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教育局局長就「推動培養本地專業服務業人才」議員議案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今日(六月八日)在立法會會議就「推動培養本地專業服務業人才」議員議案的總結發言全文:
 
主席:
 
  我首先感謝各位議員就香港如何推動培育本地專業服務業人才提出的意見及建議。我們會詳細考慮,並將議員就其他政策範疇的意見轉達相關部門,同時協力與不同的政策局推動人才培育,加強香港發展動能。
 
  就全方位規劃人才培育方面,配合《十四五規劃綱要》中香港發展「八大中心」的定位,政府已經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大學通過開辦的「八大中心」及STEAM(即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相關的課程訂明明確目標,以及將科技與傳統領域結合的新課程模式,積極回應香港人才培育的需要,為年青人創造多元出路。
 
  事實上,教資會「三年期規劃」是一個高度互動的過程,確保不同界別的人力供求情況得到充分考慮。按現行機制,大學會因應政府政策方向及社會需求,配合院校發展策略、角色及定位開設或停辦課程,靈活運用以整筆撥款方式發放的經常補助金,將學位分配予不同學科。大學向教資會及政府作出相關學額及資源分配的計劃前,會先參考政府不同政策部門提出的人力需求建議,同時留意社會未來發展趨勢,並通過檢討現有課程、開設新課程及淘汰不合時宜的舊課程等方法,確保大學培育的人才配合社會發展需要。現行機制可確保大學靈活運用資源,及時應對各行業專才的需求。
 
  新一輪「三年期規劃」會按機制收集各個相關政策局及其他持份者就不同人力範疇的意見,當中包括專業服務業界別,確保大學的課程及學位規劃能切合人力界別的需求。
 
  就短、中期人才需求變化,政府因應個別優先人力範疇和對優質人才的需求,以先導形式推出「指定研究院修課課程獎學金計劃」,為所有修讀指定研究院修課課程的本地學生提供獎學金,鼓勵和吸引有學士學位學歷的人士深造,加快優先範疇的人才培育。針對有利香港發展的七個優先範疇,包括STEM(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健康生活和關懷社區;可持續發展城市和區域發展;香港作為地區及國際商業中心的策略地位;新興研究;創意產業;以及文化、保育及人文學。在二○二二/二三學年,由大學提名的指定研究院修課課程超過110個,涉及不同學科,計劃為傑出學生提供奬學金,吸引更多優質人才深造,回應社會需求。
 
  李惟宏議員的修訂議案提及加強培訓學生有關專業服務業所需的國情認知和國際視野。我們非常認同擴闊本地學生的國際視野,鼓勵他們把握國家發展機遇,有助加強他們的競爭力,提升香港發展優勢。為此,教資會一直通過撥款,支持大學提升校園國際化、推動多元文化,又為本地學生提供更多非本地學習體驗的機會。現屆政府亦訂下目標,在二○二五/二六學年或之前,為約50%的教資會資助大學本科生提供在香港以外的學習經歷,藉此促進師生與內地及國際的交流。
 
  教資會在二○一九年撥款5,000萬元支持大學舉辦多元活動,通過交流實習、服務、創業及創新活動等,提升學生的非本地學習體驗,促進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學生融合。新一輪「三年期規劃」將在現有基礎上,推出「內地與環球連繫及學習體驗資助計劃」,進一步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學生的交流互動。
 
  另外,教資會一直鼓勵大學善用大學聯盟等合作平台,為師生提供更多與內地合作夥伴的交流機會。上述各項措施將進一步推進本地學生增加國情認識和國際視野,裝備自己,提升競爭力。
 
  至於在靈活快速回應人才培育需求方面,自資院校的角色相當重要。自資院校以自負盈虧的方式運作,在開辦課程及調整課程細節方面有彈性,能夠靈活回應社會不同專業界別日新月異的人力需求,與教資會資助大學相輔相成,可以為年青人提供多元的升學出路,培訓市場所需的人才。
 
  為進一步支持自資專上院校發揮全方位培育人才的作用,教育局致力加強自資界別的策略性協調,以及優化各項支援措施。以下,我特別為大家介紹部分與人力資源培訓息息相關的政策。
 
  在課程和學術發展方面,我們一直聯同自資專上教育委員會審閱院校的策略計劃,特別就如何配合香港人力資源需求,發掘及發展其優勢和專精範疇,向院校提供策略意見;亦一直與院校緊密聯繫,幫助它們就課程涉及人力需求諮詢相關政策局,並轉達相關政策局的意見;同時亦鼓勵院校與相關政策局及業界組織保持緊密聯繫,確保開辦的課程能針對市場的實際需要,培育掌握業界所需技能的人才。
 
  在課程評審方面,教育局一直與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評審局)緊密合作,從多方面提升專上教育的質素,確保課程能夠回應社會需求。我們要求院校在申請課程時,向評審局證明學士學位課程符合院校的策略性規劃和定位,以及特定的社會需求,必須通過評審,才可以開辦課程。
 
  教育局通過不同計劃支援自資院校開辦回應社會人力需求的課程,例如「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針對香港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殷切的行業,資助本地學生修讀選定範疇的指定本地學士學位及副學位課程。
 
  另外,政府撥款12.6億元推出「自資專上教育提升及啟動補助金計劃」,為自資專上教育院校提供財政支援,發展及優化切合市場需要但開辦成本高昂的課程。
 
  有關議員關心如何協助學生放眼內地機遇。事實上,為鼓勵自資專上院校推行更多措施支援學生參與工作實習,教育局通過自資專上教育基金下的「質素提升支援計劃」,以試行形式,擴大工作實驗項目的撥款範疇,讓院校就外地進行工作實習項目申請撥款。另外職業訓練局(職訓局)透過「職學國際交流學習先導計劃」及「灣區探索行」支持學生到內地及海外進行境外學習及交流,以增進他們對大灣區學習/就業機會的了解,裝備自己,應對行業需要。
 
  李惟宏議員提出的修正案中提及香港與大灣區專業資格互認的安排,以及李慧琼議員關心相關工作的進展等。目前各政策局一直與相關內地部委保持聯繫,探討各專業服務業的資格互認安排。教育局致力推動香港資歷架構的發展,與內地加強合作,為不同資歷的互認安排打好基礎。自二○一九年簽署《粵港資歷框架合作意向書》以來,教育局、資歷架構秘書處及評審局持續與廣東省有關當局共同推進粵港資歷框架合作。自二○二二年起,評審局應廣東省當局邀請,為他們提供為期兩年的諮詢服務,支持廣東終身教育資歷框架的發展,協助其建立質素保證機制、評審標準和評審程序,試行評審活動,以及制訂資歷名冊等。教育局支持評審局繼續協助廣東終身教育資歷框架的發展,長遠可以為粵港兩地資歷架構/框架的進一步交流合作建立基礎;積極配合並支持相關決策部門按不同行業的實際情況,推動兩地就人才資源及資歷方面的良性互動多元合作,為香港、大灣區,以至國家貢獻發展動能。
 
  至於多位議員均提及內地和香港,尤其是大灣區的未來資格互認,包括就《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即CEPA,進行磋商。有關工作涉及多個政策範疇,我們會將議員的意見向有關政策局反映。
 
  另外議員提出預留一定數目的公帑資助學生名額予不同的專業服務範疇。正如我早前提及,教資會資助界別一般可按社會需要和本身的發展目標,將學額分配予不同學科。政府不會為分配教資會資助大學學額而指定個別學科的人力需求,只有屬特殊類別的極少數專業除外,包括公營機構為主的僱主,而教資會資助界別是開辦相關教育課程的主要機構;或者該特定學科的單位成本特別高;或者社會有充分理由要求確保提供充足人才。現時屬於上述類別的科目只有教育和醫療兩個學科,以確保有充足的人力資源配合社會需要。必須強調的是,為過多學科設定人力需求會對教資會資助大學構成束縛,反而令他們無法因應市場需求分配學額。再者,人力推算亦有其限制。當學生在數年後畢業的時候,有關推算結果可能已經不合時宜。在規劃學科的安排上,現時的制度能提供高度靈活性予大學進行學科和學位調配,實在是更有效和能夠適時應對各行業的人才需求。
 
  另外,部分議員關注副學位課程是否能夠配合專業服務業發展的需要。就此,政府已經完成副學位教育檢討及敲定更新後的課程指引,即《副學士學位及高級文憑課程的通用指標》(《通用指標》),並計劃在二○二三年年中公布,亦會於二○二四/二五學年生效。
 
  更新的《通用指標》會更明確地區分副學士和高級文憑,包括進一步整合副學士資歷,確保主要定位是為有能力及志向的學生準備升讀一般學位課程;而加強高級文憑資歷作為職專教育路徑的主要支柱,為畢業生提供堅實的基礎和專門知識技能,為投身輔助專業工作或升讀專業學位做好準備。

  至於放寬本地學生學額或者增加獎學金學額以吸引外地人才方面,教育局會配合政府吸納不同地方人才的政策,考慮大學教育發展的趨勢,認真研究,確保在教學質素和公帑運用得宜的大前提下,逐步提升教資會資助修讀課程取錄非本地生的上限,同時我們鼓勵院校善用目前不同的獎學金計劃的名額。政府亦會適時檢討計劃成效,深入分析、總結經驗,有效回應香港人才發展需要。
 
  有部分議員關心中小學階段為學生奠定基礎,包括創科知識等。事實上,教育局通過中小學課程的優化,在高小加入編程教育,初中加入人工智能元素,結合課堂內外,以多元化、趣味化、盛事化,加強推廣STEAM教育,為教師提供專業培訓,提升他們專業能量。同時亦建議學校設STEAM統籌主任,更有系統全面推動STEAM教育,為學生奠定創科基礎,銜接專上STEAM和「八大中心」相關課程的學習。
 
  議員關心應用學習是否能夠與時並進,幫助學生做好準備。教育局會持續檢視及更新應用學習課程,透過與業界和學界緊密溝通,收集並研究各持份者的意見,掌握不同行業的最新發展,定期與課程提供機構交流,以發展與時並進的課程,配合社會、經濟、科技發展的需求,以及學生的需要。
 
  有議員亦關心生涯規劃教育。教育局在二○一四/一五學年開始撥款加強有關方面的工作,協助學生認識自我,透過相關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盡早了解個人興趣、志向,掌握職場資訊,為未來做好準備。未來教育局會繼續加強這方面的工作。
 
  另外,我們亦十分感謝議員就持續進修基金提出意見。我們會將意見轉交勞工及福利局(勞福局)。基金當局會繼續留意人力培訓的需要,檢視及優化基金之下合資格課程的涵蓋範圍,鼓勵市民持續進修,提升技能,配合香港長遠發展需要。
 
  至於提供優質、多元的就業機會方面,根據勞福局提供的資料,勞工處為求職人士提供多元化的就業服務,「互動就業服務」網站設有「高等學歷就業專頁」,為具備學位程度的求職人士提供就業相關資訊和職位搜尋渠道,幫助他們搜尋和申請不同專業的合適職位空缺,加強他們的就業支援。
 
  至於招攬境外人才方面,議員提出為鞏固香港的實力,建議要引入境外的人才。勞福局一直積極推展招攬人才相關的措施。行政長官在二○二二年《施政報告》中提出各項措施,並已經迅速於去年十二月底順利推出,包括新設以高薪和高學歷人才為目標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優化各項原有入境計劃,以及開通「香港人才服務窗口」線上平台等,各項措施推出以來反應理想。政府目標在二○二三年至二五年期間,通過各項人才入境計劃,每年輸入至少35 000名預計留港至少12個月的人才。勞福局有信心在今年可以超越目標。
 
  至於加強人力規劃方面,勞福局會推展更仔細的人力資源推算,更精準評估各重要產業對不同技術水平的人才及技能需求,從而制定針對性的策略及措施。二○二二年《施政報告》宣布政府將開展新一輪人力資源推算,勞福局會優化推算方法,從而帶動香港經濟增長的重點行業及支撐城市運作的主要服務,提供更詳盡的人力短缺資訊,並將推算周期由以往十年縮短至五年,以更貼近經濟及勞動市場趨勢。
 
  總言之,香港的教育發展會以切合國家和政府政策方向、香港最新趨勢為原則。培養本地人才一直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二○二二至二五年期規劃工作中,政府提出的策略方針,包括鼓勵大學以大膽創新的策略性思維,制定更長遠的發展策略,並考慮內地各項發展策略的機遇,持續培訓更具競爭力的人才。這是香港的大學課程發展規劃中必要的一環。
 
  至於中小學階段,我們會致力培養學生全人發展和終身學習的能力,通過均衡廣闊的課程,培育優質人才,因應時代變遷,加入創科學習元素,強化STEAM教育,又在高中階段設立應用學習課程,讓學生涉獵不同行業,加深對職專教育的認識。同時通過擴大商校合作,優化生涯規劃,讓每個學生都能因應個人能力、興趣、性向,發展潛能,貢獻社會發展動能,成為不同行業所需的專業人才。
 
  主席,時代急速轉變,人才培育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再次感謝議員今日的寶貴意見,讓政府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了解社會就培育本地人才的所需及所求,有利於我們將來為教育發展制訂更適當的策略和抓住未來發展的機遇。
 
  我謹此陳辭。多謝主席。
 
2023年6月8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7時25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