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行政長官向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1年施政報告》發言全文(十)
********************************
吸引人才

建立人才庫

149. 香港正面對人口急速老化及生育率持續下降的挑戰,人力資源供應面臨樽頸。香港作為一個細小經濟體,難以單憑培育本地人才便能滿足經濟發展需求,我們需要更進取地吸納更多非本地人才,豐富香港的人才庫,推動高端經濟發展和抓緊《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大灣區的發展機遇。

「優秀人才入境計劃」

150. 政府在去年宣布將「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優才計劃」)的年度配額倍增至2 000個,以擴充香港人才庫。措施成效顯著,去年已有超過1 700名來自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優才獲發配額。我決定進一步將「優才計劃」的年度配額倍增至4 000個,以吸引世界各地優才來港工作。

人才清單

151. 政府2018年公布首份香港人才清單。我們剛完成檢討,決定新增「資產管理合規專才」及「環境、社會及管治相關財經專才」專業,並擴闊部分原有專業的領域,涵蓋「醫療及健康護理科學」、「微電子」、「集成電路設計」和「藝術科技」專才,以及優化法律及爭議解決專才的要求,以配合香港未來重點發展金融、創科、文化藝術和爭議解決服務的政策方向。此外,我們會透過海外經貿辦和內地辦事處的網絡,協助相關政策局吸引人才來港工作。
 
金融服務人才

152. 香港作為與內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國際金融中心,需大量金融服務業人員。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會與教育局和勞福局研究,為金融科技行業在資歷架構下建立專業資歷基準,讓僱主及從業員有更清晰及認可的專業發展階梯,並同時把更多金融相關課程納入「持續進修基金」可獲發還款項課程,吸引更多人才投身這行業。

法律人才

153. 為吸引及留住頂尖法律人才,律政司將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放寬解決國際商業糾紛的資歷要求、釐清業務交易律師相關證明文件要求等。另外,律政司會恆常化自去年6月推出的先導計劃,為短期來港參與仲裁程序的合資格非香港居民以訪客身分入境,無須事先取得工作簽證,鞏固香港作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的地位。

知識產權人才

154. 提升私營企業知識產權人力資源是建設香港成為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的關鍵。知識產權署會優化和舉辦更多知識產權管理人員計劃培訓課程,以協助中小企建立知識產權保護、管理和商品化的人力資源。

研究人才

155. 近年為壯大創科人才庫,政府是不遺餘力。其中,我在去年《施政報告》提出的「傑出創科學人計劃」就非常成功,第一批獲聘用超過40名來自八個經濟體的傑出學人及其研發團隊已陸續來港。我們會繼續推行此計劃,以引進更多知名創科學者及其團隊來港,讓本地大學在創科研發活動更上一層樓。

156. 為鼓勵教資會資助大學靈活調配資源以培育更多研究人才支持其研究活動,教資會資助的研究院研究課程學生超收上限將由七成進一步放寬至十成。此外,我們已邀請教資會評估資助研究院研究課程學額的供求情況,並考慮增加資助學額的可行性。

航空人才

157. 航空學院於2016年成立,致力培訓香港及區內空運管理人才。航空學院不但積極與本地教育及職業訓練學院和國際民航組織等合作推出課程,還與法國國立民用航空學院合辦航空運輸管理高等碩士課程,成功吸引來自香港和「一帶一路」沿線多國派員就學,國家教育部更已批准內地業界高級管理人員從明年起可報名修讀相關課程。

藝術文化人才

158. 人才是締造優秀藝術文化的靈魂,我們會更着重培育不同藝術及創意領域的人才,例如藝術行政、藝術科技和劇本創作。在粵劇方面,我們會訓練年輕人才,支援粵劇從業員的持續專業發展。在電影業方面,我們會透過「電影發展基金」培育新晉導演和編劇人才。

促進大灣區內人才流動

159. 為推進大灣區雙向人才流動,以及積極回應國際商會對便利非中國籍港人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期盼,我已向中央提出具體建議。我獲悉相關部委將積極考慮促進粵港兩地人才流動,特別是便利居港的外籍人士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進行商務、科研、交流訪問等活動的有關安排,並為此同意於本年底與特區政府進行工作會商,這將有助提升吸引外商和海外人才落戶香港。

與青年同行

160. 過去兩年,香港面對嚴峻挑戰,促使我們反思青年工作的定位和重點。一方面,我們應建立更有效的渠道,聆聽不同背景青年人的心聲,務求更適切地滿足他們對學業、事業、房屋、向上流動、發展潛能等不同範疇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們更須注重培育青年正向思維的工作,讓他們建立正面的價值觀,成為有擔當、有理想,願意為國家、為香港未來奮鬥的新一代。就此,我邀請青年發展委員會研究豐富現有計劃並推出全新資助措施。今年的《施政報告》諮詢會,我特別安排三場與學生和青年的會面,直接聆聽他們的心聲,我期盼在《施政報告》公布後有更多交流機會。

161. 中央同樣關心香港青年,《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須「便利港澳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就學就業創業,打造粵港澳青少年交流精品品牌」,近日中央部門和相關市政府亦推出支援香港青年到內地發展的措施,包括支持我在去年《施政報告》提出的「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和「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以及支持深化各項內地實習和交流計劃。

162. 為鼓勵青年議政,我們已將「青年委員自薦計劃」轉為恆常項目,定期招募18至35歲青年加入政府諮詢委員會。至今已有約270名青年獲委任至諮詢及法定組織擔任約440個職位。諮詢及法定組織青年成員的整體比例亦從2017年底的7.8%上升至現時14.8%,逐步邁向本屆政府訂立 15% 的目標。
 
(九)走出疫境

163. 儘管香港有雄圖大計,眼前頭等大事仍然是令社會繼續盡最大努力穩控疫情,以達致早日恢復跨境人員正常往來。回顧二十一個月的抗疫工作,我和政府同事、醫管局及專家團隊,堅守「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策略,秉持科學態度,在廣大市民全力配合下,成功戰勝先後四波疫情,並從實踐總結經驗,適度調校防疫策略。這個策略令本港確診個案總數和死亡個案屬全球的低水平,以香港的城市密度、人員和貨物的流動,能有如此成績,每名香港市民應記一功。我亦要衷心感謝每一位參與抗疫的公務員、醫護人員、院舍員工和不同行業人士,緊守工作崗位,令我們的城市盡量在疫情中維持正常運作。我更要代表特區對中央政府在抗疫工作中給予香港的關懷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謝。

164. 政務司司長在上月率領香港特區政府團隊與內地相關單位進行了疫情防控工作對接會議,雙方詳細探討了逐步有序恢復「通關」所涉事宜,以及評估「通關」以後可能面對的風險。雙方會進一步研究細節,爭取盡快舉行第二次對接會議。要成功爭取「通關」,市民的支持至為重要。如果你或家人朋友仍未接種疫苗,請不要再猶豫,盡快打針,保護自己及家人免受病毒感染,並為跨境出行創造有利條件。
 
(十)結語:團結建未來

165. 立法會主席、各位議員、各位市民,在總結我五年任期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的這一刻,我想說幾句感性的話。

166. 我從四十一年前離開大學校園,踏入政府以來,一直堅信憑着為民服務的理念和積極有為的作風,就可以在政治體制內建設更公平、更仁愛的香港社會。我有幸參與香港順利回歸祖國;回歸後又在不同工作崗位貫徹落實「一國兩制」,確保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四年多前就任特區行政長官,深感任重道遠,既是我公務生涯內最大的榮耀,也迎來了人生中最大的挑戰。

167. 上任不到兩年,就因「修例風波」、社會暴亂、外部勢力不停粗暴地干預香港事務、新冠疫情衝擊,而承受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支撐着我排除萬難的動力,來自中央永遠是特區堅強後盾的諄諄囑咐、我在就職時承諾為香港市民一直護航的不變初心和家人的無限信任及默默支持。今天,香港在國家安全和選舉制度雙重保障下,已回到「一國兩制」的正確軌道,我比任何時候都對香港更有信心、更肯定香港可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國家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進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當然亦更期盼我們可以培育有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對社會有承擔的新一代,薪火相傳。

168. 明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的重大日子,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跨局跨部門委員會已展開籌備一系列慶祝活動的工作,並於稍後與社會各界溝通,共同舉辦更多精彩活動,務求達致普天同慶、共賀回歸的宗旨。有人曾經形容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這一刻,是《基本法》保證「五十年不變」的中途站,開啟了「一國兩制」的下半場;但我的看法是,「一國兩制」在中央督導、特區配合下,已完善了維護國家安全應有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和特區符合憲制秩序的選舉制度。這個受《憲法》和《基本法》保障的制度已經是國家治理體系的優勢之一,只要特區堅持以「一國」為本、「一國」為根,以「愛國者治港」,「兩制」肯定會枝繁葉茂,香港仍然是祖國的掌上明珠。在這個新起點上,《2021年施政報告》展示了新氣象,勾劃了新布局,讓我們齊心同行、開創未來! 
 
2021年10月6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3時21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