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主席
各位國家領導人
各國嘉賓
香港全體市民和
朋友們:
今天,是一個全中國普天同慶的日子,是全球華
人舉杯同賀的日子。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中華人民
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在剛剛過去的午夜
凌晨,中英兩國政府舉行了香港政權交接儀式;中央
人民政府主持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
和宣誓儀式。在和平和秩序中,香港走過了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邁
進了一
個新紀元。
在香港舉步邁向這新紀元的時候,我們懷著無限敬意,追念尊敬
的鄧小平先生。八十年代初,經濟增長迅速,香港人生活滿足之餘,
卻焦慮不安地關注著與自己息息相關的香港前途。鄧小平先生從國家
和民族根本利益出發,以駕馭時代的宏大氣魄,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個
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圓滿解決了香港前途問題。
今日,我特別高興,卓琳女士能夠來香港參加回歸的盛事。我們
對卓琳女士表示熱烈的歡迎和敬意。
同時,我們衷心感謝以江澤民主席為核心的國家領導層。在過去
十幾年變化多端的過渡時期,為了香港的順利回歸,為了給香港的未
來發展創造更好條件,國家為我們作了大量艱鉅的工作,使香港成功
地實現平穩過渡,這是一個舉世矚目的成就。
現在,我們要在香港過去成功的基礎上,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基
本法》的指引下,開創香港的將來。《基本法》是香港憲制性的法律
文件,把國家授予香港的各項高度自治權,以法律形式鄭重規定下
來。它清楚確定了香港實行不同於內地的社會制度、經濟制度和政治
體制;保障了香港居民習慣的生活方式和權利,也界定了香港居民的
義務。
香港是當今世界上最自由和最具活力的經濟體系,因為我們一直
實行自由企業和自由貿易,堅持穩健理財政策和低稅制,講求法治精
神,強調行政主導和高效率的公務員體系。所有這些成功要素,在《基
本法》內都一一得到了保障。
國家領導人多次重申:國家的現代化建設需要香港的繁榮穩定和
在香港實現「一國兩制」、「高度自治」和「港人治港」是最終完成
祖國統一大業的開端。
各位香港市民,這就是我們的使命。任重道遠。
國家已經將高度自治的權力交給了我們,也在全力地支持我們。
現在是發揮我們的聰明才智,為更加美好的將來而努力的時候了。
我和所有香港市民一樣,不是香港的一個匆匆過客。我們的家
庭,我們的事業,我們的希望都在香港。我們對香港,有一份很深厚
的感情,持久的責任。我知道大家共同關心的是什麼,大家逼切希望
了解和解決的又是什麼 ? 我相信,大家正期待我先從你們最關心的
經濟問題,教育問題,以及房屋和老年人福利等民生問題,講述香港
的未來發展。
毫無疑問,經過將近三十年的發展,香港已經取得了足以自豪的
成就。但是,我們必須居安思危。我們正面對強勁的競爭對手,以及
高通脹對香港競爭力的威脅,因此必須保持警覺,不能有絲毫鬆懈;
此外,市民逼切的房屋需求,經濟轉型帶來的就業困難,以及人口增
長與老化引發的社會問題,也必須慎重處理,認真對付。香港繁華之
下的隱憂,考驗著我們前進的決心和勇氣。
提高香港經濟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增長,是我們的首要任務。只
有不斷創造財富,我們才能繼續改善香港人的生活,繼續為國家作出
貢獻。特區政府有責任創造良好的商業環境,規劃和培養人力資源,
並一如既往奉行自由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原則,不干預市場的正常運
作。我們將致力提高香港作為國際財經金融中心的地位;充分發揮香
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的作用;促進服務業的增長,推動高增值製造業和
高科技工業。世界正進入資訊新時代,我們必須採取積極措施,鼓勵
資訊工業和基建的投資,培養這方面的人才。只有這樣,香港才能生
機勃勃,走在時代的尖端。
教育主宰著香港的未來;為市民提供平等參與社會競爭的機會,
為香港的經濟發展培育人才。香港的教育制度必須立足香港、貢獻國
家、面向世界;兼收中西文化所長,保持多元化特色。為此,我們將
制訂全面的計劃,投入充分資源,以達致提高教育質素的目標。
我們政策的重點是建設優良的基礎教育,因此,需要培養優秀及
有使命感的校長和教師,提高教師的專業資格。在可見的將來,中、
小學新入職教師應全部具有大學學位和師資訓練,以及盡快實現所有
小學全日制及取消中學浮動班;提高中英語言教學水平;制訂有關教
育的資訊科技政策;改善考試制度和學校管理;促使辦學模式多元
化。我們鼓勵大專院校發展傑出學科;進一步檢討學制,研究各階段
的銜接和修讀年期,以確保教育制度切合香港的長遠利益。
我們要培養青年人對家庭、社會、國家和世界的責任感;使他們
具備堅強意志、奮鬥精神、和應變能力,並在德、智、體、群、美各
方面獲得充分發展。要成功培育下一代,學校、家庭和社會必須緊密
合作,共同承擔這個責任。
各位,安居樂業是全港市民的共同願望,對於維繫香港市民的歸
屬感和社會穩定至關重要,與保持香港的經濟活力亦息息相關。房屋
問題的癥結,是供不應求,引致樓價飆升,令投機炒賣者有機可乘。
事實上,香港有足夠的土地應付房屋需求。只要我們拿出堅定的
決心,必定可以徹底解決香港的房屋問題。我們將擬訂十年房屋發展
計劃,包括加速移山填海,開發土地;大規模發展集體運輸系統與基
建設施;全面檢討與房屋發展有關部門的組織架構和工作程序,提高
工作效率。我們將大量興建居屋,積極落實出售公屋的計劃並照顧夾
心階層的需要;我們以每年不少於八萬五千個單位,為增加整體房屋
供應目標,使到十年之內,全港百分之七十的家庭可以擁有自置居
所。我們也要加速舊區重建,清拆所有臨屋和平房區,安置籠屋居民;
致力把輪候公屋的時間縮短至平均三年。
近期熾熱的樓宇炒賣活動,已經對香港經濟和民生造成嚴重的負
面影響。我們會針對炒賣活動,準備多項相應措施,密切注視物業市
場的情況,在必要時會採取果斷行動。
各位,我們的長者,為香港的成就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他們理所
當然要受到社會的尊重和愛護。特區政府將以「老有所養、老有所屬、
老有所為」為目標,制訂全面的安老服務政策,照顧老年人各方面的
需要。我們將成立「安老事務委員會」,廣泛吸納社會各階層人士參
與,制訂安老政策和統籌有關服務。
我們將加速推行強制性公積金計劃,要深入檢討社會保障綜合援
助金計劃,為有需要的長者,提供協助及改善他們的生活,令我們的
長者「老有所養」。為做到「老有所屬」,我們將透過公屋編配政策
鼓勵家人與長者共住,為護老人士提供支援,並會增加長者住屋和院
舍服務。同時,要改善基層健康服務,加強對長期病患者的照顧。此
外,我們將提供有助發展身心健康的活動,推動長者義務工作計劃,
使到長者感到「老有所為」,能夠繼續在社會上發揮作用。
香港回歸祖國,是香港發展的一個契機。要使到「一國兩制」的
事業成功實現,我們需要正確地認識國家,需要發展香港與內地的關
係;我們亦需要建立我們的價值觀;維護法治制度;保障自由的空間;
推動民主進步;和確立長遠的奮鬥目標。
香港與祖國一脈相連,唇齒相依。由於香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和祖國分離,香港同胞往往對國家缺乏了解。在「一國兩制」的新環
境下,我們將會有許多機會和充分條件,去認識國家,認識民族;去
熱愛國家,熱愛民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重新接上中華民族的根,
「一國兩制」的事業才能成功。所以,我們要在政治上互信、經濟上
互利、文化上互通、生活方式互相尊重等基礎上,全面加強香港與內
地的溝通和關係,努力開創一個融洽相處,共同發展的局面。
任何社會都需要有自己的價值觀,這樣整個社會才有凝聚力,才
會有共同目標。香港居民大多數是中國人,也有不少非中國籍居民。
長時期以來,中西方文化在香港相互輝映,相互交融。我們會繼續鼓
勵香港文化多元化發展,但亦需要加強對中國優秀傳統價值觀的尊重
和認識,包括孝順父母,重視家庭,謙遜厚道,自強不息。我們重視
多元,但避免對立;我們崇尚自由,但講求法治;我們尊重少數人的
意見,但更加要承擔社會的責任。我希望這些理念可以成為香港團結
的基石。
維持和發展香港的法律制度和法治精神,對香港十分重要。我們
將保持行政、立法、司法機關獨立運作;大力推動肅貪倡廉;為香港
市民及投資者提供良好的環境,確保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我們會致力維護香港市民現有的自由和生活方式,確保市民依法
充分享受言論、集會、結社、新聞和《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所保障的種種自由。
民主,是香港新時代的重要標誌。特區政府將堅定地按照《基本
法》的規定發展民主,使到香港各個階層,包括所有不同意見的合法
政治團體,都有機會參與。特區政府一定以開放的態度,聽取社會上
各種不同的意見,並向公眾問責。
香港有一支優秀及廉潔的公務員隊伍,他們在「港人治港」中擔
任著重要角色。我將和他們攜手合作,為廣大市民提供最佳的服務。
各位,在歷史上,我們第一次有機會自己管理香港,自己創造香
港的未來。在「一國兩制」之下,我們將以堅定的信念,踏實的步伐,
和旺盛的鬥志,朝著高遠的理想前進。我們的香港將會是:
一個為其祖國和文化根源感到自豪的社會;
一個安定、公平、自由、民主、有愛心、方向明確的社會;
一個富足和生活質素優良的社會;
一個廉潔、機會均等、公平競爭的法治地區;
一個中外交流的窗口;
一個蜚聲國際,舉足輕重的金融、貿易、運輸、資訊中心;
一個國際性的文化、科研和教育中心。
各位嘉賓,各位市民:
再過兩年多的時間,中國就將慶祝共和國五十周歲的誕辰;而人
類亦將喜迎一個新世紀的千歲新年。我們深信不疑,香港將在那個雙
喜臨門的時刻,用更加美好的生活,向祖國獻禮;帶著更加輝煌的成
就,跨進新世紀。
祝願祖國繁榮昌盛!
祝願香港邁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