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行政長官向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發言全文(五)
********************************
土地:增加儲備,重奪供應主導權

多管齊下提量

68. 為主導土地供應,政府會物色更多土地以照顧需求並增加土地儲備,包括通過新一輪「綠化地帶」研究和《農業優先區顧問研究》釋放的可發展土地。全港約有16 000公頃「綠化地帶」,超過一半已知有明顯發展限制,例如坡度較斜、具生態敏感性等。餘下8 000公頃中,1 200公頃已被納入發展計劃。新一輪研究再識別約255公頃有發展房屋潛力的「綠化地帶」,可提供70 000個單位,並會在2024年或之前改劃第一批土地。規劃署明年會完成檢視餘下所有「綠化地帶」的發展潛力。

69. 我們同時着力發展棕地,新界現有1 600公頃棕地當中,超過一半會陸續轉化成房屋和其他用途。以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為例,兩年前開始清理的棕地,今年完成平整並交予房委會興建公營房屋。在加快收回棕地進行發展的同時,政府會適切照顧包括寮屋住戶、棕地作業者等受影響人士的需要,包括明年起在元朗和洪水橋推出土地興建多層工廈,並於地契條款要求撥出若干樓面面積以低於市場租金租予受影響的棕地作業者。

70. 此外,我們會於今年提出將軍澳第137區的發展計劃,預計可提供50 000個房屋單位,最早2030年入伙。

多管齊下提速、提效

71. 我們會落實下列措施,大幅壓縮造地所需時間: 

(i)精簡法定程序──簡化規劃、環境影響評估(環評)、收地、基建各項程序,今年提交條例草案修訂《城市規劃條例》、《收回土地條例》、《前濱及海床(填海工程)條例》、《道路(工程、使用及補償)條例》及《鐵路條例》,以及修訂《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的附表等。非大規模項目「生地」變可建屋「熟地」的時間將由最少6年減至4年,大規模項目由13年大幅減至7年,當中環評程序會壓縮至18至24個月。明年將開放環境基線資料,提升環評效率; 

(ii)進一步精簡行政程序──就重點課題展開研究,包括停車場樓面寬免安排、濕地緩衝區發展審批指引、自行核證和獨立審查安排,以及樹木移除和補種程序,明年年中陸續提出具體建議; 
 
(iii)加快審批建築圖則──屋宇署會成立「專責審批組」,以「促進者」思維加快審批大型私人住宅項目的一般建築圖則申請,目標是約八成圖則可於首次或第二次呈交申請時獲得批准;另會就業界應用「建築信息模擬技術」(BIM)製作建築圖則並呈交部門審批訂立路線圖,於2024年第一季推出應用軟件,以便業界將查核有關圖則的樓面面積是否符合要求自動化; 

(iv)擴展標準化補地價安排──恆常化工廈重建的標準金額補地價安排,並由目前只適用於工廈重建和新發展區的原址換地申請,擴展至新發展區以外的新界農地,縮短流程,明年年中前提出具體方案; 

(v)加快業權統一以利老舊市區重建──建議放寬申請強拍門檻,樓齡達50年或以上但少於70年的私人樓宇門檻由八成業權降至七成,樓齡達70年或以上則降至六成。位於非工業地帶的工廈,如樓齡達30年或以上,門檻降至七成業權;另放寬相連地段強拍申請要求、精簡強拍法律程序,以及透過專責辦事處為受影響小業主提供更多支援。今年內就方案諮詢立法會和持份者;及

(vi)精簡地契續期安排──2025年起陸續有不少地契到期,政府明年會提交條例草案,以一致方式定期為到期地契續期,免卻個別業權人逐一簽立續期的繁複手續和繳付昂貴費用,大幅減少續契時間。

提高透明度

72. 為提高透明度,「土地及房屋供應統籌組」會制訂和定期公布未來十年可供發展土地的供應預測,稍後將作首次公布。「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亦會定期公布未來十年的公營房屋供應預測。
 
交椅洲人工島

73. 交椅洲人工島將為香港發展擴容擴量,積極提升香港作為金融、商業和貿易中心的競爭力。人工島鄰近大嶼山,將提供1 000公頃土地,聯通國際機場和港珠澳大橋,迎接海外和大灣區經濟機遇。全新鐵路和道路網絡將連接港島西、大嶼山及新界西北,並提供第四條過海隧道,優化香港整體的交通網絡。

74. 交椅洲人工島將有三大規劃目標: 

(i)繁榮多元──創建第三個核心商業區,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核心商業區外亦會預留土地發展新興產業,為青年人提供多元機會; 

(ii)綠色宜居──參考《香港2030+》的建議,增加公私營住宅單位平均面積一至兩成作為土地規劃指標,以及將休憩設施及社區設施土地與人口比例分別增至每人不少於3.5平方米,改善居住和生活空間;及

(iii)前瞻創新──全面採用智慧、環保及具抗禦力城市策略,在城市設計、基建系統、市民出行三方面制訂措施,減低日常能源需求,並利用綠色能源和先進廚餘處理技術,減低碳排放量。

75. 我們會在今年內就人工島填海範圍、土地用途、交通基建網絡及財務安排作出建議。目標是明年開展環評程序,填海工程在2025年上馬。

運輸基建驅動發展

76. 我會落實「基建先行,創造容量」的競選政綱,推展《跨越2030年的鐵路及主要幹道策略性研究》建議興建的三條主要幹道及三條策略鐵路,形成四通八達的道路網絡和鐵路系統,拉動未來發展。六項重點運輸基建項目包括: 

(i)「北都公路」──打通新界北的東西脈絡,由西邊的天水圍途經新田連接東邊的古洞北,提升「北部都會區」的運輸容量; 

(ii)「沙田繞道」──開通一條新南北幹道連接大埔及西九龍,為新界東居民提供更快捷途徑前往市區,並紓緩吐露港公路的交通壓力; 

(iii)「將軍澳─油塘隧道」──興建將軍澳第三條公路隧道,配合將軍澳第137區的未來發展,加強對外連接; 

(iv)「港深西部鐵路」──連接洪水橋和前海,便利港深往來,促進香港與大灣區融合發展、互聯互通; 

(v)「中鐵線」──興建第12條鐵路線,由元朗錦田途經葵涌連接九龍塘,紓緩屯馬線的載運壓力;及

(vi)「將軍澳線南延線」──把將軍澳線向南延伸至將軍澳第137區,優化該區的交通配套。

77. 我們會繼續推動「北部都會區」其他鐵路建設。北環線古洞站將於2027年啟用,洪水橋站及北環線主線亦會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動工。我們亦正積極推進北環線支線經落馬洲河套港深創科園接入深圳新皇崗口岸的工作。其他地區的鐵路項目亦進展順利,東涌線延線、小蠔灣站和屯門南延線會在明年動工。

78. 同時,我們會加快推展多個規劃中的道路基建項目,包括十一號幹線、青衣至大嶼山連接路、屯門繞道、獅子山隧道改善工程等。

(待續)
 
2022年10月19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4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