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政務司司長於二○一七年香港貧窮情況分析記者會開場發言(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政務司司長暨扶貧委員會主席張建宗、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博士、政府統計處副處長陳萃如與政府經濟顧問辦公室首席經濟師吳慧蘭今日(十一月十九日)舉行記者會,公布二○一七年香港貧窮情況的分析。以下是張建宗的開場發言全文:
 
  大家好。歡迎大家出席今日這個新聞記者會,向大家主要交代二○一七年貧窮情況的分析。我們在過去幾年每年都有貧窮情況的分析。
   
  我會首先重點介紹二○一七年的貧窮數據、影響數據的因素以及主要觀察。之後,今日我們的專家,在我右方的是吳慧蘭首席經濟師Reddy(政府經濟顧問辦公室首席經濟師)會為我們作一個較深入介紹。換言之,我會用一個簡單的、扼要的、短短時間深入淺出介紹,接着Reddy會為大家作一個較詳細交代。
   
  首先,我要講一講「貧窮線」的定義及局限,因為往往我們很多時會有一點誤解出來,我覺得容後我們解釋時會更困難,寧可我們一開始用少許時間重溫一下。雖然大家可能已經明白,但有些市民可能並不太清楚。
   
  在香港,「貧窮線」是採用「相對貧窮」的概念,即是說,除去稅和福利及福利轉移之前,即政府政策介入前,每月住戶收入中位數的百分之五十來劃線。作為一個政策分析工具,「貧窮線」在過去幾年協助政府持續了解貧窮情況,導引我們特別在政策制定及評估政策成效。這個意義很重要。但是,我一定要強調「貧窮線」本身的分析框架有相當大結構性局限。可以說,這點亦引起很多人很多時未必清楚當中如何計算出來,或為甚麼某些因素沒有計算。實際上,有一些情況「貧窮線」是沒有計算在內,如這些因素計算在內的話,貧窮情況會較理想,所以我一定要作出澄清。其中一個主要局限是「貧窮線」單以住戶收入為指標,並無考慮住戶的資產和負債,所以會導致甚麼?就是會出現一些「低收入、高資產」人士亦可能被界定為貧窮人口,從而高估了貧窮情況,這點是重要的。即是說,得出來的數字可以說當中有「水分」在內,因為我們無法知道那些人有多少資產,這個我們完全沒法計算得到。
   
  另外,「貧窮線」主體分析只計及政府恆常現金政策。恆常即是說是經常性的、長遠的,並不是一次過的、不是短暫的。因此,未能反映政府其他恆常政策的扶貧成效,因為有一些政策並不是現金而是政策,但政策本身對於服務很重要,並不是現金,例如醫療或者教育等等。最明顯是公屋,公屋這方面很突出。就公屋來說,香港有約三成住戶,全港有達超過二百萬人是住在公屋。公屋福利對減輕基層市民住屋負擔和改善他們生活水平的成效可以說毋容置疑,大家都知的。另一個例子,除了公屋外,亦幫助了很多基層,特別是那些真的很有需要的人士,就是關愛基金,這方面我們亦沒有計算。為甚麼?因為關愛基金一直發揮補漏拾遺的功能,亦可以說,為那些未被納入社會安全網的人士提供實質援助,讓他們可以自力更生,將來亦可以通過這些援助後可以站起來。因為這些援助並不是經常性,可能一兩年可以領取援助,接着第二年可能未必有,這些我們亦不會計算在「貧窮線」內。過去一段日子,已有47個這些關愛基金援助項目,受惠人士多達160萬。這些我們全部沒有計算在內。
   
  另外,一些公共服務我們亦沒有計算,例如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一些無需經濟審查的現金援助措施,即是無需經濟審查,例如長者醫療券,大家都知醫療券有2,000元,今年特別情況亦增加了1,000元,這些亦沒有計算。還有一點,除此之外,2元長者及殘疾人士乘車優惠亦沒有計算,這方面的數字我們估計今年(二○一七/一八年度)政府會支出十一億元,這筆錢是不少的。還有一個就是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計劃,這個數字亦是不少,如果是普通一個平均數來說,以一個半日制學生來說,家庭每年可以領取34,000元;如果是全日制的話則高達55,000元,這些又不會計算。大家想想,以前的扶貧措施我們要資產審查,如果是家境清貧我們幫助他們,這些政策全部反映出在「貧窮線」方面,但由於這些無需經濟審查的,是全面的,所以並沒有計算在內。
   
  還有一點,就是我們除了免費幼稚園外,亦有為修讀香港自資學士學位課程學生提供的免入息審查資助高達30,800元,亦沒計算在內。即是說,一個家庭如果有小朋友讀幼稚園及一個較大年紀的正讀大學,兩筆錢加起來不少,均不計算在「貧窮線」內,所以減少了我們所謂的扶貧效應,因為既然我們不計算這些,令政府措施好像不足,而資產又不計,所以一會兒跟大家分析時,要記着這些背景是十分重要,因為有很多基層市民得到政府實質援助、大量的資源,但這些措施不一定在此能反映出來,所以大家看貧窮情況分析一定要小心解讀和留意它的基本局限,導致我們少不免高估真實貧窮人口。我們要同時參考輔助分析數據及考慮其他民生措施,才能更全面了解政府措施的真正扶貧成效,以及更客觀理解情況。我說這些背景是有需要的,例如公屋有差不多三成、二百萬人住公屋,那些租金福利我們完全沒計算在內。好了,這是基本的。
   
  第二,想跟向大家說說的就是影響二○一七年貧窮數據的各項主要因素,有幾個因素大家要留意。
   
  第一,二○一七年經濟周期來說,二○一七年香港經濟顯著擴張,勞工市場趨緊,大家都知道勞工市場相當緊張,失業率維持在百分之三點一的低水平,最近已達百分之二點八,加上法定最低工資金額於二○一七年五月由每小時32.5元調升至34.5元,基層勞工的收入和工資明顯見到實質改善。這點是重要的,是第一點。
   
  第二是「貧窮線」門檻,大家要清楚這點。由於勞工收入顯著改善,不同人數的住戶的「貧窮線」門檻明顯亦上升,因為這是根據家庭收入中位數的。如果工資高了,水漲船高,「貧窮線」又會向上推。所以大家要清楚,其實收入是多了。但這是純粹計算方法,因我們不想偏離國際做法,所以有很多情況大家要明白,中間有很多局限。
   
  第三是結構性因素。香港的人口及家庭結構持續轉變,人口高齡化及住戶小型化成為趨勢,人口高齡化是一方面,而住戶則小型化都是趨勢,亦是大趨勢,將來我相信情況會更加顯著。這些小型的住戶、尤其是有長者的小型家庭,由於較少成員就業,多數都是少人在職,貧窮風險亦相對較高。這個持續趨勢對貧窮數據帶來長遠推升壓力。大家記着,人口高齡化、住戶小型化,兩者加上來是我們面臨一個很大的挑戰。
   
  第四,政府會繼續努力,因為扶貧工作停不了、是細水長流的。我們一定會繼續推動扶貧工作,我們會優化不同措施,我們會持續優化甚麼?就是對於貧窮數據有正面影響的,我們希望能做多點。針對性措施包括放寬長者生活津貼的資產上限、推出高額「長津」(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大家都知道,這個亦有很多長者受惠,還有改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我們現在不用「低收入」,叫在職家庭津貼,即「職津」,這些新措施有助改善基層家庭生活。但措施不是全部在一七年實施的,有部分是今年的,有些是一七年五月實施,所以一七年的數字完全反映不到整年的效應,下年一八年的數字便會反映出來,例如年金,可能遲些會陸續反映出來。大家看這些時,大家要知道有很多局限。
   
  這個投影片,有幾點大家要值得留意。第一,政策介入前的貧窮人口為137萬7千人。但我想澄清,很多時候說香港貧窮人口多少,很多人就說138萬,覺得整體數138萬很厲害,但138萬這個的所謂貧窮人口,其實不是反映實際情況,只是政策介入前,即政府甚麼都不做的情況下有138萬,但這個數字是純粹計收入,但正如我剛才說,政府政策介入後,例如很多的支援、綜援、「長津」等等介入後,(貧窮人口)情況會大幅下跌。
   
  最簡單例子,恆常現金和非現金福利項目,即第二行,你看到我們由137萬7千人這個所謂學術性數字減少72萬人,貧窮率減少接近一半至10.5%,這值得留意,這是第一點。所謂恆常現金加非現金福利,即不計非現金福利,恆常現金如果加上非現金福利的話,情況有很明顯改善。如果恆常現金加上非恆常現金,情況亦會有改善,這個你見到(貧窮率減)至13.9%,你們看到(貧窮人口下降)至95萬人。還有我們如果只計及恆常現金,(扶貧成效就是)我們所說101萬人,(貧窮率為)14.7%,這數字其實與去年相若,可以說整個情況是平穩的。大體而言,有兩點要留意,為何有人說今年情況的人數多於去年少少?這個是事實,但數目相當少,其實只是升了一萬左右。為何會有這現象?我們人口過去一年(一七年)增加0.8個百分點,人口擴張了,基數也大了,但整體來說,貧窮情況是平穩的,這是最重要信息。
   
  這個投影片主要數據,主要數據是根據不同年齡組合劃分人口進行分析。二○一七年長者貧窮情況錄得明顯改善,這點值得大家留意,因為我們真是做了很多工夫,例如長者生活津貼、很多福利等。恆常現金政策介入後的貧窮率較二○一六年下降1.1個百分點至30.5%,重回二○一三年的情況,大約34萬長者在貧窮的層面,我們減了的數目是相當大的數字。第二就是兒童貧窮率較二○一六年時微升0.3個百分點,這抵銷了長者貧窮率下跌的正面影響。我容後會解釋為何兒童貧窮率會升了一點。
   
  主要觀察,我有幾點向大家分享。第一點就是大體而言,二○一七年有五個重點要大家留意:
   
  第一,本地經濟顯著增長,勞工市場處於全民就業狀況,整體貧窮情況平穩,這是第一點。在二○一七年,不同政策介入後的貧窮數據與二○一六年可以說是相若,其中恆常現金政策介入後的貧窮率維持於二○一六年的水平,即是沒有大變,大家知道的,充分反映政府在過去幾年不斷加大力度,投放資源優化扶貧措施取得一定成果。就業無疑有助減低貧窮風險,政府會繼續發展經濟,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亦會做多些培訓工作,特別是幫基層市民、婦女、少數族裔的組群,能夠好好就業。
   
  第二點就是公屋這個明顯的扶貧政策重要支柱,這點很明顯的。恆常現金加上非現金福利項目,主要是公屋。將貧窮人口及貧窮率大幅下降一半,即是五成這麼多,所以看到公屋效應是解決貧窮的關鍵,所以我們真是要多些公屋、要多些土地、要開發多些土地興建公屋,特別是公屋為基層市民提供實質住屋支援,扶貧成效高於其他恆常現金項目。政府會繼續努力在房屋供應方面做工夫和推出措施有效運用公營房屋資源,這是我們未來路向。
   
  第三點就是長者貧窮情況在政策介入後錄得顯著改善,這是大家值得留意的。長者貧窮改善幅度明顯,重回二○一三年水平。這正面發展主要受惠於長者生活津貼的優化措施。另外,長者勞動人口參與率由二○一七年已經上升至百分之十一,這反映部分長者選擇繼續工作或重返勞工市場,亦有助改善長者生活,這點值得留意。
   
  另外,政府於二○一七年,即是在去年五月起優化了長津(長者生活津貼),在一七年的貧窮數據只反映了長津優化數月以來的成效,即是大家可以想像不是全年效應,我相信在一八年當全面效應出現,這方面將會進一步改善貧窮數字。還有一點我們沒有計及剛才所說的「年金」(香港年金計劃),香港按揭證券公司亦已推出了年金(計劃),這些參與計劃的人正在處理投保工作,我相信這些政策(的成效)稍後將會(在數據中)反映出來。
   
  第四個觀察就是兒童貧窮人口及貧窮率有所上升,情況是需要我們繼續留意的。新增的貧窮兒童部分,我們分析到貧窮兒童主要居於較大型的在職住戶,即是有在職人士在內的,但大部分都是與長者居住,但住戶只有一名成人出來工作,所以家庭負擔較為沉重。這些小朋友住的家庭多數是大型在職住戶,但通常只得一個人賺錢,但住戶有一個老人家在內,兩個加起來,家裏貧窮情況便因此有一定影響。
   
  另外,正如我剛才解釋「貧窮線」局限,提及一些免入息審查的資助措施雖然有助改善我們市民的生活,但未能反映於「貧窮線」的分析當中,因此我們政策並不把它計算在內,例如我剛才所說的免費優質幼稚園計劃,那是一個例子,每年可以有34,000元至55,000元,我們沒有理由計算他們,因為有免入息審查。由於他們沒有申請到,扶貧效應便沒有出現,因為他們不用申請便可以領取。另外在讀書方面,大專方面自資學士學位課程亦因為免入息審查,每年高達30,800元亦不計算在內,所以導致間接令申領設有經濟審查的恆常現金教育津貼的人數下跌,即是他們不需要在那裏申請,但數字(在「貧窮線」)反映不到出來了,亦可以說在統計學上降低了教育津貼對兒童的扶貧效果。這點大家要留意。這一方面我們當然除了分析之外,我們亦會檢視如何進一步投放資源,加強對於兒童方面的扶貧工作。
   
  第五點亦是最後一點就是結構性因素,我剛才亦開始說這方面會進一步推升貧窮數據。人口高齡化是一個結構問題,住戶小型化亦是一個趨勢,是會持續構成一個抵銷經濟向好作用,或者是扶貧政策等在防貧、減貧的正面影響,不多不少都會有影響,所以這亦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挑戰。還有一點就是隨着戰後嬰兒潮出生人士陸續踏入退休年齡,未來幾年人口高齡化將進入高峰期,估計我們每年平均大約有六萬人踏入長者階段,貧窮數據亦會有上升壓力。接下來的時間,我請Reddy向我們說說深入一點的分析。謝謝。
  
 
2018年11月19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20時27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