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十三題:德育
*********
  以下是今日(五月二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葉劉淑儀議員的提問和教育局局長楊潤雄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報,近日有中學生涉嫌共同搶劫金鋪及潛入校舍爆竊的事件,引起社會人士關注現今學生的道德水平及學校德育的成效。有社會人士認為,教師任重道遠,肩負培養德才兼備下一代的職責。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自香港回歸以來,學校德育課程的詳情,包括政策目標、課程內容及活動、人手編制及開支;
 
(二)有否就第(一)項所述的德育課程制訂關鍵績效指標;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三)鑑於有意見指出,近年網上充斥煽動仇恨的言論和誤導的信息,對學生構成負面影響,政府有否加強有關德育的師資培訓,包括處理該等言論及信息的技巧,以便教師可有效地向學生灌輸正面的價值觀及協助他們培養良好的品行;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培育青少年人擁有端正的品格,持守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成為守法、負責任和對社會有貢獻的良好公民,一直是學校教育的重任,這也是社會的期望。學生因為違法行為而負上刑責,實在令人痛心。導致學生作出違法行為的原因複雜,不能一概而論,而學校、家庭、同儕、社會氣氛、媒體/網上資訊等,都會對他們的行為有一定影響。學校作為育才成德之所,當面對行為偏差甚或做出違法、違規行為的學生,無論背後的原因為何,須盡力幫助學生改過遷善,並透過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合作,積極調動學校社工及校外機構給予輔導和支援,共同幫助他們重新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
 
  就問題的各部分,本局現回覆如下:
 
(一)教育局十分重視德育及公民教育,積極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本局透過編訂課程指引、提供教師專業發展課程、製作學與教資源,以及組織學生活動等,支援學校在課堂內外,通過各學習領域/學科課程的學與教及其他學習經歷,全方位推展價值觀教育,全校參與共同營造正面的學校氛圍。
 
  各學習階段的課程指引清晰列出有關德育的建議,讓學校有所依循。《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2017)將培育幼兒的品德發展和是非觀念作為目標之一,建議學校配合日常學習活動和家長參與,讓幼兒從生活中實踐出來。小學《基礎教育課程指引(小一至小六)》(2014)將培育學生分辨是非善惡作為小學課程的學習宗旨之一,並提供推行策略建議和教學例子予教師參考,以規劃具校本特色的價值觀教育課程。中學的《中學教育課程指引》(2017)進一步將「加強價值觀教育」定為中學課程的主要更新重點之一,並為學校如何透過整體學校課程規劃推展價值觀教育提供建議。《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架構》(2008)列出不同學習階段的「主要學習期望建議」,就學生應展現的態度和行為提供建議。
 
  教育局並提出一系列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承擔精神」、「誠信」、「關愛」、「守法」和「同理心」,讓學校作為各學習階段推動價值觀教育的方向,以配合社會轉變和學生的成長需要。
 
  德育及公民教育並非一個獨立科目,學校可以透過不同模式推行,例如設置校本的生命教育課、成長課、班主任課,亦有宗教背景的學校在宗教科、早會或宗教活動,培育學生的價值觀。學校應參照各課程指引,因應其辦學宗旨、學校特色、配合學生成長和發展需要等,適切地規劃和持續優化校本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並透過全方位學習活動,如講座、服務學習等,培養年輕人成為有質素,對社會有承擔,具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和國際視野的新一代。
 
  教育局亦持續製作學與教資源,如涉及不同主題的「生活事件」教學資源,讓教師在課堂與學生互動學習,當中包括「(小學)愛心處處,校園零欺凌!」、「(小學)我向不良朋輩說『不』」、「(中學)大義滅友(揭發好友不當行為)」、「(中學)我學會了抗拒社會歪風」。學校應以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為方向,運用生活化的題材,整合各學科教學和跨學科學習活動,在課堂內外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學習經歷,並加強彼此之間的連繫,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
 
  教育局亦重視家長參與,藉舉辦家長講座,製作動畫、海報和家長小冊子,支援學校推展家長教育,協同家長幫助子女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我們也藉每年舉辦的「我的行動承諾」活動,鼓勵學校營造有利推動價值觀教育氛圍。「感恩珍惜‧積極樂觀」是二○一九/二○至二○二一/二二學年推展的主題。於二○一九/二○學年及二○二○/二一學年,分別有610及521間學校開展相關的學習活動。學校亦可靈活運用教育局每年提供的「全方位學習津貼」,或透過申請優質教育基金「我的行動承諾──感恩珍惜.積極樂觀」撥款計劃,獲取額外資源,推動與價值觀教育相關的學習活動。相關資料已上載教育局有關德育與公民教育網頁: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4-key-tasks/moral-civic/index.html
 
  同時,我們亦持續舉辦獎勵計劃和多元化的學生成長計劃/活動(如小學「成長的天空計劃」、中學「多元智能躍進計劃」等),透過歷奇、團隊協作、解難等訓練及親子活動,提升學生的抗逆力,並推動關愛、尊重及自律的精神。
 
  為優化課程,教育局於二○一七年十一月成立的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專責小組)在二○二○年九月向教育局提交檢討報告,建議政府更新《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架構》(2008);於課程提供多類型與價值觀教育相關的學習經歷,以拓寬學生視野;提供不同模式的專業發展活動,以加強教師瞭解價值觀教育不同範疇的目標和宗旨,並加深他們對其專業教師角色的認識;以及編製更多教材,以支援教師培育學生與中國傳統道德和中華文化有關的普世核心價值。相關建議與教育局正持續推行的德育支援措施一致。教育局於二○二○年十二月接納報告載列的方向性建議。課程發展議會已於同月成立「價值觀教育常務委員會」,督導中小學價值觀教育的發展。我們會繼續加強教師專業發展和發展教學資源的工作,亦已開始更新《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架構》(2008)及當中不同學習階段應展現的「主要學習期望建議」,旨在讓學校有所依循。
 
  上述各項持續培育學生品德的工作,已納入教育局的恆常工作,有關的人手編制開支已計入本局的整體開支內,並沒有分項統計。
 
(二)推行德育及公民教育,應同時涵蓋認知、情感和實踐三個層面的發展。認知的提升,能幫助學生辨識生活事件及議題所蘊含的價值觀和態度,作出理性分析和判斷;情感的培育,能發展學生的同理心,提升他們擇善固執的決心和勇氣;行為的實踐,讓學生從真實的情境中,透過實踐鞏固和深化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因此,學生的反思,態度及行為的改善,實因人而異,難言訂立何謂關鍵的績效指標。
 
  為協助學校了解學生在情意及社交的表現,從而檢視學生在全人發展方面的需要,以作適當規劃及跟進,教育局提供評估工具及數據,例如「情意及社交表現評估套件」。學校亦可通過日常觀察、校本問卷等工具,持續蒐集相關資料和數據,回饋價值觀教育的策劃工作,促進學校持續發展。
 
  我們一直通過視學、課程探訪等途徑,了解學校學與教的質素,包括推行價值觀教育工作的效能,並會因應學校的學與教表現提供具體和專業的意見。
 
(三)德育是五育之首,培育學生良好品德是學校的重要工作,也是全體教職員的共同責任。全校參與模式可於校內營造有利氛圍,推動價值觀教育。教育局非常重視有關德育的師資培訓,為教師舉辦多元化的專業發展活動,讓教師參與有系統的培訓,例如短期課程、研討會、會議及工作坊;並持續為不同崗位和職級的教師(包括新入職教師、專責德育及公民教育教師、晉升教師,以及校長和學校課程領導)提供相關的專業發展課程,配合工作和需要,提升推行價值觀教育的知識和技巧。課程的內容除着重加深教師對價值觀教育的認識和技巧,也帶出教師言行對學生品德影響的重要信息,強調言教和身教於價值觀教育是同樣重要。
 
  現今社會資訊科技發達,互聯網對學生的思想言行有深遠影響。教育局舉辦的價值觀教育教師專業發展課程,也涵蓋提高對學生於網絡世界應掌握的知識、技能、正確價值觀和態度的內容,並邀請相關的專家和團體,就認識網絡危機、保護個人私隱、處理網絡欺凌、辨識資訊真偽等議題,舉辦講座及工作坊,裝備教師設計能配合學生成長需要和生活的價值觀教育課程和學習活動。此外,教育局於本學年與新聞教育基金合作,舉辦一系列傳媒及資訊素養研討會和工作坊,提高教師對傳媒運作、慎思明辨地處理資訊,以及引導學生合乎道德地善用資訊和社交媒體(例如不隨意轉發未經核實的資訊、拒絕網絡欺凌),相關內容亦會用作發展相關學與教材料,以進一步支援學校推展資訊/媒體素養教育。我們亦組織學校網絡以分享良好實踐經驗,又到校探訪和提供建議,就價值觀教育的課程規劃、教學等方面與教師進行討論,內容涵蓋於資訊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如何有效培育學生品德和正面的價值觀,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培養青少年人明辨是非對錯、知禮守規和遠離罪行,是社會各界的共同責任,而教師更是學生的楷模,對學生學習和成長甚為重要。我們希望社會上不同持份者共同協力,為學生建立良好品德和實踐正確的行為締造正向學習氛圍和環境,以助學生培養正面價值觀、態度和行為。
 
2021年5月26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1時55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