下,社署、非政府機構、社工或醫生會即時把被評估有自殺風險的長者轉介到醫管局精神科接受進一步診斷和治療。

(四)政府一直留意社會全面復常對市民精神健康的影響。

  政府留意到社會上部分群組或因需要適應復常,而對精神健康造成壓力,並已作出相應措施應對。舉例而言,為協助學生適應學校恢復全日面授課堂和社交生活,教育局採取了具針對性的措施,例如於今年一月推出「校園復常‧好精神」專頁及舉辦網上研討會,幫助學生盡快重拾正常的學習和社交生活;透過專頁發放多元和實用的資源,如學校資源包、家長錦囊及短片等,協助家長和教師提升學生的適應力;並於今年二月為家長和教師提供專家的建議,讓他們協助學生適應全面撤銷強制佩戴口罩的安排,正面迎接復常的生活。

  另一方面,政府一直致力提升精神健康服務及有關人手,包括:

(1)醫管局已在二○二三至二四年度預留約超過1,800萬元額外撥款以加強精神健康服務,有關措施包括增聘個案經理以加強社區精神科服務;增加精神科住院和日間醫院服務的護理人手和專職醫療支援;以及加強精神科諮詢會診服務;

(2)二○二三至二四年度,社署將增加24間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的臨床心理學家人手,以加強專業支援和培訓,並提供額外撥款協助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提升資訊科技在服務提供方面的應用,從而加強對精神復元人士及其照顧者的支援。這些優化措施的每年經常開支預算約為2,300萬元;及

(3)除以上措施外,政府於二○二三年六月宣布十項措施,以加強支援精神復元和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包括增加醫管局人手以於今年第四季前把個案管理計劃個案經理與嚴重精神疾患患者的比例進一步優化至不超過1:40;研究於個別地區康健中心會推出先導計劃,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精神健康評估;及優化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的服務等。

註: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最近一次公布香港自殺率估測數據為於二○二二年九月公布二○二一年香港自殺率估測數據。
 
2023年6月21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7時26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