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6月14日,世界衞生組織證實越南有3宗人類感染禽流感(H5N1)的新個案,這些個案都是在2005年5月最後兩星期內呈報。這3宗個案全部來自河內市,而病者仍然生存。有關病者的資料仍待證實。
在2005年6月15日,世界衞生組織證實泰國、越南和柬埔寨自2004年1月起共有103宗人類感染個案,導致54人死亡。在第三階段中(自2004年12月起),越南共有55宗人類感染個案,導致18人死亡,個案主要在南部和北部地方發生,而柬埔寨共有4宗致命個案。有關這些個案的詳細資料可參考以下網頁:
http://www.info.gov.hk/info/flu/chi/global.htm
在2005年5月21日,中國青海省出現1宗野生禽鳥爆發的個案,導致1,000隻候鳥死亡;在2005年6月8日,新疆自治區出現1宗農場爆發的個案,導致460隻鵝死亡,並銷毁了13,500隻鵝。在展開撲殺行動、訂立隔離措施、為農場員工提供防疫注射及進行農場監測的情況下,有關的爆發個案經已受到控制。此外,中國衞生部已於青海省實施與人類有關的監測活動,暫時沒有發現人類因接觸已死的禽鳥而感染源頭不明的肺炎、禽流感或疑似流感個案。自2004年4月初起,泰國、越南、柬埔寨、印尼和韓國等亞洲國家並沒有官方報告證實農場出現H5N1病毒爆發。
在2005年5月6至7日期間,世界衞生組織於馬尼拉舉行跨國諮詢會議。會議的目的是檢討目前H5N1病毒在亞洲人類間出現的情況及指出現時流感大流行可能會出現的風險,並為各國在形勢評估及防備大流行的合作上確定優先次序。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諮詢報告,在第三階段越南出現人類感染H5N1病毒的個案中,發現重要的流行病學特徵,這些特徵與2004年亞洲其他地區及現時於越南南部出現的個案特徵並不相同,包括於北部發生聚集個案的數目較南部多、於聚集個案中的第一宗及最後一宗個案的出現時間相距較長、偵察到不明顯的感染、病者的年齡範圍較廣及較少出現致命個案。這些不同說明了H5N1感染可能在亞洲正在演變。這些流行病學形式的改變是一致的,而近來出現的H5N1病毒可能對人類更具傳染性。此外,在基因排列的分析上顯示禽類或人類H5N1病毒出現多樣性的抗原。
雖然這些流行病學及病毒學的研究結果仍未了解,但是這已證明病毒已逐漸演變,並有機會構成大爆發的可能。根據這些數據及考慮因素,我們應謹慎採取進一步行動來改善風險評估的措施,並加強受影響國家應變能力,以應付當地出現的爆發、加快控制於農場爆發的禽流感個案及迅速執行和完成有關預防大流行的準備工作。
在2005年5月10至13日期間,由香港衞生防護中心總監領導下的代表團出席於河內市舉行的世界衞生組織會議及越南衞生部舉行雙邊會議。世界衞生組織會議的議題是關於人類H5N1流感的臨牀個案管理及科研合作。而越南衞生部舉行的雙邊會議的目的是深入了解當地感染禽流感病者的臨牀徵狀及管理。此外,代表團還參觀河內市的一間醫院,以觀察當地對禽流感病者的臨床治療及加深對當地感染控制設施的認識。香港會繼續與世界衞生組織及其他國家緊密合作,收集受影響地區的爆發資料、為鄰近國家提供培訓和樣本化驗服務及訂立研究項目和協議來加深對H5N1病毒的認識。
關於預防H5N1流感、控制及預防流感大流行方面,香港已進行一系列活動,包括(1) 制訂流感大流行應變計劃, (2)
於人類和禽類間設立監測系統來實時偵察H5N1流感活動, (3) 儲備足夠抗病毒藥物,作治療和防備之用, (4)
與世界衞生組織保持緊密聯絡,以了解流感大流行疫苗的最新發展情況,及 (5) 舉行一系列「防備流感大流行」健康講座,與市民分享意見及想法,藉此提高公眾對流感大流行的警覺。
衞生防護中心會繼續與世界衞生組織及其他受影響地區的有關部門緊密聯絡,並向公眾發佈最新的訊息。
衞生防護中心
監測及流行病學處
傳染病部
呼吸疾病辦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