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十七題:香港學生的科學、閱讀及數學能力
**********************
  以下是今日(一月八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張國鈞議員的提問和教育局局長楊潤雄的書面答覆:
 
問題: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上月公布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2018」研究結果,在79個參與研究的國家或經濟體系中,香港15歲學生在(i)母語閱讀及(ii)數學能力的排名均為第四,較上一次研究的排名下跌兩位,而(iii)科學能力的排名則維持第九位。內地及澳門的學生在上述三項能力的得分均高於港生(內地學生的得分更稱冠),而港生的科學和閱讀能力得分則創二○○六年以來的最低得分。基於上述研究結果,有不少港人擔心港生的學術水平日益下降並被鄰近地區學生超越,以致逐漸喪失競爭力。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鑑於港生的閱讀及科學能力得分均下跌,而他們在上述三項能力的得分均遜於內地及澳門學生,教育局如何解讀上述研究結果,以及其於上述研究結果發布後發出的新聞公報中,作出香港學生在該「三方面的能力均遠高於國際水平」的評論是否避重就輕;
 
(二)鑑於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STEM)的教育在中小學推動至今已超過四年,教育局有否研究為何港生的科學能力得分反而下跌,並創二○○六年以來的最低得分;如有,詳情為何;教育局會否檢討STEM教育資源的調撥及使用情況是否到位和奏效;
 
(三)鑑於有學者指出,港生的科學能力得分下跌或與高中學生同時選修物理、生物和化學學科的人數近年減少有關,教育局會否檢視理科在高中課程中所佔比重,以及該等學科的程度和內容;
 
(四)教育局會否立即推出有效措施,提升本地學生的數理能力,以及會否研究及借鑑澳門及內地的教育制度的優點,以改善香港的教育制度;及
 
(五)有何新措施推廣香港青少年的閱讀風氣,以加強他們的閱讀能力?
 
答覆:
 
主席:
 
  「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策劃,旨在評估參與國家/經濟體系的15歲學生,對社會所需知識與技能掌握的情況,並建立教育指標,讓各國政府及政策制訂者審視、評價和監察國家和學校層面的教育成效。PISA自二○○○年起每三年舉行一次,研究涵蓋以母語閱讀、數學及科學的能力。PISA 2018有來自79個國家/經濟體系約600 000名學生參加。
 
  香港的教育以促進學生學習為目的,提供廣闊知識、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共通能力及正面價值觀,以達到全人發展。我們的課程設計及施教均以學生的學習利益為大前提。按此教育政策目標,我們會仔細分析PISA 2018的研究結果,了解學生的強、弱項,並參考表現優秀國家/經濟體系的成功經驗,以檢視課程和學與教的成效,從而進一步優化香港的教育質素,提升香港學生國際上的競爭力。
 
  就張國鈞議員的提問,本局現回覆如下:
 
(一)PISA 2018的研究結果顯示,在79個參與研究的國家/經濟體系當中,香港15歲學生以母語閱讀的能力和數學能力均排名第四,科學能力則排名第九。在閱讀能力方面,香港學生的排名雖然較二○一五年的第二名輕微下跌,分數亦從527分微降至524分,但仍遠高於OECD平均分487分,表現仍然優秀。在數學方面,香港學生雖然在PISA 2018的排名稍降,但平均分從二○一五年的548分上升至二○一八年的551分,遠高於OECD的平均分(OECD在二○一五年及二○一八年的平均分分別為490分及489分)。此外,香港有29%的學生在數學能力取得最高水平(即一至六級中的第六級及第五級),較PISA 2015的26.5%為高,亦遠高於OECD 2018的平均值10.9%,可見香港學生的數學能力保持優秀。至於科學能力,香港學生於PISA 2018的排名與PISA 2015均名列第九,並無下降。科學的平均分(517分)雖稍遜於上屆(523分),但OECD科學的平均分同樣由二○一五年的493分下降至二○一八年的489分。跟OECD其他國家/經濟體系比較,香港學生的平均分顯著高於OECD的平均分,整體保持良好表現。總括而言,香港在上述三方面的能力均遠高於國際水平。
 
(二)教育局於二○一六年底公布《推動STEM教育—發揮創意潛能》報告,積極推動STEM教育,落實多項推行策略,以促進學生發展二十一世紀所需的卓越能力,包括更新科學教育學習領域課程、加強教師STEM教育的專業培訓,以及提供資源以配合學校推動校本STEM教育計劃等。STEM教育並不是一獨立的新科目,在本港的中、小學課程中,STEM教育是透過科學、科技及數學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推行的(如中、小學數學科、初中的科學科和普通電腦科,及小學常識科),中、小學教育必須涵蓋這些學習領域。推動STEM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創新科技與日常生活的關係,加強他們綜合和應用各學習領域獲得的知識和技能,以及協作、動腦動手、有創意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單純看學生在PISA數學和科學的排名高低,以衡量學校STEM教育的成效,並不全面。基於校情和發展重點不同,推動STEM教育的步伐不同是可以理解的。我們一直從不同途徑(包括與學校日常接觸、學校探訪、視學及問卷調查等)了解學校推展STEM教育的情況,包括支援措施是否有效。現時,學校普遍能建基於現有優勢,起動了具校本特色的STEM教育;大部分學校透過強化STEM學習活動的教學設計,為學生提供具STEM特色的學習活動及課業,包括探究活動、「手腦並用」活動、「設計與製作」活動、解難活動、開放式及與生活相關的課業,以提升學生的解難、創意和創新的能力。不少學生對STEM的興趣有所提升,學習顯得更主動和積極,並展現自信,反映STEM教育對學生有正面影響。
 
(三)及(四)我們一直積極參考PISA的有關數據及其他國家/經濟體系的做法,與持份者共同商討學生學習表現的強項和弱項,從而優化科學的學與教,提升學生對科學與科技的學習興趣及能力。除參考國際研究外,教育局亦一直透過不同資料,包括視學報告、學生在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整體表現,以及學生在主要國際比賽中獲得的獎項,從多角度了解香港學生的學習情況及表現。
 
  香港在二○○九年開始實施新學制,高中課程和科目是經過廣泛諮詢和審慎的制訂過程,當中考慮了不同因素,包括社會需求、學生需要、各科目的橫向連繫、國際基準等,並從專業角度考慮學生的需要和學校的情況,為不同性向、能力和背景的學生提供足夠的科目選擇。新學制下高中課程由原來的文理分流變得寬廣而均衡,修讀一個或以上與STEM相關選修科目的高中學生比例近年一直維持在六成左右,而生物、物理和化學科亦一直位處最多高中學生修讀的選修科目之列。
 
  教育局一直適時檢視課程的實施,包括參考不同地方的課程和推行情況及其成功經驗,並透過不同層面的國際交流平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持續優化香港的教育質素。我們曾於二○一二至二○一五年間進行新學制檢討以優化高中課程和評估的實施。本局於二○一七年十一月成立了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以整體檢視中、小學課程的實施。專責小組已於二○一九年六至十月期間,就其六個方向性的初步建議,包括如何優化中、小學STEM教育,進行公眾諮詢。待專責小組於二○二○年初提交最後報告後,本局會考慮和盡快實施各項可行的建議。
 
(五)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及能力,我們會借鏡其他地方的成功經驗,致力持續推動「從閱讀中學習」。我們亦會繼續加強支援學校,包括由二○一八/一九學年起,為學校提供經常津貼以進一步推廣閱讀;落實新近倡議的「跨課程閱讀」、中國語文科課程近年來提出的改革,以及為教師持續提供專業發展課程/培訓和閱讀學與教資源,以促進教師(包括學校圖書館主任)運用適當閱讀策略和組織閱讀活動。
 
2020年1月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38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