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抗疫記者會答問內容(附圖/短片)
****************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今日(七月二十七日)下午舉行記者會。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博士、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食物及衞生局常任秘書長(衞生)陳松青、衞生署署長陳漢儀醫生及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高拔陞醫生亦有出席。以下是記者會答問內容:
 
記者:你好,司長,首先想問室內外都要戴口罩的規例方面,其實會否有一些豁免?做運動方面,其實是否都要戴口罩?另外,如果有人在街上可能圍在一起吸煙,除下口罩吸煙,這方面其實又會否觸犯法例?具體執法是怎樣?罰則上會否加強?繼續沿用現時的規例定額罰款2,000元,最高罰款5,000元,還是會再增加罰則?另外想問其實之前禁止晚市後,有一些市民都需要在外面吃飯,便會轉到公園或站在街邊吃,現時完全禁止所有堂食後,其實有一些工作性質是不可能在家工作的,他們必須在外面工作,就他們吃飯方面,政府有否考慮過如何平衡這方面?如果他們在街上、公園吃飯算不算犯法?另外,其實這樣做是否真的能減低感染風險?最後想問政府近期不斷收緊一些措施,而不是要求更多企業實行在家工作,只有如司長剛才所說作出一些呼籲,是否覺得只要收緊措施而人們繼續上班其實便可以減輕整個疫情?謝謝。
 
政務司司長:我們整個防疫策略是張弛有度的。我們一定要根據衞生防護中心的風險評估和政府專家委員會的意見而作出一個全盤考慮,當然在過程中,正如三人拔河,特首亦說過多次。第一,防疫是最主打並很重要,但亦要考慮經濟的實際環境以及市民的承受力等,即所謂可以忍耐的力量,三者之間要取得平衡。所以在這過程中,這些平衡往往是不容易的,但我們一定以最大公約數,即公眾安全為出發點,亦顧及實際情況,所以你看到我們適度地做我們認為恰當的事。
 
  首先口罩方面的細節,我交給陳松青常秘向大家說說。罰則根本與上次一樣,都是2,000元,最高5,000元。如果你的身體有缺陷或精神上有疾病、損害等,條例清楚說明那些構成一些合理辯解,可以不用戴口罩;或當你戴口罩後覺得會對個人帶來嚴重不舒服等,都是一個合理的解釋。當然你要解釋得到,一個合理的辯解是重要的。
   
  晚市方面,你剛才說有些人一定要在外吃,怎麼辦?他們真的要叫外賣。大家都要包容。至於在哪裏吃飯,當然你在辦公室,在附近買了飯盒便回辦公室吃,現時很多同事午膳時都是買飯盒回辦公室吃。在郊野公園吃是否可以,我們沒有限制,但當然你不能構成環境污染,到處亂扔飯盒等,個人衞生都是重要的。
   
  至於在家工作,政府都是返回最初的環境。現時政府可以說有六成同事,大部分是紀律部隊、醫療同事、緊急服務同事,仍然繼續上班;剩下的我們說的只是一半而已,(那些)是真的在辦公至工作,我們已盡量減少很多前線服務。所以我作出的誠懇呼籲,希望僱主顧及現時環境,希望盡量減少社交接觸。我覺得在這環境下疫情真的十分嚴峻,個案一路飆升及整體世界及國際環境明顯是向上走,而不是向下走,我們真的要提高警覺。大家容忍片刻,一起忍讓一點,短期的不方便換來長期的健康、安全,我覺得這點是重要的。或者請秘書長說一說那些細節。
 
食物及衞生局常任秘書長(衞生):《預防及控制疾病(佩戴口罩)規例》(第599I章)上一次修訂時,已在規例下容許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可以指明在甚麼公眾地方需要強制佩戴口罩。今日我們會做的是,由星期三開始指明在所有公眾地方均須佩戴口罩。這項有關佩戴口罩的規例唯一不適用於未滿兩歲的人士或有合理辯解不需佩戴口罩的人士,而合理辯解則主要包括一些飲食的情況、服藥的情況,或者因為身體上或精神上的殘疾或疾病而不能戴上口罩,這些都不適用於佩戴口罩的規例。如果有任何人有合理必要不佩戴口罩以避免自己身體受傷害,這亦不適用於強制佩戴口罩的範圍。正如剛才司長所講,佩戴口罩其實是保護個人和保護其他人的防疫措施,我們強烈呼籲巿民在任何地方均盡可能佩戴口罩。罰則方面,我們仍然維持在這規例下的原有罰則,即定額罰款2,000元,或最高罰款5,000元。
 
記者:做運動、吸煙是否沒有獲得任何豁免,是否需要佩戴口罩?
 
食物及衞生局常任秘書長(衞生):正如我剛才所講,在規例下,我們已訂明只有在有合理辯解的情況下才可以不用佩戴口罩,而有合理辯解的情況,除了包括飲食和用藥的情況之外,對吸煙我們並沒有特別給予豁免。我亦趁此機會呼籲,巿民應盡可能趁此機會戒煙,亦應盡量避免在公眾地方吸煙。
 
記者:你好,想問司長,其實多個專家都認同政府的豁免檢疫安排是引發第三波疫情的主因,之前政府說因為物資問題,所以不能夠收緊這個安排,現在政府卻收緊,其實為甚麼?是否政府一直以物資作擋箭牌?就這32類豁免入境的人士,是否沒有任何空間能收窄他們相關的檢疫安排?第二個問題,想問如果政府一直不切斷源頭,不收緊這些獲得豁免人士的安排的話,疫情在社區其實是否預計到只會一直失控及擴大?你們再推出一些戴口罩、禁堂食這類措施,其實是否治標不治本?其實除了用法例規管市民外,政府當局現時還可以憑甚麼要市民和你們同心抗疫?還有甚麼可以令市民心悅誠服依照法例做?第三個問題,想知道現時疫情已經有至少20人死亡,政府一邊說尊重專家意見,另一邊卻說專家說的這是源頭是誤解;之前疫情爆發時已經說過要戴口罩,但特首說戴了也要除下,到現在室內、室外也要戴口罩。政府會否向專家和死者家屬道歉?政府是否需要就抗疫失敗負上責任?謝謝。
 
政務司司長:首先,多謝你三條問題。在豁免安排上,我們由第一天開始已經解釋得很清楚,即疫情一開始時,豁免不是新的事物。因為香港的經濟聯繫、食物,全部是靠外來,香港是不可能自己生產食物、蔬菜、肉類,,所以我們一定要有通道,繼續確保我們的經濟、有需要的活動可以繼續進行,不會因為疫情而影響我們的食物供應等,這是必然的。正如我剛才所說,要找個平衡點。在平衡過程中,例如我們豁免跨境貨櫃車司機,每日有七千多名司機來回深圳、香港,為了貨物和食物這些基本物資,這是很重要的。我們不是說要犧牲香港的健康,而實際上是一個平衡。他們要依足嚴緊的防疫措施,例如我們早期一定要有一個醫學監察,是很嚴緊的;一定要戴口罩、量體溫、一定要申報等等,當然最近亦配合我們和內地的聯防聯控,一定要有檢疫測試,證明是陰性才可以能繼續享有豁免。大家要理解我們背後的理念。
 
  關於船員等方面,昨日我們也有很詳細的新聞稿,晚上也有補充資料向大家交代。我們明白大家的關注,亦尊重專家意見。我們的出發點很簡單,我們是實事求是去做,因為較早前國際上有些呼籲,還有香港船東協會呼籲,很多海員和船出海後,半年也泊不了岸,因為疫情問題是相當嚴峻。基於人道理由,亦有很強烈的呼籲,加上香港是一個航運中心等因素,亦有很多船東協會向我們求助,也說不定很多船員是港人,所以我們有這個措施。但疫情逆轉,我們不能夠一成不變。我們斟酌疫情,現在進一步(收緊),昨日都宣布由星期三開始,如果不是送貨來香港,與香港運作沒有關係的話,便不能夠泊岸。陳帆局長可以向大家再補充一下,讓大家了解多點背景。源頭方面,當然我們現時發現很多的確診個案是找不到源頭,這是我們憂慮的,現正在努力尋找。但減少人流是重要的,在這個階段,若然還是控制不到人流,繼續發展下去,這說不過去的。所以我們在人流方面,第一,四個人的聚集變成兩個人。如果你說家裏不只兩個人,要出外怎麼辦呢?以一個住戶計,其實是可以豁免。在車裏也可以豁免,即七人車、四人車、五人車也可以豁免,這些以前也是這樣做,我們也維持這個做法,有一定彈性和寬鬆。始終我們都是盡力去做。其實我們目標一致,是香港盡快走出這個逆境,走出這個困局,大家可以健健康康、開開心心地生活,希望大家理解有時我們的政策,不是前後不一,事實上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張弛有度──哪些時候可以寬鬆些、哪些時候認為可以收緊些,這次我們把它拉緊,是拉得很緊,由四個人變成兩個人。現時所有堂食不能夠賣,包括Food court(美食廣場)都不能做堂食。我們把它清空,不能在那裏聚餐、坐下吃,是沒意思的。或者請陳帆局長簡單補充一下關於海員方面。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我相信大家亦了解,現在全球疫症肆虐,基本上全球貨運供應非常緊張,所以供應鏈的維持對全球生活以至物流運輸均非常重要。香港超過九成的貨物是經水路運送,我們經常使用的口罩、洗手液、紙巾,甚或至各式各樣糧油食品、日用品,也必須透過水路維持供應。在確保香港市民生活不受影響,以至經濟可以持續(的同時),我們亦首先考慮公共衞生這前提。在確保公共衞生這個前提得以保障的安排下,我們認為有需要確保水路運輸正常運作。我們當時按實際疫情及社會環境,各個政策局及部門共同檢視,在進行有關豁免時亦提出一些指定條件,確保有關船員進行有需要的隔離,以至入境時有些必須的安排。譬如說,我們亦參考了醫學專家在不同時間提出的意見。我們在七月初就着疫情轉變,提出有關船員乘坐飛機到香港必須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病測檢,取得陰性證明書,而且來到香港需要進行有關檢測。除此之外,亦要求他們入境時需要等候船隻來到香港,抵港後直接點對點上船。這些都是按當時不同階段的實際情況作出適當調配。現時來說亦因應當下疫情變化、社會情況,收緊相關豁免條件。相信大家非常清楚,我們最新的要求是除了在入境前 48小時完成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病檢測,取得陰性證明後;亦需要船公司在船員或船隻抵港前提交相關文件,並需要確保相關船員抵港時落飛機點對點直接上船;而船上的船員在船隻逗留香港的時候不可上岸。凡此種種,希望盡可能做足防疫工作,確保香港公共衞生安全。
 
記者:……
 
政務司司長:我想在目前的環境,大家都會有些不便,生活可能受到影響等等,不過為着整體公共健康,為着大家的身體健康、社會安全,特別是公共安全,目前措施如帶來不便,希望大家理解。
 
記者:首先是有關海員方面的問題。由六月八日開始,平均每日有多少海員是豁免檢疫入境?以及相信政府現時發現有些漏洞,才會收緊海員入境措施,究竟會不會為引發第三波疫情道歉?檢測方面,現時每一日檢測量有多少?當中有多少由私人公司處理,即是如早前談到的內地華大基因?政府會否如英國一樣,向研究疫苗的廠訂疫苗?以及想問其實今日都有很多新措施,一些重要的措施公布,但為甚麼林太今日沒有出來?有甚麼重要得過出來解說這些政策?是覺得並不重視今日這些措施,不重視這個疫情?抑或其實是想迴避一些問責的問題?
 
政務司司長:或者請陳帆局長講講海員數字。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由今年二月初至七月二十一日,(來港)上船的船員大概有一萬人。我希望大家理解,現時疫情肆虐期間,全球有數十萬名海員在海上漂流,這些海員在秉持其天職,為世界航運及物流供應而努力。
 
  因應國際海事組織、國際勞工組織,以至國際航運公會的呼籲,因為很多船員已在水上漂流了很長的時間,有些(船員)在水上停留的時間超過一年,以致身心受到極大壓力,以至傷害。所以,在評估當下的疫情,以至實際環境,並在確保公共衞生的同時作出平衡。我們亦不斷監察疫情的轉變及香港的實際情況,而且不斷作出調整。剛才這位朋友問的便是我們在七月初的時候,正如我剛才所述,我們要求抵港海員在來港前48小時完成新型冠狀病毒病的測試,取得陰性的證明,並持輪船公司的證明,才可前來香港。若該名船員沒有相關檢驗證明,可以被拒絕入境,有關船員入境後亦會在我們有關的衞生當局進行檢測,方可上船。這是因應最新實際疫情發展,以至當下的情況,以及專家的意見作出調整、修改有關決定。所以,本星期三起,在香港沒有貨運裝卸的貨輪船員的輪更,以至客輪的輪更會停止,直至香港疫情受到控制為止。
 
政務司司長:就檢測方面,想請局長說說。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檢測方面,其實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公營機構的檢測量,即包括衞生署和醫院管理局的檢測量。目前的疫情非常嚴峻,每日都有超過100宗確診個案,而他們亦各自有緊密接觸者,之後再有確診個案。有關這些個案的檢測量,如檢視過去一星期,差不多有10 000或以上,過去幾日甚至有時超過10 000,可能做到12 000至13 000,當然這是當疫情嚴峻時加班、加時間(而做到)。衞生署亦有向多間本地私營化驗所直接採購檢測服務,加強公營機構的檢測能力。我剛才講過,由七月十四日開始,這些私營化驗所協助衞生署進行檢測,預計每日逐步可以處理合共約6 000個樣本。除了公營機構外,當然還有私營機構,私營機構能夠提供的力量大很多,例如四個高風險群組會陸續擴展至小巴司機、街巿租戶及特殊學校宿舍部員工,整個檢測數目差不多超過50萬。目前已收集的樣本超過37 000多,亦做了超過34 000個樣本的檢測,而且一直會有進展。剛才亦提過,我們亦會在慈雲山比較多確診個案的屋邨展開檢測。

政務司司長:你問為甚麼特首今日不主持這個記者會?其實我們是一個團隊,無分彼此。我們在抗疫上大家是一個團隊,齊心抗疫。她今日未能到來,並不等於我們不重視這件事,絕對不是。今早行政會議召開了特別會議,我們是分秒必爭,為市民利益求福祉。
 
記者:我想問問司長,「限聚令」現在收緊至兩個人,理據是甚麼?為甚麼不索性實行「禁足令」?與其現時禁堂食,為甚麼不規定全部人停工,令市民可以減少出外?另外,食肆方面,政府有否考慮過賠償政策?以及現時醫院床位比較緊張,負壓病床比較緊張,確診個案亦來不及送入院,會否尋求中央協助?為甚麼慈雲山居民可以優先,其實病毒已經擴散至社區,為甚麼不進行一個全民測試?謝謝。
 
政務司司長:在醫管局的病床方面,我請高醫生先回應,我接着回應其他問題,好嗎?高醫生。

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在醫院病床裏面,情況的確是非常之緊張,我們見到今次疫情來得好快好急,病人數目亦都多,過去幾日,大家也看到每日確診數字很多時超過100個病人,因此其實我們大約1200多張的負壓隔離病床,基本上差不多全部使用,入住率、特別在內科隔離病床,其實都有八成多、九成,我想大家也明白,隔離病床其實去到這個入住率,基本上也是完全使用,因為要有一個啟動的運作,因此也出現一些情況,知道有些病人,譬如過去一兩日,有時會有甚至過百位病人等候入住,這也是不理想的情況。

我們同事盡了最大的努力,希望透過不同的方法,能夠善用我們的病床,所以就適當的病人,當然他如果康復的話就會出院,另外我們也調動到其他一些專科的一些病床,譬如像骨科病床、外科病床,令我們可以開啟到我們二線隔離病床,現在已有200多位新型冠狀病毒的病人,轉介到我們第二線隔離病床那邊,同時我們也在上星期五開始啟動在鯉魚門度假村的社區隔離中心,到今早來說,大約有70多位病人在那兒接受隔離治療,我們看到的情況現在還是嚴峻的,所以明白有市民雖然很多時仍要等候入院,但因為醫院的病床都是緊張,因此我們也會盡量安排,特別是一些年紀較大的病人,或者他有長期病患,又或者他有明顯病徵那些,會優先入院接受隔離治療,相對上來說,一些相對上比較年青的病人,又或者他沒有病徵,因為大家也明白,現在我們也配合整個政府做很多篩查、測試,因此也有不少人士雖然有確診但其實沒有病徵,我們會逐步安排不同的病人入院,當然也是有優次的次序,我們也呼籲市民,希望大家能夠盡量配合醫管局和衞生防護中心同事的安排,因為其實病人他們得悉有確診需要入醫院的時候,衞生防護中心的同事都會提醒他們關於各方面的感染控制措施重要性,如何小心照顧自己和家人,同時亦知道衞生防護中心同事也會同時安排密切接觸的人士接受隔離治療。未來這段時間,我們也會繼續盡量去騰空多一些病床,可以接收到我們病人,繼續善用我們的第二線的隔離病床、鯉魚門度假村的一些隔離設施。

同時,醫院的隔離病床,一定會優先給那些需要在醫院接受照顧的病人,一般來說也是年紀比較大,或者慢性病患、明顯病徵的病人,而一些相對年青,特別是無病徵的病人,我們現在也會安排與他們做一些快速評估,使他們可以盡快安排他們到像鯉魚門度假村的一些社區隔離設施,因為很多時這些病人的需要主要是隔離的需要,相對上的醫療照顧比較少,隨着我們上星期五開始啟動鯉魚門度假村的設施之後,過去幾日的運作相對上順利,因此我們也有信心可以加強各方面的服務,當然我們也為了將來作出計劃,如果萬一疫情繼續持續下去,或者情況嚴重的時候,我們現在也積極籌備在亞洲博覽館做一個相關的隔離設施,以備將來有機會需要。

政務司司長:回應其他幾個問題,為甚麼不乾脆實施「禁足令」或者「居家令」等等?「禁足令」和「居家令」都是相當嚴厲的措施,差不多等同宵禁,英文是Lockdown,墨爾本等很多地方真的是不准人外出。對於香港實際的環境,我覺得一定要很小心謹慎,不可以隨便、貿貿然就說(實施)「禁足令」,因為是茲事體大、影響深遠,而能否做到亦是一個高難度問題。
 
  第二,香港很多人因為種種理由是不煮飯的,例如因為居住地方根本不適宜煮食或在生活方面不太方便,所以香港食肆林立,有16 000間食肆,是香港文化。如果晚上全部停工,連外賣都沒有,很多人的生活會有困難,亦帶來不便。這正正反映出張弛有度的政策,在此彰顯出來。我們一方面不要堂食,即是不要近距離(接觸);但另一方面(外賣)服務仍繼續。只要大家合作,可以去提取,或是送上門,現在很流行送上門,只要打電話、上網落單便會送到,在門外領取食物,便可以在家用膳。其實這是靈活,香港成功的地方便是夠靈活,以及針對香港的特殊情況,所以我們覺得這個做法是恰當。
   
  第三,你問我們要求一些企業關閉,或不允許一些店舖、處所營運,會否有經濟援助或支援給他們。「防疫抗疫基金」成立後,已經有兩次的「基金一」、「基金二」。同時在羅致光局長之下有一個很龐大的「保就業計劃」,有八百多億元,第一期已經差不多陸續發放;第二期亦會在九月左右開始陸續發放。這筆錢數額不少,亦能幫助到不少企業,或者羅局長可以說說最新情況。當然我們亦會密切留意着有些行業會否受到影響。受重創的行業,我們當然會關心,絕對會關心他們。所以我們首先會評估整體情況,即是對於營運方面,不讓他們營業的影響。第二,我們同時會考慮經濟能力,防疫基金有少部分是應急款項,(金額)並不是太多,但會盡量在能力所限下看看怎樣幫助這些機構。個別局都要開始做一些評估,或者請局長講講「保就業」計劃的最新情況,讓大家知道我們最新的發展。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多謝司長。大家都知道,我們的目標是希望在本月底(即本星期末)大致完成「保就業」計劃第一期補貼的發放。當然在此亦可藉機會呼籲,有部份申請的僱主仍未補交其錯誤輸入的銀行戶口資料或其強積金戶口有關的資料,所以有部份(申請)在這裡所謂「卡住」。我們的目標是希望在八月中公布第二期資助額的發放準則,並希望在八月底可以開始接受申請。目標是希望在約兩星期後──大概九月中開始發放有關「保就業」計劃的第二期資助。
 
政務司司長:你問為甚麼只有慈雲山、慈正邨進行免費檢疫,而不在其他地區?理據是黃大仙今次是一個重災區,有很多本地個案,特別慈雲山中心這個商場內引發很多確診案件,而旁邊就是慈正邨,所以是高風險的。第二,有不少的個案令慈正邨的居民受影響,所以行政長官特別指令民政總署為屋邨進行檢測。或者徐局長可以作一點補充。
 
民政事務局局長:正如司長剛才所說,慈雲山情況的確比較嚴峻,所以這次計劃我們會先做慈正邨及其旁邊的公共屋邨的住戶。剛才我都說過,我們希望可以在兩星期內完成整個測試計劃,當中會為22座樓宇、戶數大約有13 000多,約40 000多個居民完成測試。
 
  其實除了測試之外,我們之前有機會和當區居民交流,看到獨居長者或雙老比較恐慌,亦較少機會出外購買物資,所以我們早兩個星期找了樂善堂和東華三院,向慈雲山慈正邨、牛池灣彩輝邨和觀塘坪石(的居民)派發超過7 500個食物包,當中有米和罐頭,在疫情下盡量給予食物和物資上的支援。除此之外,過去民政總署就着十八區,現時口罩物資暫時未必是最緊張,但是我知道很多社群未必有這些物資,所以在過去最新一輪,民政總署經十八區很多地區NGO(非政府機構),派發了超過490萬個口罩和約300萬支消毒搓手液給有需要的社群。正如剛才司長所說,一個團隊每一個部門均盡量行多步,做多些,看看如何從市民角度,就他們的需要盡量給予支援,我補充到這裏。
 
記者:……
 
政務司司長:行政長官上星期的報告有交代,她很坦白向大家交代了,中央是高度關心香港,香港有甚麼需要,國家中央政府一定全力支援,大家有一個後盾。國家是堅實的後盾。行政長官亦作出請求,第一在檢測方面希望加大檢測力量,做多些檢測。現時華大已經入場,中檢也進了場,全部都是在內地相當有地位的(公司),而且有一定的經驗處理。
 
  第二,行政長官亦作出要求,中央亦肯定了、有積極正面的回應,就是希望中央協助我們在亞洲博覽館,在短時間內開闢一個方艙醫院,就此國家也同意了,亦會盡快協助我們。屆時可以有過千個、最多可達到2 000個床位,醫管局便可得到進一步支援。還有在疫苗方面,如果國家開發到疫苗,亦希望盡快幫到香港,讓我們走出疫情的困局。國家很清晰,香港有甚麼要求,國家一定會盡一切能力協助香港,盡早走出疫情困境。
 
記者:……
 
政務司司長:醫療人手絕對不在我們的議程上。我們主要有三件事──第一是檢測力量,即多些設施,現在正在做。香港有華大、有中檢。第二是能夠在短時間內建立方艙醫院,國家的經驗是以神速、火速做到,有一隊專家來香港協助硬件方面的工作。醫療人員方面絕對不是我們的議題,大家不需在這方面過分擔憂。
 
記者:中聯辦表示中央隨時準備協助香港抗疫,其實在甚麼情況下特區政府才會提出要求?私家化驗所服務都已爆滿,例如有個案指星期二有化驗結果,但到了星期五才公布結果,為甚麼不請求中央設立火眼化驗室,或者會更快、更便宜?政府向中央提出要求有甚麼考慮因素?會否擔心醫護反對?有專家今早指香港的檢測現已大滯後,現在整個慈雲山要做免費檢測,會否要等很久?隱形病人會否繼續在社區遊走?政府會如何處理這些問題?
 
政務司司長:首先我請陳局長談談這數個問題。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首先我先說檢測。政府尤其是衞生署和醫管局,我們的檢測其實一直都是加大的,當然在人手或機器上有限制。但是在較早前,我們有「防疫抗疫基金」給予的撥款,所以至本月底或八月初,可以再增加2 400個檢測量。這就是當時「防疫抗疫基金」撥款給衞生署、香港大學和中文大學,讓大家增加檢測量。但現在,當我們多了一些外援和私營的檢測量,尤其是一些私營機構可以提供比較大的檢測量,令我們有條件可以在短時間內擴大我們的檢測數量,這當然是包括衞生署,由這一波疫情開始,他們都是盡力在整個疫情的控制和找緊密接觸者、以至截斷傳播鏈等方面工作。在這些確診者住的地方、他們工作的地方或吃東西的地方,現在總共派了差不多39 000個樣本瓶,做了很多這方面的檢測,當中也找到差不多六、七十個確診個案,這是我們一直推展。剛才亦說過,衞生署本身的檢測量有限,所以現時為了應對疫情,我們開始購買一些私營的檢測。剛才我所講的全部都是公營,現時私營方面,主要是我剛才所講的四個高危群組,讓三間化驗所可以在很短時間內提供數以萬計的核酸檢測服務。在這大前提下,除了剛才所講的四個群組外,亦會在未來一周再擴大至小巴司機、街市租戶和特殊學校宿舍部的員工。這些都是我們覺得有風險存在,加上整體疫情發展,我們應該擴大檢測數量。
 
  至於剛才徐局長所講的有關慈雲山區,一直以來衞生署在有確診個案的大廈已經開始派發樣本瓶。如果在整區,如司長所言,如確診個案比較多,則會在該區開展檢測工作。我們會一直監察整體情況。對於我們的檢測工作,如果檢測能夠找到確診個案,截斷傳播鏈,我們一直會推展下去的。
 
記者:⋯⋯很多人最近都說會押後立法會選舉,當局會否考慮⋯⋯
 
政務司司長:選舉方面,我們會密切留意着疫情,這是大家都關心的。疫情是重要的,因為始終我們的底線是希望有一個安全的選舉,一個有序、公平、公正的選舉,但疫情真是一個重要因素,我們不能忽視。選舉投票人數不少,聚集等等的風險十分高。我們都會密切留意,每日監察情況以作全盤考慮。我們在適當時候會向大家交代,多謝各位。

(請同時參閱談話全文英文部分。)
 
2020年7月27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20時41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