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十六題:香港的宏觀經濟數據
****************
  以下是今日(四月二十八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陸頌雄議員的提問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的書面答覆:
 
問題:
 
  關於香港的宏觀經濟數據,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二○一二至二○二○年,每年(i)僱員報酬、(ii)經營盈餘總額、(iii)僱員報酬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即勞工收益佔國民收入的比重),以及(iv)名義本地生產總值增減率中,僱員報酬及經營盈餘總額分別所佔的百分點;及
 
(二)採用時間序列計量經濟模型進行測試,上述期間香港勞工收益佔國民收入比重的變化,如何受下述決定因素影響:(i)貿易開放度、(ii)公營機構的規模、(iii)法定最低工資、(iv)實質本地生產總值的按年增幅,以及(v)科技水平的提升?
 
答覆:
 
主席:
 
  就陸頌雄議員的提問,在諮詢過政府統計處及政府經濟顧問辦公室後,我現回覆如下:

(一)根據政府統計處截至二○一九年的最新數據,相關統計數字載於附件。
 
(二)勞工收益佔國民收入的比重,其計算方法為僱員報酬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通常用作一個經濟體內勞工及資本收益分布的粗略指標。在二○一二至二○一九年期間,僱員報酬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在百分之五十二左右水平徘徊,顯示勞工收益佔國民收入的比重大致穩定。
 
  根據政府發表的《2013年經濟概況及2014年經濟展望》中《香港勞工收益佔國民收入的比重》專題的時間序列計量經濟模型,並按截至二○一九年的數據更新分析,結果顯示貿易開放度、公營機構的規模、法定最低工資、實質本地生產總值的按年增幅和科技水平的提升等因素均在統計上對香港勞工收益佔國民收入的比重有顯著影響。簡單而言,貿易開放度與勞工收益佔國民收入的比重成反向關係,而公營機構的規模、法定最低工資及科技水平的提升與勞工收益佔國民收入的比重則成正向關係。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勞工收益佔國民收入的比重亦會受其他因素所影響,如經濟結構及勞動人口教育水平等,而這些其他因素亦可能和以上五個因素互為影響。因此,上述的簡單計量經濟分析僅旨在提供粗略的統計結果作參考,而並非就相關比重的變化作全面分析。
 
2021年4月2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45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