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處出版.花園道美利大廈五至八樓 電話:二八四二 八七七七
一九九七年九月五日(星期五)
1. 行政長官表示香港和新加坡會再攀高峰
2. 行政長官董建華在新加坡中華商會午餐例會上致辭全文
3. 行政長官午宴後與記者談話
4. 行政長官指首次外訪十分成功
5. 行政長官結束新加坡行程前向新聞界談話全文
6. 教育署歡迎申訴專員的建議
7. 香港天文台就申訴專員的直接調查報告作出回應
8. 政府成立紡織及製衣業訓練及再培訓工作小組
9. 兩條青嶼幹線特別巴士路線停止服務
10.入境事務處調整收費
11.建議改善南朗山道與深灣道交界處
12.天水圍道路改善工程
13.環保署公布泳灘級別
1. 行政長官表示香港和新加坡會再攀高峰
*****************
行政長官董建華今日(星期五)向新加坡商界表示,香港和新加坡兩地的成
就在二十一世紀定能再攀高峰。
行政長官向新加坡中華商會表示,在快速發展的亞洲經濟當中,仍有很多機
會供香港和新加坡兩地發展。
董建華出任行政長官後,首次在新加坡發表他的演說時表示:「雖然香港和
新加坡有不同的背景和不同的政策方針,但過去五十年,兩地都能取得驕人成
就。」
董建華表示:「兩地互異之處,可以啟發思考。事實上,我們可經常互相觀
摩學習,汲取對方的經驗。在許多方面,我們都是對方的競爭對手,這情形更會
繼續下去。不過,如果亞洲祇有一處地方像香港或新加坡,我們的日子將會更加
平淡,處境會更加困難。」
他說:「我們毋須憂慮競爭問題:亞太區仍有很多機會供兩地發展。區內很
多地方都因採用公平競爭、自由開放的營商方式而受惠,而新加坡和香港現時同
處於全球經濟增長最迅速的地區。」
「儘管我們最近受了些挫折,但不爭的事實是,十年前,區內十個主要經濟
體系的本地生產總值合計為三千二百六十五億美元,今天,這個數字已超過七千
億美元。」
「中國和東盟國家會不斷發展,我們可以預見,未來數十年,兩地人民的生
活質素會大幅提高,而營商的機會亦會持續增加。」
「我相信香港和新加坡會致力發展成為卓越的城市。我亦深信兩地在二十一
世紀定能再攀高峰,取得更輝煌的成就。」
董建華表示,香港與新加坡在很多方面被視為競爭及比較對象,但事實上雙
方都可以互取所長,互補不足。
董建華表示,新加坡在香港的投資額超過七十億美元;在香港設有辦事處的
新加坡公司約有一百間;而在新加坡設有註冊辦事處的香港公司,則約有一百四
十間。
董建華表示,他能以香港首任行政長官的身分,出席新加坡中華商會的聚
會,實在萬分榮幸。
他向商界人士表示有信心香港將來會更美好,令子子孫孫能夠安家立業。
董建華說,有幾個因素令我們對香港的將來充滿信心。香港與新加坡一樣,
以亞洲為中心,但卻放眼世界。
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國領導人矢志實踐「一國兩制」的概念。
他說:「他們絕對相信香港人有能力管治香港,並承諾全力支持我們。」
另一個原因是香港和內地有茼@同的長遠利益,香港若成功,中國會受惠;
若中國繁榮昌盛,香港受惠會更大。
他說,現今的中國領導人具國際視野,為未來定下了清晰的路向帶領中國邁
進二十一世紀。
《基本法》明確規定香港享有高度自治,自由市場政策、理財審慎、法律制
度、公平競爭、一支優秀的公務員隊伍及積極肅貪,這一切都是香港繼續繁榮的
因素。
董建華表示,作為行政長官,他的首要工作包括教育、房屋及老人福利問題。
他說:「我這麼快便前來新加坡訪問,其中一個原因是,香港和新加坡都面
對同樣的挑戰。」
「借鑑其他地方的做法,可以幫助我們審慎地檢討本身的政策。新加坡和香
港在許多方面都可以互取所長,互補不足;兩地所面對的挑戰,有不少都十分相
似。我們也是對方在所有毗鄰國家之中最佳的比較對象。」
完
2. 行政長官董建華在新加坡中華商會午餐例會上致辭全文
************************
Mr Tay、各位嘉賓:
今天,本人以香港首任行政長官的身分,出席新加坡中華商會的聚會,感到
萬分榮幸。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是我們每個香港人期待已久的日子,我們不但感到自
豪,對將來亦充滿信心。我們自豪,因為香港終於能夠回歸中國,掌握自己的命
運;我們有信心建設一個更美好的城市,讓我們的子子孫孫能夠安家立業。
七月一日是全球華人銘記於心和引以為傲的日子。這種感受,相信新加坡和
亞洲區大部分人民都能深切體會和了解。五十年前,亞洲大部分地區都是殖民
地。隨茩輕鉿b今年回歸中國,以及澳門在一九九九年回歸中國,亞洲四百多年
的殖民地歷史終於劃上句號。
亞洲區大部分國家在獨立後,為人民建立了一個繁榮、自由、人人得享尊嚴
的社會,這是他們上一代難以想像的。這些國家能夠有此成就,全賴領導人高瞻
遠矚,盡心擘劃,人民勤奮努力和願意付出代價。
西方採取開放的營商手法,容許資金、商品和資訊自由流通,而二次世界大
戰結束後,人民普遍過茤M平安定的日子,都有助促進社會進步。
五十年後,亞洲將會面貌一新。新加坡和香港過去同屬殖民地,而兩地近年
都有傑出的成就。今後我們在世界舞台上將擔當更積極的角色,並與世界各國攜
手合作,在二十一世紀創造屬於我們的未來。目前,亞洲各經濟體系的本地生產
總值,已接近歐洲各國及北大西洋自由貿易區各國的水平。
亞洲國家的意見需要受到重視。與歐美國家相比,亞洲各國歷史迥異,文化
背景不同,在社會發展方面自然有不同的側重點。但我們獨特的經驗和夥伴關
係,將對二十一世紀的國際社會發展作出重大貢獻。我很高興這個地區的領袖都
在努力闡揚這點。
東南亞金融股票市場最近出現的波動,粉碎了亞太區內許多人的希望。大家
都感到沮喪。即使香港也難以逃避投機活動的壓力。我們當然可以使貨幣投機者
碰個焦頭爛額,但需要現金在其他地方補倉的投資者,已經轉向本港這個資金流
動性十分高的市場,尋找資金。另一方面,海外基金經理沒有花點時間評估亞太
區的基本因素,便突然改變他們在亞太區的投資比重,這使區內所有市場都蒙受
損失。我深信,我們會從中獲得寶貴的經驗。
開放經濟和市場為我們帶來莫大裨益,這是我們不應忽視的,但要緊記,在
這個開放過程中,我們確實也要面對外來的壓力,這些壓力很可能會暴露我們內
部的弱點。
十年前,香港股市暴跌,我們從這次慘痛經歷中汲取了不少教訓。我們的股
票市場在一夜間失去約百分之五十的資本額。作為亞洲主要的金融中心,我們認
識到,作出妥善監管,才是應付壓力的良方善策。根據我們的經驗,開放市場風
險不少,要化解風險,便得盡量提高市場運作的透明度和效率、維持公營部門的
財政紀律,以及確保金融機構能妥善管理各項投資和風險。
亞洲各國的經濟根基穩固。因此我們不應灰心。我深信我們不久便可以再度
踏上繁榮富足的康莊大道。
現在,讓我集中談談香港。香港與新加坡一樣,以亞洲為中心,但放眼世界。
身為亞洲其中一個地區的領袖,我今天要和你們談談,我們為何對未來抱有信
心;我們為這個城市訂立的路向;以及我們希望與亞洲夥伴建立的關係。
我們信心的第一個基礎在於中國本身;在於我們充分了解中國致力達到的目
標、中國實現目標的能力,以及中國向香港所作的承諾。
首先,我們必須緊記,「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概念,是中國而非香港或
倫敦提出的。這個構想,以整個中國和全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今天,
中國領導人矢志實踐「一國兩制」的概念。他們絕對相信香港人有能力管治香港,
並承諾全力支持我們。我過去八個月的經驗,足可印證這項承諾。中央政府確實
讓我們全權處理香港內部事務,並顯示了中國靈活變通、寬容體諒、通力合作。
其次,香港和內地有茼@同的長遠利益。中國領導人已多次強調,保持香港
繁榮穩定十分重要,而香港對整個中國的現代化可以作出重大貢獻。中國絕對有
理由希望香港取得卓越成績。香港和中國的經濟是互利互惠的。我堅信香港若成
功,中國會受惠;若中國繁榮昌盛,香港受惠會更大。這種相輔相成的關係締造
了一個穩固的基礎,讓「一國兩制」的概念得以實踐。
第三,有關香港在「一國兩制」下享有高度自治的承諾,《基本法》中已有
明確規定。《基本法》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憲制性的法律文件,保證香港會維持現
有的法律、社會及經濟制度;保留香港人目前享有的種種自由和生活方式;保障
私人擁有權;維持獨立的貨幣制度及獨立關稅地區的地位;以及重申審慎理財及
低稅率政策。這些保證是堅定和具有法律約束力的。
第四,自一九七八年對外開放以來,中國經歷了巨大的變化。中國經濟以驚
人的速度增長,每年平均增長率接近百分之十。中國今天的活力和生機,有目共
睹。此外,現今的中國領導人具國際視野,為未來定下了清晰的路向。他們具備
能力和睿智,帶領中國邁進二十一世紀。正是這種能力和睿智,確保「一國兩制」
得以落實,而且令我們深信他們會履行承諾,維持香港的現有制度和高度自治。
我和香港特區政府有責任帶領香港再創高峰。我們充滿信心,除了基於對中
國的信賴外,還有很多其他因素。
首先,我們奉行穩健的理財政策,又擁有一支優秀的公務員隊伍,而最重要
的是,我們推行法治。
過去數星期,我們的穩健理財政策,有目共睹。《亞洲華爾街日報》指出了
關鍵所在。這不僅在於我們擁有龐大的儲備(儘管儲備十分重要),更在於我們
與新加坡一樣,向來理財審慎,以及設有完善的規管制度。香港的基礎仍然十分
穩固。我們預期,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會由去年的百分之四點九增加至
今年大約百分之五點五。雖然勞工市場仍見緊絀,但通脹卻持續下降。明年,當
新機場啟用後,香港作為航空和服務樞紐的地位,將會大大提高。我們又推行了
龐大的鐵路及其他基建發展計劃,以期進一步提高我們的效率和生產力。
制定貫徹一致的金融管理政策、作出完善的規管和進行具前瞻性的基建規
劃,都是香港公務員所提供的優質服務的一部分。整體而言,香港的公共行政架
構公開、問責、目光遠大,由出類拔萃的人才領導,表現卓越,堪當典範。任何
地方都會以擁有如此優秀的人才為幸。我保證會設法使他們繼續留任。維持公務
員的質素,對保持香港人以及我們的海外夥伴對香港前景的信心,是非常重要
的。
法治制度為香港的自由市場、公務員的工作和整個社會質素奠下基礎。我們
會致力維持香港本身的法律制度,這個制度一如新加坡,是建基於普通法的。法
治制度使我們的社會開放公平,市民奉公守法。我們擁有一支精銳的警隊和一個
大力肅貪的機構,打擊犯罪份子不遺餘力。我們會保留這個效率超卓的執法機
制,並會貫徹人人均須守法(行政長官也不例外)的原則。
除了各項具體的因素外,我對香港未來充滿信心,主要是基於香港人那種不
屈不撓的精神。就我過去所見,他們取得的成就,實在令人嘖嘖稱奇。我們為今
後定下的目標,同樣是雄心萬丈的。我們有經驗豐富的企業家和投資者,也有在
寮屋區和公共屋h成長,繼而考進工業學院和大學的青年才俊。無論世界怎樣改
變,前路有何挑戰,憑茈L們的才能和幹勁,香港必定可以迭創佳績。
香港的繁榮,建立在自由市場、自由企業和自由貿易、盡量促進競爭和公平
競爭環境的牢固基礎。我管治香港期間,這一切都不會改變。
我們會繼續提供一個穩定的經濟環境,協助和促進市場發展,使私營機構能
夠作出最大貢獻,並充分利用各種機會。我們會如新加坡一樣,堅持放眼世界,
歡迎海外投資和跨國公司到來經營業務,同時參與世界貿易組織和亞太區經濟合
作組織的工作,以促進全球經濟一體化。
除了我們本身的實力和中國的支持外,國際間對香港抱有莫大的投資興趣,
加上互相建立的友好關係,使我們佔盡優勢。我們知道,新加坡正是極有興趣在
香港投資,和與香港保持良好關係的其中一個國家。香港和新加坡往往被視為競
爭對手。我們的確在很多方面互相競爭,但另一方面,我們又互惠互利。新加坡
是香港第五大貿易夥伴,而香港則是新加坡第四大貿易夥伴。新加坡與中國的貿
易貨品,有百分之七十經香港的港口或機場轉運。香港是新加坡第二大投資地,
新加坡在香港的投資額超過七十億美元;在香港設有辦事處的新加坡公司約有一
百間;而在新加坡設有註冊辦事處的香港公司,則約有一百四十間。
我們雙方的交流,並不限於貿易和投資。去年,約有三十萬零四千名香港居
民前來新加坡,而前往香港的新加坡公民亦有三十五萬名。目前約有一萬名新加
坡公民在香港居住,而居於新加坡的香港居民人數也大致相若。香港更有一所新
加坡國際學校,在香港提供優質教育,並為香港的教育制度添上多元化色彩。
我這麼快便前來新加坡訪問,其中一個原因是,香港和新加坡都面對同樣的
挑戰,而教育和房屋問題是我最為關注的。我希望此行能夠在這兩方面向你們借
鏡,從而檢討香港的對策。
我知道你們也很關注香港的事務,因此,我樂意跟你們談談我對香港日後路
向的想法,以及我們在未來數年的首要工作。
毫無疑問,香港在過去三十年的驕人成就,實在值得我們自豪。不過,對於
今後的種種挑戰,我們卻不可掉以輕心。在貿易和服務方面,我們面對強大的競
爭對手,而香港通脹率持續高企,削弱了我們的競爭能力。香港人口不斷增加,
並且日漸老化,帶來各種社會問題,我們要謀求對策;市民對房屋的需求日殷,
對房屋質素的要求日高,我們要設法滿足;香港經濟轉型,勞工市場出現混亂情
況,我們亦須加以處理。我們需要仔細籌劃,不斷求變,以應付新的情況,才能
使本港經濟繼續繁榮興旺。
我們的首要工作,是提高香港經濟活力,以及維持經濟增長。創造了財富,
我們便有希望、也有能力改善香港市民的生活。我們會締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以
及提供受過教育和培訓的工作人口,以促進服務業和有增值能力的高科技工業的
發展。由於全球正迅速邁進資訊時代,我們會鼓勵資訊業發展和興建基礎設施,
同時亦會培訓這方面的專才,使香港能夠走在新時代的前端。
教育主宰茩輕銂漸憎荂C教育為每個人提供機會,為香港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培育人才。我們要為香港每個兒童提供新式和均衡的優質教育,增加成人教育和
再培訓的機會。我們相信,香港可成為亞洲傑出的教育中心。
安居樂業是無數香港市民的願望。擁有自置居所對個人的安全感和社會穩定
至為重要,與保持香港的經濟活力亦息息相關。香港目前房屋問題的癥結,是土
地供不應求,引致樓價飆升,令投機炒賣者有機可乘。
在未來十年,我們會加速移山填海,開發土地;大規模發展集體運輸系統與
基建設施,以支援更大規模的發展計劃;以及大量興建房屋單位;我們以每年興
建不少於八萬五千個單位,作為增加整體房屋供應的目標,使十年後,全港百分
之七十的家庭可以擁有自置居所。
我們特別關注到長者人口的比率不斷上升。今日香港欣欣向榮,是我們的長
者辛勤創業,努力建設的成果。他們理所當然要受到尊重和愛護。特區政府已成
立「安老事務委員會」,委員會正制訂全面的安老服務政策,做到「老有所養、
老有所屬、老有所為」。
我成為香港首任華人行政長官,是由一個推選委員會推選出來的,任期五
年。這個委員會全部由香港人組成,委員來自社會各行各業。到了二零零二年,
我的繼任人同樣會由香港人組成的一個委員會推選出來。
明年五月,我們會舉行首屆全面的立法會選舉。我們歡迎所有政黨的成員參
選;所有成年的永久性居民都有資格投票。當選者任期為兩年。
到了二零零零年,第二屆立法會將會由選舉產生,任期四年。到了二零零四
年,我們將進行第三屆立法會選舉,屆時半數議席會通過直選產生。
我剛才所說的推選行政長官和立法機關的架構,《基本法》中已有明確規定。
《基本法》亦清楚說明,十年之後,香港人可自行決定如何發展行政和立法機關
的選舉,而最終達致推行普選的目標。這是一份按照香港情況制定的文件,既維
持政府組織的穩定,同時循序漸進發展民主體制。
我們有穩固的基礎和清晰的計劃去開創美好將來,也有祖國的承諾和支持去
實現「一國兩制」。我們每一個香港人,都滿懷信心地邁進二十一世紀。今年,
除去移居外地的人數不計,我們預料有超過八萬人從海外回流返港定居及工作,
較去年的六萬多人還要多。這些人決定回流,是因為他們對香港的成就感到驕
傲,同時明白到香港機會處處,可以讓人盡展所長。他們都希望參與締造香港的
歷史。還有甚麼比這更叫我們對前景充滿信心?
同樣,新加坡亦是一個足以為本身的成就而自豪的城市,一個可以預期有更
美好將來的地方。貴國在獨立初期,面對很多不明朗的情況,不過,由於領導人
高瞻遠矚,意志堅定,加上各種族人民齊心協力,努力不懈,貴國終能逐步邁向
繁榮昌盛。現時,貴國按人口平均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在全球高踞榜首;貴國
優美怡人的環境,令人津津樂道;貴國在促進亞太區經濟增長方面,亦發揮重要
的作用。
這些非凡的成就,都是你們努力耕耘的成果,所有付出過努力的人都可引以
為榮,都值得表揚。
我今次訪問新加坡,是要親身見識一下新加坡的成就。我對教育和房屋這兩
個範疇最感興趣,因為正如我剛才所說,這兩方面都是香港特區政府首要處理的
工作。借鑑其他地方的做法,可以幫助我們審慎地檢討本身的政策。新加坡和香
港在許多方面都可以互取所長,互補不足;兩地所面對的挑戰,有不少都十分相
似。我們也是對方在所有毗鄰國家之中最佳的比較對象。
雖然香港和新加坡有不同的背景和不同的政策方針,但過去五十年,兩地都
能取得驕人成就;而兩地互異之處,更可以啟發思考。事實上,我們可以經常互
相觀摩學習,汲取對方的經驗。在許多方面,我們都是對方的競爭對手,這情形
更會繼續下去。不過,如果亞洲祗有一處地方像香港或新加坡,我們的日子將會
更加平淡,處境會更加困難。
我們毋須憂慮競爭問題;亞太區仍有很多機會供兩地發展。區內很多地方都
因採用公平競爭、自由開放的營商方式而受惠,而新加坡和香港現時同處於全球
經濟增長最迅速的地區。儘管我們最近受了些挫折,但不爭的事實是,十年前,
區內十個主要經濟體系的本地生產總值合計為三千二百六十五億美元,今天,這
個數字已超過七千億美元。中國和東盟國家會不斷發展,我們可以預見,在未來
數十年,兩地人民的生活質素會大幅提高,而營商的機會亦會持續增加。
我相信香港和新加坡會致力發展成為卓越的城市。我亦深信兩地在二十一世
紀定能再攀高峰,取得更輝煌的成就。
完
3. 行政長官午宴後與記者談話
************
以下為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今日(星期五)在新加坡出席一個午
宴後與新聞界的談話全文:
行政長官:我昨天到新加坡,節目排得很密,不過對我和我政府的同事來說很有
用。昨天下午已見了總理吳作棟和他一齊吃晚飯。今日和教育部長會面,參觀華
文中學,了解他們教育制度,明天我一早便回港,或者你們多位也是同一班機回
去。
記者:董先生,談談香港和新加坡的關係,你多次提及我們不是競爭者,但事實
上真是有很多競爭。
行政長官:我次次都提到我們是競爭者,但我次次都提到有很多地方我們互相密
切合作,有競爭才有進步。另一方面,我們的確有很多地方大家可以合作,我們
是很相似,事實上,香港和新加坡貿易來說已是第四第五位,是很重要的位置,
而新加坡在香港的投資有七十億美元之多,我們也有一千四百間香港公司在這
操作,所以的確兩方面的經貿關係是非常密切的。
記者:董先生……但事實在房屋和教育方面,你今日已看了教育方面,我們似乎
落後了很多。
行政長官:我們也有我們的特點,的確在兩文三語教育方面,新加坡的確是有他
們的做法,今日來了解一下他們的做法是怎樣,和在訊息教育方面也了解一下,
他們在中學怎樣發展,我想這方面的經驗,對我們將來發展,有很多地方可以借
鏡。
記者:……在十月施政報告,在房屋教育和資訊科技方面會否反映在十月的施政
報告?
行政長官:我想要待我回港,我和政府的同事一齊研究討論,才有結論。
記者:機會大嗎?
行政長官:我想待我回港。
記者:你今日參觀的學校印象如何?我們可以學到什麼?
行政長官:我想不是單單參觀學校,當然那間學校,特別是新加坡非常優秀的學
校。除了參觀學校外,還和教育部長和其他教育部的同事交談,對於他們教育的
安排,制度各方面,均有一個比較深入的了解,尤其是關於語言方面的,對我們
將來應有幫助。
記者:你和學生交談後,是否覺得香港學生的語文能力較新加坡低?
行政長官:我不覺得有這個結論。
記者:但我們在房屋和教育,其實我們最終是缺乏土地,那怎樣解決這問題?他
們校舍這麼大,他們的房屋很美觀,很寬敞,但對我們來說,我們是解決不了。
行政長官:我想,香港事實上是有足夠的土地,我們很有決心有足夠土地供應,
基建方面的土地供應作房屋,學校,這方面不用擔心,我們有土地。
記者:董先生,你和吳作棟先生探討過兩個地方可以有一些發展計劃可以對兩個
地方均有利,請問這些是什麼計劃,和可能性如何?
行政長官:我想我們初步交換了一些意見,還要回去研究後再詳細談。事實上在
經濟方面,很多地方我們正在合作。
記者:是那一方面?
行政長官:在金融方面,你們知道,十個亞洲國家已有一個金融合作的協調,大
家互相中央銀行之間,可以幫助穩定貨幣,我們在很多地方正在合作中。
記者:會不會壓抑香港的樓價?
行政長官:我曾說香港的樓價的問題要治本,治本的問題是要供應多些土地。那
我們會盡量,盡量,盡量供應土地。這是根本解決辦法,但我們也關心如果投機
者很活躍的話,我們也會看是否其他方式,不過現在我們要專心供應土地。
完
4. 行政長官指首次外訪十分成功
*************
行政長官長董建華今日(星期五)表示,他的首次海外訪問「十分有用、有
建建設性和成功」,而他亦相信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的商界和政界領袖已明白香港
目前「一切如常」。
他相信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領袖已明白香港社會運作順利,生活方式亦保持
不變。
董建華總結三日訪問行程時表示:「我相信他們對香港回歸和特區政府在過
去兩月運作良好、順利,以及對一國兩制基礎正在奠立感到非常高興。」
訪問期間,董建華以香港和新加坡所面對的「共同挑戰」為題作出了一系列
深入介紹。
訪問的重點在房屋、教育和資訊科技等方面。
董建華在一個商界領袖聚集的午餐會上表示,香港與新加坡在日益重要的亞
洲經濟中仍有「很多發展空間」。
在另一天的整日行程中,行政長官探訪了華文學校、建屋發展局及香港政府
駐新加坡經濟貿易辦事處。
下午,董建華與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進行私人會面。
董建華說:「他是一位我很尊敬的偉大領袖。」
董建華表示:「我們的討論很有用處。他很高興看到香港順利過渡及一切進
展良好。」
「我們也討論近期的貨幣及股票市埸波動的問題。這是非常有用及有幫助的
討論。」
在教育方面,董建華對新加坡強調以英語及母語作為教學媒介的語言政策特
別感到興趣。
董建華說:「大家也知道(香港)政府已公布採用中文教學,我們也正在研
究如何使下一代的中英文水平進一步提高。」
當被問及在學校媕釦_繼續教授英語時,董建華回答:「絕對應該,因為我
們是一個國際城市,英文是非常重要的,不過,中文亦同樣重要,我們要使兩者
同樣重要。」
董建華和副總理及國防部長陳慶炎博士會晤時,討論在學校及社會堙A推廣
應用資訊科技。
為了解新加坡的政府組屋發展,董建華探訪了一位於大芭P「兩房式」單位
的住戶,並討論了組屋翻新問題。
討論的議題包括房屋供應、重建、房屋質素,住戶設施和房屋設計。
董建華表示當他回到香港之後,會與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及其他政策局局長
重新考慮已往的想法以發展新意念。
董建華將於明日(星期六)返回香港,並會於星期一起程前往美國訪問五天。
完
5. 行政長官結束新加坡行程前向新聞界談話全文
********************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今日(星期五)結束新加坡行程前向新聞界
發表談話全文:
行政長官:你們各位好,我明日回香港。我覺得這次來新加坡很成功,我有機會
和社會領袖、經貿界和國家領導人會面。我強調香港運作一切很正常,回歸之後
「一國兩制」正落實中,我想這訊息大家均覺得很接受和很高興。我也有機會和
我的同事了解新加坡教育方面的做法,他們長期想法和房屋方面,收穫實在不
少,回港後,會和司級官員、陳太大家再討論怎樣進一步研究和發展。
記者:和李光耀資政談及什麼?
行政長官:剛才和李光耀先生交談,當然你們知道我很尊敬他。我們談及香港回
歸。他對於香港回歸也很高興,又恭喜我和我們香港人,有這麼順利的回歸,他
對香港前途是充滿信心。我們也有機會交換意見,關於最近金融方面的波動,也
談得很好。
記者:李光耀給你什麼錦囊?
行政長官:我們交換了很多意見。
完
6. 教育署歡迎申訴專員的建議
************
有關申訴專員就持續大雨時學校停課安排的調查報告,教育署發言人今日
(星期五)回應新聞界查詢時說:
「教育署歡迎調查報告,以及申訴專員就改善持續大雨時學校停課安排所作
的建議,並感謝申訴專員理解教育署在面對惡劣而突變天氣所遇到的困難。」
「教育署其實已實施部分申訴專員的建議,並會慎重考慮其他建議,在可行
範疇內盡量採用。」
「教育署在決定於惡劣天氣情況停課時,仍是以學生及學校教職員的安全為
首要考慮。」
完
7. 香港天文台就申訴專員的直接調查報告作出回應
*********************
有關大雨時學校停課安排,香港天文台對申訴專員今日(星期五)剛發表的
直接調查報告表示歡迎。天文台會認真地檢討現行的暴雨警告系統,及積極考慮
報告中的建議。
由於暴雨警告系統的任何重大變動皆會帶來深遠的影響,天文台將聯同各有
關政府部門就申訴專員的提議先進行審慎和詳細的研究,才付諸實行。天文台會
把研究和諮詢過程的進度知會申訴專員。
在可靠的科學基礎上,及可行的技術支援下,天文台會盡力改進其天氣警報
服務。經收集各方意見及衡量各種方案後,天文台將爭取在一九九八年雨季前在
暴雨警告系統及相應的停課安排上作出適當的調整,希望能順應申訴專員報告中
所反映的公眾期望。
如有查詢,請與天文台助理台長林超英先生聯絡,電話二九二六 八二三
二。
完
8. 政府成立紡織及製衣業訓練及再培訓工作小組
********************
政府已成立一個工作小組,並於今日(星期五)舉行首次會議,研究如何以
最有效的方法改善現時的訓練和再培訓計劃,以紓緩本港紡織及製衣業人手不足
的情況。
紡織及製衣業訓練及再培訓工作小組由教育統籌局副局長張建宗出任主
席,成員包括業內廠商組織和工會的代表,以及有關培訓機構和政府部門的代
表。
工作小組在今日的會議上,對現時由製衣業訓練局、職業訓練局和僱員再培
訓局舉辦的有關紡織及製衣業的訓練和再培訓課程,進行評估。
教育統籌局發言人表示,除了研究如何以最有效的方法改善現時的訓練和再
培訓計劃,工作小組亦會協助已接受訓練和再培訓的工人在紡織及製衣業找尋工
作,並監察紡織及製衣業的人手供求情況。
發言人補充說:「紡織及製衣業在本地製造業中仍是聘用最多工人的行業,
我們希望工作小組能在紓緩該行業人手不足的問題上扮演一個有建設性的角
色。」
「截至今年三月,受僱於紡織及製衣業的工人總數為十萬二千七百零七人;
其中五萬八千九百四十一人受僱於製衣業,而其餘的四萬三千七百六十六人則受
僱於紡織業。這相等於本港製造業所僱用三十一萬二千六百一十九名工人總數中
的百分之三十三。」
工作小組的非官方成員包括以下組織的代表:香港紡織業聯會、製衣業訓練
局、職業訓練局、僱員再培訓局、香港製衣廠同業公會、香港製衣業總商會、香
港羊毛化纖針織業廠商會、香港毛織出口廠商會、製衣業職工會及香港服裝業總
工會。
工作小組的官方成員,則包括政府經濟顧問,以及來自勞工處、工業署、貿
易署、政府統計處及教育統籌局的代表。
完
9. 兩條青嶼幹線特別巴士路線停止服務
****************
運輸署宣布,因乘客量顯著下降,兩條青嶼幹線循環路線第X21及X31
號,將由明日(星期六)起,停止服務。
其他分別由摩頓臺及葵芳地鐵站開出往青嶼幹線的第X11及X32號,將
會於星期日及公眾假期繼續服務。
第X32號在星期六會停止服務。
運輸署發言人在說明有關安排時說:「這兩條巴士路線在青嶼幹線啟用後不
久投入服務,以配合因市民欲往遊覽新公路及橋樑而增加的交通需要。」
「這些交通需要在過去兩個月顯著下降。」
第X21及X31號,在周末分別由大角咀及荃灣碼頭開出往青嶼幹線。
與今年五月比較,這兩條巴士線的乘客量下降多於百分之九十。
這兩條巴士線在八月的星期日及公眾假期的平均載客量為八百三十人,而五
月的平均載客量為一萬七千人。
發言人說:「預計在有關巴士服務停止後,不會對市民造成不便。」
市民可乘搭第E21及E31號往參觀青嶼幹線,這兩條路線分別由大角咀
及荃灣碼頭開出。
發言人補充說:「運輸署會密切留意有關的交通情況,及每月對是否繼續開
辦餘下的兩條路線進行檢討。」
完
10. 入境事務處調整收費
*********
特區政府發言人今日(星期五)宣布,入境事務處將由十月三十一日起調整
多項證明書和文件的收費。
這次調整收費涉及多項由入境事務處提供的服務,包括簽發簽證、回港證、
簽證身分書,補發身分證,以及簽發出生、死亡及婚姻登記證明書。
發言人表示,政府的政策是有關的收費應定於足以收回全部成本,以達至用
者自付而非由納稅人代付。過去十年,簽發簽證的收費,一直維持現時水平,而
上述其他費用大部分於去年七月曾作出調整。
他說︰「根據最近進行的一項服務成本檢討顯示,入境事務處大部分的服務
收費均低於成本,整體上收回服務成本的百分率只達百分之八十八。」
他補充說︰「在今次調整收費中,建議的收費增加百分之七至百分之十七。」
今次調整收費以金額計算,加幅甚微。根據入境條例及人事登記條例所提供
的服務收費,增加的金額大部分介乎五元至四十五元,而有關登記出生、死亡及
婚姻等所增加的服務收費則大部分在九十元以下。
上述部分收費須由臨時立法會決議通過,有關的建議收費詳情已送交臨立會
議員考慮,保安局局長將於本年九月二十四日動議該項決議。
完
11. 建議改善南朗山道與深灣道交界處
***************
運輸局局長今日(星期五)建議改善南朗山道與深灣道交界處,使車輛轉向
更暢順。
建議工程包括:
. 重建南朗山道和南朗山道與深灣道交界處現有行人徑的部份路段;
. 在南朗山道與深灣道交界處興建行人徑和行車道;
. 永久封閉南朗山道和南朗山與深灣道交界處現有行人徑的部份路段並改
建為行車道;
. 永久封閉南朗山道與深灣道交界處現有行車道的部份路段並改建為安全
島;以及
. 輔助工程包括環境美化工程、渠務工程、拆卸及建造一段圍牆和鐵網圍欄。
有關建議道路工程的公告,已刊登於今日出版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憲報。
建議工程的圖則和計劃摘要可於辦公時間在以下地點查閱:
. 香港中環統一碼頭道三十八號港政府大樓地下中西區民政事務處諮詢服
務中心;
. 香港灣仔軒尼詩道一百三十號修頓中心二十樓港島南區地政處;及
. 香港仔南寧街七至十一號香港仔中心美豐閣地下二十五號鋪南區民政事
務處諮詢服務中心。
任何人士欲反對該項工程或使用,或同時反對兩者,必須於一九九七年十一
月四日前以書面向香港下亞厘畢道中區政府合署東座二樓運輸局局長提出。
完
12. 天水圍道路改善工程
*********
拓展署計劃在天水圍發展區及附近範圍進行路口改善工程。
有關工程將會提高現有路口的容車量,以應付天水圍新市鎮進一步發展所帶
來的繁忙交通。
工程將包括擴闊行車路及修改路口設計。附屬工程包括設立輕便鐵路專用範
圍、巴士停車處及修築相連的行人路、單車徑、道路排水系統及花木種植地帶。
工程預計明年年底動工,需時約十五個月完成。
完
13. 環保署公布泳灘級別
*********
環境保護署(環保署)今日(星期五)公布泳灘水質最新監察結果,讓游泳
人士及市民知道香港泳灘的水質。
環保署在泳季期間逢星期五公布泳灘級別,以配合該署每週監察泳灘水質的
措施。
環保署根據監察計劃所得的大腸桿菌數據最新趨勢,把泳灘水質評定為四個
級別。
三十七個泳灘的評定結果為:九個水質「良好」(一級)、十六個水質「一
般」(二級)、九個水質「欠佳」(三級),以及三個水質「極差」(四級)。
「一級」泳灘包括:
夏萍灣(S) 蘆鬚城(S)
南灣(S) 長洲東灣(S)
長沙上灘(S) 廈門灣(S)
洪聖爺(S) 橋咀(S)
塘福(S)
「二級」泳灘包括:
大浪灣(S) 赤柱正灘(S)
舂砍角(S) 長沙下灘
深水灣(S) 愉景灣 *
中灣(S) 觀音灣(S)
淺水灣(S) 貝澳(S)
石澳(S) 清水灣第一灘(S)
聖士提反灣(S) 清水灣第二灘(S)
龜背灣(S) 三星灣(S)
「三級」泳灘包括:
銀線灣(S) 新咖啡灣(S)
海美灣 黃金泳灘(S)
麗都灣(S) 加多利灣(S)
馬灣東灣(S) 蝴蝶灣(S)
舊咖啡灣
「四級」泳灘包括:
銀副W(S) 雙仙灣
更生灣(S)
備註: * 非憲報公布的泳灘
(S) 已設置防鯊網的泳灘
塘福及長洲東灣的水質由「二級」轉為「一級」;大浪灣及清水灣第二灘由
「三級」轉為「二級」;銀副W由「三級」轉為「四級」。這些泳灘水質的轉變
一般屬泳灘細菌水質的正常變動。
一般來說,很多泳灘的水質在大雨期間及過後會較其級別所表示的水質為污
染。所以泳客應該避免在風暴或大雨後的數天前往泳灘游泳,特別是「三級」和
「四級」泳灘。環保署提醒市民,「四級」泳灘通常在任何時候均不宜游泳。
目前,根據一九九六年泳灘水質監察數據而關閉的五個憲報公布泳灘為釣魚
灣、近水灣、汀九、青山灣及石澳後灘。
完