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十四題:縮短專科門診服務輪候時間
*******************
  以下是今日(五月三十一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梁熙議員的提問和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的書面答覆︰

問題: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表示,每年公立醫院專科門診服務量已達至800萬人次,而每年增加約90萬個新症。有意見認為,醫管局為進一步改善專科門診的輪候時間而於二○一九年年底確立「截上游、放下游、中間分流」的策略的成效不彰,亦有意見認為,推動專科護理發展能紓緩專科門診服務輪候時間長的問題。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有否統計,在首次接受專科醫生診治後,有多少百分比的專科穩定新症病人可以在五次覆診內結束個案,或轉介至家庭醫學專科診所;

(二)有否統計,分別有多少百分比的專科穩定新症病人因病情複雜及病情輕微而被轉介至普通科門診診所跟進,並按專科部門(即耳鼻喉科、眼科、婦科、內科、骨科、兒科、精神科及外科)列出分項數字;

(三)鑑於醫管局設有機制,可以安排病情較輕的專科新症病人及病情穩定但仍需專科支援的病人於家庭醫學專科診所跟進,過去三年,每年從各專科門診診所轉介至家庭醫學專科診所的病人數目,以及其佔專科病人總數的百分比為何;

(四)鑑於醫管局設有由資深護士主導的護士診所,為病人提供會診及併發症檢查等服務,過去三年,有多少名專科門診的病人在覆診期前,獲護士診所的護士會診,以及其佔專科病人總數的百分比為何;當中有多少名病人在護士診所接受會診後無需返回專科門診診所覆診;及

(五)鑑於現時香港護士管理局設有「專科護士自願認可計劃」,當局有否考慮優化該計劃,由專科護士處理屬輕症的專科病人或專科穩定新症病人,以發揮專科護士的作用,並縮短專科門診輪候時間?

答覆:

主席:

  現時醫院管理局(醫管局)七個醫院聯網轄下共有49間專科門診,服務涵蓋八個主要醫學專科部門,定位是處理專科的複雜或嚴重個案,為由普通科門診、私家或家庭醫生轉介的病人提供專科診療的服務。

  隨着人口老化,慢性病日益普遍,醫管局每年專科門診服務的服務量已達800萬人次,並每年增加約90萬的新症。鑑於服務需求不斷增加,加上醫護人手短缺,專科門診因此亦面對沉重壓力。

  導致醫管局專科門診服務不勝負荷的一項主要原因,是基層醫療和第二、三層醫療服務之間嚴重失衡,以及跨專科和公私營共同治理未達應有的效率,加上不少病情相對穩定/非緊急個案未能有效分流至基層醫療或家庭醫生作更迅速、更適合及更有效跟進。

  政府於二○二二年十二月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提倡將醫療體系的重心從偏重治療、以醫院為重心的第二、三層醫療格局,轉向至以預防為重、以家庭為中心的基層醫療體制,並為公營和私營醫療界別與專科及醫院之間建立實證為本、協定醫護流程主導的雙向轉介機制,特別是針對特定慢性疾病,病情穩定的個案應轉交基層醫療系統作持續護理。長遠而言,完善基層醫療服務有助紓緩包括專科門診在內第二層及第三層的醫療服務壓力。

  在發展基層醫療的同時,醫管局亦一直積極採取措施管理病人的輪候時間,並於二○一九年年底確立了「截上游、放下游、中間分流」的策略。醫管局會繼續檢討及改善現時的服務模式,包括配合基層醫療發展,善用私營醫療資源,提高自身服務的效率,多管齊下地積極管理及改善各項服務的輪候時間,並且訂立明確績效目標,以應對社會的服務需求。

  就梁熙議員的問題,經徵詢醫管局後,現綜合回覆如下:

(一)至(三)醫管局一直就專科門診的新轉介個案實施分流制度,確保病情緊急而且有需要及早介入的病人會優先獲得治療。在目前的分流制度下,新轉介病人個案通常先由護士甄別,再經有關專科的專科醫生覆核,然後會被分流為第一優先類別(緊急)、第二優先類別(半緊急)或例行類別(穩定)個案。過去三年醫管局整體被分流為第一優先類別(緊急)、第二優先類別(半緊急)和例行個案(穩定)的主要專科門診新症數目及其百分比詳見附件。

  專科門診病人的覆診次數及頻率是視乎其臨床情況而決定,不同專科及類別的病人的覆診模式亦各有差異。醫管局會因應專科門診病人的病情進展作出相應覆診安排。在「截上游、放下游、中間分流」的策略中,「放下游」的目的是將康復及病情穩定的個案作覆檢及適當安排,例如已康復的個案可無須再作覆診,病情好轉及穩定的個案可安排於基層醫療(包括公營和私營體系)繼續跟進,例如家庭醫學專科診所或社區健康中心,藉此調撥更多配額予專科門診新症。

  由家庭醫學專科醫生管理及主診的家庭醫學專科診所一直持續加強服務,並且與其他專科合作推行各類計劃,以支援醫管局專科門診診所的服務,例如透過家庭醫學與其他專科建立的專科醫生會診平台,讓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可以跟其他專科醫生一起討論病人的病情和交換意見,以助家庭醫學專科醫生處理病人的各種症狀,並且建立家庭醫學專科醫生處理在基層醫療服務層面所遇到的其他專科病症的能力。醫管局亦會安排病情輕微的新症或病情穩定但需要專科醫生支援的個案到家庭醫學專科診所跟進。過去三年,家庭醫學專科診所每年提供超過30萬人次的門診服務,當中每年首次就診人次約5萬。家庭醫學專科診所每年亦為轉介自專科門診的病人提供約6 000人次的首次門診服務。

  此外,醫管局亦以「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作為基礎,引入「共同醫治模式」,為病情穩定的專科門診病人提供選擇在社區接受私營基層醫療服務。「共同醫治模式」自二○二一年年底陸續在內科、骨科及精神科專科門診試行。截至二○二三年四月底,超過1 500名專科門診病人接受邀請參與計劃。醫管局會密切監察計劃的推行情況,並視乎檢討結果,再考慮引入其他專科。

  醫管局沒有備存整體五次覆診內結束個案的統計數字。 

(四)及(五)政府於二○一八年邀請香港護士管理局(管理局)推出專科護士自願認可計劃(認可計劃),為全部16個專科範疇訂立核心才能,以提升本港護士的專業水平和臨床專科護理質素。管理局於二○二一年十月已就所有16個專科範疇推行認可計劃。截至二○二三年四月底,管理局共收到超過4 200宗專科護士認可申請,當中約3 600宗已獲批准。

  醫管局將繼續按照情況及服務需要,適當地安排專科護士人手,以期發揮其作用並縮短專科輪候時間。具體而言,醫管局於二○一八/一九年度推出「綜合模式護士診所先導計劃」(先導計劃)。獲醫生篩選為適合參與先導計劃的病人除接受醫生覆診外,在診治過程中的不同階段亦會得到護士診所跟進。先導計劃下的護士診所由資深護師及曾接受專科培訓的護士主理,參與的工作包括病人接受醫生診症前的初步檢查,以至化驗、評估及護理等。先導計劃於二○一八/一九年度開展時涵蓋24間綜合模式護士診所,涉及四個專科範疇;在二○二二/二三年度,醫管局專科門診共有115間綜合模式護士診所,涵蓋23個病科,服務約17萬人次。

  由於綜合模式護士診所的病人流程是以跨專業團隊按其專科及病種的特性設計,並根據所訂立之臨床治療路徑,由專科醫生或護士在不同階段為病人覆診,提供適切的治療和護理,因此不同專科的病人之臨床治療路徑不盡相同。醫管局現時沒有備存專科病人在覆診期前接受護士診所服務的數字,以及在護士診所接受服務後無須返回專科門診覆診的人數。
 
2023年5月31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6時00分
即日新聞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