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行政長官出席房屋政策新措施記者會開場發言全文(二)(只有中文)
*******************************
  現在的政策,簡單來說是先有「評估市值」作七折而定價,這個「評估市值」,稍後有一個例子讓大家看,不是一個在報紙地產版見到的市價,它是一個按這種居屋質素、在這個區域裏而做一個「評估市值」,英文為assessed market value,一般都是你在地產版見到正進行買賣的價錢低一點。作了這個「評估市值」的七折定價後,再審視究竟這種定價是否能夠通過負擔能力測試。如果通過不到便要作調整。這個負擔能力測試有兩部分──第一,用甚麼家庭收入作測試?就是用當時申請居屋的二人或以上家庭的入息上限,最新入息上限以每月入息57,000元計算,希望可以做到的負擔能力測試是至少有一半出售的單位都是這一類月入57,000元的家庭可以負擔,可以負擔當然是包括他大概不需要拿百分之四十的收入來供樓,大概供二十年,以及按揭利息大約是現在我們看到市場的按揭利息,就是用這個方程式去作負擔能力測試。所謂「可負擔」是指他這個家庭只是用大概不超過40%作按揭。如果測試可以達至至少當日出售的單位中,有一半其實在賺57,000元的人可以負擔的,定價便是七折,這是往常做法。
 
  其實這57,000元的意思何在?這個白表家庭入息上限真的是參考市價的,因為要計算住戶開支,我們才計算到要57,000元。所以當樓價上升的時候,每一個家庭的供樓開支便會上升;每一個家庭的供樓開支上升便令到居屋入息上限要調升,於是令到符合居屋資格的數目增加。稍後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給一個表大家看看,其實今日的57,000元是在很短時間上升,幅度是頗大的,因為樓價升了。樓價升了,這57,000元便要升了。但作為一種申請資助房屋的資格,我們認為這個安排沒有問題,因為簡單來說,當市場的私樓價格越高,一般人去買私樓的能力相對低的時候,政府作為支援這些家庭置業,便真的要幫多一點,即是所幫的家庭入息會稍為高一點。但倒轉來說,我們曾經試過申請居屋入息上限是要下調,因為那幾年私樓樓價下跌,私樓樓價下跌令香港一般收入的市民自己買到私樓,便不需要政府津助。在那些情形之下,居屋申請的入息上限歷史上來看是曾經下降過的,不是永遠都是升的。我們覺得這一種概念或許是合理的,尤其是在今日私樓上升幅度這麼快,遠遠快過收入增幅的時候,我們重申我們是願意幫更多香港家庭置業,所以要將白表家庭,即是居屋入息上限按這個方程式提升。
 
  但是如果在負擔能力測試方面,仍然是以這個57,000元去訂定,便出現一些問題,這會令居屋價格在樓價急升時變得難以負擔。我們今次改變,其實不是改動很多東西,有時要有效果不需要改很多東西,我們只是改兩件事──第一,我們修改負擔能力測試。我們再不用這個白表家庭入息上限的57,000元來量度負擔能力,事實上大家可以問問,今期這十五萬個家庭申請二○一八年的居屋,怎會全部人都在賺57,000元?所以我們今次認為往後都應該這樣做,就是用這些非業主住戶的家庭每月入息中位數,即是他們是屬於在香港自己沒有物業自住的家庭,他們一般是在租樓或不用交租的家庭組群,然後看看這個組群的入息中位數是多少。最新數字是二○一七年第四季的數字──這些數字全部都不包括強積金供款的──是39,500元,所以往後的負擔能力測試是以39,500元而不是57,000元計算。
 
  另外,如果大家記得剛才所說,要求「可負擔」測試至少一半的單位數量是「可負擔」的,我們清楚明確將這個50%的「可負擔」比率提升到75%。簡單來說,相對便宜些的樓價當然多些人可以負擔。不過我在此亦要清楚指出,其實過往房委會定價賣樓的時候,也不是很僵化地用50%,很多時都高於50%,即是定了七折之後其實是高於50%。但問題可能出於這個57,000元,即是白表家庭入息上限。
 
  大家都很有興趣知道改完後的效果怎樣。如果我們以二○一八年居屋出售計劃作為測試,即是剛才說的4 400個單位,單位的售價將會由本來是「評估市值」的七折,變為「評估市值」的五二折。其他的參數保持不變,包括譬如我們同一期出售計劃裏的所有單位,雖然有達四千多個單位,我們在定價時都採用同一個折扣率,如果這一批單位我們定價的時候是五二折便全部都是五二折。另一個參數不變是每次賣樓都至少有七折,不會以八折、九折來定價。有人擔心這便沒有地域差異。不會的,因為每一個樓盤的「評估市值」反映了它的地域差異。不過在定價時,那個折扣率是劃一的,是以我們計算出來的五二折。這些數字全部都是這個時候去看,我也要交給房委會再去認真看怎樣可以計算這些數字。大家記着最重要的改變是改變了負擔能力測試,用一個較低的入息反映這些家庭入息的中位數,而不是申請白表的最高入息家庭。
 
  第二是清楚將這個「可負擔」單位的數量,由本來只是50%增加到75%,更加簡單來說,就是用了新方法之下,居屋定價的負擔能力將不再與市價有關係,所以想購買居屋的家庭可以放心,以後不要「追價」,不會私樓樓價越高,居屋定價越高。它已經脫了鈎,只是與這些需要買樓的家庭,他們入息的中位數來計算。
 
  我再進一步用實例向大家分析,這個是二○一八年已經接受申請的居屋單位情況。單位的數目一共是4 431個,實用面積由278平方呎到631平方呎,當時評估的市值是12,401元,但相對於真正的私營市場的市價已經是較低。原本的售價七折是8,681元一平方呎──這些全部是平均價,大家知道一定是有個range──售價的幅度當時是159萬元至630萬元,平均售價是每單位360萬元。經過我們今次調整這個定價出售的這批居屋,因為打了五二折,售價的幅度將會下降到118萬元至468萬元,每平方呎是6,449元,單位的平均售價是268萬元。所以正如我剛才說,這些數字都要由房委會來核實,我只是今日用來幫助大家了解。

(待續)
 
2018年6月29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21時19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