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財政司司長在北京會見傳媒談話全文(一)(只有中文)
*************************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六月二十一日)在北京會見傳媒談話全文:
 
財政司司長:大家好。我這兩日上來北京,昨日去了中國科學院,因為有二十多個香港同學上來實習。很多謝中國科學院(中科院),一般來說就算收實習生,它都要研究院的同學才可以成為實習生,而今次參與的香港學生是大學本科生,中科院都特別讓我們的同學參加,所以非常好。今日下午是另一班同學,是金融方面的,有五十多位同學,亦是一個實習的計劃。除了去兩個實習計劃的活動與同學們見面幫他們打打氣外,還去了幾個部委——去了港澳辦,此外去了科學技術部、財政部、商務部,亦去了(中國)人民銀行,有一個相當不錯的交流,明日便返香港,過程中就大家關心的問題都交換了一些意見。看看大家有甚麼疑問?
 
記者:司長,想問一問之前與張主任會見的時候,張主任都說有與你討論過大灣區那方面的問題。其實大灣區規劃其實之前已經說了很久,究竟何時出台?具體日子是何時?會否在七月一日的時候出台?
 
財政司司長:多謝你這個提問。粵港澳大灣區這一個題目在社會上都有一定的討論,亦有一個規劃會出台,具體時間還待最後決定。在這個規劃裏其實除了廣東、香港、澳門政府之外,在中央層面亦是發改委(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牽頭,因為大家知道在粵港澳大灣區裏「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所以如果要在大灣區裏實現一個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自由暢通,以致可以發揮到大灣區的最大經濟發展效益,需要很多政策上的一些突破。這些政策上的突破有些都不是只是地方省市層面可以做,而是需要在中央那裏決定政策,所以在中央層面亦有領導人親自領導這個工作小組。具體規劃會出台,暫時來說我都沒有日子在手。

記者:但是司長你的說法是否沒有這麼快會看到?是否不會在下個月甚至幾個月內會發生的事?
 
財政司司長:不是這個意思,不是這個意思,而是在過程裏大家都要不斷協商及溝通。昨日和張主任見面,除了談及大灣區之外,他亦很關心香港的經濟和社會狀況,亦就着這些方面交換了一些意見。
 
記者:說起這,可否說出交換了哪方面的意見,例如經濟狀況?是因為之前可能香港,例如就是否派錢,這都影響到,有些民怨,所以他會問,還是怎樣?另外,想問中美經貿,即現在可能會打貿易戰,即是對香港樓市、股市即時已見到股市跌,即會有甚麼即時影響?以及,香港政府會有甚麼措施,可能預備將來一段時間,即是中美貿易戰的影響而去幫一些企業,不會有那麼大的影響?
 
財政司司長:昨日與張主任的交流裏,他對香港的情況都相當掌握,對於香港經濟社會狀況目前來說,都是感到比較滿意。經濟方面,大家知道去年我們的經濟增長是3.7%(應為3.8%),今年第一季是4.7%;剛公布的失業率數字跌到2.8%,基本上香港是全民就業,而我們這段時間一直看,訪港旅客數字增加,本地不同收入層次的朋友的實質收入亦有所增加,所以本地消費幾好,所以總體來說我們的經濟相當不錯,頗為正面的。當然在這個一片向好的同時,都有一些外圍環境因素我們要考慮——美國加息,三月加了息,六月又意料之中加了息。我們雖然最優惠利率未向上調升,但銀行同業拆息已在上升,我們亦估計美國將在九月、十二月還有可能加息的話,香港利率跟隨向上調似乎無可避免。再加上美國經濟其實都不錯,他們亦減稅。歐洲方面,就利率正常化、量化寬鬆正常化方面,亦正在進行,所以資金流的影響對香港有影響,這個我們要警惕。
 
  昨日提到粵港澳大灣區的時候,都交換了一些意見,譬如在大灣區裏,剛才說要打通幾個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亦有朋友問起,香港的機遇在哪?我想香港的機遇可以大體來說分三個範疇看——第一個是我們一些很有優勢,做得不錯的,怎樣可以將它做得更好,令香港在那些方面乘優勢能夠更上一層樓。舉例而言是金融服務,我們這樣研判金融服務,金融服務一來在國家政策是繼續鼓勵雙向開放,「走出去」和「引入來」。在「走出去」過程裏,內地企業、大灣區裏企業用香港的平台做融資是很自然的,亦用香港平台在「走出去」時管理它的風險,做一些盡職的調查、法律方面的保障,所以香港金融業、專業服務、法律服務,我們覺得可以做得更加成功。而金融業方面,我們再看就是大灣區人口6 800萬,總體GDP大約15 000億美元,相當於一個澳洲的規模,而這個區亦在內地而言是最富庶的一個區,因此人的收入會越來越多,中產階層亦越來越多,所以他們亦有投資的需要,因此香港展望未來除了作為一個融資籌資的中心之外,也可以作為一個資產管理中心、財富管理中心,我們覺得前途是好好的,這方面是我們要努力推動,在這個過程裏,希望可以得到最大益處。
   
  第二個範疇需要大家互相協作發展,例如創新科技。我們創新科技在大學的科研力量很強,在深圳有不少龍頭的創科企業,而在東莞、惠州、佛山這些地方邁向先進製造業,所以從創新科技整個產業鏈來說,我們認為如果我們能夠與周遭這些城市統籌協調發展,互相補足的時候,為大家推上更上台階會有所幫助,這方面亦為我們提供機會,這個是第二個範疇。
   
  第三個範疇是甚麼?第三個範疇是,大家可能在大灣區裏存在競爭,但我們要邁向高增值的方向發展。以我們來說,希望可以得到最大益處。舉例來說,貨物空運方面,大家知道除了香港國際機場,附近都有好幾個機場,所以我們在空運來說,目前我們連續八年全球第一,處理的貨物量一年超過450萬噸。我們現在正興建三跑系統,三跑系統完成後可擴充至900萬噸的貨物處理量。我們認為這個雖然增加了這麼多,但往前看時,我們的量都是有限。怎樣能夠令我們的貨運量盡量處理價值更高的貨物,高增值的貨物,對於我們經濟、就業和收入會有更大好處?我們認為,例如在空運方面,可以向高增值範疇發展。所以你見到最近我們批了一些地做高增值物流業,亦將報關費限在不超過200元,同時間就內裏的設施,例如加設控制溫度的設施,使我們可以能做多些,例如藥品或一些很高價值而容易變壞的食物的轉口。
 
(待續)
 
2018年6月21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22時43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