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寄給朋友政府主網頁

財政司司長中國國際高新科技成果交易會演辭

********************

  以下為財政司司長梁錦松今日(十月十三日)在深圳出席第三屆中國國際高新科技成果交易會高新技術論壇的演辭(只有中文):

             香港發展科技的經驗

             ─────────

各位嘉賓:

  很榮幸能夠出席今天的高新技術論壇,和大家交流促進科技發展的經驗。中國國際高新科技成果交易會自一九九九年創辦至今,已經三個年頭,它展示了國家近年科學技術的重大成果,以及飛快的進步;這個論壇,更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讓政府官員、監管機構、商界人士等等,分享經驗和心得。我在此預祝今明兩天的大會圓滿成功。

科技與經濟

─────

  科技的發展,必須從一個地區本身的社會環境、經濟結構出發,植根本地,才能茁壯成長。香港當然也不例外。

  「高科技」泛指尖端科技如宇航科技,超級電腦或半導體技術等等。這些全部是當代科學領域的發展前沿,以尖端科學知識,創新技術和發明。

  另一方面,「高科技」的重要性,也體現在我們可以利用從科學得來的知識和技術,改善人類的生活水平。這些高科技的靈活運用,可以加快工作流程、提高效率、創造更好、更新和更快的產品和服務。從這方面來看,「高科技」可說是以應用導向和商業驅動的科技。

發展尖端科技的成功要素

  要成功發展前沿知識,創造高新產品,是需要多項先決條件的配合的。這些條件包括大量的科學人材,經年累月對基礎科研的投入,還有一些天時地利的因素。在一些國家,高新技術便是因應當地的軍事、防衛的需求,而應運而生。其他環境因素諸如龐大的本土市場,也會刺激以科學為本的工業,例如製藥業、電腦通信器材、汽車工業等,也是有利因素。一個地區如果具備了以上的條件,設立了不同的高科技企業,以及各式各樣的科學研究機構,例如大學、研究院,往後就會出現強大的族群效應,再加以政府的大量投入科研資金、形成既深且廣的資本市場,以及各類形式如風險投資、天使投資基金等資本,高科技的發展自然會蓬勃起來。

科技與香港

─────

  我們必須理解,我剛提到的因素,很多都未必能夠應用到香港身上。整體上來說,我們在科技人力資源方面,並不如其他地方豐厚。大學的科研工作歷史也只有十多年光景,而特區本身也亦不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因此,要發展以凝聚科學為本的工業,對我們來說殊非容易。當然,特區可以制定一個發展高科技的策略,像其他發展中的經濟體系一樣,通過政府積極地投入龐大資源,創造條件,從無到有,尤其在一些熱門的範疇,造就本身的競爭力。但這種策略導向的發展方式,如果完全不顧特區本身的條件和競爭優勢,成功的機會是很微的。

  綜合以上的分析,特區是否沒有發展「科技」的餘地呢?較早前我提及以應用導向及商業驅動的科技,讓我先和大家分析香港的經濟結構,再看看這個科技發展重點是否適合香港特區。

香港的經濟結構

───────

  香港的服務業發展相當蓬勃。服務產業約佔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八十五;當然,其中的金融、財務、運輸、出入口、保險等行業,都和珠江三角洲的製造業息息相關、環環緊扣;也和全世界的分銷、批發、零售市場連成一體。概括而言,香港就是區內一個重要的金融、物流、航運、資訊和生產服務控制、支援和統籌中心,與內地和世界連繫在一。

  香港特區也是一個極度外向型的經濟。有形貿易總額是本地生產總值的兩倍半。香港社會的外向型,也體現於香港作為世界交通樞紐中心,享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在集裝箱航運方面,香港是全世界第一大港口;在空運方面也是全世界第一大。空運乘客量則位列世界第五。特區和珠江三角洲的經濟關係也非常密切。珠江三角洲出口貨佔內地出口量四成,港商企業在珠江三角洲一帶共有六萬餘家,佔用勞動力超逾五百萬人,是內地財富增長最快的區域。香港至今有九項出口位居世界第一,包括玩具、遊戲產品、計算機等等;另有六項位居世界出口第二,包括服裝、紡織品和手錶等等。

科技在香港的發展

────────

  由此觀之,香港特區並非沒有發展科技的潛力和機會。但我們應該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應用和發展科技,使科技與我們的經濟活動無縫結合,提升經濟活動的高增值含量。

  簡單來說,通過創新和科技,我們希望企業可以用更有效的方法進行業務,已可增加產品或服務的購買價值,從而增強競爭力。創新和科技對經濟體系的所有行業,包括服務業,還有新興和傳統的工業,如流動通信、互聯網和以多媒體為本的電子產品,服裝或玩具、鐘錶、金屬處理行業等,均十分重要。簡而言之,創新和科技也適用於各個行業的增值鏈(value chain)的各個環節,希望能夠為新產品、服務、工序或系統引入新的創意,設計更切合個別顧客需要的功能和特點。

  在這方面,香港特區在科技,尤其是信息科技,的服務產業水平極高。我們所擁有世界首屈一指的碼頭和空運貨站,就大量使用了資訊科技,令我們所提供的服務可以更快、更準、更精確,更靈活地與全球其它港口競爭。也有船務公司發展它們專利的系統軟件,為出、入口商提供更便利快捷的服務,以及更有效率地調動船隊等。我們也有世界級的貿易公司,提供高質素的供應鏈服務。它本身並不從事產品生產,卻替龐大的原料供應商、生產商及買家,提供最合乎需要的原料、樣品和產品,在它們的生產流程中起關鍵作用。這些供應鏈控制的樣貨物量也非常龐大,成為增值鏈的重要價值生產者。另外,香港也有晶片設計專業,用於玩具、流動電話等等的消費電子產品,佔世界市場重要席位。總的來說,這些都是高增值的經濟活動,為香港帶來出口機會,賺取外嚏A創造財富和知識為本的就業機會。

  所以,我們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競爭,必須繼續深化和持續發展本身的優勢,提供一個理想的科技發展和營商環境,令科技、商品和服務可以無縫結合,催生新產品、新服務、新程序和新技術平台。

政府的角色

─────

  因此,政府必須致力創造和維持一個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企業家和投資者來到這充滿機會的地方,利用我們的一流人才,發揮長袖善舞的本領,使香港繼續成為開拓市場和企業的首選地方。行政長官在剛發表的施政報告中,重申了特區政府在這方面的決心,我們會更積極進取地去推動這方面的工作,包括在制定新政策和法例時,先評估它們對營商環境的影響。

  以機會來吸引人才、吸引資金,這就是我們發展的導向;我們必須致力保持多年來建立起來的優勢。我們以普通法為法律制度的基礎,大多數外國商人都比較熟悉這一點,很多其他的專業,如會計、金融都沿用國際的標準。

  我們也強調積極保持公平的競爭環境,也沒有任何貿易和投資障礙,讓海外投資者可自由參與市場競爭。另外,香港商人無論在內地還是其他國家都有優良的商業網絡,他們擁有豐富的國際營商經驗,以及靈活變通的能力,令我們成為世界科技人材和企業家的夥伴。

  我們也必須繼續維持香港地理位置的優勢,海空國際運輸網絡完善,處理貨物可靠高效。此外,香港向來是一個世界公認的低稅地區、人才信息自由流通、多樣化和安全的國際都會。這些都是令科技發展更能融和高增值經濟活動的先決條件。

  除此以外,我們也努力創造環境,令科技經濟活動可以凝聚產生族群效應。基礎設施如科學園和數碼港就是以此為目的而建設的。科學園和數碼港的招租工作正密鑼緊鼓地進行。前者以凝聚電子、資訊科技、生物科技和精密工程族群為主。後者側重資訊科技服務、技術和多媒體內容製作。

  發展科技,知識產權的保障必不可少。在亞洲區內,香港特區在這方面的法律架構和具體執行保障產權的情況,可說是區內最完備的地區之一。我們必須繼續在這方面向更高水平邁進。

  特區政府在支援科技產業方面,也不遺餘力。我們兩年前正式成立的創新及科技基金,便以資助應用科研活動,推動以應用導向和商業驅動的科技發展。這個基金的資源投放,也有一重要部分用於加強大學和產業界在研究和開發方面的聯繫,使科技知識更好地為經濟發展而服務。基金也用於資助小型企業進行應用科研,協助尚未獲得創業資金(venture capital)的科技創業者創立業務。再加上由政府支援的孵化器服務(incubation),也大大推動科技創業風氣。最近,應用科技研究院和其下的香港賽馬會中藥研究院,其行政總裁及科研人員也陸續到位,開展有助提升產業科技水平的研究,包括在資訊科技、電子、無線通信和中藥等方面。政府本身也大力提倡使用科技,今年八月已設置電子政府專員辦公室,以便更集中地統籌和推動有關電子政府的事宜。

  整體來說,特區政府在推動科技發展的角色,仍然是以推動、協助和支援為主導,務求社會在應用導向和商業驅動的科技方面,更進一步發展而為經濟發展帶來原動力。這個策略和我們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相輔相成。我們的金融體系規模大,效率也高,而且有完善的基建配套政策,為國內外企業集資提供渠道。此外,香港的創業板市場為風險投資基金提供退出機制,並充當有意發展創新項目的企業家的融資渠道。自1999年11月推出以來,創業板已為89家公司合共籌得二百一十三億港元的資金。

珠江三角洲和香港

────────

  據估計,內地在二十年間將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系。而廣東省,以至於珠江三角洲一帶,都是過去二十年內地經濟增長最迅速的地區。中國也將踏入世界貿易組織門檻。毫無疑問,對香港來說,內地龐大市場的開放,尤其是鄰近的珠江三角洲,是極大的機遇。我們致力和內地在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加強溝通聯繫,希望能在經濟上創造全世界最有動力、增長最快、發展最速的區域,與全球其他經濟區域競爭。

  這當中,不僅牽涉如何在人流跨界規管、跨界交通基建、金融財務、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大家只需要想像一下,要是貨物本身的信息、貿易融資信息以及貨物能夠在一個資訊平台上很快地進行數據轉換,而不需要每家公司,不論是航運公司、銀行或付貨人,重覆把同一資料輸入自己的電腦,而又不能互相交換,這就會幫助物流、電子商貿和一連串與貿易有關的行業,如運輸業、進出口業、銀行業和保險業等的發展,迎合香港的經濟發展需要。這也是為何要把人、貨、錢及信息的交換升華至無縫台階的重要性,也是科技為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制高點。政府正在努力研究該如何更進一步推動這方面的工作。

  另一方面,只要我們充分利用現時香港和珠江三角洲的經濟平台,利用科技令產品的質量、生產流程、金融財務,以至即時市場資訊回饋等方面做得更好,將可驅動香港與製造業有密切相關的服務業在價值鏈(value chain)中往上提升,蓬勃的服務業反過來追求更多、更高質量,可攜性更高的信息工具;當中的科技密集設計、研究開發、測試、組裝、質量控制、檢定和生產,又會帶動我們以至珠江三角洲新一輪的高增值經濟活動,達致經濟雙贏局面。內地以至世界各地的人材,包括科技人材,都可以在這個看來是世界最有動力之一的經濟區域尋求和創造機會。

結語

──

  當前香港面對全球一體化知識經濟的衝擊,以及和內地經濟融合,將會使香港經歷新一次的結構性轉形,香港必須面向內地、放眼世界,以知識,包括科技作後盾,超越自己,力求不斷進步,向高、精、專縱橫發展。知識經濟的特色是勝者取其所有(winner takes all),但同時因應科技的應用、普及而使產品和服務週期大為縮短,而創造知識並不是任何人的專利。香港也可以和其他經濟體系,一同競逐全球化知識經濟和內地市場開放的機遇,也同時一起面對它們帶來的挑戰。

  謝謝各位!

二○○一年十月十三日(星期六)


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