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就「推動公共健康政策,享受優質老年生活」議員議案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食物及衞生局(食衞局)局長陳肇始教授今日(七月二十一日)在立法會會議就陳健波議員動議的「推動公共健康政策,享受優質老年生活」議案的總結發言:

主席:

  我感謝陳健波議員提出今日的議案,亦非常感謝十二位議員先後就這個重要的議題提出了寶貴的意見。

  壽命延長不僅能給老年人及其家庭,而且能給整個社會帶來機會。壽命年數增加使得有機會從事新的活動,如進一步求學,從事新職業或長期以來被忽視的愛好等。老年人還可以多種方式對其家庭和社區做出貢獻。然而這些機會和貢獻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個因素:健康。如果人們能夠健康地度過這些額外的晚年歲月,並且能夠生活在一種支持性環境中,則他們從事自己認為有價值活動的能力將與年輕人幾乎沒有差別。但如果增加的這些歲月基本是在身心能力衰退中度過,則對老年人和社會都具有不利的影響。

  我在開場發言已提及在不同範疇的措施,亦備悉議員對現行的措施的意見,剛才多位議員提出不少新措施建議。整體來說,我們大致贊同各位議員所提出的意見,亦從剛才兩位副局長的回應可見,這個議題貫穿多項政策範疇,雖然各有政策目標,但亦離不開處理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並希望提升市民健康水平,亦非常關注長者的生活質素。我認為今日的議案的討論,對政府在將來這個問題方面的工作帶出不少值得深思的地方,亦相信處理人口老齡化工作會維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

  接下來,我會簡單就食物及衞生局方面,對於個別議員的意見作出回應。

  多謝梁美芬議員提出的一些問題,亦敦促政府要作新思維,梁議員提及醫保的問題,自願醫保計劃已全面落實,這些產品可以不論受保人的健康狀況有否改變而保證續保至100歲,如果是一些退休人士購買自願醫保皆可續保至100歲。

  謝偉銓議員提到城市規劃和如何可以在規劃地方或整個城市令長者更加健康和多做運動,這方面我們是絕對歡迎,亦覺得我們在老年人健康政策上需要跨部門協作。

  陳振英議員提到做運動的重要性及一些新建議,如果大家多做運動或散步是否可以有一些誘因或獎賞,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建議,對於長者的精神健康和飲食習慣是非常之重要。

  姚思榮議員提到一些康體設施的重要性和關於長者於社區是否有食堂和醫療保健等的建議。多位議員亦提及身體檢查,身體檢查或我們稱為健康評估是非常重要,在政府構思或已經落實的地區康健中心一直都有提供,如果進行了一些簡單的身體檢查後需要見醫生,政府會有資助,可以看區內的私家醫生再作進一步的詳細檢查。

  易志明議員對司機健康特別關心,我想這些特別群組,尤其是工作性質的關係,當然對他們的健康有一定影響,所以在地區康健中心或將來的「地區康健站」都會特別對這些群組的健康加以留意和多做評估,至於易議員提及醫管局的藥物名冊是否可以再擴大,其實每一年政府都有資源予醫管局對其藥物名冊作適當擴大。多位議員提及人手不足的問題,尤其是醫生人手不足及現時正進行的非本地培訓醫生的修訂予以支持,除了這方面,公私營合作計劃亦會一直推進。

  郭偉强議員提醒政府需要有整體策略,這亦是非常重要,稍後我亦會談談接下來下一步工作的整體策略。

  陳沛然議員提及現時的一個法例,即禁止電子煙和加熱煙的法例,我在開場發言亦說過了法例正在審議中,我們期望得到議員支持可以盡快通過,陳議員亦提到地區康健中心和基層醫療健康發展,隨着有更多的硬件、軟件,我們在這方面會繼續推進,現時的服務情況可能受疫情影響,但我們會繼續按時間表推進這方面的工作。

  梁志祥議員提出多項建議關於地區康健中心,例如慢性病的種類是否可以再擴大和長者醫療券如何可以更好地運用,在長者醫療券方面,要有一個深入研究,因為一方面我們希望長者能用得其所和如何使用長者醫療券才可令到長者的健康行為得以改善,所以我們會就這個課題研究。

  葛珮帆議員亦提出做運動的重要性和骨質疏鬆篩查,現時在地區康健中心有一些課程或活動在這方面作評估,可能是一些簡單評估,隨着我們一直發展地區康健中心,不論是慢性病的種類以至大家的需要,我們都會加強這方面的工作,葛珮帆議員亦提出身體檢查方面,我剛才都提了在地區康健中心有提供這方面的服務。

  邵家輝議員和其他幾位議員都有提過大灣區發展醫療的重要性,其實特區政府和食衞局亦希望一些香港的私營醫療機構可以到大灣區發展私營醫療服務,提供予大灣區居民或由香港去大灣區的居民,而邵議員亦提到非本地培訓醫生的法例的重要性,因為我們有人手短缺的問題。

  盧偉國議員特別提出土地用途和未來發展的重要性,我們剛才提過,如果要締造一個好環境是需要有足夠的土地才可以做到。

  最後,柯創盛議員提及請政府積極處理高齡、中高齡人士的健康問題,亦提及身體檢查和地區康健中心處理慢性病的問題,我們稍後會一直推進這方面的工作。

  多位議員有提到疫情和在這契機下,我們如何利用,以及對於接種新冠疫苗,尤其是老人家的重要性,其實2019冠狀病毒病大流行為全球帶來前所未有的公共衞生挑戰。我認為疫情的確有危亦有機。一方面,我們投入大量人力和資源實施入境限制、個案追蹤、檢疫、檢測及社交距離措施等,採取「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策略,做好每道防線,保護市民健康;但另一方面,正如議案及多位議員提出,整個社會對公共衞生和健康的意識和關注達致高峰。由於市民自疫情開始後採取個人和環境衞生措施,預防呼吸道疾病和其他傳染病,因此,如果我們留意數據,自二○二○年二月中起,本地季節性流感的整體活躍程度一直維持在低水平。我十分同意應把握這個機會,抓緊這股動力,同心抗疫之餘,積極推動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多位議員提到接種新冠疫苗,我重申,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及公共衞生專家的意見,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可提供某程度免於受感染的保護,或把病毒損害健康的程度減至最低,是護己護人及保障本港醫療系統可持續運作的最重要措施之一,希望大家能珍惜目前的機會,尤其是長者去主動接種疫苗,為香港築起群體免疫屏障,盡快走出「疫」境。

  長者是因2019冠狀病毒病出現併發症和死亡的最高危群組。截至七月二十日,本港的212宗死亡個案中,有88%的個案是65歲或以上的長者。近月全球流行的變異病毒株傳播能力非常強,雖然主要在輸入個案發現,但一旦在侵入社區造成廣泛傳播,抵抗力弱、疫苗接種率低的長者人口必定首當其衝。我們上星期已宣布,在新冠疫苗接種計劃下參與疫苗資助計劃和院舍防疫注射計劃的私家醫生,為60歲或以上長者接種新冠疫苗,每劑可獲發額外50元資助額,希望提供誘因,令他們更積極令長者盡快接種新冠疫苗,預防感染。

  至於下一步的應對,我們對人口老齡化的應對,參考了世界衞生組織,以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經驗,總括以下幾個重點。第一,致力於健康老齡化。剛才提及預防勝於治療及採取以貫穿人生歷程的方式提倡健康生活等,均是提升市民保持健康行為的能力,特別是平衡飲食、從事身體活動,和避免吸煙和酒精等,都可有助於減少非傳染病風險並提高身心能力。健康生活方式亦需要從小開始培養。事實上,健康生活方式是學校課程的七個學習宗旨之一,教育局透過不同的學科,以全方位學習模式滲透健康生活相關的知識、技能和態度,推動學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小學常識科已設有「健康與生活」學習範疇、初中的科學科、家政科/科技與生活科和高中的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科和科技與生活科,讓學生明白食物與營養,及健康的概念。

  第二,調整醫療衞生系統適應老年人口的需求。發展以地區為本的基層醫療健康系統及服務,以及加強公私營系統合作和平衡便是這方面的重要策略。例如,現時由衞生署、醫管局、地區康健中心或「地區康健站」、甚至中醫診所提供的服務均屬基層醫療範圍,我們須確保各方面互相配合,有清晰的分工和合作,避免資源重疊或錯配,以最有效的方式提升市民預防疾病的意識和管理個人健康的能力。

  第三,建立較長遠的健康照顧系統,這方面包括長者醫療券計劃,亦包括近年社會較重視的精神健康政策。就後者而言,我們於二○一九年委託大學為兒童、青少年以及長者進行三個精神健康調查。當中長者的精神健康調查對象為居住在社區和院舍的60歲或以上人士,針對長者的精神健康問題,包括認知障礙症、抑鬱症、焦慮症、思覺失調等。這項調查預計於二○二二年內完成,會估算按年齡分類的疾病患病率,顯示各種精神健康問題的相關風險因素,並從病人和市民角度,找出有助於為有精神健康問題的長者提升生活能力和居家安老的重要因素。調查結果所蒐集的數據,將有助政府因應長者的實際需要,制訂相關精神健康服務的長遠發展方向。

  第四,建立關愛長者的環境。這涉及剛才提到的安老服務、專門提供予長者使用的康樂體育設施、營造適宜步行的環境、無障礙通道、改善空氣質素等,並促進在各項政策中支持健康老齡化。

  第五,加強監測和檢討。在地區層面,應有系統地監測本港長者的健康情況,以便政府能更適切地了解長者的健康情況。另外,為加強對非傳染病的監測,衞生署已於去年十一月初展開「二○二○年度人口健康調查」,以收集本地人口的健康狀況、與健康有關的生活習慣及其他健康因素的資料,預計於明年下旬完成,我們將可以獲得與健康有關的更新數據,協助制定政策,在地區層面亦需要有系統地監測長者的健康情況,並向政府提供意見。

  抗疫的經驗令大家都採用了新思維一方面去盡量維持必需的服務,另一方面以其他形式推行措施,進入新常態。這也充分體現各個界別和持份者在抗疫的挑戰下高度重視大眾身心健康的必要。

  最後,主席,要達致健康的社區、創造健康生活的環境、以及提升香港市民的個人及公共健康意識,各個重要持份者,包括政府各個決策局和部門、學術界、非政府組織、私營界別和個人的共同努力必不可少。

  從公共衞生角度,食衞局會致力推廣健康生活方式,繼續加強和改革本港的醫療系統,並扭轉現時「重治療,輕預防」的醫療體制及風氣。我們亦會繼續制定一系列的健康政策、並透過立法和提供適切的服務及配套設施以促進健康老齡化。另外,我們會將學校轉型為有利於健康的學習環境,例如健康促進學校;創造有利進行體能活動的生活環境等。食衞局會繼續留意本地及海外衞生組織,包括世衞的最新研究及建議,與基層醫療專業人員建立有效的夥伴關係合作,並與相關政策局和部門在適當階段考慮並採取其他介入措施,藉此保障市民的健康。

  主席,我謹此陳辭。
 
2021年7月21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21時32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